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多莫德联合孟鲁司特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免疫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6-23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要】 目的:讨论匹多莫德与孟鲁司特联合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免疫功能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儿科进行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儿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孟鲁司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功能与肺功能变化、住院时间、体征消失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時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肺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血清IgG、IgA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血清IgG、Ig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IgM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联合孟鲁司特能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加快恢复,缩短住院时间,能有效改善肺功能,并提高免疫力,在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匹多莫德; 孟鲁司特; 支气管哮喘; 免疫功能; 肺功能
doi:10.14033/j.cnki.cfmr.2018.5.0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5-0024-02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一起参与使气道发生特异性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炎性疾病,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我国儿童平均患病率约为1.54%[1-2]。支气管哮喘患儿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咳嗽或者胸闷等症状,多于夜间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经治疗可缓解或自行缓解,但对于进行药物治疗的患儿,一旦用药不当,极易导致患儿出现呼吸困难或者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对患儿的健康发展影响颇重[3]。因此,本文将讨论孟鲁司特与匹多莫德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免疫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曲靖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接受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儿200例,所选患儿均严格按照《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与诊断指南》中的标准进行明确诊断[4],纳入标准:(1)年龄5~12岁;(2)间歇性发作的支气管哮喘患儿。排除标准:(1)患有过敏性鼻炎或者鼻窦炎的患儿;(2)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或者其他免疫抑制剂的患儿;(3)合并原发性免疫功能缺陷患儿;(4)患有慢性心肺疾病及严重心、肝、肾疾病患儿;(5)有吸入药物过敏或者不耐受史患儿[5]。将20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中,男64例,女36例;年龄6~12岁,平均(9.2±1.3)岁;观察组中,男66例,女34例;年龄5~11岁,平均(9.0±1.2)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予以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氨茶碱和β2受体激动剂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孟鲁司特片(生产厂家: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70058)5 mg/次,1次/d,睡前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匹多莫德口服液(生产厂家: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30463)10 ml/次,
1次/d。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免疫功能指标变化。肺功能采用肺功能仪对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PEF)进行检测,并计算FEV1/FVC;免疫功能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患儿血清IgG、IgA及IgM含量[6]。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咳嗽等临床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6.2±1.3)d、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3.1±1.2)d、住院时间(6.0±1.4)d,均短于对照组的(9.8±1.5)、(6.9±1.0)、(12.5±1.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肺功能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前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肺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儿免疫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IgG、IgA、Ig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IgG、IgA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血清IgG、Ig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IgM治疗前后、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指在人体呼吸道发生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主要与人体内辅助性T淋巴细胞2型(Th2)反应性增强,Th1反应减弱,造成Th1/Th2失衡有关[1]。由于儿童免疫系统还未成熟,呼吸道中具有保护作用的血清IgG、IgA水平较低,因而支气管哮喘是儿童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且发病率现逐年上升趋势[7]。文献[8]相关研究表示,白三烯是哮喘呼吸道炎症中起到关键作用的炎性递质之一,具有收缩气管的作用,与哮喘呼吸道炎症过程息息相关。因此,临床上主要通过增强患者免疫力、抑制患者体内白三烯的合成与释放等方式,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肺功能,进而对支气管哮喘进行有效的治疗。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