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电脑教学下的学法指导
发布时间:2018-06-27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平板电脑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对学生来说同样是一种先进的学习工具。相对于纸质版的教材书籍,学生对于平板电脑在学习中的使用则较为陌生,此时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其重要。只有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引领下,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学习工具才能充分发挥其独有的优势。
一、平板电脑助力突破预习难点
随着课改的深入,学校的课堂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地位有了较大的提升,课前预习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现如今,教师可利用平板电脑,借助互联网的便利在纸质版书籍的基础上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预习难点,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并给予不同学生分别指导。
在教学“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时,我提前一天使用平板电脑推送关于孟德尔的生平历史,让学生提前进行阅读,尝试理解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具体过程,并在班级群里及时展开讨论,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借助交互式平板电脑在课前对预习难点的突破与指导,师生的交流不再受时空上的限制,真正体现了预习的时效性,更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平板电脑助力学生构建模型
模型是人们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可定性,也可定量。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者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生物学中常见的模型有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构建模型可以帮助学生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纸质文本一般较难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模型的构建过程,平板电脑则依托动画技术、视频技术帮助学生动态化的建模。
在教学“DNA分子的结构”时,我在平板电脑上向学生推送DNA分子结构的“零件”,如脱氧核糖、磷酸、4种含氮碱基,让学生在平板电脑上进行组装,如果组装错误,教师的电脑上就会立即显示,这样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组装情况并给予及时的指导。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帮助学生自主建立物理模型,让学生体验到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习得方法的快乐和兴趣。
三、平板电脑助力开展模拟实验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高中生物对学生的实验思路、技能与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学校由于教学课时以及设施设备等因素,并未开齐开足课标要求的所有实验课程,有时仅仅让学生观看实验视频,学生并没有亲手操作的机会。事实上,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按图索骥地去验证书本上已有的实验,更要教会学生设计实验。随着3D技术的发展,平板电脑可以给学生提供仿真的实验器材,让学生不在实验室却依然可以开展模拟实验。
例如,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传统做法是让学生在准备好的甲乙两个小桶里随机抓取不同的彩球,记下彩球组合,再将抓取的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并重复做50~100次。在课堂上进行这样的实物操作实验,很浪费教学时间。如果教师推送模拟小球实验软件,学生在几分钟之内就可完成,并且所得到的数据误差也较小。
四、平板电脑助力及时反馈作业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交给教师检查作业。这样,作业反馈过程耗时长、效率低,而且教师无法知道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学生也无法及时解开自己做作业时产生的疑惑。基于平板电脑下的教学,教师可以在后台同步了解学生作业的完成时间、完成率、正确率,学生也可以即时得到作业的反馈,并向教师和同学及时请教。平板电脑可以记录学生每一次作业的情况,家长、教师、学生可以共同查看统计记录,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训练,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增殖的具体过程是一个较难理解、较难记忆的知识点,若在课堂中直接通过教师讲解和课本的简单呈现,显然无法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果让学生在平板上自己画出有丝分裂的过程,注明每个过程的具体特征,就将分裂过程纯化、简化、直观化了。于是,我让学生画出有丝分裂的过程,学生绘制完成后将作业发在班级群组里,同学之间彼此借鉴、展开讨论,我从中也能够及时解答问题,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归根结底,教师对学生基于平板电脑的学法指导,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即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平板电脑在这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一种认知策略和工具,帮助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意义的学习,也促使教師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信息咨询者、知识的促进者、活动的组织者、合作的学习者。
(作者单位:深圳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
责任编辑:肖佳晓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