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金亮:“中国最年轻市长”的不能承受之重
发布时间:2020-06-20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29岁的周森锋成为市长引起舆论关注。在这关注声浪中,更多的是一种质疑。公众的疑虑形成一种巨大的压力。以致周森锋所承受的社会压力超过了工作压力。随着媒体对他家庭背景等信息的相关报道,一些无端的质疑得到消解,用白岩松的话说“让人舒了一口气”。
有关对年轻干部的质疑这不是第一次。像陆昊、胡春华、胡伟等年轻干部的走马上任,并没有因为年龄小而不能担当大任。他们中有的达到县级一把手时比周还小。名义上周虽然是市长,但却只是县级市的市长。也就是说,周森锋是县级干部,假若他当选的是县长,公众的心理落差就会变小,舆论的质疑不会有那么大。
另外一方面,从周森锋的履历来看,他一开始就是副处级干部。这也是公众的质疑点。随着相关信息的披露,证明周是清白的。他是作为人才被从清华大学引进的。在2004年,清华的研究生,到县级政府任副处级干部,是正常现象。不能拿着今天的就业处境和5年前比。
对周森锋本身的质疑不是构成舆论的主要部分。29岁市长仅是起到了一个挑起公众内在情绪的作用。中国官场讲究论资排辈,有的人一辈子都混不上处级干部。而这个29岁的年轻人却当上了正县级干部。尤其对于深受排辈之苦的人,心里的失衡感在所难免。于是质疑成了宣泄内心失衡的方式。
对于那些普通公众,在信息披露前,无根据的猜测周的妻子是人大常委主任,与某省领导有重要关系等等。这些猜测或质疑是舆论的第一反应。其背后隐藏的是对当前官员权力腐败的憎恶与对干部选拔程序和方式的不满。
周森锋当选市长成为新闻是因为他年龄小。可舆论质疑的焦点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上。据报道,周森锋成为市长是全票通过,并且候选人只有他一个。公众质疑为什么是“全票”,候选人为什么只有一个。中央强调选拔干部要差额化、竞争化、年轻化、公开化。无疑,周的当选没有竞争也没有差额。
仔细分析,周市长的诞生方式是一种普遍现象。全国基本都存在这种现象。当前,我国实行的是干部任命制。一般来讲,人大的选举投票,公开公示,都只是一种形式或者过场。上级任命的干部,在下面投票,还没听说过没有通过的。特别是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为了讨好上级,获得升迁机会,不惜戕害群众切身利益,导致引发群体性事件频发。群众对官员强烈不满,但由于官员是上级任命的,无权罢免,因此官民矛盾升级。前不久,逯局长的言论“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群众说话”具有典型性。
白岩松说周森锋极具偶然性,经历不可复制。这句话还是颇有道理的。当下存在问题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让一个年龄小,没背景,有能力的人顺利升迁,还真是很偶然。不过,周森锋顺风顺水的升官,却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有网友甚至用人肉搜索调查他的家庭背景。显然,公众把对干部选拔制度的不满情绪都积聚了他一个人的身上。一条新闻让周森锋处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一些不应该承受的压力一下子砸在了他身上。
公众这种直接式的疑虑与不满,不会因为周森锋真实背景的公开而消失。若他们所关切的干部任用程序和方式不能得到较好的改善,下一个“周市长”依然要承受公众的巨大疑虑。因为,周市长所承受的是公众对于干部任用制度改革的强烈期待。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