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具设计出发谈设计的包容性
发布时间:2018-06-22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 要:在自己数年的家具设计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从个人在国内家具设计行业发现的一些普遍问题进而考虑到整个设计行业的弊端,在宏观上中国设计同设计大国、强国之间存在的差距以及对于中国设计如何振兴的设想和通盘考虑,谨以自己的微薄见解发表一些个人看法。
关键词:宏观把握;设计新生力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众所周知,近现代的设计风格大多起源于国外,以工业革命之后最为繁盛,因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大机器的广泛应用,人们一方面看法不一,一方面也开阔了思想,掀起一场思想革命,很多设计大师和经典的设计作品都是在这段时间产生的。多种设计风格并存非但没有发生混乱还促进了设计水平的提高,由于奠定了深厚的设计底蕴,虽然现在欧美的设计已经没有那时繁盛,但依然存在着众多设计风格和流派并引领着世界的设计潮流。而反观国内,设计行业也是近现代才从国外引进的,不可否认近现代中国也出现了很多水平极高的设计大师,只是宏观看来,中国从来没有那个设计大爆发的阶段,更没有各种设计流派的争奇斗艳。中国设计圈有大神吗,有,有大师吗,也有,只是中国这么大,中国的设计行业这么大,仅凭为数不多的大师们能改变现状吗?现状是什么,现状就是现在的设计行业大多数都是为了钱做设计,这就导致抄袭盛行,抄袭带来的不只是被告侵权的可能性,更是在设计上的浅尝辄止,设计水平的停滞不前,批评国内设计行业的抄袭并不是我想说的,因为这种情况不是一天两天了。我想说的是从长远的格局来看,主流已经很主流了,权威已经很权威了,现在的中国设计需要什么,中国制造转变中国创造不是光靠喊的,中国设计现在需要一个和春秋战国一样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一般的大爆炸的阶段,只有经历了这个阶段,中国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设计思想和设计风格,实现真正的中國创造也依托于此。也就是说,在小众设计和主流设计中,主流应该继续保持,而更多的小众设计应该摆上台面,让更多的人了解它们接触他们。而学生们的设计教育更应该分清主次,主即放,就是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充分发挥年轻人的设计激情,大胆设计不要管条条框框,次才是收,而且收只有非必要不可的时候才要去做,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留原生的设计思维(再次强调,这样做是为了能够在设计思想上创造出中国设计的百家争鸣,保证思维的活跃是最重要的,要是以设计进入生产的流程就另当别论了)。
说了那么多,还是要面对现实,现实情况就是主流设计风格流行了很多年,小众设计风格依然不为人知,校园里的情况更是差强人意,概括来说就是无论设计行业还是设计院校,对于设计和设计风格的包容性都远远不够。包容性不够,说到底就是人们的观念还存在问题,对于新事物或者与众不同的事物的接受程度还不够,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那么如果我们脚踏实地做起呢,学校毫无疑问是最容易有成效的地方,而关键则在于学校是否能够切实担负起发掘年轻人设计潜能的重要责任。之所以说是重要的责任,是因为看起来对于一届学生的教育和引导的好坏并不明显,但是若十届二十届看去,引导的好就是国内设计思想和设计水平的一次大的碰撞和提高,引导不好就是人才资源的浪费。
就家具设计而言,我认为并没有什么设计风格是为家具设计量身定做的,一切设计风格都不是说只能固定地用于某一种设计范畴之内的,因为各种设计范畴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因此我认为家具设计完全可以尝试将其他设计风格融入设计中,尤其是针对国内的设计现状而言,家具设计并不是只有烂大街的极简风、北欧风还有中国传统的红木家具啊,此处并没有诋毁这几种风格的意思,而是对设计师们提出的一点建议。你可能会说因为这几种的受众最多啊,设计师也是要吃饭的啊,那我想说消费者的喜好我们不能左右,但是我们就应该因为这个而降低自己的门槛、放低自己的眼界吗,为什么这几种风格受众如此之多,因为消费者没得选,而且一种风格成为主流很大程度上也在于宣传、口口相传,连做都不做还指望别人知道吗,更别提有受众了。每个时期都有流行的设计风格,但是不论哪种风格占主流,都不能说哪种就是对的抑或哪种就是错的,主流只能说明这种风格让人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并不意味着它就比其他风格高级在哪里,因为设计没有对不对,只有合不合适。因为中国在设计上起步较晚,所以我们可以先尝试国际上一些设计风格,不论前卫、流行还是小众,都有值得我们一试的价值,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我们再渐渐过渡,寻找适合中国的设计风格。其实看过设计史我们不难发现,每一种风格之所以能成为风格,大多是因为设计者有着对于某一种颜色或者美感的强烈热爱,这种热爱就是每个人的喜爱偏好,或者是个人对于某种元素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所以跟随自己的内心往往是形成自己风格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因此,我认为对于设计思维或者设计风格的包容性对于目前的中国设计十分重要,尤其是大学校园里,每一个学生在设计上都是一张白纸,良好的引导和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设计的启蒙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个学生的性格各不相同,同样如果能够在良好的指引下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设计个性,形成中国设计的设计风格的多元化还是值得期待的。我的理想中成熟的中国设计或者说是成功的中国设计再或者是有着引领世界潮流野心的中国设计,无论是国际潮流还是中国风格,都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同时基于此的各种设计流派层出不穷,设计风格多元化,设计师们有着自己强烈的个性特征,不模仿不依托国外的设计,而是做让世界瞩目的个人风格,设计学院的学生们有着活跃的思维,老师只做简单的引导而不加限制。我想这就是我想要的设计行业的百家争鸣
国内艺术院校对于学生设计思维的包容性和引导性相对好一些,但是仍然没有做到最大程度地控制好引导学生思维的“放”与“收”,老师们自己的设计偏好占了主导,这一点我想无论是艺术院校还是综合大学都是存在的很普遍的现象。这样做的后果就是长期的导致学生无法敢于直面自己最初的想法,而是会根据老师的要求就行变通,这不是原生态的设计思维。通常到了一定阶段,我们的设计风格或者设计个性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感觉,对于设计也有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心智也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因此如果还是以老师自己的设计喜好来评判对错或者好与不好,就不适用于当前的教育阶段了。因此我想说,无论是在什么学校什么教育阶段,老师对于设计思维和设计风格的包容性都是很重要的,因为这种引导学生思维走向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每个学生,那么最后走出校园那么是不是有点像同一种思维的复制品呢?
我们一直提倡中国制造转变中国创造,在这其中设计行业绝对是不可或缺的,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因为设计处于整个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而设计行业的痛点就是无法实现自主设计,更没有自己的风格流派,设计文化更不用提了。因此,中国设计要想在未来的几十年里走进国际前列,或者我们想引领全球设计风尚的话,那么首先行业里要提高自觉性,开始自己自主设计之路,这就需要一些中国设计行业的核心部分来领导;其次大学的设计力量要好好引导,这是一股十分重要的设计力量,可以说是重塑未来设计行业的接班人。要想做到这些,我想我们整个设计行业都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校园之外营造良好的、开放的、包容的设计环境,校园之内要提高师生的专业水平和认知水平,做好对于设计生力军的引导教育工作,开放和包容是尤为重要的。做到这些,我想我们在未来的数十年了,或许真的可以看到中国设计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了。
(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