文人散文
发布时间:2017-01-23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文人散文篇一:必读散文
汪曾祺的《无事此静坐》、钟敬文的《为了民谣的旅行》、宗璞的《那青草覆盖的地方》、林斤澜的《杂花生树》,意在张扬大家风范,呈现老作家的人生轨迹,找回那种离我们渐行渐远的温柔敦厚、朴素挚真的文化传统。 ? 蓦然回首/大家散文系列丛书 作者: 出版社:
1、《人间草木》作者: 汪曾祺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05-01
页数: 315
定价: 20.00
《人间草木》(汪曾祺著)可以称得上真正的文人散文,他的散文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也少有宏大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如果说读汪氏小说我们感受到的是诗意,读汪氏散文我们享受的则是闲情逸致。
2、《左手的掌纹》
作者: 余光中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03-10
“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这是文坛对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公认的形容。而今,余老又用他的左手为读者奉献上一道精神大餐,散文集《左手的掌纹》选其作品五十多篇,有短到数百言的小品,也有长逾万言的巨制;有纯粹的抒情文,有夹叙夹议的杂文,还有不折不扣的论文。无论篇幅与文体都不拘一格。这些散文或记海外见闻,或写读书杂感,或写域外游踪,或写人情世故,或抒思乡怀人之情,内容广泛,不拘一格,编选者从余光中散文创作的整体性和多样性出发,整体勾勒出这位活跃在当代世界华文之林中的文学巨擘,从浪迹天涯到誉满中外的人生轨迹与心路历程,集中展示了余光中散文创作的多方面的艺术才华。这些散文随笔,叙事抒情议论自成一家,激情奔放,叙事精当,思路开阔,人情练达,知识渊博,读来美不胜收 。
3、《槐园梦忆》
作者: 梁实秋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06-01-01
《槐园梦忆》梁实秋散文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旁征博引,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及文调雅洁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统一。且因洞察人生百态,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
4、《清塘荷韵》
作者: 季羡林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04-05
五月草长莺飞,窗外的春天盛大而暧昧。这样的春日,适合捧一本丰沛的大书在阳光下闲览。季羡林的《清塘荷韵》,正是手边一种:清淡的素色封面,一株水墨荷花迎风而立,书内夹有同样的书签,季羡林的题款颇有古荷风姿。
5、《绿了芭蕉》
作者: 张恨水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06-9
6、《不朽》
作者: 胡适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07-4
《不朽》‘小我’是有死的,‘大我’是永远不死,永远不朽的。‘小我’虽然会死,但是每一个‘小我’的一切作为,一切功德罪恶,一切语言行事,无论大小,无论是非,无论善恶,一一都永远存留在那个‘大我’之中。那个‘大我’,便是古往今来一切‘小我’的纪功碑、彰显祠、罪状判决书,孝子贤孙百世不能改的恶谥法。这个‘大我’是永远不朽的,故一切‘小我’的事业、
人格,一举一动,一言一笑,一个念头,一场功劳,一桩罪过,也都永远不朽。这便是社会的不朽,‘大我’的不朽。”
6、《旧京散记》
作者: 邓云乡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06-9
《旧京散记》从京都文脉、茶楼食肆、帝京胜迹、故都风俗、风物相思、红楼杂识、人物风流七个方面介绍了邓云乡教授的作品。
7、《寂寞的画廊》
作者: 陈之藩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1900-01-01
《寂寞的画廊》作者曾是胡适的忘年小友,梁实秋的畅谈伙伴。一个烽火中的流亡学生,他力争上游,去了宾夕法尼亚大学、英国剑桥和普林斯顿,除了科技领域的一片天,他始终在心里为文学保留着一席之地。 他说:“我屡次荒唐的,可笑又可悯的,像唐吉轲德德不甘心的提起他的矛,我不甘心的提起我的笔来。我想用自己的血肉痛苦地与寂寞的砂石相摩,蚌的梦想是一团圆润的回映八荒的珠光。”圆润晶莹的篇章,现在看来仍经得起时间检验,历久弥新。 “清沏如水,在人类迷惑的丛林的一角,闪着一片幽光。”陈之藩对罗素曾下过如此的评语,这句话用在他身上,也是当之无愧的。
8、《浮生十记》
作者: 苏雪林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05-01
这是一个传奇的女人。她的文字和趣味有着区别于凌叔华、冰心、张爱玲、苏青的坚硬质。阅读苏雪林,并不是亲近她了解她的过程,相反,却越来越觉得她神秘:她对待感情的方式,她的学术入世和遁世,在她看似金刚怒目和铮铮铁骨的文字背后,有着难以察觉的悲凉与寂寞。她享年103岁,集作家、诗人、
画家、教授与学者于一身,矛盾一生,孤独一生——她是一部难以读懂的大书,一个内敛而隐晦的谜。
《人生的盛宴》
作者: 林语堂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09-4
《人生的盛宴》主要分为无所不谈、谈古论今、闲情雅趣、人生滋味、文苑勺拾、山海游历、臧否人物这七辑,收录了他的论读书、古书有毒辩、从梁任公的腰说起、孟子说才志气欲、论性灵、我怎样买牙刷、论文艺如何复兴法子、老北京的精神、闲话说东坡等众多作品。林语堂先生的散文其实就是他自身生活的真实写照,在传统文人的一方面,他是个中规中矩的君子;而在现代文化的一方面,他又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绅士。他之倡导闲适幽默,其实正是在以“文”养“性”,又复依“性”为“文”,这种纯粹个人的修为,应当说跟一般文学史著述中的所谓背离时局或者帮忙帮闲之类实在没有太大的干系。 《人生的盛宴》是从林语堂大量的中文、英文中译本著作中有关人生、生活、文艺等方面的论著中选编而成的。从这些文章中我们可以较为集中地了解到林语对人生、生活、文艺的见解。
8、《泸溪黄昏》
作者: 沈从文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09-4
《泸溪黄昏》内容简介:我能正确记忆到我小时的一切,大约在两岁左右。我从小到四岁左右,始终健全肥壮如一只小豚。四岁时母亲一面告给我认方字,外祖母一面便给我糖吃,到认完六百生字时,腹中生了蛔虫,弄得黄瘦异常,只得每天用草药蒸鸡肝当饭。那时节我就已跟随了两个姐姐,到一个女先生处上学。那人既是我的亲戚,我年龄又那么小,过那边去念书,坐在书桌边读书的时节较少,坐在她膝上玩的时间或者较多。
9、《笔墨等于零》
作者: 吴冠中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10-8
《笔墨等于零》内容简介:吴冠中先生(1919年8月29日——2010年6月25日)不仅是中国现代杰出的画家,而且是优秀的散文家。《吴冠中传》的作者翟墨说:“吴冠中不仅有一支多彩的画笔,而且有一支多思的文笔。”英国学者苏立文说:“单凭他的文字就足以让他在艺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吴冠中本人也说:“我坚信,离世之后,我的散文读者要超过我绘画的赏者。”2010年3月,也就是吴冠中逝世前3个月,他在祝贺老友朱德群回顾展的贺词中写道:“心,沉于艺海;光,照耀寰宇。”“心沉艺海”也是吴冠中本人一生潜心艺术的精神写照。艺术家只有经过“心沉艺海”的艰辛探索,才可能取得“光照寰宇”的辉煌成就。心灵只有沉潜到艺术海洋的深处,才可能发现别人难以发现的珍奇。吴冠中的绘画展示了他心沉艺海探索的轨迹,他的散文记录了他心沉艺海吐露的心声。
10、《白马湖之冬》
作者: 夏丏尊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09-1
《白马湖之冬》就是一个典范。杨牧曾经评价《白马湖之冬》说:“清澈通明,朴实无华,不做作矫揉,也不讳言伤感。”读过之后自有体会。夏丏尊的散文以白描为主,有时朴实到了毫无技巧可言,但论行文的流畅与语言的自然优秀,描绘的准确生动,却是非常出色的。
11、《没有秋虫的地方》
作者: 叶圣陶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09-1
《没有秋虫的地方》收录了叶圣陶先生的散文精品近百篇。这些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构思精巧,文笔精巧、语言幽默、内蕴深厚、风格恬淡,充分显示了叶圣陶先生的文学功底及丰富的人生阅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非常值得一读。叶圣陶是20世纪中国一位杰出的作家、教育家和出版家,又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创作的先行者。作为散文家,他早期和周作人、朱自清共同成为文学研究会散文创作的中坚,后来又成为开明派散文的代表,其散文被一九三五年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选录的篇数仅次于周作人、鲁迅和朱自清。
文人散文篇二:雨,散文
篇一:雨散文
雨
雨,是大自然的使者,轻轻地洒落在大地,柔和地拂过我的脸颊。雨——悄悄地来了! 雨,就像是一为美丽的少女,披上轻轻的白纱,飘着,飘在花园里。那小小的花朵,被雨滋润着。哇!露珠晶莹剔透,片片花瓣像那片片泛舟,轻盈地在水中漂浮。啊!雨,轻轻地落在花园里。
雨,轻快地打在芭蕉叶上,嘀嘀嘀嗒嗒嗒!那轻轻的声响,打在翠绿的芭蕉叶上,是多么爽朗!雨,轻快地打在我的心坎里!
雨,落在花园里,那苍老的榕树,被风雨打在身上,那软长的胡须,被风轻轻地摇摆着,那曲折的树干,被雨淋湿了。啊!老榕树,多么青翠!雨,轻轻地打在树木上。
雨,落在花园里,我撑着伞,慢慢地雨中漫步,那嫣红的凤凰叶,在雨中,轻轻地飘落下来,似乎有一段离别哀愁的情感啊!
雨,拂过花园,那古老的池塘,淅沥哗啦地响着。在椰子树不断地发出“沙!沙!”的响声,那洁净的雨滴,从叶片上滑了下来!雨,多么可爱啊!
雨,嘀嘀地打在花棚上,那上面的花木,被雨轻轻地打过!多美妙的旋律!
雨,打在凉亭上,那圆屋顶把雨从天上的滑梯送了下来,轻盈的雨滴落在圆柱上!多么有趣的游戏啊!
雨,在滑梯上,我小心地爬了上去,滑溜溜的,真是乐在其中!
雨,洒落在花园里,轻轻地为花园蒙上一片白纱,那苍翠的老榕树,美丽的花朵,高大的椰子树,被
雨轻打过后都是那么翠绿可爱,啊,雨!是大自然轻快的节奏,轻轻地洒落在花园里!篇二:雨 散文
关于雨!雨天,是我最怕的日子,湿漉漉,凉丝丝;迷迷糊,团团转。
拉开窗帘,窗外的景色一如曝光过度的照片:亮亮的却灰蒙蒙的看不太真切。 只有树,是喜欢雨的,昨天还在抽芽的叶子,今天却绿的浓浓的化也化不开。 伸到窗边的一支枯枝,顶尖上居然新绿了。那润润的新叶,在向世界展示着春的气息,春的喜悦。 远处,看不见什么,越远,越朦胧迷糊,天和地就这样润润的黏在一起,像恋人一般,你侬我侬。
走廊下,冒出三三两两的脑袋,毫无顾忌的融进雾气中,一转眼就好像消失了一样不见了。 我喜欢春天的艳阳天,混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劲,见到路过的每个人我都想大声的招呼,走路,也像回到了16岁,连蹦带跳的。
怎么了,难道是真的不惑了:没了诗人的雅兴,没了文人的童心?!
??张志和在《渔歌子》中欣喜着: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志南和尚在《绝句》中微笑:“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杜牧在《江南春绝句》中赞叹:“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时也不忘看看:“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时也抒怀“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小儿居然在窗边摇头晃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小儿背了杜甫《春夜喜雨》,但他是不懂杜甫的,因为那还没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春天,江南的雨,是再寻常不过的。但看雨的人,牵扯出心中的丝丝缕缕情感,似乎都不那么寻常。是人看雨,还是雨弄人,无从知晓。
看雨,是喜悦的。
杜甫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韩愈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赵师秀说“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徐俯说:“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志南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韦应物说“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苏轼也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看雨,是忧愁的。
杜牧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牵起了多少人的愁绪。
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又让多少人陷入思念中。 看雨,还是矛盾的
曾几这样说“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看雨,还是悲苦的
文天祥的“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让人心碎。
看雨,若在初夏,可能你会像辛弃疾那样,惊叹雨越过千山万水而来:“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范仲淹则能看破,他告诉朋友,也告诉自己“不因物喜,不因己悲。”雨是无辜的,也是无故。来了就来了,要说它来的不是时候,就是它成就一大批文人墨客,让他们找到尽情肆意的宣泄的藉口。
小儿晃着脑袋,踱来踱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雨来的正是时候!
雨正是这样折射出人的灵魂深处。 小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们要去春游了,春雨也吵着闹着要跟我们去!”初中生在作文中写道“打开窗,清新的泥土芳香夹着淅沥的雨声飘然而入,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不出的惬意,我要三分易安的婉约,三分东坡的豪放,三分耆卿的淡泊,一段纳兰的心绪,凑成十分的惬意再来倾听着自然的雨声。”高中生则道“喜欢一个人倾听雨的声音,倾听着自然的旋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大学生喜欢流星雨。中年了基本是骂雨,老了则不敢看雨,常常呆望夕阳。
拉上窗帘,心里有些疲惫。中年了,我是不是也会去骂雨呢。篇三:关于秋雨的散文——这深秋的雨
凌晨五点就醒了,便再无睡意。打开内层窗扇,外头仍是漆黑一团,不见一星亮光。唯有这初冬的风,裹挟着这深秋的雨,淋淅沥沥地、淋淅沥沥地敲击着大地万物。
是啊,冬天的确是来了!连这风也料峭冷嗖,连这雨滴也沾满了寒气。
这些时候很少雨水了,空气干燥得令人窒息。然冬的气息又那么地浓,再加上这人群中互相感染的悲观情绪,人们普遍地预感到:这将是一个极其可怕的严冬!
然,冬天,却并不总是特别令人讨厌的季节:冬天有冬天的妙处。
我不是特别热衷于闹哄哄的夏天,但我却十分钟情于仲夏之夜的清凉与深邃;我不是不喜欢明媚的春天,但如今的春,是一个充满了压抑的季节。不信,请看看那双眼充满血丝、小脸挂着倦意的孩童,请看那些小小年级便奔波于都市间的童男童女!这个季节里,我含着眼泪,不禁想起了我那无忧又无邪的童年......我更不喜欢熟透了的秋,汗水徒流无所收,累累果实被谁摘?我都快成了晚唐杜甫了,怎么有心情欣喜?这个季节里,人,大都成了玩世不恭的猴子,让人莫名地愁怅。
是的,我喜欢这深秋的雨,我喜欢这初冬的风。这晚秋的雨,她清凉透心、寒气逼人,让人触摸到生的尊严,死得庄重。这初冬的风,她凛冽刺骨、冷酷无情,但她催人惊醒:一切弱不禁风的俏枝柔花都必将随风而去,一切虚荣浮华都会归于空洞。而人,也就只是这大千世界的微粒,一尘土,一滴水,一丝气息,一抹光线,自然地来,自然地活,又自自然然、平平静静地复归于大自然中去。
是的,冬天有冬天的妙处。万物的装扮到此就地打住,全都露了原形:丑的就是丑的,无须遮羞;美的就是美,不用文饰。更重要的是,它让美表现出极度的深刻:内在的美,品质的美!当一切热闹的制造者,譬如苍蝇,譬如蜜蜂、譬如粉蝶,譬如蛆虫,都消失殆尽时,这个世界又将复归平静、纯洁,幽美。
冬的使者不是深秋的风,而是深秋那最后的一场雨。无情的秋风,扫落了人世间一切冗余的枯枝黄叶、残花败絮,将它们葬于冬的脚下。然这深秋的雨,却更深思熟虑,不仅用寒气,更用如冰的水,将其彻底埋葬,从而让这个世界更洁净、更宁静、更幽雅可人。
冬天,让我痴迷的还有那洁白的雪,还有那浑然天成的泥土的气息,还有那顿失滔滔的冰河。 最喜欢的老歌:《我爱你,塞北的雪》和《故乡的云》。当然,雪,那是北方的专利;那云,想必也未必不是北方的。北方的云,苍茫而淡远,要不怎么有“高耸入云”的说辞呢?然,静美的冬雪之后,那白皑皑的山,顶着那湛蓝湛蓝的天;那湛蓝的苍穹上,飘浮着几朵故乡的云彩......那意境,当是如何地美不胜收啊!
冬雪之美自不必说,然“雪是雨的精灵,是雨的魂”。这是谁说的?噢,我想起来了,鲁迅先生曾深情写道:雪,是雨的精灵!是的,先生对冬雪的钟情,源于其灵魂的深邃。雪,自然是雨的灵魂了。
还有冬天的泥泞,目下这纯属稀缺资源、少有奇观了。
冬日的泥泞,让人联想到了遥远的西伯利亚,联想到了俄罗斯,联想到了罗蒙诺索夫、柴可夫斯基、托尔斯泰、普希金和高尔基,联想到了高贵、博大、阴郁、不屈不挠的精神气息。我们曾经也饱含激情地赞美,崇拜,甚至追求这些纯美至极的境界,然我们却放弃了最不应舍弃的珍宝。我们急功近利,我们竭泽而渔,我们变浪漫主义的泥泞,想当然地固化为冰冷的水泥地。
而今,端午的粽子不甜了,中秋的月亮不圆了,春节的锣鼓不欢了,连秋日的风冬日的雪也不常留连了。
还有冬日冰封的河,那却早已是童真的梦了。
那时,我们缺衣少食,那时我们却欢乐无比。我们薄衫敞怀,迎风河冰,一如自由欲翔的小鸟,无拘无束,思绪飞扬,无限畅想。而如今,当年的河,徒有其名,不消说水,更莫提冰了。
冬天的迷人还不仅如此,冬日美景还在于:她是以诺大的人间大地为宣纸的水墨,清俊淡雅,不着一色粉彩;她,天然自雕,一气哈成,绝无半丝做作的痕迹。她的美,是本真,是单纯,是朴素,是自然,是幽静,是一览无余,是客观再现。
­
是啊,窗外渐渐亮将起来了。而这深秋的雨仍未消停,这初冬的风仍在劲吹。
我索性推开外窗,一任朔风细雨扑入。
望着窗外寂然的一切,想到即将来临的严冬,我情不自禁地笑了。­
文人散文篇三:散文介绍
散文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散文(Prose;Essay)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
查看精彩图册
中文名:散文 代表人物: 朱自清,沈从文等
Essay 代表作品:外文名: 《背影》,《父亲》等
目录
词目:散文
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基本介绍
古今概况
1.古代散文
(1)先秦散文
(2)两汉散文
(3)唐宋散文
(4)明代散文
2.现代散文
分类
(1)叙事散文
(2)抒情散文
(3)写景散文
(4)哲理散文
主要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意境深邃
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鉴赏技法
鉴赏问题
写作技巧
记叙散文模式
抒情散文模式
巴金部分散文创作历程
散文的写作
期刊——《散文》
著名文集
① 鲁迅散文
② 老舍散文
③ 朱自清散文集
④ 简桢散文
⑤ 丰子恺散文
⑥ 巴金散文
⑦ 季羡林散文
⑧ 陈运和散文
展开
词目:散文
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基本介绍
古今概况
1.古代散文
(1)先秦散文
(2)两汉散文
(3)唐宋散文
(4)明代散文
2.现代散文
分类
(1)叙事散文
(2)抒情散文
(3)写景散文
(4)哲理散文
主要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意境深邃
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鉴赏技法
鉴赏问题
写作技巧
记叙散文模式
抒情散文模式
巴金部分散文创作历程
散文的写作
期刊——《散文》
著名文集
① 鲁迅散文
② 老舍散文
③ 朱自清散文集
④ 简桢散文
⑤ 丰子恺散文
⑥ 巴金散文
⑦ 季羡林散文
⑧ 陈运和散文
展开
基本信息
1、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2、短小优美,生动有趣。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是和诗歌、戏剧、小说、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它包括政论、史论、传记、游记、书信、日记、奏疏、小品、表、序等各体论说、杂文, 是语言艺术文学体裁的典范,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它浇灌了各个时代的文学园地,也灌溉了历代文人,至今仍使人们受益。
编辑本段词目:散文
拼音:sǎn wén
基本解释
1. [Prose]
2..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
3..一种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详细解释
1. 文采焕发。
晋 木华 《海赋》:“若乃云锦散文於沙汭之际,绫罗被光於螺蚌之节。”
2. 犹行文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3.文体名
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
散文是“集诸美于一身”的文学体裁。文学是表达人生和传达思想感情的。通常来说,小说、诗歌、戏剧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格律、剪裁、对话等安排布局上,都有很严格的要求:而散文,却可以自由些,看起来只是不经意地抒写着一己的经历和感受,所表现的多是零星杂碎的片段人生。
编辑本段基本介绍
散文主要分叙事性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议论性散文。
殷商时代有了文字,也就有了记史的散文。到了周朝,各诸侯国的史官进一步以朴素的语言、简洁的文字记录列国间的史实,如《春秋》。随着时代的需求,产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有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共18万字,记载了春秋240年间列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和言论以及天道、
鬼神、灾祥、占卜之事。这部书叙事富于戏剧性,情节紧凑,战事描写尤为出色,语言精炼,富于形象。
《国语》是国别史,分别记载了周王朝及诸侯各国(BC990——BC353)之事,记言多于记事,所记大多为当时较有远见的开明贵族的话。
《战国策》作者不可考,现版本为西汉刘向辑成。同《国语》一样,也是分国记事,记载了西、东周及秦、齐、楚、赵等诸国之事,内容是谋臣策士的种种活动及辞说。《战国策》文章的特点是长于说事,善用比喻,人物形象塑造极为生动。
先秦历史散文为中国的历史文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历史家和古文家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春秋战国之交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种学术流派纷纷著书立说,争论不休,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代表不同阶级或阶层的思想家的著作,促进了说理散文的发展。这些思想家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记载他们言论的书流传到现在的有《论语》、《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
《论语》和《孟子》是儒家诠释“仁”的著作。《论语》是记录孔丘及其弟子言行的,其中多半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孟子》是记载孟轲言论的。孟轲长于辩论,因此书中语言明快,富于鼓动性。
《墨子》代表墨翟“喜爱”的主张,语言朴素,说理明确,逻辑性很强,《兼爱》、《非攻》等篇极有代表性。
《庄子》代表道家庄周“无为而治”的主张。庄子散文在诸子中独具魅力。这表现在作者具有奇幻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善用民间寓言,长于譬喻,使文章富于文学趣味。 《韩非子》代表法家“因时制宜”的主张。韩非散文结构严谨,锋芒锐利,说理深刻。 《荀子》代表荀况的学说,现有32篇,多长篇。荀子散文特点: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整练、词汇丰富。
《吕氏春秋》是秦丞相吕不韦门客的集体创作。它包括八览、六论、十二纪,兼有儒、道、墨、法、农诸家学说。书中保留了大量先秦时代的文献和佚事。它是一种系统化的、集合许多单篇的说理文,层层深入,最见条理。和诸子散文一样,它往往以寓言故事为譬喻,因而文章富于形象性。
先秦诸子的说理散文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风格上,都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影响。
汉初,政论散文有所发展。贾谊(西元前200——前168)是西汉初年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文章《过秦论》总结了秦代灭亡的原因,汲取了秦末农民起义的教训,发展了先秦的民本思想。他的散文善用比喻,语言富于形象性。
除贾谊外,汉初还有不少散文家,他们的文章大多或论秦之得失,或针对时弊,提出自己的主张,其中以晁错和邹阳成就较高。晁错以主张募民备塞的《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两篇散文最为著名。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王朝迫切需求总结古代文化,给予大一统的统治局面以哲学
和历史的解释,司马迁的《史记》应运而生。它的出现将先秦历史散文又大大向前发展了一步。在《史记》的影响下,东汉产生了不少历史散文著作,班固的《汉书》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汉代出现了一种新的文体“赋”。赋的名称始于战国赵人荀卿的《赋篇》,到后代形成了特定的体制。讲究文采、韵节,兼具诗歌和散文的双重性质。接近散文的称“文赋”,接近于骈文的称“骈赋”。汉初贾谊的《吊屈原赋》、《鹏鸟赋》;司马相如(前118—前179)的《子虚》、《上林》;西汉末年杨雄(公元前53—18)的《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河东赋》;班固的《两都赋》;东汉张衡(78—139)的《二京赋》,都是汉赋的名篇。
魏晋南北朝时期,骈文盛行,散文衰落。但在郦道元的《水经注》和杨衡之的《洛阳伽蓝记》等学术著作中仍有一些质朴的叙事、抒情、写景的优美文字。
唐朝韩愈大力反对浮华的骈俪文,提倡作古文,一时从者甚众,后又得柳宗元大力支持,古文创作业绩大增,影响更大,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文学史上称其为古文运动。以韩柳为首的古文运动的胜利,树立了一种摆脱陈言俗套,自由抒写的新文风,大大提高了散文的抒情、叙事、议论、讽刺的艺术功能。
中唐以后,古文运动一度衰落,到了宋代,欧阳修再一次掀起了古文运动,此后的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等人都在古文革新运动的影响之下取得了各自的成就,后人将他们与唐代韩愈、柳宗元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北宋的历史文学家司马光编有一部历史巨著《资治通鉴》,它除具有史学价值外,还非常具有文学价值。
南宋散文家在北宋诸位大家影响下,产生了一部分上书言事的政论文,表现了作者鲜明的政治态度,胡铨、陈亮、叶适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家。古文运动的成功,使散文更切合实用,南宋时大量出现的笔记杂文便是一个明证。洪迈的《容斋随笔》、王明清的《挥尘录》是笔记杂文中的佳作,此外,朱熹(1130—1200)的古文长于说理,造诣非浅。
明初的宋濂(1310—1381)是“开国文臣之首”,他的一部分传记文很有现实意义,比较著名的作品有《秦士录》、《王冕传》、《李疑传》等。明中叶以后,针对程朱理学、八股文的束缚,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发起“复古运动”,倡导文必秦汉。他们在对扫荡八股文风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又走上了盲目模拟古人的路子。后来的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复古运动,也再一次重复了他们的错误。
归有光等“唐宋派”首先起来反对复古派,进而是万历年间的公安派也加入猛烈抨击拟古主义的队伍。
公安派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代表,时称“三袁”,袁宏道(1568--1610)最为著名。他们认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因此反对贵古贱今,模拟古人。袁宏道更出于作家的主观要求提出了“性灵说”。公安派的散文创作特点是:冲破传统古文的陈规旧律,自然流露个性,语言不事雕琢。
与公安派存在的同时还有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他们也主张独抒性灵。 公安派与竟陵派革新的直接产物是晚明大量出现的小品散文,这是传统散文的一个发展,张岱(1597—?)是小品散文作者中比较有成就的一位。他的小品散文题材较广,山水名胜、风俗世情、戏曲技艺乃至古董玩具等等都可以入他的文。他的散文语言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广览简取,《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
明末清初,晚节不保的侯方域(1618—1654)的散文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代表作有《李姬传》、《马伶传》、《任源邃传》等。
桐城派古文是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流派,主要作家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桐城派因此而得名。方苞(1668--1749)继承归有光的传统,提出“义法”主张,并使之成为桐城派古文的基本理论。桐城派古文作品选材用语只重阐明立意,而不期堆砌材料,因而文章一般简洁自然,但缺乏生气,代表作品有方苞的《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的《登泰山记》等。
与桐城派对立存在的是提倡“骈文”的复社作家,汪中(1744--1794)是其中成就最大者。 清初有不少成绩突出的散文家,如王猷定、魏禧。王猷定(1599—约1661)的传奇性散文以小说传奇体打破了传统古文写法,代表作有《李一足传》、《汤琵琶记》、《义虎记》等。魏禧(1624--1680)以人物传记最为突出,代表作是《大铁椎传》。
康有为(1858--1927)、梁启超(1873--1929)为清末改良运动的代表人物,也是学术上改良派的代表作家。他们的散文无视传统古文的程式,直抒己见,畅所欲言,是政治斗争的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