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绘本共读中学会自省
发布时间:2018-06-22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对经典童话故事的改编,一直是绘本出版的重要选题。在《灰姑娘》这个故事中,对姐姐们如何为参加王子的舞会做准备是这样描写的,“姐姐们不停地发号施令:‘灰姑娘,帮我梳头发!灰姑娘,帮我找袜子!灰姑娘,我的花色紧身衣呢?’可怜的灰姑娘忙着给她们梳头发、熨衣服,直到满意为止。”
我突然发觉,绘本所能给予孩子的语言、艺术、思维、甚至道德的教育功能都已经被讨论的过多,而身为家长从绘本阅读中所应该有的自省、反思和情感汲取却被提及得太少。
假期轮休以来,除了女儿睡着了的时间,我都在不停地处理类似的问题和要求。于是,我就对女儿说,“这个灰姑娘很像妈妈每天的样子啊,你总是让我妈妈做这个,让妈妈做那个。”
然而,女儿却是这样回答我的:“我才不是这样。你现在为我做的,将来我也会这样对你。可是你却每天总是生气生气的。”
女儿的回答一时竟让我无言以对。首先,她对我说她像故事里的姐姐们一样的判断予以否定,“我才不是这样”。接下来她说“你现在为我做的,将来我也会这样对你”,这一句似乎就是对上一句的解释,姐姐们对灰姑娘所做的,是出于嫉妒和奴役。而“我”与姐姐们的不同在于“我”对妈妈的索取是出于对爱的渴望和对妈妈的依恋,这种感情是相互的、双向流动的。这似乎是爱的能力获得和爱的能量汲取的方式,正如母乳的哺育带来的是婴儿的健康成长。最后她说“可你却每天总是生气生气的”,这无疑是对我的控诉。不可否认,我会因为急着出门而催促她快点穿衣服,或者干脆一边上手帮忙,一边批评她的拖拉;我会因为她弄得满地都是玩具而心生烦躁,我会因为她不停跟我说话而感到应接不暇……为了达到不同的目的,我可能在很多个瞬间表现出了不同的情绪,可能是严厉的、威吓的、烦躁的、气愤的……而这些在孩子的眼里,统统是妈妈在生气,是面对孩子时所有的负面表达。
龙应台曾在文章中表达过“孩子你慢慢来”的美好,然而,这种理想状态很难成为生活中的唯一节奏。每个妈妈都可能生活在这样的现实中: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催促孩子上学,无人分担的琐碎家务,渴望而不可得的宁静空间。孩子的控诉和妈妈的困境,似乎成了不能调和的两难困境。于是,成年人的体力优势在这时候会放大再放大,小到批评、训斥,大到身体惩罚,更有严重者造成父母对亲生子女痛下杀手的惨剧,或者孩子成年后做出12年不回家的极端行为。
反思和自省应该是为人父母最先学会的功课。在高节奏的生活下,能静下来看书和思考的人越来越少,倒是为了教育孩子而进行的绘本亲自共读是个很好的机会。让绘本故事里那些美好的感情和品德、普適的行为规范、表达爱与体会爱的细腻笔触,带着我们进入最温柔与最亲切的生命体验,与孩子一起产生情感交流和共鸣,与孩子共同重新成长。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