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李老师的做法看班主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01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尽管这个案例阐释的是班级管理中的细节问题,班主任的解决方式也有商榷的地方,但我还是欣赏其中所蕴含的研究的意识和行为,我看到了班主任成长的空间和可能。当然,研究什么以及如何研究还有进一步思考的空间。
一、这个问题为什么值得研究
1.研究的问题必须是班主任遇到的实际问题。学生课中上厕所是李老师在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而是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无论是否进行研究,都应该想办法解决。
案例中李老师尽管没有谈到其他,但肯定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不止这一个,但是李老师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因为,学生课中上厕所这个问题已经影响到了班级课堂秩序,课堂纪律得不到保证,肯定会影响到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李老师如果知道这个问题解决的办法,或者有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不可能再通过学生讨论等方式寻求解决办法。
现实中,很多班主任的选题无法进行,往往是过于追求选题的高大上和所谓专业性。
2.研究的问题本身对班主任来说没有现成答案。不通过研究的方式未必不能解决问题,但解决问题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值得商榷。其他教师的三种做法,李老师分析后发现都有一定的弊端。既然没有现成的方法可直接使用,就必然要进行研究。很多问题在现实中都有人研究过,也有一些成型的做法,但是对班主任来说,要么限于认识和阅读的局限,不知道具体的办法;要么是这些做法存在弊端。从提高班级管理效果的角度应该进行优化,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案例中,李老师反思了过去的做法,对大家习惯的做法进行了分析,又利用午间课的时间组织学生讨论原因,提出建议,收到了不错的效果。这足以说明研究本身比凭借经验解决问题更有效。
二、研究的思路可否开阔一些
欣赏李老师的研究行为并非完全赞同其采取的做法,这个问题还有更多的研究视角可以选择。
教育中的具体问题是纷繁复杂的,班级管理中的细节问题更多,班主任如果仅仅关注问题本身,恐怕穷其一生也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佩奇和西蒙认为,“在解决问题时,专家倾向于首先理解问题,而新手则急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格拉赛和齐提出,“专家能够在更本质、更理性的层面上领会和描述问题,而新手则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我无意于说李老师是新手教师。只是认为教育不仅要解决具体问题,更应以具体问题作为资源,培养学生解决某类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积累起有效的经验。否则,就会有每天应付不完的管理细节问题。
1.外控因素的研究。案例中学生提供了十条解决办法,但是李老师仅仅止于这些办法,就是这些操作办法本身也有如何科学落实的问题,况且有些做法是否科学,应该慎重思考。分析这些办法会发现这些方法有三类:一是外部因素造成的,需要班主任协调解决的,如教师的拖堂、课间安排写作业、课堂上无趣、学生受到教师的指责等等。二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外控方法,如同伴提醒、班级制度等等;三是学生自控的方法。对此,可以有更多的研究视角。从班级氛围营造入手,可以思考的视角有:课堂教学本身的改革与管理,如何解决拖堂问题、提高课堂的兴趣;如何人性地对待和评价学生,让学生生活在一种安全、自由的氛围中;如何优化班级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提高班级凝聚力的措施,让学生喜欢这样的班级氛围等等。这样的研究同样需要对原因做出深层次的分析,进而判定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并针对具体原因寻找对策。
2.自我教育能力的研究。学生课中上厕所是一个具体行为,行为背后一定有学生的认识和价值支撑,可以围绕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展开研究;当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提高了,很多类似的问题,比如作业问题、同伴相处等等问题都可以自行解决。在这个视角下可以研究的问题有很多:一是指导学生制定计划,包括制定计划的目的、标准、方式以及落实计划的措施。当学生每天都有清晰的计划后,估计课中上厕所的问题就会大大减少。二是开展道德教育的方式研究。从公德和私德的角度组织相应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在集体中尊重教师、他人的合理行为以及课中上厕所对自己与他人的影响,这种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方式,也可以避免很多不符合制度和规范要求的行为发生。即使是学生确实需要课中上厕所,也可以就如何减少对他人的影响等角度引导学生思考。三是进行自我控制能力的训练。包括自我控制能力的内容、实现自我控制能力的方法等。通过这些研究,探索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会有更多可操作、借鉴的经验。
3.再进一步的拓展研究。上述研究视角都是把学生课中上厕所作为一种问题行为,从控制的角度解决问题。这是因为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只有安静的课堂才能保证学习质量。我在查阅文献时发现,上海有所小学明确规定学生课上可以喝水、上厕所和插话,似乎与我们已有的教育理念不相符。但是,这其中是否有值得研究的视角?这就涉及思考什么样的课堂是有效的课堂,学生在上课时需要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是合适的?进而围绕这种思考制定研究计划,探索出从关注教到关注学的课堂变革方式。我认为,当我们有了这样的理念去审视我们的教育,就会发现,很多看似有效的方式背后都有可以优化的空间。从这样的视角开展研究,说不定能找到更加有效的教育改革经验。
三、研究方法能否更科学一些
研究之所以能促进班主任的成长,在于其方法的科学性。如,
1.文献研究法。当前,很多老师排斥理论,因此与理论相关的文献研究方法一直在教师中持有异议,似乎是研究中可有可无的方法。应该说教育中的很多问题都有人研究过,甚至很多问题也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学习、借鉴已有的经验,没有再重新研究的必要。我在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查阅了相关的文献,有从习惯培养、自我教育乃至班级管理等切入的很多成型的做法,之所以能够提出上述研究的视角,也是基于文献研究的结果。从班主任的研究需要看,在选题论证过程中,可以进行文献的检索,找到更加有效的视角。
2.教育调查法。很多学生在集体场合未必说真话,信息收集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仅仅依靠这一个办法,也不能全面地了解原因,那么,至少有三种调查方式可以选择:
一是量表诊断。从心理学的视角了解心理原因。
二是问卷调查。不仅可以调查学生,还可以调查家长以及其他老师,这是一种比较全面、简捷的研究方法。不过,问卷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调查结果,最好学习掌握了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方式以及数据分析的相关操作后再运用。
三是访谈法。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家长或教师进行个别访问,可以得到较为真实、有效的信息。
3.个案研究法。李老师的案例中有两个非常值得研究的个案,一个是小安,她经常课中上厕所;一个是小斌,似乎是经常借上厕所之机有其他行为。既然有行为的经常性,就有研究的必要。可以将这两个人作为个案进行深入的研究,制定一个比较完善的个案研究计划。通过这种系统的个案研究,既可以帮助学生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可以解决其他学生模仿的问题。
当然,李老师还应考虑判定管理方式是否有效的问题,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判定效果并不是仅仅凭借学生课中不上厕所这个标准,要对学生行为变化后的原因做出分析,是真正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生活有了计划性,还是因为惧怕班主任或其他管理措施等等。当有了这种的结果评价后,何种方式更为科学、有效就有了依据。其实,教育研究中还有更多的方法,只是本案例的研究并不需要。至于遇到需要其他研究方法的问题,班主任完全可以学习借鉴。
课中上厕所问题的解决关键期不应是初中阶段,课中上厕所也只是班级管理中很小的细节,解决具体问题有必要,更有必要的是探索行为背后的教育问题。当我们能从教育的本质思考问题,以研究的方式解决问题,班主任离专家的距离会越来越近。
(作者单位:山东临沂市罗庄区教育体育局教科室)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