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散文
发布时间:2017-01-22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青岛散文篇一:重游青岛
重游青岛
闲暇时看徐志摩的散文,在《翡冷翠山居闲话》中有这样一句话“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歌德说,在它每一页的字句里我们读得最深奥的消息”。这句话就像一阵追逐自由的风顿时在我的心海上掀起一浪高似一浪的对大自然热切渴望的波涛,让我又一次有了“说走就走的旅行”的冲动。
去哪儿呢?朋友今年去青岛工作,国庆时邀我一同游青岛,结果计划没实现。现在已是十一月下旬,冬背着装满“冷”的行囊开始了它的人间旅行。以往这个时节,除了上班,剩余的时间我总是宅在家中,努力躲避冬抛给我的“冷”。我还真没在冬天出游过!
青岛最美的风景当然就是海了。2007年夏天,我随旅行团去过青岛,在这次旅行中,青岛海的美全部被旅途的劳累抹杀掉了,我使劲将记忆筛来筛去,但仍筛不出青岛的海的一丝魅力。冬天青岛的海会在我旅行的征途上盖上记忆的印章吗?一连串的问号在我的脑海中活泼的跳跃,强烈的新鲜感和好奇心牵引着我最终决定,就去看冬天青岛的海。赶紧给朋友打了电话,一拍即合,“说走就走的旅行”就这样很痛快地出发了。
坐了12个小时的火车,为了省出更多玩的时间,
我买的是晚上的票。将尽两年的旅行空白,居然让我忘记了坐火车的辛苦。晚上除了听到此起彼伏的呼噜声外,就是离我很近的“咣当咣当”的火车声。我的耳朵被它们震得生疼,我的床也不甘寂寞,和着火车的音律,兴奋地摇来晃去,让我根本无法安然入睡。最后我决定与这些声音绝裂,用撮成小团的纸巾作为我耳朵的门卫。这些声音看到我恼了,不愿再和它们玩耍,便知趣地离我越来越远,在消失的瞬间抛给了一个它们认为我一定会喜欢的礼物-----美丽的梦。一觉醒来不到六点,我起身坐到窗边等待黎明的降临,等待我的朋友和冬天的青岛。
精神很好的我在尚未走出青岛火车站时就情不自禁地笑了,因为我知道大自然这本书以它最神秘的魅力吸引着我去翻阅它,了解它,探寻它最美最真的奥妙。
走出青岛火车站,我立刻被青岛湿润的空气温柔地拥(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 摘:青岛散文)住,仿佛是我久违的朋友。六年了,它仍是一如既往的清新和自然。此时,我的另一个朋友也在等我,等我开始重游青岛的愉快的旅行。
朋友首先带我去了离火车站不远的栈桥。到今天栈桥已经是一位一百多岁的老人了,在经历了岁月和战争的洗礼后,现在的栈桥焕然一新的呈现在了世人
的面前,成为青岛一大靓丽的旅游景点。
站在栈桥上,望着远处的海,我被它的美惊呆了。六年前在这里为什么没有发现原来青岛的海是如此美丽。
青岛的海是辽阔的,一望无垠。我极目远望,探寻海的尽头。这时我眼前出现了幻觉,在海与天交接的地方,海平面忽然出现了凹陷的弧度,海似乎倾泻进了天边,仿佛那里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美宏大的景象,真让人浮想联翩。海的远处依稀可见的船只因为没有海风平静地漂浮在海上,享受着此时此刻的宁静;零星的几个黑点在海上一起一伏,定晴一看,原来是热爱冬泳的人们,真佩服他们不惧严寒的品质,十一月下旬冬天的海上还是很冷的。
之后我和朋友从栈桥走下去,来到离海更近的沙滩上。以前只在书上看到过“波光粼粼”,这次真是“闻名不如见面”,我亲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这个词语的神奇和微妙,或许这就是大自然“最深奥的消息”。虽然当天的阳光不是很热烈,但太阳仍然毫不吝惜地洒下无数金灿灿的金币,令海面熠熠生辉。在我看来它们更像是夜里的星星,好奇白日里的时光,当夜幕被蓝天遮蔽的瞬间,星星们勇敢地扑向海的怀抱,眨着眼睛带着惊讶地满足的神情享受着海的博大的胸襟,体验
着从未有过的光明的惬意的旅程。
远处的“星星”聚拢在一起,但总有一些调皮淘气的“星星”不愿被束缚,它们挣脱团队的管制,游到离海岸更近的地方离我更近的地方嬉戏玩耍。此时我看到的“波光粼粼”是分散的,个体的,更是顽皮的,活泼的。更让我新奇的是无论我走到哪儿,“波光粼粼”总是跟我到哪,如影如形,或许他们明白了我对海的执着的欣赏,所以对我也恋恋不舍了。
我以前见过“湖天一色”的青海湖,现在真正见到了“海天一色”的青岛的海,蓝天与海交相辉印,演译着大自然最纯粹最和谐的美。
和朋友漫步在细柔的沙滩上,我的身后留下了一串串凹陷的唇印,我在用力亲吻着沙滩,表达着我对海的最深沉的爱。
因为季节的原因,沙滩上的人不是很多。有看海的,有捡贝壳的,有卖工艺品的,有只穿着泳裤迎着海风跑步的,有同样只穿着泳裤玩沙滩排球的。亲眼看到沙滩排球这项运动对我来说实在是新鲜。以前只是电视上看见过沙滩排球比赛,而且是夏天。现在的景象真让人眼前一亮,如果他们在飘着雪花的沙滩上尽兴的玩沙滩排球,那岂不更是青岛栈桥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海边我第一次近距离地见到了海和人类的朋友----海鸥。原来海鸥长得这么可爱,鲜红的嘴和鲜红的脚,白色的羽翼,羽翼的内侧是灰色的。简单精致的装扮让海鸥更加讨人喜欢。这些海上的精灵毫不疲倦的在海上飞翔,虽然不高,但很有力量。它们是人类海上最可靠的朋友,当海上的船只迷失了方向时,海鸥会为他们指引出正确的回家的航向。周围的人不时地给海鸥喂食,他们把食物扔向海里,海鸥便会俯冲到有食物的地方,准确无误地用鲜红的嘴叼住食物,再昂首向天空飞去,它们真是优秀的“猎手”。我同样手里拿着食物,大声呼唤着它们,希望它们离我更近一些。可惜我想和海鸥来一次更亲密沟通的幻想破灭了,海鸥最终选择了大海,或许大海的宽阔与包容让它们更有安全感。我爱这海上的精灵。
和朋友吃过午饭,带着眷恋我们离开了栈桥,离开了沙滩,离开了海鸥,奔下向下一个目的地——中国海军博物馆。
在海军博物馆里陈列着早期服役于海军的战斗机、炸弹、导弹、坦克和军舰等海上军事装备。出乎我意料的是,离开电视狭小的空间,现实还原了它们的本来面目,这些军事装备一个个居然都是庞然大物。战斗机、直升飞机真是高大威猛,朋友1.75米的个头,
青岛散文篇二:散文:外婆
散文:外婆
散文:外婆
阿蒙神
今天下午就要去青岛实习了,然而我并没有什么心情,这阵子事太多,好多天没有睡好觉了,趁着上午的空隙,记录一下一些感受。
那天是六月四号,星期六,我九点才起床,打算写完作业再去解决早饭和午饭,等我洗漱完整理好,已经十点半,这时候我妈打来电话,只说了一句:'奶奶死了,快回来。'就挂了电话(我从小到大喊都我外婆叫奶奶)。我还没有反应过来,脑海里只有两个字:快回家。我匆匆赶到车站,只有下午两点的车了,我在车站等了两个多小时,回到家已经下午四点。
赶到三舅家,看到水晶棺里的外婆,我突然发现我已经好久没有见到她了,清明节放假的时候犯懒在寝室睡了三天没有回家,五一在家呆了一天,也不记得有没有看到外婆。总之,只有她在五舅家的时候我才会天天看到她,住在其他舅舅家的时候,我很少单独去看她,我其实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亲情意识淡薄的人,只是很多关心和挂念羞于说出口,对我爸妈是这样,对任何我爱的人都是这样,我觉得他们都能懂我。妈妈用沙哑的声音告诉我,前些日子,有一次陈浩放假,她还给特地给奶奶洗好澡换上干净的衣服,让陈浩再多看外婆几眼。我其实是有些惊骇的,我并不知道她的情况已经这么糟糕,满满的羞愧感涌上心头。
这天晚上只有我妈他们守在那里,我妈让我回家睡觉,我躺在床上,想了很久,突然好像回味过来了,才意识到外婆是真的走了,陪伴我二十年的人以后就再也见不到了,思想飘得很远,一直到富家外婆的老房子里。家人说再过几天就是外公三十年忌日了,我没有见过外公,据说大舅家有一张照片,也一直没人给我看到底是哪张。我只知道,这意味着外婆孤独了三十年,我小时候很喜欢去外婆家,虽然那个房子光线不好很暗,晚上睡觉外婆的猫还会爬到床上把我吓个半死,但是门外有颗枣树会结许多甜甜的枣子,外婆也会把枣子做成各种枣干,还有和外婆一起去地里挖苕吃。外婆家的电视是黑白的,但是我也愿意睡在外婆家,因为在家我妈不让我看电视太晚,在外婆家看电视也会常常没有信号,然后在电视上拍一拍,嗞嗞嗞,又好了。其实外婆不怎么看电视,因为她看不懂,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张,小时候我们一起看电视的时候,外婆说她不识字,当时年少无知的我感到很惊骇,居然有人不认字,现在才知道自己多么浅薄,她们生活的年代和我们完全就不一样,不识字其实很正常,尤其是女子,她也裹了脚,被封建礼教毒害的最后几代人。反正她每次都把电视开着,却很少看,好像只是一种陪伴的方式。她信教,每天晚上都要祷告,小时候我也喜欢跟着一起祷告,那时候我并不知道外婆念念有词的是什么意思,只听见她说,愿主保佑我大儿子如何如何,二儿子如何如何,三儿子如何如何,反正就是为每个孩子祈祷着,没有偏颇,没有遗漏。现在我才明白这种感觉,她所有的幸福感都来自子女的幸福,就像我妈说的,她从来不想着自己,毫无保留的把爱给了子孙,每次去我家的时候,都会从口袋里掏出一些吃的,那都是别人买给她吃的, 她都留给我们。想到这些,电脑前的我忍不住哭了,真的觉得,这些事好像就在昨天,怎么一转眼,外婆就没了呢。
第二天晚上也就是上山前一天,把外婆从水晶棺移到棺材里之前,我们每个人还能看她最后一眼,她安详地躺着,瘦削的脸,可是我们只能看着,看着她离开,我们什么也做不了。其实现在说着这些也没什么用,她再也看不见听不见了。
有一些瞬间,感觉自己不再向往自有文艺的生活了,有什么比至亲至爱都还在更幸
福呢,好好珍惜身边人的陪伴,不要羞于表达自己的感情,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给人生留太多遗憾。外婆,一路走好,愿您不再孤单。
青岛散文篇三:我所熟悉的一位有气质的女性(散文) 赵殿松
从年轻姑娘,到中年妇女,再到老年长者,她拥有了一个美誉——外界奉送的有“气质”。这个评价,虽然没有经过公开推选亮分,但是充分说明对此,众人心里都有一杆相似的秤。何为气质?先来查看《辞海》的解释:气质,是人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和风格气度,是指人的生理和心理等素质,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或者说,气质是指人的姿态、长相、穿着、性格、行为等元素结合起来给别人的一种感觉。
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的一种特定的心理特征。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气质,在现在的社会所表现的,是一个人从内到外的一种内在的人格魅力。然后,所发挥的一个人内在魅力的质量的升华。比如修养、品德、举止、行为、待人接物、说话的感觉等等。一个人的气质,并不是自己说出来的,而是自己长久的内在修养平衡及文化修养的一种结合,是持之以恒的最终结果。
好了,根据这些解释,再照着葫芦画瓢地方式,来分析一下她的有“气质”,也就不难理解了。
她,无论从个头、身段,还是从体态、容貌上看,都算不上是个很漂亮的女性。然而,从穿着的衣、裤、鞋、袜等,这些尽管都属于大路货。但其色调、式样经她别出心裁地上下搭配,而到了她的身上,便是那样的协调、紧凑、突出,给人们的感觉非同一般;从她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每每话语出口,皆显得有礼、有节、有教养,总是给人们一种大家闺秀之感。这就是气质的外化,气质的凸显。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人的出身经历,是“气质”产生的基础。她的祖籍为山东广饶,当年祖父一头挑着破席卷被子,一头挑着年幼的姑姑,逃荒到了青岛港,成了一个老码头。但这对她的成长,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因为她是在关外丹东出生,母亲原籍本是天津杨柳青,家境殷实,从小能识文断字,后过继给五叔,即她的五姥爷。外祖父本是驻防丹东的张作霖下属的年轻将领,却过早地疆场捐躯。五姥爷为经营丹东戏院的大老板,威震商界。五姥娘则是一个讲究“三重四德”、具有咬钢嚼铁性格的妇女,主家理事。她的父亲,有这样的背景,先在丹东警界谋职,后异地步入商界。五姥爷病逝,全家南迁落户青岛。父亲平时在家中,常常涉猎古典文学名著,又迷恋于传统的京剧。这样,她童年好奇心理,不可避免地要偷偷地、半生不熟地阅读《红楼梦》之类的禁书。至于,通过洋戏匣子,听唱京戏更是家常便饭。
她,就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从小受到官商家庭的影响和浓厚文化氛围的熏陶,小小的年纪,就有了同龄人所不具备的文化修养的底蕴。从而,为她随后所表现出的特有的“气质”,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大量的社会现实生活证明:气质,就是一种吸引力;气质,就是一种公信力;气质,就是一种拥戴力;气质,就是一种征服力。
青岛解放,她成为一个14岁的女兵。并不是因为年龄小,活泼好动,班里战友宠她、爱她、保护她。而更是因为她聪明机灵,有口才,有文才,能歌善舞,心底坦白的个性特点,所以战友叫她“青岛洋学生”。例如,每当部队京剧团来演出,她都会被战友包围起来,负责给这个那个讲解剧情,解释京剧程式化动作的含义。
部队转业,她被安排在青岛的一个疗养院工作。期间,曾经到市里医院去进修。当时,该院检验科的老专家李主任,第一眼就被她不同寻常的人格魅力和谈吐所征服。实习过程中处处得到照顾,不设任何障碍。当她周日独自主动加班时,李主任竟将检验室的全部钥匙交给她,享受到了连该院正式职工都享受不到的特权。因为,老专家相信自己慧眼识珠的能力。
七十年代,已经是中年妇女的她,独特的气质,逐渐成型。有一天,她带着两岁的女儿到青岛游人如织的栈桥去玩。又是气质的魅力,被一对白人夫妇游客盯上了(当然也有漂亮女儿的因素),拉着要给她娘俩照相,并用极为生涩的汉语说:“照片马上就能拿到。”其实,那是第一次见识“即拍即洗”一遍成功的照相机。鉴于当时的政治气候,相片也没敢要,急急忙忙拉着女儿就离开了。当然,后来也成了一件憾事。
八十年代初,她带着五岁的女儿去了一趟杭州。在旅店里,还是她的独特气质,素妆淡雅,谈吐不凡,又引起黄岩县某工厂一位厂长的注意。该厂长带着女秘书出差杭州,这样南方和北方人在旅店的不期而遇,成为朋友也算是缘分。
厂长专门安排一桌丰盛的饭菜,来招待她母女俩,女秘书还执意认她为干妈。白天,一起去游览西湖,夜晚女秘书搂着她的女儿睡觉。最后,又亲自送她母女俩乘坐回上海的火车。看起来,世上真的有无巧不成书的事。不过,又是她那与生俱来的气质的关系。在乘坐“长绣号”客轮由上海至青岛时,遇到国棉五厂的一位年龄较大的技术员和他的妻子。刚一碰面就投缘,技术员执意让她换坐他们买的三等舱,让妻子去底舱休息,自己带着她的女儿在甲板上玩,主动承担起看孩子的任务。整个行程中,甘心情愿地照顾着她母女的吃喝休息。最后,又分担了她的部分行李和背着她的女儿下船,走出长长的码头,一直送上公共汽车才做了分手。
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台湾地区到大陆旅游观光和经商创业的人越来越多,青岛也不例外。这时,已经享受老干部待遇,步上老年台阶的她,气质风韵非但不减,反而更加具有了一种指代成分——称她为来之台湾的老太太。有一次,她到中山路上台湾人开办的一家餐馆就餐。刚进门,就被台湾老板发现,他带着迎宾小姐夹道欢迎,领上二楼单间,声称彼此是台湾老乡。也不容她做丝毫地解释,并一口咬定说,是在台北市某街某号某院见过她。为了异乡遇故知,还专门赠送了一份台湾特色菜。
此后,她从从容容度过二十年。这期间,每逢乘车打的,商场购物,餐馆吃饭等等,或单独出行或集体活动,她都是板上钉钉地要被当做一位干练有气质的台湾老太太相待,几乎不容解释说明。即便她自己予以否认,别人也会说,嗷,是刚从台湾探亲回来的吧。
这不,七年前,快要进入耄耋之年的她,在打的等车的时候,有一个中年妇女,看到她的装梳合体,气质不凡,便主动亲热搭讪,临分别还留下联系电话。就这样,你来我往,时间一长,非要认她为干妈,愿意照顾她的起居出行。事至今日,双方一直保持着极好的关系,她正在实践着向她许下的诺言??
风雨行路,人生苦短。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活在世界上,能够拥有一份无形的资产——有“气质”。从而,让子女得到精神享受,觉得也就死而无憾了。
2012.08.01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