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大焕:张海迪要完成“精神激励”到“制度保护”的跨跃
发布时间:2020-06-12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11月13日,一个平常的日子,张海迪当选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原主席邓朴方为名誉主席。
这又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张海迪的当选,让许多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青春期的人们重新回忆起在海迪精神鼓励下的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
人们不会忘记,张海迪,那曾是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名字。她5岁时因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因此没有上学。她却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本科、硕士的专业课程。1983 年,张海迪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经在日本、韩国出版。有人称她是用诗歌和钢铁铸成的女性。她的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不仅激励着残疾朋友,更激励了整整一代中国青年,成为不折不扣的平民奋斗的典型和许多人的精神导师。
今天,张海迪从一个作家、一个精神导师的位置上,走上了另一条道路,一条从政的道路。对于海迪本人来说,意味着她以53岁的年龄,开始了新的人生历程和转型;
对于她所从事的事业来说,则意味着其“个人奋斗”的色彩将要逐渐淡出,其对于社会的主要作用,也将从“精神激励”向寻求一个群体的“制度保护”逐渐转型。这,也是张海迪即将面临的最大挑战和最大机会。
客观地说,海迪过去的成功,个人的自强不息卓越奋斗自然是根本因素,但也离不开媒体和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是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使她个人的力量和精神激励因素得以不断放大,成为社会共同的财富。这么多年来,她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社会和媒体的心。乃至于前两年,她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在人民大会堂开会时的一把残疾人专用椅子都引起人们的关注。
这样的关注,是过去海迪精神得以不断发扬光大的重要原因,也是今后,张海迪成为残联主席后的重要力量支持。毕竟,全国的残疾人千千万万,但媒体的资源和力量有限,不可能平等地关注到其中的每一个人,他们的成长、成功乃至于最低限度的不受歧视和排斥的生活,需要的是更为普适、更为持久的制度性保证。而这,恰恰是将来海迪要做的工作。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海迪成功当选残联主席,媒体对她的关注将会更持久、更集中。这对海迪来说,是一种监督,你干得如何,全国人民都在看着你。这不再是以往的个人奋斗可以成功的事情,而要求海迪更多地投身于保护残疾人的制度建设:城市的无障碍设施真的都没有障碍了吗?福利彩票真的用于残疾人福利事业了没有?政府部门是不是身先士卒每年招收法定比例的残疾人成为政府工作人员,而不是用代缴残疾人基金的方式,让一些部门有了钱,残疾人却仍然被排斥在平等的就业机会之外?等等。有一句话想送给履新的海迪:让·莫奈在《欧洲联盟》中说:人终有一死,我们会被他人取而代之。因此我们不能传承个人的经历,因为它将随我们而去,我们能够留下的只是制度。
任何个人的传奇都是无法复制和传承的,即使是精神遗产,也会有时代的需要而起起伏伏,最永恒、最宝贵、最持久的,是制度遗产。为此,海迪必须加倍拿出过去个人奋斗时的顽强精神,在未来的中国残疾人保护事业中建章立制。这个过程,显然比过去单纯的个人奋斗更复杂、更艰难,更需要不断的博弈和妥协。不要紧,媒体和社会的关注,就是你最大的力量和智力支持。希望你像过去一样高调,像过去一样无畏。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