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的散文
发布时间:2017-01-20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秋思的散文篇一:诗歌散文集
好:0
不好:0
流荒的年少,搁浅在岸边
流荒的年少,
搁浅在岸边、
一个人在这个世上,
需要承受的太多,
而我明白的却太少。
夏季,夏末,
即将结束的这个夏季,
终究只是过去。
这个夏天不会再回来,
丢失了的梦,再也找不回来。
一切都像注定了那样,
那些青春里的年少,
那些流荒里失去的流年,
它仅仅代表着某个人过去的记忆,
关于某些遗憾的过去。
下一站、转角,
那里充满着幻想和想象,
十字路口的前方,叫做未来。
十一月,我要好好的
轻轻的拍拍身上的尘土、
抬头望望天空、继续向前方走
远方的那一丝矫情的晚霞、
诉说着一天的花开花落。
明天又是一个怎样的开始?
开始惦记着那一点残存的记忆、
青春总要有不顾一切。
即使已经过了奋不顾身的年纪、
那一纸的约定、
谁还记得那一声誓言?
此时的我们,
同在一片天空下,
却活在各自的世界里。
是童话里,是幻想里。
看那年华未央,听那余音未散。
十一月,对自己说、
我要好好的,一定好好的。
有些,再也没有
黑暗中,
我独自坐在墙角。
没有开灯,
感受这漆黑的魅力。
喜欢这样,
自己的空间,
自己的心情,
让黑暗把自己淹没。
阳光的穿透力使我不能防备,
毫无征兆的眼睛刺痛。
站起身看窗户,一切都是一片灿烂,
又是不得不面对的新的一天。
我整理自己,重新出门。
天空是蓝色的,
没有一点云。
阳光灿烂,
透过茂密的枝叶照下,
在地上星星点点,
偶尔一阵清爽的秋风吹过,
吹起我的头发,
乱乱的打在我的脸上。
在阳光下,我感觉冷,
我思念那个熟悉而又温暖的笑容。
可我知道,那再也不会出现。
曾经有个我,为你可生可死
真的想,让你看到我化泥的瞬间
这一生的绚烂为你凋谢
每一丝,每一屡那密密的掌纹,都是我想你的思绪
没有你在身边,冷冷的从梦中惊醒,亲爱的,你在哪里
常常幻想与你幸福的拥抱,
那份柔软细腻,
将相思渲染成一片模糊
那一片相思,可有归期?
互在彼岸,就这样遥遥想望,
如果我盛开,也是为你那不变的热烈目光
如果我离开,也是因为你一直给我的背影。
因为你的笑脸,我愿意停留不前。
也希望将这一刻的心意,驻留心底。
可我无法阻止时间任意的流逝,
我要追悔的不是那样的伤悲,
要感动的也不是那样的成长。
有天当你想起我,
时间已摆平所有的错,
也学会不再问为什么。
直到有一天,面对爱情开始吝啬
会不会怀念当初的炽热
时光静止,你还在吗?
世界像静止了,
我看不到那绚烂的色彩,
听不到那缤纷的声响。
白天里上演着花花世界彩色的绚烂,
夜晚却是一个人在夜幕下演一出独角哑戏。
眼睛睁着,
看匆匆忙忙演绎着千百年重复的童话。
在南方灼热的潮湿里绽开一季的生命,
不愿再一味的追寻疲惫。
问问团队天涯诗词社共1人编辑答案
2010-12-01 21:31
好:0
不好:0
你失踪了
我已感觉寻不到你的踪迹了
到底怎么了
为何要无缘无故地在我眼前消失
抓不住你的那丝气息
我好慌
把头埋进心里想陪你一起隐藏
对你
不求融合
只求陪伴
仅仅在乎的只是眼角边那快滴落的眼泪
你的存在
我愿用一场流星雨来换
我的愿望只有一个
简简单单
-----你在
-------我在
、、、蒨蒨 亲笔 假面舞客、
2010-12-04 17:26
好:1
不好:0
席慕容的散文和诗歌,泰戈尔的《飞鸟集》,叶芝的《苇间风》,毕淑敏的作品也很不错,还有徐志摩,林徽因等 夕颜
回答采纳率:37.5% 2010-12-04 18:59
好:0
不好:0
清 纳兰容若 《琴瑟鸾凤》《饮水词》《梦江南》《蝶恋花》...
唯美的伤感.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
秋思的散文篇二:秋思2
初一语文《天净沙 秋思》教学案
审核:初一语文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直至背诵;体味词句,揣摩作者的感情,体会作品的意韵。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道德、情感、价值观:领悟诗中蕴含的节奏美,提高对古代诗歌作品的鉴赏力。
二、教学重点:
1.背诵诗歌。
2.品味语言,体会作品的意韵。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曲的内容,品味曲中情趣。
⑵背诵、默写全曲。
2.教学难点
⑴通过诵读,发展语感。
⑵从语言角度赏析诗歌,领悟曲中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互动设计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课文,简介散曲。
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体式,如唐诗、宋词、元曲。《天净沙?秋思》就是元曲中的一首佳作。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小令在
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曲牌表示曲调,另有题目。小令的曲牌常是一个,即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但也有例外的。《天净沙?秋思》属于散曲中的小令。
2.作者及写作历史背景简介。
马致远(1250~1321)号东篱,元大都(今北京)人,元代前期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是一位“姓名香贯满梨园”的作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马致远生活的“元朝是蒙古贵族统治中国的时代,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人民受到沉重的压迫,知识分子被降到与娼妓、乞丐相近的地位”。“一些走上仕途的文人,因受统治者的歧视,思想仍多苦闷,正如明胡侍所说:‘中州人每每沉郁下僚,志不获展??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之声歌之末,以舒其佛郁感慨之怀,盖所谓不得其平而鸣焉者也’”。马致远年轻时迷恋功名,曾做过地方小官,五十岁左右脱离官场,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中友”的生活,沉溺于山水之间,寄情诗酒,成了一个啸傲风月、玩世不恭的诗人,其内心仍然充满了一股牢骚不平之气。他最著名的剧目是《汉宫秋》;一生写了120多首散曲,其中《秋思》堪称“叹世”之作中的代表。今天我们就来品味这首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秋思》。
(二) 与文本对话,感知文本。
1.学生活动自己朗读,注意找出文中你认为易读错的字,难理解的词。
2.给诗歌划分节奏,注意重音。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试叙述课文所写的内容:
4.学生再读课文,分小组讨论、交流。
⑴曲的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用词上有何特点?
⑵诗的最后两句各自写的是什么?
⑶诗的第二句与第一、三句有何不同?对全诗主旨的表达有何作用?
⑷同学们再细读这首小令,看看写法上有何特点?
⑸通过我们对这首曲的阅读、讨论和分析,你对这首曲表达的主旨有何看法?
㈢能力训练,学习反馈
.学生自读课文,用散文的语言将曲中描绘的意境写出来。
(四)拓展延伸:
对比阅读余光中的《乡愁》,体会思乡之情。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1928-),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
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
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
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着有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
(五)总结:
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就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除了最后一句,全都是景语,而字字却是扣着“情”来写,古人说:“凡景物,皆情语”,《天净沙?秋思》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
(六)作业
1.学生默读、背诵、并默写全曲。
2. 课后以诗歌的意境作一幅画,各自进行交流。
五.教学互动设计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课文,简介散曲。
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体式,如唐诗、宋词、元曲。《天净沙?秋思》就是元曲中的一首佳作。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曲牌表示曲调,另有题目。小令的曲牌常是一个,即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但也有例外的。《天净沙?秋思》属于散曲中的小令。
2.作者及写作历史背景简介。
马致远(1250~1321)号东篱,元大都(今北京)人,元代前期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是一位“姓名香贯满梨园”的作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马致远生活的“元朝是蒙古贵族统治中国的时代,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人民受到沉重的压迫,知识分子被降到与娼妓、乞丐相近的地位”。“一些走上仕途的文人,因受统治者的歧视,思想仍多苦闷,正如明胡侍所说:‘中州人每每沉郁下僚,志不获展??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之声歌之末,以舒其佛郁感慨之怀,盖所谓不得其平而鸣焉者也’”。马致远年轻时迷恋功名,曾做过地方小官,五十岁左右脱离官场,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中友”的生活,沉溺于山水之间,寄情诗酒,成了一个啸傲风月、玩世不恭的诗人,其内心仍然充满了一股牢骚不平之气。他最著名的剧目是《汉宫秋》;一生写了120多首散曲,其中《秋思》堪称“叹世”之作中的代表。今天我们就来品味这首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秋思》。
(二) 与文本对话,感知文本。
1.学生活动:学生听录音范读,听准字音、节奏,再自己朗读。注意找出文中你认为易读错的字,难理解的词。
字音:涯( yá ) 瘦( shòu )
词义:昏:黄昏,傍晚。 枯藤:干枯的枝蔓。 断肠人:多指漂泊在外、思念家乡或亲人的人。
节奏: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抽生叙述课文所写的内容:一个秋日的黄昏,骑着一匹瘦马的游子正在苍凉的古道缓缓前行。在小桥流水人家的院旁,枯藤缠绕的老树上,昏鸦正在归巢。游子不竟悲从中来。
3.学生再读课文,从内容、思想感情、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质疑探讨,分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师生共同总结。
⑴曲的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用词上有何特点? 诗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萧瑟荒凉怡静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苦寂寞
秋思的散文篇三: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 ? 散文:
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 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
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
特点:形散神不散。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
“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样自由,都必须围绕一个中心。以联想、想象为桥梁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是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段。
? 散文的特点:
1.短小优美,生动有趣。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是和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文学体裁;
2.它包括政论、史论、传记、游记、书信、日记、奏疏、小品、表、序等各体论说、杂文, 是语言艺术文学体裁的典范,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它浇灌了各个时代的文学园地,也灌溉了历代文人,至今仍使人们受益。
3.散文是“集诸美于一身”的文学体裁。文学是表达人生和传达思想感情的。通常来说,小说、诗歌、戏剧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格律、剪裁、对话等安排布局上,都有很严格
的要求:而散文,却可以自由些,看起来只是不经意地抒写着一己的经历和感受,所表现的多是零星杂碎的片段人生。语言诗意优美。
散文之美:
一是结构美;二是语言美;三是意境美。要很好的理解一篇散文,就要把握线索、抓住文眼、借助想象领会内涵、体会意境、品味语言。
1.形散而神不散
①“形散”:
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②“神不散”:
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
a.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
b.以作品中的“我”来作线索,以“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意境深邃
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
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
①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②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③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 散文的不同分类: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
1.叙事散文
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①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
②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朱德的《母亲的回忆》。根据该
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
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③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
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2.抒情散文
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
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
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樱花赞》、当代作家田茂泉的《哦,棋山》。
3.写景散文
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
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
4.哲理散文
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 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把握哲理散文体现出的思维方式,去体悟哲理散文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
①哲理散文中的象征思维:哲理散文因为超越日常经验的意义和自身的自然物理性质,构成了本体的象征表达。它摒弃的是浅薄,而是达到一种与人的思想情性相通、生命交感、灵气往来的境界,我们从象征中获得理性的醒悟和精神的畅快,由心灵的平静转到灵魂的震颤,超越一般情感反应而居于精神的顶端。
②哲理散文的联想思维:由于哲理散文是个立体的、综合的思维体系,经过联想,文章拥有更丰富的内涵,不至于显得单薄,把自然、社会、人生多个角度进行了融合。
③哲理散文中的情感思维:哲理散文在本质意义上是思想表达对情感的一种依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由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过程中有情感参与,理解的结果有情感及想象
相关热词搜索:散文 秋思 描写秋思的散文 秋思的散文250字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