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教练式沟通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07-01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弗洛伊德曾说过:“言语与魔法起初是同一件事儿,直到今天,言语保持着许多神奇的力量。通过言语,我们可以给别人带来极度的喜悦或最深的绝望;通过言语,老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言语,演说家影响着听众,甚至主宰听众的判断和决定。言语唤起情绪,也常常是我们影响同伴的方式。”
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我们常常是以老师说为主:问事件发生的起因、过程等,反复不断地追问事件的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并对此进行评判,谁对谁错等等,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盘问过程中,老师与学生是一种对立的关系,很容易因为一句话或一个动作,引起冲突。事件处理之后,事件当事人很大一部分并不会真正改正,而是学会了如何避开学校的处罚行事。
教练式沟通,是通过提问,唤起学生从内心中进行思考和反省,通过聆听和观察,继续提问,帮助学生找到他可以利用的资源,发现可能性,从而激发潜能,并做出改变。
运用教练式沟通,老师不是单向传递,而是接纳学生、聆听学生双向的交流。
运用教练式沟通处理学生问题时,能使处理的过程更和谐,避免陷入困境,而且能从内心唤起学生的思考,激发行动,做出改变。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教练式沟通在班主任工作中是如何运用的吧。
一天上午,我刚回到学校,校长就找到我,说昨天晚修发现我们年级的一名女生在抽烟,让我今天处理一下。我震惊,更生气。做了这么多年的老师,第一次听到有女生抽烟,这真是太过分了!等一下找她过来狠狠骂一通,一定要叫家长。
派人去找这个女生的时候,我冷静了下来。事情已经发生了,处理是肯定的,但——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是聚焦在她过去的行为(即昨晚她抽烟了),通过讲道理,告诉她抽烟这个行为多么可耻,所以她得为此付出代价,受到处分?
也许她会一句话都不说,默默接受处分,但以后如果觉得不会有人抓到她时,她还会再抽的;也许会因为我的一句话不恰当,而激起她的对抗,矛盾激化,事件升级,师生对立,抽烟行为也依然会有,只是方式更隐蔽了。
脑海里呈现出这样一个画面:我痛心疾首地指着她,说着各种道理,而她毫不在意地左顾右盼。不,这样的方式,治标不治本呀。
这时我想起了一句话: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我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她以后不再抽烟(吸烟有害健康),同时以此为契机,让她对自己的行为三思而后行,做更负责任的事。好的,就用教练式沟通吧。
不一会儿,这个女生来了,站在我的办公桌旁,低着头一声不吭。
我问她:“今天我听校长说到你昨晚的事,我很难过,也很诧异一个女生会抽烟。”
(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对方接纳自己,拉近双方的关系,奠定谈话的基础。)
她的头更低了,嘴里不停地说着:“我是第一次,真的,我以后再也不抽烟了。”
我又问:“你在我眼里是一个挺不错的女生,我相信你一定有这样做的原因。”
(事情已经发生,不管我们多么懊恼、生气,都不能改变结果,所以我们要接纳,因为“每个行为背后都有我们能接受的正面动机”。)
她没吭声,看得出她很纠结,但很明显她没最初来办公室时的害怕了。这需要我再一次地引导。
我又说:“可以告诉我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用好奇代替主观评判,深入了解学生抽烟行为后面的动机,并唤起她的思考。)
她低着头慢慢地说:“心情很烦闷,期中考试考得很差,马上又要开家长会,我觉得压力好大。”
(表面行为是抽烟,但背后是学生对目前学习现状的沮丧以及对学习进步的渴望。如果简单地批评说教,可能会让老师看不到学生在学习上的无助和伤心。)
听到这儿,我明白了。然后我说:“那抽了烟之后呢?压力小点了吗?”
(感受学生的感受,进一步接纳学生,拉近与学生的关系。)
她懊悔地说:“没有,昨天晚上我都睡不着。”怎么可能睡得着?想减压,结果犯了更大的错,还被校长发现了,这事就更糟了,还不知学校怎么处理,又多了一重压力,后悔不已。
接着我又问:“如果时间回到昨晚,你还会抽烟来减压吗?”
(通过假设唤起学生的思考,并激发改变的行为。)
她想了想,很肯定地说:“不会了,我就在教室里看书做作业。”看样子知道后果严重,所以不想再经历这样的痛苦,但学习的压力依然在,问题并未解决。
我又问:“可是,期中考试考得不理想,你有压力呀。能看得了书,做得了作业吗?”
(追问唤起学生深层的思考。)
她很坦率地说:“不行。”
我问她:“有压力一定要减压,但我们可以选择既不违规又能减压的方法,有哪些方法呢?”
(引领学生认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只有一种,而是有很多种。)
她想了想,说:“跑步。”看来学校这些年坚持的跑操对学生影响蛮大的。不错,已经开始思考了。
我说:“很好,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每个问题至少有三种解决方法,所以得继续推动学生的思考。)
很快,她就回答说:“逛街。”这时学生的情绪越来越舒缓,双方的交流也更流畅了。
我笑着说:“嗯,非常好,不过,你是住宿生,晚上不能出去逛街,想想还有没有其他方式?”
这时她的头也抬了起来,说:“跟同学说,也可以跟老师说。”你希望得到什么,就把焦点放在哪里。学生的这个回答让我很开心,这说明对老师有信赖。
我高兴地说:“很好,如果采用你说的这些方法,昨晚被校长看见了,晚上会睡不着吗?”
(让她感受采用正确的方法,既解决问题又不会出现新的问题。)
她眼睛一亮,说:“不会。”我相信眼睛的闪亮,是因为感受到了正确方法带来的良好效果,改变的种子已经种下。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