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护理策略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24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中图分类号】R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3--02
随着近年人们饮食结构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一些代谢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糖尿病是其中一种常见代谢病,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机体高糖,从而进一步导致糖、脂、蛋白质等代谢紊乱的疾病[1,2]。由于患者的心理活动会影响血糖稳定。因此,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笔者为分析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护理策略,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资料与病例选择
为分析心理护理价值,拟定此研究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以收治的40例糖尿病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对照组与观察组。
经年龄统计、病程统计:观察组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60岁左右,平均(60.5±14.2),病程平均(4.6±2.8),男女比例11:9;对照组患者年龄集中在63岁左右,平均(63.5±13.7),病程平均(4.9±2.6),男女比例12:8。两组一般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纳入所有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经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均有焦虑、抑郁症状,排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排除先天性精神障碍,排除其它疾病导致的焦虑、抑郁等,排除恶性肿瘤等危重疾病患者,排除失聪、失语患者[3]。
1.2 护理方法 均给予用药指导,提醒患者合理饮食,加强运动,注意定期血糖监测,告知患者不要过度焦虑,说明积极心态对于血糖控制的重要性。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1)患者入院后与患者密切交谈,了解患者的家庭、病情及心理状态,评估影响心理变化的影响因素,并且针对患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2)组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活动主题以糖尿病相关知识为主,主要讲述糖尿病的病发原因及影响因素、治疗方案,告知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对血糖控制的重要性,如果患者身体允许可适当进行户外活动;(3)通过与患者交谈,关心、体贴患者,取得患者信任,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保持病房安静;(4)提醒患者家属应多关心、探望患者,给予关爱与呵护,良好的家庭氛围可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多陪同患者户外运动,放松心情。
1.3 护理评价 观察患者干预前后的消极情绪状况,就焦虑量表评分(SAS)、抑郁量表评分(SDS)进行比较分析。
观察干预前后患者的血糖水平,就空腹血糖水平(FPG)、餐后2h血糖水平(2hPG)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用SPSS18.0系统;计量(±s),t检验;计数(n,%),检验;P<0.05指有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情绪状况 护理前,两组情绪无明显差异,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情绪显著改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心理护理与常规护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 血糖控制情况 护理前,两组的空腹血糖均高于7.2mmol/l,且餐后2h血糖均高于11.1mmol/l;护理后两组的血糖水平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程度更明显,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表 2 :
3 讨论
肥胖、饮食、生活习惯等均会导致糖尿病发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不完全统计显示,糖尿病每年的发病率达20%以上[4],多数为中老年患者,这可能与机体代谢逐渐变缓有关。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糖水平增多,因此,临床以降低血糖的胰岛素治疗为主。但是由于病程较长,长时间的治疗会影响患者滋生消极情绪,其心理活动严重影响就医依从性,也就影响了血糖水平稳定。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有利于血糖控制。兰敬明等[5]在研究中表明,给予糖尿病患者以心理干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相应评分均降至3分以下,且空腹血糖降至6.8mmol/l以下,餐后2h血糖降至7.8mmol/l以下,均恢复至正常水平。笔者为进一步分析其效果,研究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情绪显著改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评分在2分左右;护理后两组的血糖水平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程度更明显,且恢复至正常水平,这表示心理干预确实有利于血糖稳定。这与兰敬明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证明此研究可信度高。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对糖尿病病人血糖稳定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静雯,陶萍,梁及菊,等.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策略分析[J].当代临床醫刊,2017,(6):3536-3537.
王红磊.心理护理对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5):129-131.
陆雪山,朱永梅,韦杰平.心理护理对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6,(20):115-117.
超超,李晓敏,杜玉凤,等.基于微信平台的心理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焦虑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8):1220-1224.
兰敬明,赵昆.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分析[J].医药前沿,2017,(21):324-325.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