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人称
发布时间:2017-01-18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散文人称篇一:散文 表达技巧
考点四 分析(赏析)表达技巧
——想说你美也容易
Ⅰ 构建起表达技巧的知识体系
散文是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意蕴丰厚的文章。其基本特点是题材广泛,以小见大;形散神聚,舒卷自如;富于诗意,具有意境。同时它立意深刻,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善于展开联想和想象,多用象征、渲染、烘托和修辞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主题。不管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把所绘的景与物、所写的人与事、所述说或阐发的道理,明白清楚地告诉读者。因此,散文所有的表达技巧,都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这是在掌握散文表达技巧时必须明白的一个根本原则。
一、掌握《考试说明》规定的七种修辞手法
(2012·四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过去)柴禾是家力的象征。现在,我们再不会烧这些柴禾了。那堆梭梭柴就这样在院墙根呆了二十年,没有谁去管过它们。最后,它们变成一堆灰时,我可以说,我们没有烧它,它自己变成这样的。我们一直看着它变成了这样。从第一滴雨落到它们身上、第一层青皮在风中开裂我们看见了。它根部的茬头朽掉,像土一样脱落在地时我们看见了。深处的木质开始发黑时我们看见了,全都看见了。(节选自《柴禾》,有删改)
1.画线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逐层再现柴禾被冷落忽视、逐渐朽去过程中的三个细节,层层渲染,画面生动,富有感染力;四个“看见了”突出柴禾朽去过程中“我们”始终在场又始终旁观的态度,传达出深深的自责和无奈情绪。
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文阅读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与表达效果。要结合文本内容和主旨来分析其作用。
(2009·全国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旦选择了返身向上,桦就变成了岳桦。而今,不管我们把怎样的情感与心愿给予岳桦,岳桦也不可能变成那些挺拔而明快的白桦了,如同山下的白桦永远也不能够站到它们这个高度一样,它们再也不可能回到最初的平凡与平淡。因为从白桦到岳桦,作为一种树已经完成了对树本身或者对森林的超越,它们的生命已经发生了某种质变。而今,与山中的那些树相比,岳桦更像一场风;与那些各种形态的物质存在比,岳桦更像一种抽象的精神。(节选自《岳桦》)
2.该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现岳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好处:①通过拟人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由谷底到峰顶、
由平凡到卓越的过程更加生动形象;②通过比喻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的内在气质得以具体而形象地揭示和提升;③作者使用这两种修辞手法,表达了对岳桦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 该题关键在于说出好处。说好处应兼顾修辞手法的自身效果和在文中的效果,重点在后者。
精要点拨
《考试说明》规定了以下七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含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这七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如下:
(1)比喻: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常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2)比拟:使被描摹的物(拟人)或人(拟物)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3)借代: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常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等效果。
(4)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5)对偶:在形式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使表达更集中、凝练而又比照鲜明。
(6)排比: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
二、掌握常见常用的表现手法
(2010·上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母亲依然走在前面。从上山那一刻起,她的双目就被山峦雾气染得湿润。树林深处鸟鸣啁啾,声声如歌,让人想起遥远的青春季节:一群女生欢笑着从禅源寺的临时课堂上跑出来,手拉手围着寺前的老银杏树,雄壮的抗日军歌惊飞了树上的小鸟??待她几年后重回天目山,却是被押解着,一步步踩着前头他沉稳的脚印。直到今日,她一抬眼仍能看见他坦然的目光,如阳光下流淌的山涧小溪,从石缝里透出乌亮的光泽。(节选自《天目山》)
3.从表现手法上,选择一个角度对该段作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虚实结合,将现实场景与历史回忆交织起来(由林中景色联想到战争岁月和庄重的活动,欢快的场景与悲壮的场面形成对比),突出了“他”坚毅不屈的形象,表达了母亲对青春岁月的追念。
解析 本段文字既写了母亲上山这一现实中的场景,又写了想起的遥远的青春季节的回忆场景,显然一虚一实,虚实结合;现实场景的悲壮与回忆场景的欢快显然又形成了对比。
两个角度皆可切入解题。
(2007·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在戈壁上赶路,还能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片片疤痕累累、粗壮结实的胡杨林,因缺水而死亡了。仿佛是一个刚刚经历了恶战的古战场,死亡的胡杨林挺立着身子不肯倒下,一条条高高举起的痉曲干枯的胳膊直指蓝天,密密麻麻的胳膊汇成了一片呐喊的海洋,为活着的伙伴和为死去的自己。荒漠戈壁上随处可见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水的枯枝败草的尸体,惟有枯死的胡杨林的方阵总使我热泪盈眶。 (节选自《总想为你唱支歌》)
4.该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现手法:比喻、拟人、想象。好处(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摘:散文人称):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胡杨林死而不屈的精神。 解析 本段描写的对象是胡杨林,共三句话。第二句中“仿佛??古战场”属比喻,“胳膊”“呐喊”等词语是拟人手法;第三句中随处可见“枯枝败草的尸体”,惟有枯死的胡杨林总使“我”热泪盈眶,属于想象。死亡了的胡杨林依然挺身不肯倒下,胳膊直指蓝天充分表现了其死而不屈的精神。
精要点拨
1.“表现手法”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只指象征、托物言志、衬托、对比、抑扬、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等手法,广义的包括修辞手法。高考卷一般使用的是狭义的概念。如需要,可按先“狭”后“广”的步骤思考,即先考虑狭义的手法,再考虑修辞手法。
2.考查表现手法立足于常见常用的
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如下:
(1)象征: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引申事理,形象而含蓄,耐人寻味。
(2)抑扬: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以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3)托物言志: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特定的主张或哲理。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含蓄地表达出来,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4)白描:不设喻、少修饰的方法,不用华丽的辞藻,以最经济、最俭省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它往往寥寥几笔就能起到突出事物神韵的效果。
(5)虚实结合:抓住重点,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6)借景抒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7)衬托或渲染:用渲染描绘某一事物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
(8)点面结合: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两者结合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9)以小见大: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命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
(10)联想想象: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11)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12)对比: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三、重点掌握记叙、描写等五种表达方式
1.记叙
记叙的重点
(1)记叙人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我放下听筒,可是我仍在听着,听着,听远方的松涛:
初时,舒缓如空濛月夜的琴声,如纷纷扬扬的击瓦的雪声。接着如哔哔剥剥的火声。沸沸扬扬的水声又继之。旋即错杂成踢踢踏踏的大马群的蹄声,马上又演变成轰轰隆隆的荒野炮声。最后,响起石破天惊的雷声。自霜皮虬枝的松干,自松干中弯弯曲曲的年轮;自拨云掸日的长柯,自条柯上戟张的针叶。那可怕的松涛,在幽邃的天穹下炸响了。仿佛五百年内的声音,都聚到这一块儿同时爆炸。
这真是一个葱岭欲拔、巨山若裂的时刻。我没有见过龙,但从那松涛里我分明听到了龙叫。山川震怒,让我听到中国魂的狂吼。松既有情,发出摇荡乾坤的正气;人非草木,在此振聋发聩的境界中,怎么可能心如枯井,微波不兴呢?
放下听筒,我仍在听松。我的心,始而醉,继而痴,尔后又惶然悚然,愧然愀然。我以为人过中年,从此只谈风月为好。岂知今夜的松涛,再一次冲刷了我的肺腑。心中的尘垢被荡涤一尽。松涛呵松涛,多谢你吹碎一个诗人病态的淡泊,展开他热血男儿的襟抱。
从此,他不仅仅听松,感受剧烈的震荡,他更想变成一棵松,植入中国的任何一座山,挺起他的腰,伸开他的臂,加入伟大的呐喊。(节选自《灯花带梦红》)
5.最后两段人称有所变化,这种变化有何艺术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将“松涛”称作“你”,赋予松涛人格化的特点,有利于抒发情感,表达对松涛的感激之情;将“我”称作“他”,突出“我”和听到松涛的每个人,都会进入新的境界,有新的认识和胸襟。
解析 注意人称的两重变化,第二人称有拟人化,便于展现对话、抒情的效果。
精要点拨
散文记叙人称多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有时交错使用。有时也用第三人称,但很少。 不同人称的使用有不同的表达效果。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有对话效果,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可以造成拟人效果。第三人称:不受限制,灵活自由,可以全面地反映生活。
(2)记叙(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
(2009·全国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第一次去长白山,是1995年的夏天。也是从那时起,才知道岳桦是一种树的名字。那是一种只在长白山上才有的树。
那时的长白山,还没有进行旅游开发,没有什么所谓的“景点”,许多人去长白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看天池。我们大概也是那个样子,所以一爬上汽车,人们的心和飞旋的车轮就达成高度的默契,一路盘旋而上,直奔峰顶。尽管一路上的好花、好树、好景层出不穷,但似乎都与我们无关。过后,当我重新翻阅那天的记忆时,除太阳未出时的美人松剪影和最后的那泓天池水还算清晰,中间大部分片段都是些红绿交错、模模糊糊的虚影,如一张张焦距没有对准的照片。(节选自《岳桦》)
6.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长白山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记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②为下文描写岳桦做铺垫。
解析 考查某个情节的作用,应从两个方面作答:一是结构上,二是内容上。作者插入的长白山之行的回忆,突出了路上的匆匆与模糊,虚影多,实影少,但这并非作者的本意所在,写虚是为了写实——为写岳桦做铺垫。
精要点拨
顺叙的好处是眉目清晰。倒叙的好处是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波澜起伏。插叙的好处是对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和说明,使内容更充实、结构更严密、行文更活泼。
2.描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这的确是个好地方,阳台的脚下,一条小河蛇一样地蜿蜒爬过。两岸的蒿草已显衰败,顶着一蓬枯黄的乱发,在略有凉意的秋风中沙沙作响。河里紫褐色的浮萍随风漂游,翻来覆去的是无根的愁绪。岁月蹉跎,荣辱枯荣,繁华尽处的落寞,在这秋风秋色里浓浓淡淡、牵牵绕绕。临窗看秋,秋意盈胸,何况在这日落西山时,更易多愁善感,竟忍不住轻叹,衰黄了太多的岁月,还有多少生命的绿可以支撑那些未曾实现的梦呢?(节选自《秋日黄昏》)
散文人称篇二:如何写好作文的人称
关于那个橘子
【出生】
月黑风高的夜晚,一位伟大的母亲生下了早产仅有4斤重的女婴。出生证显示:1994年12月10日凌晨1点。听母亲说,虽然体重较轻,但眉目清秀(我也不知道母亲大人是怎么看出皱巴巴的脸蛋是清秀的⊙﹏⊙b汗),唯一不足是双腿发紫,呆在保温室十天后才回到母亲怀抱??
【斜视】
才几个月的你就不老实,在床上总是乱蹬乱踢,你爸爸就在你上方---屋顶上吊了一个玩具,好让你老实一会儿。可吊玩具的地方不在你的正上方,你常常歪着头或斜着眼才能看清那个玩具。直到现在,周围的人们都这样议论你:这孩子挺清秀的,眼睛怎么就那样呢?
【祸不单行】
“疯疯癫癫”的你,在10岁那一年,摔到地上被一块石头硌伤了,眉心缝了几针。这下算是“破相”啦。11岁那一年,你在吃花生米时,一粒花生米堵在了鼻孔,父母连夜送你去医院,开刀才取出来,又缝了几针。唉---这就叫“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呀!。
【遐想】
你想象力够丰富,总是期望自己生在古代,而且武艺高强,会轻功,使一把宝剑,通过一番搏杀,你成为了皇帝。则像武则天那样,女帝千秋,号令天下,威风凛凛。
你天生一种豪情,觉得自己是自己是七尺男儿,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那种。所以,那帮男同学常常被你“追杀”,纷纷大呼:救命呀—那声音凄惨极了,像是进了屠宰场!
【喜爱】
对于一个00后,你却偏偏喜欢迈克尔·杰克逊,常常沉醉于此人的歌声中。如果说这也算正常,那喜欢一些年代稍远的歌,便显得与年龄不符了——陈淑桦的《笑红尘》、李丽芳的《爱江山更爱美人》、刘德华的《上海滩》、张国荣的《当爱已成往事》??
【真相】
那个橘子,其实就是普通到人群中完全认不出的一个短发女生,一个才读五年级的学生,,一切都一般,相貌一般,故事一般,成绩也一般??只是她希望她的文字能让人觉得不一般。嘻嘻??
互动作文教学新方案之二
——正确使用记叙的人称
重庆市忠县石宝中学 邓大林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记叙人称。
教学重点:
弄清作者本人与文章所写内容的关系问题。
教学难点:
用什么人称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记叙的人称主要有三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第一、第 三人称最常见,而第二人称比较少用。用什么人称写,得看主体与内容的需要。不同的人称有不同的作用,比较一下它们的短长,对我们写记叙文有很大好处。
二、 要点评析
1、 先看第一人称。
师:记叙文里第一人称即用"我怎么怎么"的口吻,以"我"或"我们"的身份讲述所见所闻。我们学过哪些文章呢?
生:鲁讯《阿长和(山海经)》、阿累的《一面》、程 姗《吾家有女初长成》等。
师:这些文章中的"我"就是作者。记住,一般说来在日记、书信、游记、自传性的文章中,"我"就是作者,作者向读者讲自身的事情,自然都用第一人称叙述。那还有哪种情况也常用第一人称?
生:我们写文章,多是写自己经历的事,也最常用第一人称叙述。
生:另在不是讲自身经历的作品中,作者为了叙述得亲切真实、动人,也可用第一人称叙述。
师:也有"我"并不指作者本人,这种情况的出现在文学作品里。文学创作里面的"我"往往不是作者而是作品里的一个人物,这个人物,有时是重要的(甚至是主人公)如鲁讯《社戏是的"我"哥,有时则是次要的;它只是事情发生的见证人,甚至仅仅起线索的作用如王愿坚《七根火柴》里的"我"。
师: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但所叙述都好像是作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这种写法有什么优点呢?
生:这种写法的优点是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
生:从作者方向来说,它便于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师:这些都是这种写法的优点,但是采用第一人称也受到不少限制,由于作者所叙述的人物和事件必须在我所耳闻目睹的范围内,这就会受到约束,不便于广阔的反映现实生活,因而更多的文章使用第三人称。
2、第三人称
师:第三人称被称为全知全能的写法,在记叙文中用的很多 ,作者自己不露面,直接把事件的变化和人物的情况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种写法有什么优点呢?
生:很多,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的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宽广的活动范围。
生(2):用第三人称便于记叙比较复杂的内容,受"我"个人听觉与视觉的局限,
师:这种叙述也会失去第一人称叙述的哪些优点,为了弥补不足,有些作者便发挥文章中人物对话或独白的作用,通过他们的口、叙亲身经历的事或心理活动等,也使读者咸到真实亲切。
3、能不能用第二称"你怎么怎么"的口吻来写记叙文呢?能。如出示胶片: 青菜(片断)
可爱的青菜,土地美丽的女儿,请用你朴素的光辉照耀我。
你感人的色彩是生命的象征。生动与纯粹,简洁与丰润,这些高贵品质的融合,于人何等艰难,于你何等自然。我不知道哪一种绿色能像你一样始终放射着家园的温馨??
这篇抒情散文便运用第二人称,直呼青菜为"你"把青菜拟人化,使全文产生一种当面交谈的语气,便于交流感情,大大增强了抒情性。
当然,对初学者而言,主要应学好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两种写法。也可尝试二人称写法。
三:审题提示
1、以"回顾初一"为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由小学升入初中,走过初一,你会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许多吗?新同学、新老师、新学校、新课程,会给你常带来多少崭新的感受,回顾初一生活该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若写记叙文,宜用第一人称。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刻的事,方能写得亲切、真实、动人,应以记叙、描写为主,适当地运用议论和抒情。
2、以"想念"为话题,考试写一篇主要运用第二人称的作文。
提示:首先定对象:想念已故的亲人?想念远在家乡的父母?想念久别的朋友?然后寻思事件,想念哪些事?选择记忆深处,永难忘怀之事,选择以小见大的细节。最后调动激情,让自己沉浸在回忆中。追思中,喜怒哀乐、情不自禁忍不住呼唤对方则可一气呵成。
板书:
正确使用记叙的人称
名称 使用范围 优点
人称 第一人称 日记、书信、游记自传性文章、亲身经历 读者产生亲切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第三人称(全知全能) 许多记叙文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的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宽广的活动范围。
第二人称 少数文章 当面交谈产生的语气,便于交流感情。
第二课时
本节课学生作文,教学过程略。
.学生优秀习作
【创新例文】1
今天我没有获奖
今天是开学典礼,我的心情格外不同,看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顺眼,往日总走不过垃圾桶的我,今天也显得格外爱护环境,把手中的纸屑小心地放进垃圾桶里,还回头望了望是否进去,我心里乐滋滋的。我知道学校表彰的优秀学生中一定会有我。班上的学习委员,老班的得力助手,期期成绩总是在班上前五名,优秀学生舍我取谁?心里想着,不禁想笑,但害怕别人说我是只骄傲的乌鸦,所以,整个上午,我都皮笑肉不笑的。
我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所以,一上午我都在教室里坐立不安,真希望下午马上到来,希望这一刻就开开学典礼,可是时间老人却总是这样和我作对,你越希望他过得快一点,它就越慢。我一上午就在这么期待中度过。
终于盼到了下午,我早早地端着凳子到学校礼堂。等了很久,开学典礼才开始;可偏偏又有那么多过程,鸣炮、升国旗、奏国歌,校长致开幕辞,主任讲话、学生代表讲话??不知过了多久,才轮到发奖。首先公布所有获奖名单,然后再发奖品。我伸长脖子,竖起耳朵,希望能早点听到自己的名字,又怕听漏了;但获奖名单中始终没有自己的名字,我就不相信这是事实。发奖品时,我再一次仔细地听,可奖品都发完了,还是没有自己的名字,最后,我终于以落榜而告终。 我失望极了,伤心极了,我的泪如决堤的江水奔泻而出,左手抹过,右手再抹,也抹不尽恣肆的泪水。我这么一个优秀学生,居然没有获奖?我不由得垂下高昂的头,觉得很没有面子,没脸见人,老师和同学们一定会笑我的。
过了很久,我渐渐平静下来,当我抬起头,用疑惑和胆怯的目光看了老师一眼时,却看到他正对我微笑。我读出他那慈祥的目光中有安慰,但更多的是肯定。 我又把目光悄悄移向周围的同学,他们同样地对我微笑,他们的眼神充满着鼓励和信任。我突然明白老班的良苦用心:骄傲易滋生优越感,易与同学们隔离啊!
今天我没有获奖,但我觉得自己得到了比学校发的物质奖品更珍贵的奖励,那就是老师和同学对我的无言关心和信任。
谁说我今天没有获奖?其实我得到了比别人更珍贵的东西。
【指导教师点评】
这篇作文从反面立意,围绕自己没有获奖运笔。先写今天要召开开学典礼,作优生的我急切盼望那一刻的早点到来,成功地刻画自己急不可待的心理活动。但结果出乎意料之外,写今天我没有获奖,点明主题。文章到这里本可以结束,但文章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作者继续深入挖掘主题,将没获物质奖励上升为获得了精神奖励,使文章主题得到了升华。文章歌颂了新时期中学生美好的内心世界。
【创新例文】2
世 外 桃 源 新 编
邓曼
陶渊明驾着“亚洲雄风”在海上巡逻,无意中再次发现了自己曾生活过的“世外桃源”,他迫不及待的跑进去,眼前的一切使他惊呆了——这里的人们竟然还过着和几千年前一样的生活:妇女们在窗前悠闲的织着布,男人们则在地里忙着种田,不远处隐约传来夫子教学童们背《三字经》的声音,这里沉寂得仿佛空气都快凝固了,他简直不敢相信,在21世纪的新中国居然还会有这种与世隔绝的地方。
等他回过神来,他发现有好多人围在他身边,那些人目不转睛的盯着他,不时还有人在议论:“他是谁呀?哪儿来的?怎么穿这种怪怪的衣服?”
“现在外面都是公元2003年了,那里的人都穿这种衣服,我们的首都北京还有5年就要举行奥运会了。”陶渊明说。
“奥运会?什么是奥运会?”
“奥运会就是奥林匹克运动会呀?2008年,即将在北京举行,到时候全世界的人都将到北京去。”
“那北京是不是会赚很多钱?”
“当然啦!会赚很多人民币的。
“人民币?人民币是什么?”
“人民币就是外面的人用一种钱,必须要有它,才能买吃的,住的,用的,就像你们现在用的银子一样。”
“是那样啊!我们的祖先就是为了逃避战争才躲到这个地方来的,现在外面还在打仗吗?”
“早就停了!现在外面国与国之间都很和平,人们的生活都很幸福??” 这样谈了好半天,突然那里的酋长说:“今天大家这么高兴,不如叫小伙子们搭个剧台,让姑娘们跳舞庆祝一下吧!”
陶渊明忙说:“不用不用,现在外面早就不用这种方式了,你们看!”随之,他从旅行袋里掏了一台掌上电脑,然后连续敲了几下键,屏幕上立即播放出一些音乐节目。人们惊呆了,“这是什么东西?怎么还有人在里面跳舞呢?”
“现在已不再是几千年前了,人类科技都很发达,他们发明了好多东西,这种东西就叫电脑,人们能够利用它做很多事情。”
“哇!那太好了!那照你那样说来,我们这里太落后了,对了,那外面的人如果要去很远的地方,是不是还得步行或骑马呢?”
“怎么会呢?现在人们可乘汽车、客轮、火车、飞机等,比步行强多了。” “是真的吗?咦?什么声音好像是从你身上传来的。”
原来是陶渊明的手机响了。他的同事叫他立刻回去策划一个什么关于“世界新鲜事"的项目。那些人就更好奇了:"你怎么和这种小东西讲话呢?”
“噢,这叫手机,人们为了联络方便,都用这种东西,即使对方在千里之外,也能和自己说话的。时间不早了,我得回去了,我必须赶回去策划这个项目,它就是——《世外桃源新编》。”
“不行,不行,你必须留下来教我们学习电脑,或者把我们都带走!否则??”老酋长说。
“上次我辞去时,你们不是说,不足为外人道也,这次怎么了?”陶说。 “上次是晋朝,现在可是强大的新中国了。”人们答到。
一阵笑声飘荡在回家的海面上。
散文人称篇三:散文知识点 [1000字]
散文知识点梳理
散文的宗旨在于抒情,也就是说散文是一种抒情性文学体裁。根据题材及主要表达方式,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怀散文、哲理散文。 关于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要内容的散文,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常常不是直接传递出来的,往往是通过散文中的叙事来间接表达的。这就是所谓的“因事缘情”。作者的写人和记事,浸透着浓郁的情感色彩。作者的情感常常曲折地隐含于委婉跌宕的叙事之中。既然是抒情,所以,叙事散文的写作指向都是在“人”。叙事塑造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抒情(包括叙述中浓浓的抒情氛围)表达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某种情感。这是读懂叙事散文的关键。
叙事散文阅读的考查点有
1、理清叙述要素,把握叙事线索,理清文章写作层次。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相关段落的内容。 3、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4、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归纳作品的主题思想 5、联系作品的思想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 6、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7、理解重点词句的作用,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及表达技巧。
抒情散文的考点与叙事散文的考点在大的板块上基本一致,但具体的题型上,解答方法却不完全相同,这体现在文体特征上表现出的不同。 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往往借助具体的景或物,通过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大致可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等几类。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抒情散文不易读懂。
1、理清思路
(1)把握线索:①注意标题,不少文章的标题就是线索;②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注意抒情议论句,抒情议论句往往是文章的一条感情线索。
(2)疏理脉络:注意表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变化的词句。叙事散文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作者的认识和感情的发展来组织文章的结构。 2、概括文段要点
(1)注意开头结尾句:文段开头句有时起总该段内容的作用,文段结尾句有时起总结该段内容的作用。
(2)注意过渡句(段):段落间的过渡句(段)对段落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确定文章的中心
(1)看标题,有的文章的标题很鲜明地提示了文章的中心,可以据标题确定中心。所以也可以根据中心拟写标题。
(2)看注释,注释有时会交代作者思想、写作背景及写作动机等,文章的中心往往与这些背景有关。
(3)看过渡句(段),文章的过渡句(段)对文章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4)看开头结尾句,文章开头句有时起总领全文的作用,结尾句起总结全文的作用。
(5)看抒情议论句,叙事散文的目的就是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6)看反复出现句(段),为了使自己所要表达的感情更强烈、观点更鲜明,作者有进采用反复这一手法来强化所要表达的感情、观点,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
注意: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如果文章找不到关键句,需要用自己的话概括,可以使用这样的格式:本文叙述(描写、介绍)了??,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讽刺、反映)了??
理解含义 品味语言 应考策略:
赏析(理解,分析作用)词语的答题步骤如下:
第一步:先理解词语的本义,也就是词典上解释的常用义(简称词典义),把握词语在一般情况下的感情色彩。
第二步: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简称语境义)
第三步:分析词语用在此处的作用也就是表现力。如,动词:这个词语准确描写了??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品质。
赏析(理解,分析作用)句子的答题步骤如下:
第一步:分析句子在内容上的作用即结合文章主旨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这一步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中心,中心不离背景”。解答此类试题时千万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作架空分析。
第二步:分析句子在形式上的作用即分析句子在结构、艺术形式上的作用。句子在艺术形式上的作用可从以下角度入手:
品味人物 理解环境 应考策略:
1.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分析人物首先弄清描写的分类方法,因为塑造人物的方法主要是描写。
分析人物可从分析刻画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入手,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的作用,如,从内容上看既可以是人物的动作描写,从繁简的方面看可以是细节描写,而从角度方面分析可以是正面描写。
相关热词搜索:人称 散文 散文阅读中人称的作用 雨巷第一人称散文续写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