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力建:警惕责任感淡漠的危险
发布时间:2020-06-08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范美忠先生临难先逃的责难本应当很快过去,毕竟他只是一个年轻教师,被突然来临的巨大灾难面前吓呆了,于是他忘记了教室里还有许多学生,在恐惧的趋使下不顾一切地冲出去,躲避死亡的追赶,对此确实不必过于苛责。如果不是范先生放出那些惊人的言论,说是“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无论是网络或媒体本不会有那么多声讨,这番话的确触动了中国人的神经,因为它构成对传统基本道德的公然颠覆。
中国人历来重视个人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缺乏责任感的人从来都是受人鄙视并为社会公众所不齿。所以传统道德虽然没有明确规定的内涵,但对一些为人的某些基本道德准则却从未有什么争议,比如说,年轻人应当扶助老年人,成年人应当爱护未成年人,男人在困难和危险面前应当照顾体弱的女人,等等。而“男子汉”的称呼,更是充满了承担责任的内涵和勇担责任的自豪感。前几天看凤凰台《一虎一席谈》节目,其中有几位先生和女士为范先生的言行辩解,以为自私乃人之本性,这混淆了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人的道德理性其实总是更多地战胜自保本能,也正因为如此,人才能最终脱离动物界,成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实际上,只要问一个简单的问题就可以争议的结论非常明朗,试问,一个可以对亲人包括他的母亲都可以在危难之中抛弃的人,你愿意让他做你的丈夫、儿子或者其他关系密切的亲人吗?
现在,范先生已经为自己前期的言行作出了道歉,对他的批评应当适可而止。毕竟对普通人而言,犯错误难免,只要认识改进就好。我深感忧虑的是,在当今中国的年轻人中,责任感淡漠甚至缺失已经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社会问题,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利于年轻人责任感的培养。家庭中的角色错位相当严重,养儿防老的观念可算已彻底颠覆为“养儿用老”,老人承担家庭主要责任和几乎全部家务,儿女成了局外人,年幼的儿童少年则成为纯粹的享受者,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只知有权利不知有义务,在这里,“责任意识”几乎成为老年人专有的稀缺资源。至于学校和社会教育,则又充满了空洞的道德说教,既缺乏有效的载体,又缺乏贴近生活能够真正打动人心的教育内容,更没有把人的家庭和社会“责任意识”提到应有的高度加以重视。与此同时,宣传上的放任又走上另一极端。曾有一段时间,娱乐产品到处弥漫“戏说”、“搞笑”和“荒诞不经”,银幕上的红男绿女,凡属青少年的,似乎大多染上流行病,不是疯颠,就是呆痴,肉麻翻为有趣,浅薄翻为时尚,这种传染病又在各种电视选秀等商业炒作行为中获得更大的流行,成为影响青少年群体的主要精神食粮。毋须多作分析,这些所谓“精神食粮”之中当然找不到共产主义理想道德和“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蛛丝马迹,同样也找不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因素,更无现代国家公民所要求的必备品质,甚至没有思想,有的只是引导人们逃避现实,不负责任,浑浑噩噩,唯有一个沉迷于幻想世界之中的“自我”,或疯疯傻傻游戏人生,或机缘巧合一夜暴富。可以说,这类东西都应当归入精神鸦片类。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年轻人陷入了迷茫,他们在抛弃伪善的时候又掉入了“彻底唯我,放弃责任”并否认一切美德的泥潭。毫无疑问,中华民族要前进要发展,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依赖于树立了强烈责任感的亿万青少年。而这种责任感的树立,决不比战胜四川地震灾害简单。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