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如何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布时间:2018-07-09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年初在谈到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时,李克强总理表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要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其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其中一项重点工作。要求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大力简政、减税、减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提升保险业金融综合服务能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定义为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保险业如何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围绕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提出的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是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当前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及前期需求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形势下,中国金融行业对实体经济行业的支持力度和方向还有待改进。金融机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参与者,可以通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来推动改革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和构建新的经济增长平台,为供给侧改革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实现中国经济平滑增速换挡。而目前,我国保险业风险承担能力和金融综合服务能力还不强。虽然,市场主体数量不少,但各保险机构专业化程度不高,差异性和互补性不明显,同质化现象较严重,各自的核心能力不突出,制约了保险公司提升承保能力和风险管理服务能力。

市场化程度有待提升


  自保险业“新国十条”颁布以来,保险行业逐步实施了一些改革措施,旨在加强行业市场化,鼓励险企持续创新。随着消费者对保险认知的增强,保险的需求必将大幅上升。此外,保险还将承接低利率环境下加速迁徙的存款和理财资金,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加快步伐。目前,供给端的结构性矛盾成为制约保险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第一,保险供给主体的结构性失衡无法实现市场供求均衡。一个成熟的保险市场应具有商业保险、相互保险、专业自保三大保险供给主体和再保险公司,并由专业中介组织与保险产品供给主体共同形成和谐共存的生态产业链。我国保险公司在治理形式上长期只限于商业保险公司,对风险高、损失大、利润低的承保项目通常选择回避,而能够参与这些项目风险治理的互助型保险公司、自保公司、再保险公司处于空白和薄弱状态。
  第二,以规模扩张为主的经营方式难以为继。保险业“新国十条”指出,到2020年,我国的保险深度达到5%,全国保费收入预计达到4.5万亿元以上,这要求保费收入年增长速度要保持双位数以上。目前,我国保费平均增速已經从“十一五”期间平均24.45%的增速降“十二五”期间的11.14%。
  第三,保险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一直以来,有些保险公司强调通过销售技巧推动保费规模的增长,进而产生了研发投入不够、产品同质化严重、服务水平低等问题,对多元化消费需求的响应和满足能力不足。

完善保险市场体系


  目前来看,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是完善现代保险市场体系,可借鉴西方现代保险制度,结合中国实际优化顶层设计,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保险市场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格局,倒逼保险公司转化市场观念、提升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首先,大力推进保险业市场化改革,增强市场主体的风险管理能力、金融综合服务能力,把保险产品定价机制市场化改革作为着力点之一。保险定价机制市场化,即将保险产品开发定价权交给市场,建立以风险费率为基础、市场供求为导向的保险产品定价机制,市场主体自主开发反映市场供求状况的保险产品,形成真实、有效、规范的产品管控机制,既有利于提升公司竞争能力,加强公司内控管理,同时保险消费者也将受益。
  其次,大力培育市场体系,改善保险市场供给能力,增强市场竞争性。一方面,大力发展新型保险市场主体,与商业保险公司形成相互补充、相互制衡的结构体系。当前应大力发展相互保险组织、自保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另一方面,重点发展特色型、专业化、区域性保险公司。
  最后,坚持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和资金运用方式的创新。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保险行业资产总额达16.7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0.8%。从近几年的增长趋势来看,自2008年以来,大部分年份总资产的增速在20%左右,符合预期。目前,保险资金投资渠道逐步开放并多元化,加快重点领域保险业务发展,保险的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日益凸显。
  (1)围绕重点领域进行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把握好创新方向,要以风险保障和经济补偿为基础,形成自身特色与优势,同时将保险服务始终贯穿于保险产品售前、售中和售后等多个环节。改变长期以来重合同、轻服务的做法,切实增强保险服务的全面性、针对性、便捷性和持续性,使保险消费者真正体会到高效、周到的服务。
  (2)通过模式创新运用保险机制服务新经济发展。模式创新是通过对资源的组织方式进行大幅度的调动,重构产业结构、用户体验和流程关系,形成新的利益创造组织方式。保险是一种多元化、全过程的融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工具,通过把保险机制用好、用活,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难题。
  (3)运用“互联网+”思维催生保险企业新的生产力。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可以带来新机遇、新生态、新的运营模式和发展空间,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保险业作为金融业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作为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要积极拥抱互联网,积极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服务国计民生是我国保险业供给侧改革的方向,市场化改革是保险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内生动力和动能。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这些变化在为保险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作者系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电子商务中心业务主管

相关热词搜索:结构性 保险业 助力 供给 改革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