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诺贝尔
发布时间:2017-01-18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散文诺贝尔篇一: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
篇一:2014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及简介
2014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及简介
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约翰?奥基夫、迈-布里特?莫泽和爱德华?莫泽
获奖理由发现大脑“gps”系统。
工作简介:三位科学家发现了大脑神经元的空间导航机制。奥基夫发现了这一定位系统的首个组成部分,他利用大鼠进行实验,观察大鼠在房间不同位置时脑内神经元被激活的情况。 30年后,莫泽夫妇发现了另一关键组成部分,将其命名为“网格细胞”,这类神经元令定位和导航更加精确。
实际应用:诺贝尔大会表示,他们的发现解决了困扰了哲学家和科学家数世纪之久的问题,即大脑如何创建周围空间的地图,以及在复杂环境下如何导航。这一研究可帮助医生理解阿兹海默症患者丧失空间记忆能力的背后机制。
所属机构:奥基夫是伦敦大学学院塞恩斯伯里?韦尔科姆神经电路与行为中心的负责人。迈-布里特?莫泽是挪威特隆赫姆神经计算中心的负责人。爱德华?莫泽是特隆赫姆卡夫利系统神经科学研究所的负责人。莫泽夫妇还供职于特隆赫姆的挪威科技大学。
诺贝尔物理学奖
赤崎勇、天野浩和中村修二
获奖理由:发明蓝光发光二极管(led),为led灯的问世铺平道路。
工作简介:三位获奖者发明了蓝光led,使更为节能的白色led灯取代高耗能的白炽灯泡成为可能。在90年代初三位科学家用半导体生成亮蓝色光束之前,仅有红光和绿光led问世。瑞典皇家科学院称,三位科学家在其他人都失败的领域获得了成功。
实际应用:他们的发明引发了照明技术的根本转变。目前,led灯成为世界许多地方的标准照明方式,并对节约地球资源贡献良多。 led灯使用寿命最高可达10万小时,而白炽灯只有1,000小时,荧光灯只有1万小时。
所属机构:赤崎勇和天野浩均是日本名古屋大学(nagoya university)的教授。赤崎勇同时还供职于名古屋市的名城大学。中村修二出生于日本,目前是美国公民,任教于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
诺贝尔化学奖
斯特凡?黑尔、埃里克?贝齐格和威廉?莫尔纳尔
获奖理由:研发了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
工作简介: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能够让科学家突破传统显微镜的限制,更好地研究活细胞内分子细节。黑尔2000年发明了受激发射损耗显微术,该技术打破了光学显微镜此前的分辨率极限,可对分子进行成像。贝齐格和莫尔纳尔的研究则为单分子荧光显微术奠定了基础。这一技术可以开启或关闭单个分子荧光。
实际应用: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将光学显微镜带入了纳米维度,科学家现在能利用这些技术观察到大脑神经元建立突触的分子细节,并能够追踪累积的致病蛋白。
所属机构:黑尔供职于哥廷根的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和位于海德堡的德国癌症研究中心。贝齐格在位于弗吉尼亚州阿什本的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珍利亚农场研究园区工作。莫尔纳尔是斯坦福大学的化学教授。
诺贝尔文学奖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1945年生于巴黎附近的布洛涅-比扬古。其小说在法国屡获大奖,包括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和奇诺?德尔杜卡世界奖在内。
小说主题:瑞典文学院称,莫迪亚诺的作品探讨“记忆、遗忘、身份和罪恶”,故事背景常设
定在巴黎。瑞典文学院在颁奖词中称,他用回忆的艺术,展现了最难以捕捉的人类命运,揭示了沦陷时期的真实世界。
主要作品:莫迪亚诺在法国出版了诸多作品,有些被改编为剧本。主要作品包括《夜巡》(1971)、《暗店街》(1980)、《一丝恶意》(1988)和《蜜月》(1992)。莫迪亚诺是第11位生于法国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诺贝尔和平奖
凯拉什?萨蒂亚尔希和马拉拉?尤萨夫扎伊
获奖者经历:凯拉什?萨蒂亚尔希现年60岁,30年前他放弃电气工程师的工作,发起非盈利组织“拯救儿童运动”,致力于根除印度拐卖儿童和童工现象。巴基斯坦女学生马拉拉?尤萨夫扎伊今年17岁,两年前在巴基斯坦斯瓦特山谷被塔利班武装人员击中头部。她目前住在英国并出版了一本自传,发誓继续为女童受教育权抗争。
获奖理由: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在颁奖辞中称,两人因“反抗针对儿童和年轻人的压迫、争取所有儿童受教育的权利”而获此殊荣。颁奖辞称,为实现全球和平发展,必须尊重儿童和年轻人的权利。侵犯儿童权利将导致暴力代代延续。
政治背景:眼下印度和巴基斯坦紧张局势不断升级,两国安全部队交火已近一周,导致数人死亡,一百多人受伤。诺贝尔委员会称,一名印度人和一名巴基斯坦人共同获得和平奖这点很重要,他们在争取教育权利和反对极端主义方面有着一致努力。
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
1945年7月30日,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出生于巴黎西南郊布洛涅——比扬古的一个富商家庭。父亲是犹太人,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走私活动,战后在金融界工作,其母为比利时籍演员,他有个哥哥吕迪,但不幸早逝。莫迪亚诺自幼喜爱文学,10岁写诗,十四五岁便对小说创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1965年他在巴黎亨利四世中学毕业,后入巴黎索邦大学学习,一年后辍学,专事文学创作。
他的作品曾多次被翻译成中文,代表作有:《暗铺街》、《八月的星期天》、《青春咖啡馆》、《地平线》。小说主题:瑞典文学院称,莫迪亚诺的作品探讨“记忆、遗忘、身份和罪恶”,故事背景常设定在巴黎。瑞典文学院在颁奖词中称,他用回忆的艺术,展现了最难以捕捉的人类命运,揭示了沦陷时期的真实世界。
莫迪亚诺1958年发表的处女作《星形广场》,该作品获罗歇·尼半埃奖,后又获费内翁奖。他还写有《夜晚巡逻队》、《环城大道》、《家庭手册》、《凄凉的别墅》和《暗店街》等作品,并与路易·马勒共同创作过电影剧本《拉贡勤·吕西安》。其中《环城大道》和《暗店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分别荣膺法国两项享誉最高的文学奖: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和龚古尔文学奖。从此莫迪亚诺成为一名不负众望的著名小说家,他的每一部作品的出版在法国均引起巨大反响。他被人称为是“新寓言”派代表作家,对这派作家作品的探索和研究当今人的存在及其与周围环境、现实的关系,莫迪亚诺在许多作品中都反映了这方面的内容。
写作特征:新寓言派 聚焦寻找与回忆
莫迪亚诺的作品文笔纯正、完美、锋利、自制,语言简明流畅、优美稳健、诙谐幽默、富有寓意。他被称为是“新寓言”派代表作家,着重探索和研究当代人的存在及其与周围环境、现实的关系,莫迪亚诺在许多作品中都反映了这方面的内容。小说主题都是寻找、调查、回忆和探索。他的作品、尤其是前期的小说大都以神秘的父亲和二次大战的环境为主题,他要描写这些他并未经历过的故事,就必然要运用大量的回忆、想象,把现实和虚构结合起来。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已发表了近20部小说,而且从第一部小说《星形广场》(1968获得当年的罗歇·尼米埃奖)开始,他的每一部作品的出版在法国均引起巨大反响。其中《环城大道》和《暗店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分别荣膺法国两项享誉最高的文学奖: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和龚古尔文学奖。他和路易·马尔合作的电影剧本《拉孔布·吕西安》(1975)搬上银幕后
甚至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从而在当代法国文坛上为莫迪亚诺奠定了当之无愧的第一流作家的地位。
历年来所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及他们的获奖作品 依照:年度→得奖人→ 国 籍→代表作→类 型
1901年 苏利.普吕多姆 法国《孤独与沉思》 诗、散文 他的诗歌作品是高尚的理想主义、完美的艺术的代表,并且罕有地结合了心灵与智慧。
1902年 豪森 德国《罗马风云》 散文 今世最伟大的纂史巨匠,此点於其不朽巨著《罗马史》中表露无疑。
1903年 比昂逊挪威《挑战的手套》 剧本、小说 他以诗人鲜活的灵感和难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写得雍容、华丽而又缤纷
1904年 米斯特拉尔 法国《金岛》 诗、散文 他的诗作蕴涵之清新创造性与真正的感召力,它忠实地反映了他民族的质朴精神埃切加赖 西班牙《伟大的牵线人》 剧本 由於它那独特和原始风格的丰富又杰出,作品恢复了西班牙喜剧的伟大传统
1905年 显克微支波兰《第三个女人》 小说 由於他在历史小说写作上的卓越成就 1906年 卡杜齐 意大利《青春诗》 诗、散文 不仅是由於他精深的学识和批判性的研究,更重要是为了颂扬他诗歌杰作中所具有的特色、创作气势,清新的风格和抒情的魅力 1907年 吉卜林英国《老虎!老虎!》 小说 这位世界名作家的作品以观察入微、想像独特、气概雄浑、敍述卓越见长
1908年 欧肯 德国《精神生活漫笔》 散文 他对真理的热切追求、他对思想的贯通能力、他广阔的观察,以及他在无数作品中,辩解并阐释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哲学时,所流露的热诚与力量
1909年 拉耶勒夫 瑞典《骑鹅旅行记》 小说 由於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贵的理想主义、丰富的想像力、平易而优美的风格
1910年 海泽德国《特雷庇姑娘》 小说 表扬这位抒情诗人、戏剧家、小说家以及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家,在他漫长而多产的创作生涯中,所达到的充满理想主义精神之艺术至境 1911年 梅特林克比利时《花的智慧》 散文、剧本 由於他在文学上多方面的表现,尤其是戏剧作品,不但想像丰富,充满诗意的奇想,有时虽以神话的面貌出现,还是处处充满了深刻的启示。这种启示奇妙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弦,并且激发了他们的想像
1912年 霍普特曼德国《群鼠》 剧本、小说 欲以表扬他在戏剧艺术领域中丰硕、多样的出色成就
1913年 泰戈尔印度《吉檀枷利.饥饿石头》 诗 由於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於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1914年 未颁奖
1915年 罗曼.罗兰法国《约翰.克利斯多夫》 小说 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
1916年 海顿斯坦 瑞典《朝圣年代》 诗 褒奖他在瑞典文学新纪元中所占之重要代表地位 1917年 盖勒鲁普 丹麦《磨坊血案》 小说 因为他多样而丰富的诗作——它们蕴含了高超的理想
彭托皮丹 丹麦《天国》 小说 由於他对当前丹麦生活的忠实描绘
1918年 未颁奖
1919年 斯皮特勒 瑞士《奥林比亚的春天》 诗 特别推崇他在史诗《奥林帕斯之春》的优异表现
1920年 哈姆生 挪威《大地硕果.畜牧曲》 小说 为了他划时代的巨著《土地的成长》 1921
年 法郎士 a. france 法国《苔依丝》 小说 他辉煌的文学成就,乃在於他高尚的文体、怜悯的人道同情、迷人的魅力,以及一个真正法国性情所形成的特质
1922年 马丁内斯西班牙《不吉利的姑娘》 剧本 由於他以适当方式,延续了戏剧之灿烂传统
1923年 叶芝(叶慈) 爱尔兰《丽达与天鹅》 诗 由於他那永远充满著灵感的诗,它们透过高度的艺术形式展现了整个民族的精神
1924年 雷蒙特 波兰《福地》 小说 我们颁奖给他,是因为他的民族史诗《农夫们》写得很出色
1925年 萧伯纳 爱尔兰《圣女贞德》 剧本 由於他那些充满理想主义及人情味的作品——它们那种激动性讽刺,常涵蕴著一种高度的诗意美
1926年 德莱达 意大利《邪恶之路》 小说 为了表扬她由理想主义所激发的作品,以浑柔的透彻描绘了她所生长的岛屿上的生活;在洞察人类一般问题上,表现的深度与怜悯 1927年 柏格森 法国《创造的进化》 散文 因为他那丰富的且充满生命力的思想,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光辉灿烂的技巧
1928年 温塞特 挪威《新娘.主人.十字架小说 主要是由於她对中世纪北国生活之有力描绘 1929年 托马斯.曼 德国 《布登勃鲁克家族》 小说 由於他那在当代文学中具有日益巩固的经典地位的伟大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
1930年 刘易斯 美国《白璧德》 小说 由於他充沛有力、切身和动人的敍述艺术,和他以机智幽默去开创新风格的才华
1931年 卡尔菲特 瑞典《荒原和爱情》 诗 由於他在诗作的艺术价值上,从没有人怀疑过 1932年 高尔斯华绥 英国《有产者》 小说 为其描述的卓越艺术——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高峰
1933年 布宁俄国《米佳的爱》 小说 由於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
1934年 皮蓝德娄 意大利《寻找自我》 剧本 他果敢而灵巧地复兴了戏剧艺术和舞台艺术 1935年 未颁奖
1936年 奥尼尔 美国《天边外》 剧本 由於他剧作中所表现的力量、热忱与深挚的感情——它们完全符合悲剧的原始概念
1937年 马丁.杜伽尔 法国《蒂伯一家》 小说 由於在他的长篇小说《蒂伯一家》中表现出来的艺术魅力和真实性。这是对人类生活面貌的基本反映
1938年 赛珍珠 美国《大地》 小说 她对於中国农民生活的丰富和真正史诗气概的描述,以及她自传性的杰作
1939年 西兰帕 芬兰《少女西丽亚》 小说 由於他在描绘两样互相影响的东西——他祖国的本质,以及该国农民的生活时——所表现的深刻了解与细腻艺术
1940年 未颁奖篇二:《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
诺贝尔奖,是全世界都瞩目的奖项,诺贝尔奖获得者是在各个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和他们交谈?简直不可想象!
可是,我们人类有一种独特的沟通方式,那就是:读书。当我读着《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这本书的时候,就感觉好像在和一个个智者交流。这本书一共有21个故事,邀请了在数学、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经济、文学等各个领域的2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儿童写故事。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讨论“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分析“为什么布丁是软的,石头是硬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探究“究竟谁发明了戏剧?”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用他的故事“我如何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鼓励我积极进取。
通过读这本书,我发现大师的智慧居然可以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幽默生动的故事来讲述,我曾经提过的问题,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现象,想不明白的事情,在书里都找到了让人信服的答案,有的故事我读着读着还会忍不住笑出声来。每一个故事,都能从字里行间读出这些杰出人物写的时候很是煞费苦心和独具匠心,我想,写这么一个小故事,对他们来说,会不会比写一篇论文还费劲呢?因为他们得用我们小孩能懂得话来讲大道理啊!这本书上的知识,和“百科全书”上的讲述截然不同,能看出这些伟大的人物对儿童的耐心、关怀和爱护,这真是一本别具一格的书啊。
四年级:高业众篇三:历届诺贝尔奖获得者
历届诺贝尔奖获得者
1901年12月10日第1届诺贝尔奖颁发
奖项
获奖者
弗雷德里克·帕西
和平奖
(frédéric passy 法国 1822-1912) 琼·亨利·杜南
和平奖
(jean hey dunant 1828-1910) 范托霍夫(jacobus
化学奖
hendricus vant 荷兰 hoff 1852-1911) 贝林(emil adolf
生理学或医学奖 von behring
1854-1917) 苏利·普吕多姆
文学奖
(sully prudhomme 法国 1839-1907) 伦琴(wilhelm
物理学奖
coad r?ntgen 1845-1923)
德国
发现x射线 《孤独与深思》
德国
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定律
瑞士
创立国际红十字会
国家及地区
获奖原因 创立国际和平联盟和各国议会联盟
备注
血清疗法防治白喉、破伤风
1902年12月10日第2届诺贝尔奖颁发
埃利·迪科门
和平奖
和平奖
特·戈巴特(charles albert
瑞士
创建国际和平局
宣传和平、反对战争
gobat 1843-1914) 费雪(hermann
散文诺贝尔篇二:21、诺贝尔
21.诺贝尔
一、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重难点
体会诺贝尔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三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听说过诺贝尔这个名字吗?他是什么人?谁来介绍一下?
诺贝尔奖又是怎么来的?学生交流。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诺贝尔的。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诺贝尔》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那些事迹呢?
2、检查生字词。课件出示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诺、颁、凿、瑞、摩、盛、逝、械、锤、砸、残、毫、滚等字。
⑵注意字型。指导写"机械"的"械","残废"的"残"。
⑶指名读课文。
⑷概括课文重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记叙了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事。
三、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1、 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诺贝尔的主要业绩是什么吗?(一是发明了炸药,二是把自己的遗产毫无保留地捐给了科学事业,设立了诺贝尔奖。)
2、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课文第三至九自然段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第十自然段写了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3、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2)简要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第二段(3--9)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
第三段(10) 简要介绍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四、学习课文第1-2小节。
1、指名读,思考:第1-2小节主要写什么?(简要地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2、默读,思考:诺贝尔奖授奖仪式的地点和时间的确定依据是什么? 为什么这样设定?
(这样做的目的是以此来纪念伟大的发明家诺贝尔,以表达人民对他的怀念和敬佩。)
3、朗读第1-2小节。
五、作业布置:
1、读抄词语。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诺贝尔和诺贝尔奖金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1、2小节,知道诺贝尔设立的诺贝尔奖金,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他的名字和人类在科学探索中取得到成就一道,永远地留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史册上。
2、谁能回忆1、2小节,说一说:
为什么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要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因为。 为什么颁奖时间为每年12月10日下午4点半?因为。
诺贝尔奖金的颁奖地和时间的设定,表达了人们对诺贝尔的敬意和怀念。
3、齐读1、2小节。
二、 诺贝尔和炸药
(一)巨大成就
1、诺贝尔设立奖金用以奖掖后人,鼓励他们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而他本身就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63年的人生中,诺贝尔的发明领域涉及炸药、合成橡胶、皮革和人造丝等,共获得不同国家的发明专利355项,其中仅炸药就达129种。
2、齐读课文第3小节。(板书:发明炸药)
3、诺贝尔在炸药方面取得了那些成就呢?自读4-9小节,用"――"画出表明诺贝尔在炸药方面功绩的句子。
(1) 最先,他与父亲、哥哥一起,发明了一种液体炸药。这种炸药威力十分强大,很快风行全世界。人们把它成为"诺贝尔爆炸油"。
"诺贝尔爆炸油"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呢?
(2) 课件出示: 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这种炸药必须引爆后才能爆炸。为此,诺贝尔又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引爆装置--雷管。从此,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再也不要用人力去一锤一锤地凿了。
(3)课件出示: 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
(在安全的黄色炸药研制成功以后,诺贝尔又发明出了胶质炸药、无烟炸药,使炸药不仅有高度的爆炸力,而且更加安全。)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诺贝尔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
(锲而不舍、不断进取、永不满足......)
诺贝尔在炸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因此被人们称为"炸药大王"。
(二)投入生命
1、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繁星》
在诺贝尔取得巨大成就的背后,是他血与汗的付出。
2、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诺贝尔为研制炸药所付出的,请找一找。
(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3、再次细读4-9小节,用" "画出诺贝尔如何研究炸药的句子。认真地读一读这些句子,在关键词语上圈圈点点,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上。
(学生阅读思考)。
4、交流。
A、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
(炸药是极其危险的,研究炸药的人几乎每天都在与死神打交道,早期的炸药极不安全,稍有不慎,就会使操作人员粉身碎骨。1864年6月3日的这场事故,不仅实验室化为灰烬,而且5个助手全部遇难,连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而诺贝尔的父亲,也由于这次巨大的打击,不久就去世了。)
面对这样的代价,这样惨痛的后果,诺贝尔内心会是怎样的呢?亲戚朋友会怎样劝慰他呢?
(......)
遭受了这样的灾难,诺贝尔却"毫不气馁","毫不气馁"这个词让你感受到什么? (从而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科学家为造福人类奋不顾身的可贵精神。)
指导朗读,扣准"毫不气馁"。
他是怎么做的呢?
B、在朋友的帮助下,诺贝尔租了一条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马拉伦湖上搞实验。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炸药。
说说你的感受?
"几百次"、"终于"说明诺贝尔的锲而不舍,历经失败毫不气馁。他的惊人的毅力。
(惊人的爆炸事故使人们十分恐惧,纷纷向政府控告诺贝尔,此后,政府不准诺贝尔在市内进行实验。但是诺贝尔毫不气馁,他把实验室搬到船上继续进行。)
C、第8-9小节
(1) 读一读第8节,圈出描写诺贝尔动作的词语。想一想,你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亲自点燃、紧盯、怦怦直跳、仍然紧盯......不放)
你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
(2) 诺贝尔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
什么越来越近了?
(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
这意味着什么?
(巨大的爆炸即将发生)
你们的心在怦怦直跳吗?为什么心跳得这样厉害?
(爆炸即将发生,实验室将......诺贝尔也许会被......)
这时,我们情不自禁要呼喊--诺贝尔,快走!
可是,诺贝尔并没有走。他的心也在怦怦直跳,为什么跳得这样厉害?
(爆炸即将发生,他将亲眼见证炸药的威力,成败在此一举。)
诺贝尔的双眼仍然紧盯炸药不放,他不知道即将发生的情况吗?他不了解炸药爆炸的后果吗?
他想--
(亲眼看看实验能不能成功。)
为了亲眼看到实验的结果,诺贝尔完全将生死置之度外。
指导朗读2-6句。
(3) 在怦怦的心跳声中,火星离炸药越来越近。"轰!--"
课件出示: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
看到此时的诺贝尔的表现,我们不禁想到了本单元刚学过的一个词语。--欣喜若狂。你能用"欣喜若狂"来形容一下此时的诺贝尔吗?
(......)
诺贝尔为了实验的成功欣喜若狂。他对自己的受伤毫不再意。他的炸药的研究--痴迷、痴狂。
指导朗读8-9节。
5、诺贝尔为了研究
学了课文,你觉得"整个生命"包括什么?
(时间、精力、生命安全、家人......)是的,诺贝尔把他的毕生心血都献给了科学事业,
他一生过着独身生活,大部分时间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
可见,诺贝尔之所以,是因为。
(三)发明初衷
1、诺贝尔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但是他与许多富豪截然不同,他一贯亲视金钱和财富。他临终前留下遗嘱,将他的财产毫无保留地捐献给科学事业,设立奖金用以激励后人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
(齐读第10节)
2、大家有没有注意,在诺贝尔奖金中有一项非常特殊的奖项。那就是--和平奖。 这是为什么呢?(......)
在诺贝尔死后,大量的炸药也用于战争,毁灭人类创造的文明。这是诺贝尔所乐见的吗? (不是)
他发明炸药的初衷是什么?读课文第4小节。(......)
是啊,诺贝尔希望自己发明的炸药能够为人类在工业生产及工程建设中发挥作用,他决不希望炸药会给人类带来灾难。诺贝尔和平奖的设立,表达了诺贝尔对和平的追求。
3、让我们来读一读诺贝尔的遗嘱。
"请把我的全部财产作为基金,以其利息作为奖金。把奖金分为五等份,作为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奖或医学奖、文学奖、和平奖的奖金。把它每年奖给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不论世界上哪个国家的人都可以获奖。我衷心希望世界上最有成就得人获奖。" 从这份遗嘱中你感受到什么?
--平等,不分国家、民族。
--对后人的鼓励。
--平凡而伟大,一点也不炫耀自己的功绩。
是的,诺贝尔将巨额遗产捐献出来,对自己在科学上的伟大成就却从不张扬。在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墓地上,墓碑上只刻了他的名字和生卒年月,没有浮华的雕饰,没有一幅生前肖像,他在人类历史上写下的辉煌业绩也只字未提。在诺贝尔墓前,人们体验到的是惊人的朴素。
和我想到了合诺贝尔同时期的英国散文家哈兹里特说的一句话--"真正伟大的人从不认为自己伟大。"
4、你认为诺贝尔伟大吗?为什么?
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 ,还。
三、 课堂练习:
伟大的人不用自己宣扬,历史总会记住他的伟大。
让我们利用课文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
提示:小传指简明扼要的人物传记。它主要写明:人物的生卒年月、国籍、身份、主要成就和贡献等。
板书设计:
发明炸药
诺贝尔 投入一生
(伟大)成就巨大
设立基金
第三课时
一、复习内容
二、学习第三段。
散文诺贝尔篇三:文章讲述的是一个诺贝尔先生建立诺贝尔奖由来的小故事
文章讲述的是一个诺贝尔先生建立诺贝尔奖由来的小故事,符合我们课堂上预测的“记叙文原则”。文章一开始,交代诺贝尔先生的身份:Alfred Nobel became a millionaire and changed the ways of mining, construction, and warfare as the inventor of dynamite. Alfred Nobel先生作为炸药的发明者,不但自己变成了一个百万富翁,而且还改变了采矿、施工和战争的方式。要注意的是,这是文章的第一句话,我们在课堂上反复强调的。 我们来开始看到具体的故事。1888年的4月12日,诺贝尔的弟弟死于心脏病。然后下一句出现了两个空:A major French newspaper _____ his brother for him and carried an article _____ the death of Alfred.有一个法国主流报纸_____他的弟弟和他,并刊登了_____诺贝尔的死讯。
我们看到最后面的半个分句,明明是诺贝尔弟弟死了,但是为什么是诺贝尔的死讯呢,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这里的第一个空要填的就是表示“掉乱”的意思。看到选项A. found B. misunderstood C. mistook D. judged,再看到空格后面有一个for,就想到mistake作为动词的第二层意思:wrongly suppose that sb/sth is sb/sth else 错误地认为某人/某物是他人/他物,在个意思下面mistake的用法是mistake sb/sth for sb/sth。那么在试卷当中,也就法国报纸认错了诺贝尔弟弟是他本人。mistake这个单词,绝大多数同学只记住了作为名词,“错误”这一个意思;幸好 的同学们,这个句型我们在课上都操练过。
第二个空格的选项:A. introducing介绍 B. announcing宣布 C. implying暗示 C. advertising做广告,通过理解句子,可以选到“宣布死讯”,这个搭配。这个句子要注意的是空格之前表达“刊登”这个动作的单词,居然是“carry”,一般同学对于carry这个单词的记忆只是携带,但是如果细心翻课上的笔记,carry作为动词,有一个意思为:(of a newspaper or broadcast) include (sth) in its content; contain (指报纸或广播)刊登或者播出(某内容),用法是carry sth,刊登/播出某事。这个单词如果把握不得当,很有可能就会影响到文章的理解,尤其是这才是全篇文章的第三个句子,很容易会另我们对文章产生心理障碍。
下面的一个句子,同样存在一个熟词僻意:”The merchant of death is dead,” the article read. 文章写着“商人死了就是死了”(意为没能给世人带来精神的影响)。在这个句子的“read”,他所表达的意思是:have a certain wording 使用某些措辞。用来表达一些面向公众的出版物或者指示所使用的字眼。后来的故事发展就是诺贝尔被这样的文章惊醒了,思考自己死后能给世界留下什么。
为了能后在死后得到人们的爱戴,他决定将自己最大部分的钱拿出来,建立诺贝尔奖。To make sure that he was ____ with love and respect, Nobel arranged in his ____
_ to give the largest part of his money to _____ the Nobel prizes. 第一个空选项:A. repaid被还款 B. described被描述 C. supported被支持 D. remembered被记住。很容易选到被记住。但是下一个空,就不是具有一定的蛊惑性了。诺贝尔决定在他的什么中拿钱呢?四个选项分别是:A. book书 B. article文章 C. will遗嘱 D. contract合同,在给出了四个选项的中文以后,很容易确定选的是遗嘱,但问题是90%的同学不能够理解will作为名词的意思。记得在高二的课堂上,讲到witness这个单词的时候,当他作为动词,意思是为别人签署文件做证(be a witness to the signing of a document, esp by also signing the document oneself)时,我们就讲过为别人立遗嘱作证witness a will。其实will除了我们常用的情态动词表示将来时,作为名词还有意志力,主见,旨意,遗嘱的意思。这一次高考考的就是legal document in which a person states how he wants his property and money to be disposed of after his death 规定个人财产死后分配意愿的法律文件,就是我们平时讲的遗嘱的意思。
高考大纲词汇规定是3,500个左右,很多同学埋怨自已英语成绩不得提高是因为词汇量太小,从而一味地在追求更高级别的词汇量。从今年高考完形填空这个,10个空占据20分的短小精悍的题型,我们亲眼看到了mistake,carry,read,will,这些都不是深奥的词汇,相反他们都是一些我们在初中就已经烂熟于心的小词。在我们都热情高涨地误入歧途的同时,高考的出题者有力地将我们拉回到理智的现实,回归根本,深入运用。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