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散文|万福山中文蕴浓

发布时间:2022-10-05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莱芜区鹏泉街道作协采风散记文/景丙成9月24日,秋高气爽,晴空万里。受莱芜区鹏泉街道作协主席尚明亮先生邀请,参加了街道作协举行的一次采风活动。上午九点我们就来到了莱芜东北,离城20华里的万福山下磨山村,街道作协秘书长李肖引领我们走进了一座绿树掩映的庭院,院门口挂着一幅“万福山民俗博物馆”的鎏金扁牌。博物馆创始人李言实知道我们到来,早早就等在了门口。万福山民俗博物馆在莱芜工作时就听说过,从电视、报纸上也看过相关报道。济莱合署办公前,也曾独自爬过万福山,领略了山上的风景,也发现了山脚这座挂着万福山民俗博物馆牌匾的庭院。当时我就想,这家庭院的主人一定是一位热爱万福山的文化的人,他对万福山风土人情一定熟知,于是就想进去拜访一下主人,从中了解一点万福山的人文内涵,但那时正值吃午饭的光景,在门口犹豫徘徊了一阵,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后来一次文友聚会,我认识了万福山民俗博物馆创始人李言实,知道了馆内确实珍藏着很多记录当地民俗文化藏品,就后悔那次应该进院,一饱眼福的机会,以至于那次万福山之行,来去匆匆,除了欣赏满山的美景外,人文历史了解的甚少。我觉得一座山美,不仅仅是优美的风景,还要有深厚的人文内涵,也就是山的“魂”才算完美。走进院子,一股乡土气息迎面扑来,不大的院子里摆满了来自万福山的花草木石,以及生活在这里的老一辈村民留下的耕作农具,耩子、犁铧、锄头等墙上挂的满满当当。东侧还放着半筐黄澄澄的柿子,一个个就像睁大了的眼睛,瞧着这稀奇的古董。正房屋布局也很独特,四间前出厦正房,两头挂屋、耳房,厦子前边已经被主人用玻璃全封闭了,厦子底下摆放着一张供客人饮茶的小圆桌,还有一张供人写字画画用的大案桌。早就听说李馆长不但善收藏,还善书画,而且书画作品多次获奖。他做的诗词也脍炙人口,很接地气,充满了山野气息,你比如这首《自足》“陋室斋粗茶淡饭,顺天命随分随缘,存俗品似宝,与友供展玩,山妻把盏野调歌,抚琴弄墨似神仙”,展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情趣,当然还有很多“野调歌”。还没告诉你,李馆长还是鹏泉街道诗词楹联学会的会长呢。走进厦子,没顾得喝口水,就被室内满满当当的人文展品吸引了进去。室内三面靠墙放着三个大展厨,另一面放着一个旧年代的织布机。展厨层次分明,分红色展区,家族展区、生活物件展区。红色展厨正面摆放着毛主席、周总理的烤像瓷盘、建国初期国家领导人的集体合影、具有时代特色的“最高指示”报纸、书刊、文件等;看到这里我有点纳闷,为什么他还要为自己的家族单独设个展柜呢?听了李馆长介绍,才知道他的祖先与万福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史书记载,嘉庆八年捻军过境莱芜,四邻八乡的百姓四处逃散,很多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失去了固定的地方学习,也没有老师辅导。看到这种情况,他的天族李鸿渐为了保证不误考生学业,便与父亲李云聪、堂叔大学士李云诗、太学生李云咏,在万福山以云空寺为中心修筑寨墙,建成了一所山寨学校,山寨命名为万福寨,学校命名为“泰山中学”。当地乡邻亦称李氏山房。那时李鸿渐已被朝廷封为文林郎,辅导学生有他和刘乐之共同担纲。莱芜部分科考生前来求学。几年后又在山下盖起了五间大房子,慌乱时在万福山上学习,有匪扰境就躲进学校附近的老虎洞内讲课,此洞上下两层,可容纳百人。后来在此任教的还有李鸿渐的侄子进士李维翰、族弟大学士李清沚、痒生李树楠等李氏家族学士。他们教过的学生有的考上了举人、进士、痒生,有多人被朝廷任命为文林郎,远赴他乡任职。民国二十九年秋(1944)年,当地政府在此基础上创建了莱芜中学,民国三十四年(1947)年,泰山专属在莱城西关成立泰山区鲁中第一中学,又称莱芜中学,1948年有并入泰山中学。这个家族展厨,实际上承载了万福山的“精魂”,记载着李氏家族在万福山乐善好施,一代代教书育人的经历。东屋展厅大部分展出的是李馆长满山满峪搜集挖掘的根雕艺术作品。 说起先祖在万福山办学的事,李馆长脸上显露出无比激动的红光,他为自己的祖先骄傲,也抱怨自己没能走进大学校门,继承先祖的遗志,教书育人,所幸自己的女儿读完大学,做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走进了教书育人的行列,算是了结了他的心愿。他虽没有在课堂上教书育人,但是他却用万福山的人文,传承着后人,给山铸魂,感召后人。他孜孜不倦,在万福山周边村庄走访挖掘历朝历代的传说和标志性的物件。如今他的民俗博物馆里已储藏了6000多件民俗物品,有纺织机械、照明物件、红色记忆、计量器具、各式农具、文房四宝等。他还给我们讲了一个万福山的传说。万福山最早叫望夫山,齐宣王时(公元前320--302),有一对恩爱夫妻,结婚不到三天,丈夫就被齐国公差抓去充役。临别时,他告诉妻子:此去凶多吉少,九一死一生,恐难返回。他的妇人听后心痛欲裂,肝肠寸断,哭得死去活来。转眼几年过去了,丈夫杳无音信。在一个大雪纷飞、北风呼啸的夜晚,他的妇人梦见丈夫和一群苦役,在那起伏绵延的群山之中,冒着严寒搬运石料,修筑齐国长城。他们个个衣衫褴褛,骨瘦如柴,令人目不忍睹。一觉醒来,回想梦境,万分悲痛。再看这世道黑暗无光,家贫如洗,本指望与丈夫相依为命,白头偕老,谁料想如今被逼得相隔千里,备受煎熬。 他的媳妇盼夫心切,登山遥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久而久之,化为坚石,至今屹立在山顶。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万福山不大,但峰峦层叠,山势峭绝,溪流纵横,树木苍翠,景色优美,民俗博物馆里更是蕴藏着浓厚的万福山文化底蕴。同来采风的高新区实验学校副校长薛仲玲,看到满屋的民俗藏品,高兴地即兴赋诗一首:万福山腰一宝地,室中隐士有闲志。满室老件话民俗,根雕奇石怡情趣,谢草郑兰燕桂树,花墨飘香楹联字。拨琴弄弦和鸟啼,引来凡夫畅聊叙。如果你有幸游万福山,也一定到万福山民俗博物馆看看,陶冶陶冶情操……《当代散文》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散文双月刊,主要发表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欢迎山东籍散文作家申请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年举办各种散文活动,为作家提供图书出版服务,欢迎联系。投稿邮箱:ddsww2022@163.com电话:13853164811 13210570289 (入会) 18765312921 (投稿)壹点号当代散文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相关热词搜索: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