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丁丁:远比学术腐败更普遍的学术浮躁
发布时间:2020-06-03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最近几年,我周围的朋友们谈到书业,总是要提及每年新出版的书的种类迅速增加这一事实。至于书的质量,他们不敢恭维,多以"滥"或者"烂"字黯然概括。这一现象,可称为"特征性事实",它要求经济学解释。
⑴自2000年以来,在人文社科类学术书店,以北京大学东门外的"万圣书园"为例,同样营业面积内摆放的各种图书当中,国内学者的著作(称为"内版书")所占比例迅速上升,故而,若营业面积保持不变,则国外学者的著作(称为"外版书")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
⑵基于我近年来主持《财经》"书评"栏目因而必须广泛浏览和大量阅读中文书籍所得的体验,自2000年以来,内版书当中学术类著作的平均质量呈迅速下降趋势。
⑶过去五年内,中国人均收入增长率与国家财政收入增长率相比,非常缓慢。由统计数据判断,后者大约是前者的两倍或三倍。并且,由于与财政收入高速增长保持着固定比例,教育经费的年增长率大约是人均收入年增长率的三倍。据此判断,由国家教育部控制的每年数千亿元教育经费,应以同样速率高速增长。
⑷在全国各高等院校,根据教师们每年必须填写的表格和量化指标数目的增长情况判断,在过去五年内,大学管理机构的官僚化程度迅速提高。并且,由教育部颁发的总量和数额成倍增长的各类"计划"——基地、平台、重点项目……其申报表格和中期验收规定的细则越来越繁复。这一迅速的官僚化过程,伴随着管理者们所遵循的韦伯论述过的"努力最小化"原则的普及,从而使全部量⑸过去五年内,各高校住房分配制度从"福利分房"向"商品房"和"住房补贴"的制度转变,随着这一制度演变过程的基本结束,教师的开支结构相应地发生了显著改变。住房、汽车、子女养育,正在成为这些青年教师的家庭开支的主要项目,并且由于分期付款的特征,这些开支与医疗、旅游、抚养老人等开支相比,更具"刚性",从而更具有"压迫感"。
我需要检验的唯一假设是:高校教师和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受"纵向"和"横向"的数额巨大的研究项目经费的诱惑,在官僚管理体制的压迫下,在过去五年内,尤其是在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内,甚至广泛采取了抄袭和剽窃等手法,炮制了大量低质论文和著作。
今天我们见到的由特征性事实⑴和⑵刻画的"书越来越滥"现象,最重要的原因是,与政府财政收入增长保持固定比例的教育部开支预算增长过快。这一过程如果不伴随其他事实,未必会导致普遍的学术浮躁。但遗憾的是,与这一过程同时发生的是特征性事实⑷和⑸,即官僚化程度迅速上升,科研人员家庭开支结构的显著改变,由此,导致了目前触目惊心的学术腐败和远比学术腐败更普遍的学术浮躁。
以上论述,尚属推测,因为需要统计数据或抽样调查数据的检验。所以我只说那是一项假设,一项基于个人观察和基于初步调查支持的假设。不过,这一假设包含着革命性的政策意义:抑制学术腐败和普遍的学术浮躁,最关键的步骤是抑制政府财政收入的病态增长。让我把话说得更浅白一些吧:我们政府现在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不仅是病态的,而且是"恶性"的——在"利维坦"意义上的恶性增长。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