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虓,袁正光,徐景安:什么是公民教育?
发布时间:2020-06-20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王东虓:
我在深圳的时候曾跟徐主任争论了一个上午。这次参会前徐主任给我的任务,让我介绍一下公民教育的情况。
第一个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教育逐步加强。1982年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中就提出了非常明确的导向,要“养成社会主义的公民意识”。1985 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决定在初中开设公民课,实施公民教育。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明确写上了要“在全体人民中坚持不懈地普及法律常识,增强社会主义的公民意识”。1995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学德育大纲》规定“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2001年党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2004 年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公民教育就是我们国家实现政治文明的一个基础。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思想,胡锦涛在会上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全社会倡导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核心,这些提法是培养热心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现代化的合格公民。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从道德建设方面强调公民意识教育。
2007年10月24日,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讲到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进一步明确了公民教育的内涵。从中可以看到,中央一直在加强公民教育,具体如何实施,理论和实践有一定距离。但是,总的来说我们看到了方向、看到了希望。现在的公民教育,根据我的理解,仅仅处于研究阶段,所以我的中心叫公民教育研究中心。
徐景安:
有没有被教育部认可推行的呢?
王东虓:
公民教育研究中心许多成果是公开发行的。我们的计划是弥补这个学科的空白。公民教育在中国来说没有这个学科。台湾师范大学有公民教育系,香港也有学科建设。解放前设有民国时期的公民教育课程,我那有一整套。十七大提出了加强公民教育,提出了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将自由平等这个口号提出来是非常有勇气的。
第二个问题,当前国内对公民教育有各种不同的见解:
第一个观点,公民教育是指培育与民主生活方式有关的态度、行为模式,发展个人担负公民责任的技能说。这个观点代表人物就是台湾师范大学的张秀雄先生,也是台湾公民教育的领先人物。
第二个观点,公民教育身份说。这个代表人物是著名教育学家,香港教育学院副院长、公民教育中心主任李荣安教授的观点。他认为:公民教育、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是密切关联着的概念。公民教育就是公民身份的教育,人在社会生活中要承载不同的身份,你认识自己的身份,才能有其他方面的发展,没有认识自己的身份,什么社会、国家都没有。所以教育要从家庭最亲近的关系出发,有一个好的身份的立足点,才能进一步认识你在社会中、国家中的定位。
第三个观点,培养公民参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价值、知识和技能说。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明澍先生提出价值、知识、技能。他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目标能不能实现,取决于是否有政治参与意识、技能和知识的现代公民,培养现代公民和民主政治有直接关系。
第四个观点,公民教育的四个方面的说法。这是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教授的观点,他认为公民教育大致包括公民道德、公民价值、公民知识和公民技能四个方面。用公民教育的概念,可以比较方便、有机地整合思想、政治、道德和社会教育。
第五个观点,三个基本条件说。这是中山大学李萍、钟明华提出公民教育的三个基本条件:以公民的独立人格为前提;
以权力与义务的统一为基础;
以合法性为底线。本质上,公民教育必然是主体性教育,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为其基本的教育取向,而且区别于“圣人教育”与“平民教育”。
第六个观点,以平等为特征的、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如何做主人的教育说。这个代表人物就是首都师范大学的蓝维,公民教育就是对国家主人进行如何做主人的教育。
第七个观点,公民教育“四以”说。郑州大学公民教育研究中心王东虓认为:公民教育应以培养民族精神为首要任务,以权利和义务教育贯穿始终,以培养公民意识为核心,以培养具有高度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精神,具有团体精神和祖国民族意识的好公民为宗旨。我认为公民是国家的基石,公民教育不管是对人的全面发展,还是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都是个先决条件。
当然这些见解,很多内容是相互贯通的,我在这里就不再具体说了。
第三个问题,有关公民教育基本内涵的各种见解。
第一种见解,把权力和义务相统一的说法。这种说法比较普遍,国内外一些学者都认可。
第二种见解,就是三个内涵,公民的道德意识、纪律意识、法律意识。这三个意识中,法律是最重要的意识,它是现代公民意识的核心。
第三种见解,五个内涵。国家意识、法律意识、民主意识、公德意识和环境意识教育的五内涵说,五个意识中最核心的是公民的责任感。
第四种见解,就是另外五个方面,这是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教授许耀桐的见解:一是公民的主体意识,二是公民的权利意识,三是公民的责任与义务意识,四是公民的法律意识,五是公民的道德意识。
最后再谈谈我关于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涵五个对子说:一是权利与责任意识教育;
二是国家与民族意识教育;
三是平等与公正意识教育;
四是自由与法治意识教育;
五是道德与文明意识教育。
公民教育的功能,从宏观上讲,我们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目标,公民教育对弘扬民族精神、推动社会文明、维护社会稳定、实现民族复兴有巨大的作用。从微观讲,提高公民素质,培养合格公民,公民教育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我们公民教育研究中心是教育部的一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去郑州大学揭牌的是教育部常务副部长袁贵仁同志,他讲了一句话非常重要的话:“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什么都可以引进,唯独公民素质是不能引进的,只有靠我们自己培养。”他代表教育部去挂牌、揭牌、讲话,表明政府是支持的。
徐景安:
按照你的理解,公民教育和政治教育是什么关系?是由公民教育代替政治教育呢?还是两者并举呢?
王东虓:
两个不同的内容,谁代替不了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的思想文化是培养先进分子、先锋队的。主要教育对象是党的领导干部、青少年。一个社会没有先锋队、领头人是不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少不了,它侧重于先进性。公民教育侧重于教育的大众性,是对全体公民,当然也包括领导干部在内。有人误解:公民教育,好象是教育公民、教育百姓的。公民教育的核心是地位平等。领导干部也是公民,不能高高在上。公民意识教育使领导干部在思想上地位下移,把自己和老百姓一样看待。老百姓把“臣民”意识上升,我不是臣民,是国家主人。这样才能平等对话、平等交流,真正实现和谐。教育的先进性和教育的大众性,谁代替不了谁,但教育内容许多是相通的。
高福庆:
我觉得是党化教育的重新包装。
王东虓:
公民教育的出路在哪?
第一个就是公民教育中国化。公民教育是舶来品,必须中国化,必须有我们的民族文化在里面,不能照搬西方。
第二个就是公民教育大众化。为大众接受的教育才叫公民教育。
第三个就是公民教育学科化。这是我们现在正在努力的,把它变成一个学科,融入国民教育体系。
第四个就是公民教育社会化。我们现在搞的还不是公民教育,是公民教育研究,没有社会化、没有实践化。
雷祯孝:
把一个充满思想、充满活力的过程变成学科化、学究化,变成向上面报告化。公民教育没有公民两个字,就是按我的来。
王东虓:
我们整个研究没有任何官方给我旨意,完全是自己摸索的。我们自己也在搞实验点,积累经验。
袁正光:
公民教育是公民社会的教育,当中国还没有转向公民社会的时候,是不可能搞公民教育的。中国现在是一个典型的臣民社会,还没有到公民社会。我们这个社会目前拿不出公民教育,但是可以研究公民教育。不要像市场经济一样搞歪了,现在我们搞的市场经济不是一回事,搞成了夹生饭。把世界上最好的名词拿到中国来,以后中国找不到好东西了。
王东虓:
我觉得公民社会这个概念很混乱,我研究了,公民社会就是市民社会。
徐景安:
王教授给我们介绍了公民教育研究的现状,说了很多不同的主张与见解,其实最根本的分歧,还是正光讲的是搞公民教育,还是臣民教育,是政治教育的继续,还是另辟新路?这就回到现在正在激烈争论的承不承认普世价值问题。公民教育是坚持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教育,还是进行公民的普世价值观的教育?从王教授的介绍中,就有两种提法,一是强调“养成社会主义的公民意识”、“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可现实中对社会主义存在不同的解读,搞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还弄不明白,社会主义合格不合格还未解决,那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公民意识呢?进行这样的公民教育与政治教育有什么区别呢?二是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讲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这里的“公民意识教育”,内容是“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实际是普世价值理念的教育。我看这个问题不解决,公民教育也只能研究研究吧!
王教授认为政治教育是先进性教育,公民教育是大众性教育,这个区分很意思。如果现行的政治教育能达到先进性教育的目的,还用搞什么公民教育?现在,从小学到大学不是都在搞政治教育吗?学生都先进了,你还不让先进?200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就是“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所谓理想就是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所谓信念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编的重点教材。我要请问这些编者们,你们自己有“远大理想”、“ 崇高信念”吗?你们是在写党章,还是编教材?是搞思想道德教育,还是在讲党课?你们有没有念给自己的儿子、孙子听听,他们愿意受教吗?我更要问一句,你们对自己写的字信吗?这种“假大空”的政治教育引起学生的普遍反感,逃避公共课成为大学生的普遍选择。刘国光曾非常
愤慨地说:“在中国这样一个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学生嘲笑马克思主义的现象很不正常”,始终就没有反思,被学生嘲笑的是真马克思主义,还是假马克思主义;
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还是僵化的马克思主义?这种政治课就是逼学生反感马克思主义、反感社会主义、反感共产党领导。正是这些左倾、教条、僵化的马克思主义在进行逆反教育,可是到今天还不觉悟、还不反省!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