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平:贫困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0-05-22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贫困是一个既复杂又简单的现象。说它复杂,是因为直到现在为止,有关贫困的涵义及其衡量标准的确定,在学者中间仍然争论不休,而且这种争论似乎越来越复杂化。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贫困现象又很简单,因为你无论在定义上进行怎样的争论,贫困都以一种朴素而客观的方式存在着。

  

  因此我们可以说,贫困首先是一种物质生活的状态,但贫困又绝非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物质生活状态。贫困同时是一种社会结构现象。

  

  实际上,当我们用“穷人”这个概念来指称处于贫困状态的人们的时候,就已经意味着这是在指一个人群。而在社会结构中,这个人群往往成为特定社会分层结构中的构成要素。尽管任何社会中都会有“穷人”的存在,但在不同的社会中,“穷人”在社会结构中的含义却会很不相同。在传统社会中,低微的收入、低下的社会地位以及世代间的传承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在这样的社会中,“穷人”不仅有着极易辨认的外部特征,而且与富人在许多方面都有对照鲜明的反差。而在现代社会中,身份的、世袭的、先天注定的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下降,而社会地位的变动越来越频繁。也正因为如此,有人将现代社会中的社会分层,看作是一些与个人没有固定联系的位置,或者说是社会中的一些“格子”,今天你符合这个格子的标准,你就进入这个格子,明天你的状况发生了变化,就从这个格子中出来而进入另一个格子。也就是说,现代社会中的分层或人们的社会地位,往往是与社会流动联系在一起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分析作为社会分层结构要素的“穷人”,就可以看出,“穷人”和“穷人”之间的区别,不仅在于贫困的程度不同、贫困的内容不同,甚至也不在于社会为穷人做了什么,而是在于穷人改变自己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的难易程度的不同,在于穷人改变自己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的方式和机制是什么。

  

  从这样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也就可以理解在发达国家解决贫困问题的两种不同途径。一种途径是针对已经处于贫困状态的这一代人的,包括刺激经济发展、改善就业状况、实施福利救济等。事实上,这等于在某种程度上承认,对于已经处于贫困状态的这一代人来说,当然可以通过种种努力来改善他们的生存状态,但要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是很困难的。而要真正实现“穷人”社会地位的改善,就涉及到另外的一种途径,这就是通过教育的机制,使得他们的子女有可能向更高的社会地位流动。也就是通过代际之间的流动,改变穷人这个人群中某些人的社会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是社会流动影响着贫困的性质。在社会流动比较频繁的社会中,尽管贫困也具有社会分层的含义,但这样的贫困具有较强的可变性,而不至于成为一种僵硬的结构。而在社会流动不易发生的社会中,由贫困形成的结构因素则具有较强的僵硬性,它一方面表现为社会排斥,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贫困的复制或再生产。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我国近几十年来不同时期贫困的状况,就不难发现这其中的涵义。在改革前的再分配体制中,我国的贫困现象主要存在于农村,而城市中只存在个别由于残疾、疾病以及其他一些个人因素而导致的贫困。按有关部门的数字,在1978年的时候,我国农村极端贫困人口为2.5亿,贫困发生率达到30%。而且,那时的贫困往往意味着饥饿甚至死亡。但由于当时的贫困具有一种很强的“集体性”或地区性,空间的隔离使得与富裕形成对照的“贫困感”并不强烈,似乎生活理所当然就是那样子。在此后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情况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整个社会的经济状况在改善,从而使得贫困的发生率开始降低;
另一方面,从这个时候开始,社会分化开始加剧,个体贫富差别日益凸现。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很少将当时贫困的人口当作一个社会阶层来看待。这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结构正处于剧烈的变动之中,无论自己生活状况或社会地位如何,似乎都有改变的可能。但到了9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中期之后,社会出现了开始凝固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之中,不仅贫困在定型为社会分层的结构,而且在80年代被社会流动掩盖住的一些制度或结构开始浮现出来。

  

  在静态的方面,这些因素表现为社会排斥。社会排斥是在世界性反贫困行动中经常被人们所强调的一个概念。“社会排斥”被视为消除贫困的障碍,已经在世界上获得高度共识。尽管社会排斥的内容涉及到很广泛的方面,但就我国的情况而言,这种社会排斥更直接地是表现为体制性排斥。比如,城乡的制度性分割仍然是造成贫困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村的重要原因;
社会资源的二元化再分配使得资源更多地向富裕的城市社会倾斜;
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是高度选择性的,覆盖的是社会中一部分富裕人口;
正式就业市场的相对封闭性阻塞了部分向上社会流动的渠道等。

  

  在动态的方面,这些因素则表现为贫困的再生产。当社会分层结构相对凝固之后,结构的再生产倾向会更加强化。我们可以看到,在最近十年左右的时间里,贫困群体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封闭的状态。如果这种封闭状态持续较长时间,就会形成一种特有的生活世界,一种特有的生活方式,一种特有的制度和文化,其结果必然是这个贫困群体自身的不断复制。

相关热词搜索:贫困 孙立平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