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炜:学而不优则仕:比学术腐败更严重的腐败
发布时间:2020-06-15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3月7日,五位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大学校长向记者表示,对学术腐败绝不能宽容,一旦发现,绝不能姑息,应该严惩。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的发言尤其引人注目。他说,“维系一个大学生命的就是学术。作为科研也好,教学也好,一切都是以学术作为它的维系点。如果学术腐败了,这个大学就腐败了。”
大学校长们所谓“学术腐败”,当然指的是学术造假、抄袭之类的事。但高校的腐败难道仅止于止?
黄达人说得好,“维系一个大学的生命就是学术”。如果一个学校的教授、副教授不用心做学术,不用心搞教学和研究,而是一门心思想要当院长、副院长、校长、副校长,会给年轻讲师、助教们树立一个什么榜样?当年爱因斯坦当过什么校长、院长吗?霍金正在当什么校长、院长吗?当年梁漱溟、熊十力、鲁迅当过什么校长或院长吗?如果大学里边有点能力的人整天想的是做官,“大学的生命”怎么维系?这难道不是高校的一种腐败?如果一个教授、副教授不好好上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甚至可能连一篇本科生和研究生论文也不指导,更不用说写几篇真正有价值的论著,而是把主要精力用去勾兑学样领导,尤其是拥有人事权的领导,这不是一种腐败,是什么?如果一个大学任命校级和院级干部,所依据的不是其在教学和研究方面到底有何突出成绩,而是其是否已在做什么“行政”工作(在大学做官也是只能上不能下),如果搞所谓“民主推荐”或“民主测评”时,也不让当事人哪怕做一两分钟的陈述,投票以后赶紧把票箱收起来,根本不当场唱票(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讽刺,也是对积极参与这种活动的教职工的极大不尊重),这能让想要认真搞教学和研究的老师们心服口服吗?最终说来,这有利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吗?这不是一种腐败,是什么?
事实上,这是一种比在网络或媒体上被揭发的学术腐败严重得多的高校腐败,一种危害大得多的高校腐败。何以见得?毕竟,高校教师中搞学术造假、抄袭的人是少数,影响面也相对较小,而且一经爆料,会引来媒体和公众的高度关注,当事人可能立马身败名裂,所以更容易得到惩戒。相比之下,如果大学不按大学的逻辑来办,所造成的导向作用必然是学而不优则仕,必然是大学的官僚化、行政化、衙门化,而无需证明的是,学而不优则仕,大学的官僚化、行政化和衙门化所造成的危害之大,绝不亚于少数几个人的造假和抄袭,却又不像白纸黑字的造假和抄袭那样,总有一天会东窗事发,被逮个正着。
众所周知,望官、跑官、媚官、争官在中国大学里已蔚然成风。现如今,中国大学校园里有几个教师仍然在做真正有价值的学问?尤其在已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做真正学问的人的比例究竟有多大?难道中国学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像中国经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那样正在迅速缩小?事实上,大学官僚化实际上已成为一种结构性腐败,其所造成的危害远大于通常的学术腐败,因为它不是个别现象,而是行业性的普遍现象。更令人痛心的是,许多人不以为怪,反以为正常。如果有人仍在认真做学问,他反而会被视为异类,遭到排斥。不用说,这种局面对于学术共同体的维系、学术水平的提高只能起负面作用,而无任何积极意义,而大学的学术水平对于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乃至综合实力又有着至为密切的关系。
中国仍然是一个穷国。中国办教育仍然是穷国办教育,也就是说,靠的是总体来说仍然贫穷的纳税人的血汗钱。因而中国的教育资源是稀少的,中国的大学教育资源尤其稀少。所以,一所合格的中国大学必须用优异的教学与卓越的学术研究回馈社会,尤其要在科技创新和思想进步方面引领社会,从而不断加强中国的综合实力,而不是以封官许愿来嘉奖那些整天望官、跑官、争官的人,不是用各种职位来犒劳那些不认真做学问或假装做学问的人。如果中国大学人个个官欲太强,只知道整天望官、跑官、媚官、争官,如果政府和大学当局非但不惩罚这些人,反而用封官加爵来鼓励、讨好这些人,这不是浪费宝贵的教育资源,是什么?这不是在践踏广大纳税人对大学的信任,是什么?
中国改革开放已过了而立之年,中国大学教育也该改掉学而不优则仕的风气,和望官、跑官、媚官、争官的恶习了。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