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理念在《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06-22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 要:在对积极心理学和护理心理学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探讨积极心理学理念在《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指出要从积极心理学视角,采取积极的教育方式对护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心理素质和心理护理能力进行培养。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护理心理学 应用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能以及个体积极品质等积极因素的科学。护理心理学是研究护理领域中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及特点,解决护理实践中的心理问题,以实现最佳护理的一门应用学科,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本文尝试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应用到《护理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中,从积极心理角度对其教学进行探讨,以期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一、积极心理学理念与护理心理学
(一)积极心理学理念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心理学研究工作中一股新的价值取向,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教授首次正式提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三大支柱为:主观层面的积极情绪体验(如高兴、自豪感、幸福感、爱等),个人层面的积极人格品质(如勇气、才智、乐观、创造力等)和社会层面的积极社会环境(如责任、利他、助人、职业道德等)。核心思想认为要用更加开放的、多元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的潜能和能力,关注那些美好的心理品质,通过培养或挖掘人的积极力量使之成为真正健康并生活幸福的人。
(二)护理心理学
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以护理情境中的护理人员和护理服务对象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临床护理情境中护士和患者的心理活动变化直接影响到护患关系、护理质量和患者病情的进展。而以往将心理学应用在护理临床,更多的是关注患者的消极情绪及心理问题的解决,而忽略激发其自身潜在的积极因素来战胜疾病。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则为临床护理提供了新的视角,进而也对临床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标准。为了满足护理职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则需要对《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二、积极心理学理念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注重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医学是饱含人文精神的科学,正如特鲁多医生所说那样: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因此,护生需要在学习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要具备基本的职业情感,如同情感、责任感、理智感等,要具备对待患者基本的爱心、细心、耐心等。然而目前护理教学中仍然重技术轻人文,致使培养出的护理人员缺乏人文知识,增加护患矛盾发生的概率。基于积极心理学寻求人类人文关怀和终极关怀的目标,教师在进行《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的时候,要重视对护生的情感教育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具体而言,授课教师首先要从自身的言谈举止、人格魅力、职业价值观方面对护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态度起到积极的潜移默化的榜样示范性作用。其次可采用体验式教学,增加护生的积极体验,树立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关怀理念。再次可结合国内外杰出医德风范人物(如南丁格尔事迹)和社会上涌现的积极典型的最美护士事迹的讲解,给护生树立榜样,触发他们心灵最深处的护理道德情感。通过以情动人,让护生在获得感悟的基础上实现自我情感的升华,提升其职业认同感,树立职业自豪感,形成稳定而牢固的积极职业态度。
(二)注重培养护生的心理素质
护理是一项高应激的职业,护士长期生活在充满“应激源”的环境中,如紧张的工作性质、高风险的职业压力和超负荷的工作量等,这些将会损害其身心健康,影响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积极的情绪状态和人格品质在合理应对应激、保持心身健康上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这就需要《护理心理学》授课教师通过心理测量(如气质量表、性格量表、心理弹性问卷的测量等)、团体体验活动、放松训练等形式,培养护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帮助护生正确认识自我,发现自身良好品质和潜能;培养护生积极的情绪和心理,保持乐观心态、获得主观幸福感等,并能够将这种积极的心态和幸福感延伸到今后的护理工作中,更多关注其在职业过程中获得的积极体验,习得用积极的视角和态度看待生活和工作压力,可提升护士主观幸福感,建构积极的应对策略,改善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融洽护理人际关系。
(三)注重培养护生的心理护理能力
随着人们对心理因素重要作用的普遍关注与重视,心理护理也逐渐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积极心理学指出“完整的心理学应该既是减轻痛苦又是增进幸福的科学”,提倡用一种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人,并认为只有人自身的积极品质和力量是预防和解决问题的最好工具。因此,《护理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中,要从培养护生尊重和理解病人开始,把积极心理学理念贯穿到心理护理的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的各个环节之中,不仅需要对患者的消极体验进行收集,更要对积极的、充满幸福感的体验进行搜集,并强化和延伸。大量国内研究显示收集患者的“愉快因子”,应用快乐因子刺激疗法在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轻主观上的疼痛感、提高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方面起到显著效果。此外还应注重培养护生对患者的权利和需求、人格和尊严的尊重,并强化护生对支持疗法、放松训练等心理护理技能的掌握,帮助护生学会建立积极的护患关系,能对患者进行耐心的倾听并予以共情,帮助患者挖掘自身积极的心理潜能并感受到幸福。
参考文献
[1]贾志平,田洁.浅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7,43(110):262-263.
[2]孙萍,邓斌菊.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2.
[3]刘少锋.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1):92-95.
[4]向前.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2
[5]吴卫英.血管性痴呆患者实施快乐因子刺激疗法的疗效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1,18(5):23-24.
[6]龙春兰.“快乐因子刺激法”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34(149):563-565.
*基金项目: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6mpxj14)。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