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苦学”为“乐学”,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发布时间:2018-07-05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 要】随着一场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传统语文课堂经受了改革的洗礼,一改“填鸭式”的“晕睡课堂”,如今平凡的语文课堂不再雅雀无声,取而代之的是飞扬着充满个性的激情,师生关系由高高在上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道尊严”变得和谐和平等,老师由“主演”到“导演”的角色转变,学生一改往日的“鼓掌观众”变成了今日语文课堂的“主角”,自主学习走进了语文课堂。
【关键词】高效课堂;语文课堂;创新;方法
新课程改革犹如春风般吹遍了每个校园,经历了从低效的传统课堂、负效课堂转变到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过程。那么何谓高效课堂?就是通过改变课堂结构,最大程度上提升课堂效率,让课堂每一分钟都有价值意义,把学生从时间加汗水的应试教育模式中解救出来,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灵性、兴趣、发展还给学生。这就是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那么,我们要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呢?
我想首先我们要处理好角色、转变好观念。课堂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必须彻底改变教师一言堂、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应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适时适当的点拨启发、循循善诱、设疑搭桥、总结提升,这些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照亮学生思维的明灯,我们要学会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这样学生才会学的有信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与学生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谐人际关系,课堂教学中切忌“画地为牢”、“以我为准”、“惟我独尊”,我们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和服务者,我们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师生、生生的平等对话,淡化教学活动的预设性和统一性,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新课改的重头戏。怎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新的教学思路呢,我为此做了精心地研究,将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转换作为课改的首要任务,同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教学法组织中,我将教学目标细化。用一组探究思考题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布置学生分组进行思考、讨论与探究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学习目标。
第一、建立学习小组。通过“以学促学”“以兵带兵”,提高教学效率。划分小组不仅要保证各小组学习能力均衡,更要注意学生性别、性格的合理调配。重点培训小组长,他们是小组的组织者、协调者。
第二、分配好任务。任务的分配要具体,要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有评价,这一切最好由学生来统筹规划。任务越具体,针对性越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就越明确,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对所学知识进行合作、探究,彼此交换对学习目标的理解,在辨析中形成各自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三、我们要充分了解学情,因材施教,以学定教。充分发挥小组的互教互帮机制,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与上进心,利用学生的差异,让每个学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人人都做自己该做的事”。这样因人而异,量力而行,课堂自然和谐高效。
第四、我们要调动学生设计好课堂检测。学生自主设计课堂检测试题,既是对学习过程的回顾,也是对知识重难点的梳理。同时,小组间互相出题互相检测也更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对学生设计的检测题要灵活运用,恰当点拨和有效拓展,逐渐训练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广发展,不断进步。同时,通过习题和课后巩固把课堂知识延伸,让学生课后围绕学习内容查阅资料,就课堂学习内容的疑惑加以研讨,其课堂教学效果才真正的高效。
第五、利用好课堂评价。课堂管理,想引导学生向什么目标发展,即可设置相应的评价。注重对“全员参与”的评价,学生就会“抱团发展”。比如,对于小组的评价,不仅评价发言的质量,还可以评价参与的次数,而且把人人参与作为重中之重,加大评价权重,从而使全体参与成为可能。在课堂上对于优秀的学生,如果发言的次数过多时,教师应委婉地提醒:你已经很不错了,能不能把表现机会让给你的同学?老师不能多讲,同理,个别特优生也不能讲得太多。看一堂课好不好,就看全班后1/3的同学能不能做到人人有参与机会,能不能成为课堂展示的学生主体。
我在执教《斑羚飞渡》公开课中,面对陌生的学生,面对紧张的气氛,一开始,我就用深情的语言讲述着:“一位猎人在追捕一只身体肥重的藏羚羊,当猎人举枪瞄准它时,这只藏羚羊噙着泪水,双膝跪下,但猎人毅然扣动了扳机。猎人捕获它之后,惊奇的发现,在它的肚子里有一只成形的小羚羊,原来羚羊妈妈并非为自己求情,而是在生死关头,不惜一切想要给孩子留下一条生路。藏羚羊的母爱让人感动。那么,一群斑羚在面临绝境时,又会有怎样的举动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沈石溪的《斑羚飞渡》。”正是这个小小的导入,正是这个声情并茂的开始,将学生的情感迅速带入课文的情节与情感当中,为深入研究课文做好铺垫。我还想方设法让课堂“动”起来,在讲授“斑羚被逼绝境”这一情节时,设计了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四五人一组,化身为老年斑羚、小斑羚、灰黑色斑羚、镰刀头羊,说说此时此境,各个斑羚的心理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可谓全情投入,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仅如此,为了让这种活力尽情的释放和延伸,我还把话题引向了生活,当我讲述了一对年轻父母用双手托起孩子生命的故事时,学生深受感染,纷纷畅所欲言,有的谈感恩父母,有的说要承担责任,还有的讲珍爱生命。课堂上掀起了一个高潮。这样的课堂,是文本、教师、学生的互相对话,是課堂与生活的互为补充;这样的课堂,情感的闸门被开启,学生智慧的火花被点燃;这样的课堂,甚至让教师与学生一同成长。这样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你能不说它是高效的吗?
亲爱的老师,面对新课程,我们要大胆改革,真正做到让课堂成为学生思想激荡的场所,让课堂成为学生智慧的加工厂,让课堂成为学生梦想开始的地方!只有精心优化每节课的教学结构,用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用情打磨每一个师生对话的细节,我们的课堂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才能给学生以情感的陶冶,灵魂的洗涤,艺术的享受!
参考文献:
[1]钟祖荣.《基础教育哲学引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年.
[2]《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3]王荣生 《语文科课程论基础》 2003年.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