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地企校”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8-06-21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 要 行业、地方政府、企业和学校四方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立足自身行业办学特点,构建了行业指导、地方政府协同、企业和学校双主体的“行地企校”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实践,对于丰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行地企校;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36-0065-04
行业、地方政府、企业和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四个相关体,互动合作,共同参与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模式,坚持校企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行业、企业、学校协同育人。地方政府通过政策激励和制度保障措施引导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使校企合作结构更加稳定。国内一些职业院校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1]。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结合行业办学特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构建了行业部门指导、地方政府协同、企业与学校主体地位的“行地企校”多方联动的合作模式,形成了“行地企校”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几年实践,取得明显成效。
一、明晰“行地企校”协同育人内涵
“行地企校”协同育人,即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发挥行政管理职能,制定政策组织和调控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共建“行地企校”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四方良性互动,共同完成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行业组织提供实时的行业信息,对本行业的职业教育教学进行指导,行业组织参与人才培养,实现教育与行业发展对接。同时行业机构对行业内企业和学校有行政管理职能,能宏观组织、协调、管理和监督行业内校企合作,保证产学合作、产教融合有序进行。
地方政府对区域内企事业单位起组织和管理作用,可提供政策支持、有效措施引导区域内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2],在校企合作中起到中介和服务作用,为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环境。
企业在与学校互惠互利基础上,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实训基地,参与教学进行专项技术技能指导,对于职业教育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起关键作用,为企业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因此,企业是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参与校企合作也是其自身发展的需求。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是最终受益者,在校企合作中依据企业人才需求规格,把企业岗位技术标准纳入课程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行业、地方政府、企业、学校四方合作,形成行业指导、地方政府协同、企业与学校双主体的“行地企校”协同育人模式。企业的主体地位,确保了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对接,课程体系与岗位工作任务相对接,专业技能与岗位工作能力对接,职业岗位的能力、标准取决于企业的现实与战略需求;学校的主体地位,保证了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调整,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及职业岗位能力的实现等[3]。学校主体和企业主体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相互作用,互为补充,协调统一。
同时,从经济学和管理学角度分析,行业部门发挥职业教育指导功能,引导教育贴近产业、企业发展,实现产教融合,助推行业技术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地方政府参与职业教育,提升了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支撑产业升级的能力,为地方产业发展培养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达到缓解就业压力、保障民生、促进和谐的目标。企业主体地位参与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与生产实际对接,为企业的技术改进、产品研发、科技攻关、职工培训和继续教育搭建了资源共享平台,也赢得了自身可持续发展、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行地企校”协同育人,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协同合作,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4],校企合作结构更具稳固性和发展性。
二、构建“行地企校”协同育人机制
(一)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组织成立“行地企校”协同育人平台
依托山东省水利厅,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发起成立了山东省水利与测绘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山东省水利和测绘类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专业教学工作进行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山东省日照市政府大力支持校企合作,组织成立了日照市科技合作促进会,为日照市8所高校、60余家企业建立了政府、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行业部门、地方政府、企业、学校共同搭建了“行地企校”协同育人平台——“行地企校”合作委员会,下设若干职能委员会。职能委员会发挥其在办学规划、专业发展、人才培养、实训条件建设与管理、校企人力資源互动、科技与培训服务、发展基金筹措、人才需求与就业协调以及毕业生质量评价等事务中的作用,协调校企双方行动。实现委员会全程主持学校人才培养,协调各单位参与学校育人过程,促进校企合作和校企资源共享。
(二)建立校企合作三级工作机构,强化校企合作管理
在“行地企校”合作委员会的架构下,配套建成职能委员会——学院校企合作办—系校企合作部三级工作机构,强化合作办学机制。学校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自上而下为各系校企合作部传达合作办学委员会的发展精神及政策,自下而上为合作办学委员会呈送各校企合作部的发展需求,发挥上下协调及各种合作事务管理的职能。系相应成立系校企合作部,专门开展专业岗位人才需求与规格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实训条件建设、学生顶岗实习、三方教学质量评价研究、跟踪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等工作。
(三)健全“行地企校”合作运行保障机制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