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自成:中国迈向世界大国之路

发布时间:2020-05-20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谢谢燕园评论邀请我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一下中国怎样成为超级大国的一些想法。我们中国是一个比较独特的国家,有人说中国是个大国,但是也有很多人说中国是个小国,到底中国是个大国还是个小国?我个人认为中国既不是大国,也不是小国,不是一般的大国,也不是一般的小国。

  

  我们中国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世界大国。因为我们中国有各种成为世界大国的客观条件,我认为如果保持现在这样一种势头的话,中国成为一个世界大国应该是很有可能的。当然这不等于说中国就一定会必然会成为世界大国,到底中国会不会能不能成为世界大国,还取决于我们今后怎样做,做什么。所以今天晚上我想就这样一个问题,和大家进行一些讨论。

  

  一个就是我们中国为什么应该成为世界大国。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恰恰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常常也会引起很多的争议。有些人可能看过我写的一些文章,我是一直在鼓吹中国应该成为世界大国的,有些人也通过很多途径与我商榷提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有点太早了。我最近在写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做《中国怎样成为世界大国》,这本书拿到出版社以后,出版社觉得这个题目不错,很有兴趣,可是拿去审的时候,人家就说中央的文件没有哪一个提到过说中国应该成为世界大国,你这样一个提法不符合中央的精神,应该拿到外交部去审,现在还没审回来。他们怎么样想我们不去管它,作为一个学者谈这样一个问题应该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为什么说中国应该成为世界大国呢?有这样几个条件。从一般的基本情况来看,大家都知道我们人口最多,领土世界第三,综合国力如果按照中科院的研究报告排在世界前七名,其中中国的经济力排在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当然怎样评估中国的经济实力也有很多的差距,比如今天《参考消息》上有篇文章就讲中国国民总产值按照中央情报局的说法已经到了55600亿美元,超过了日本,日本的总产值才三万亿美元,这是按照平均购买力来算的。我们的军事实力按照中科院的说法是排在美国日本和英国之后列第四位。当然我们还不是一个大国。还有很多的局限性,包括人口基数太大,平均GDP太低,很多硬实力和软实力都不具备一个世界大国的能力,特别是从正在进行的伊拉克战争中就可以感受得到,一个世界大国所具有的影响力在中国身上表现得还是很不够的,中国说不要打,美国说一定要打,结果中国也没有办法。如果说中国有很强大的实力,我想中国说话的分量要比现在重的多。

  

  尽管如此,从综合的情况来看中国应该还是具有成为世界大国的各种条件。中国还有很好的历史资源,这是很多的大国所没有的一个有利条件。回顾一下人类世界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的大国,可以说一直到晚清之前,中国历史上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国相比,包括罗马帝国。很多人都知道罗马帝国是人类有史以来,特别是西方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国家,那么我们就把它和大致同时期的秦汉时期做个比较,你会发现古代中国在某些方面是超过了罗马帝国的。从版图来看,罗马帝国最强盛的时代统治了从英国一直到今天的巴基斯坦地区,包括今天的欧洲北欧西亚,大概有三四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而中国在西汉比较强盛的时代领土的版图肯定是要超过这个数字,可能会在四五百万平方公里之间。从人口来讲,罗马帝国统治的人口有五千多万,汉朝最多的时候是六千多万。从军队人数来看,罗马帝国有三十五万常规军和三十万海外军团,加起来是六十五万,而汉朝时期军队有一百多万,从一些军事支持系统来看我们也比他们强,比如交通运输系统对军队作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古罗马也有一个很漫长的交通线,据西方的历史学家统计大概是有5900多公里,而我们秦朝时代修建的全国性公路有6000多公里,汉朝时期的公路里数还要超过秦朝。从制度方面来讲,古罗马是一个奴隶制的时代,而中国已经进入了比较成熟的封建时代。所以无论是从软国力还是硬国力来看,中国的西汉王朝不比罗马帝国差,甚至在有些范畴是远远超过罗马帝国的。

  

  再举一个例子,大家知道清朝好像是一个非常弱的王朝,因为大家经常想到中国近代史上遭受到的那么多的屈辱,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但其实不然,清朝在1850年以前,一直是比较强大的国家,经济实力还是很强大的。西方历史学家有一些基本的计算,在1750的时候,清朝生产的产品占到了世界产品的32%,而英国只有百分之一点几,到1800年,英国占世界产品的比例增加到百分之三点几,清朝是百分之三十三点几,就是说在1800年的时候两国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到了1860年,英国第一次超过了清朝,中国占的比重是19.7%,英国占的比重是19.9%。就是说一直到1860年以前,无论是国土也好,还是经济实力也好,清朝还是比较雄厚的,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差。所以很多西方的学者在研究中国历史的时候有这样的话,认为中国在人类历史上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而且在很多时期都是无法比拟的国家。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对中国成长为一个世界大国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资源。为什么说压力呢?中国现在提了一个口号叫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那么强大的世界大国,复兴起来的中国如果不是一个世界大国的话,还能不能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想不行。一定要是世界大国才可以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一种压力。反过来也是一种资源,一个国家要成为世界大国,除了硬实力以外,软实力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其中就包括了文化领域方面,几千年来的中华文化是非常博大精深,有非常独特的内容,我们古代人在2000多年以前讲过的很多话今天读起来还觉得非常有水平。我们今天的外交智慧表现上来并不比2000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代的外交家智慧要高。甚至很多在西方流行的一些话语,像“人权高于主权”了,“要以人权去干涉别的国家”等,你去翻一翻,看一看孟子怎么讲,看一看荀子怎么讲,你会发现这些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孟子》里面就说,当齐威王问孟子,一个国家的君王非常残暴,可不可以去打它,孟子就说仁义是没有国界的,如果你以仁义的名义派军队去打它的时候,那个国家的老百姓就会敲锣打鼓地来迎接你。

  

  中国悠久的历史为中国成长为一个世界大国能够提供很多资源,而不像现在有些人讲的那样,中国历史是一个包袱,似乎中国历史沉淀下来的东西都是封建的东西,落后的东西,腐朽的东西,这样看是比较片面的。伊拉克战争,我们的媒体都在炒作一个话题,说美国打胜仗要靠《孙子兵法》,可能有一点夸大其辞,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讲,中国的历史文化的确可以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特别是提升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在这点上中国有很多话语权是可以去发掘的,可惜我们这方面做得还不够。但是有些外国人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在讨论中国能否成为一个世界大国的时候,他们提的第一条就是中国拥有非常丰富的历史资源,和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相结合,能够产生一个非常大的影响力,帮助中国加速成长为一个世界大国。

  

  从现实条件来看,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尽管我们在评价中国经济发展程度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分歧,有些人可能认为中国发展很快,有些人可能认为中国发展有很多问题,不管差别有多大,但我想有一点大家基本是可以认同的,就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是一个基本的事实,对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也有很大影响。这也是我之所以说中国可以成长为一个世界大国的现实原因之一。尽管我们中国经济已经发展了二十多年,但还可以保持一个高速的发展,因为中国的潜力还没有发挥完,我们有这么大的劳动力市场,不光是价格比较便宜,而且质量也不差,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人来投资,我觉得他看重的不光是中国有几亿农民,而是中国有高质量但低价的优质劳动力。另外中国的消费市场也是一个非常有发展潜力的,甚至有人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最大的最后的大市场,对世界经济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中国可以通过市场的扩张带动经济的发展。这样的条件是日本欧洲俄罗斯等同样要竞争世界大国地位的国家无法相比的。尽管很多条件我们没他们好,但我们这个条件他们没有。

  

  因此综合起来看,我们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地位,不是我们自己要去吹,而是已经建立了基本条件。如果有这么好的条件不去用,就对不起我们这个国家。有些外国人在这个问题上看得比我们要远,比如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二战期间就非常积极要使中国成为一个大国,今天中国在安理会上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可以说与罗斯福的努力是有关系的,在德黑兰会议的时候讨论战后安排,罗斯福就提出来要中国进入五大国,但是丘吉尔和斯大林坚决反对。为什么罗斯福对中国情有独钟呢?当然罗斯福是从美国利益出发的,但是罗斯福的家族跟中国有一些历史上的感情认同,他有些亲戚是长期和中国进行贸易的,他从小受到一些影响,更主要的还是罗斯福觉得中国有这么悠久的历史这么巨大的人口,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贡献也不小,所以中国成为一个世界大国是理所当然的。

  

  我们有这么样的条件不等于说中国就一定会成为世界大国,取决于几个问题。一个是中国要做什么样的大国,因为世界大国可以有很多的定位,学什么样的模式用什么样的方法,首先要有个目标。

  

  我们还是围绕着怎么样成为世界大国这样一个话题展开,所谓世界大国的定义是具备了比较充分的硬国力,包括经济力、军事力、科技力,还包括软国力,如政治制度、国民素质、国民意志、国家社会的团结程度、教育情况、领导人的决心意志、国家的调控能力等等,还有就是世界影响力,到底在国际社会发挥多大的影响力。从这三个方面来看,中国可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大国的呢?

  

  先来看第一个话题,中国的硬国力的问题。尽管中国在硬国力方面已经有一定的条件,但总体上讲中国的实力和世界大国的地位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怎么样去弥补这个差距,怎么样去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硬国力,可能就涉及到一个基本话题,是经济优先还是军事优先。这个老的话题是近代史以来所有的世界大国都曾经面临过的一个问题,从近代史世界大国成长历史来看,几乎所有的国家走的都是第二条道路,就是军事优先化的道路。像近代史上成长起来的国家,从英国开始,到后来的法国德国等等,最典型的就是俄罗斯。大家知道俄罗斯在19世纪基本上成为一个欧洲的世界大国,但是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从来就没有非常雄厚过,主要发展途径就是军事扩张,把有限的资源优先用在发展军事力量上面,所以能够通过其军事力量来取得世界大国的地位。在保罗·肯尼迪写的《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有这样一个事例,当时的俄罗斯,大概是在1880年的时候,拥有的军队大约是有90万人,是世界上拥有军队人数最多的国家,超过法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军队人数的总和,而当时的俄国却是欧洲经济最落后的国家之一,军队人数很多,但是很多人没有枪,两个人合用一条枪,衣服不够穿就换着穿,非常狼狈。在18世纪50年代和英国法国在克罗地亚打仗的时候,军事开支非常吃紧,平时的军事开支要占到财政收入的3/4,一打起仗来经费就非常紧张,只能靠人海战术,因为没有非常好的装备,没有足够的枪支弹药,只好靠俄罗斯士兵的勇敢顽强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俄罗斯是最典型的一个靠军事扩张来取得世界大国地位的国家。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也有很多,一些落后的民族把一些强大的国家灭掉了,中国强大的王朝多次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

  

  所以现在有人说,中国要想成为世界大国只能走这条老路,并列举出了一些理由。第一个理由就是国际关系有个定律就是权力政治,所谓现实主义政治就是谁有权力谁就要争取国家的利益,只有拥有了权力才可以取得国家利益,从这样一个逻辑推论的话,结论就只有一个:军事安全优先,经济再发展不可能取代国防,不可能取代军事安全。所以一定要把国家安全放在第一位,经济利益是次要的,这种观点的结论很清楚,就是要军事优先。第二种观点就是说本来不想军事优先,也想走经济发展的道路,但是美国不让我们走这条道路,通过美国发动的一系列战争,从科索沃战争到阿富汗战争,再到今天的伊拉克战争,证明美国要走世界霸权的老路,要走单极主义的老路,不允许中国通过一定的时间来走一个经济发展然后发展军备的道路,不给我们中国这样的时间。第三个观点认为军事优先没有错,军事优先和与经济发展不矛盾,因为一个国家发展军事力量可以带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从这三个现实理由出发,中国走军事优先的道路也不错,应该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发展中国的军队,(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尤其要发展中国的海军。美国和西方有一套既定的战略方针,先把那些小国弱国拿下来,把南斯拉夫、阿富汗搞定,把伊拉克搞定,下一个排队,伊朗、朝鲜,这些国家完了以后就轮到中国了。他们认为美国和西方对中国不是一般的扼制和封锁的问题,而是要分裂中国,有限地肢解中国,把中国分裂成几块,太乱了也不行,有限地分解,把台湾分出去,把西藏分出去,把新疆分出去,那中国做不了世界大国。中国如果要想做世界大国,就必须要优先发展海军,一支具有现代化能力的包括有先进的航空母舰在内的海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中国没有一个伟大的海军,就没有一个伟大的未来。

  

  这是军事优先的观点,那么我们今天能不能走这样一条路呢?我个人认为中国不能走这条路。首先,中国今天面临非常多的国内问题,而国内问题是不能够用军事优先这条路来解决的。今天的国内问题非常紧迫,如果将本来应该用在解决这些问题的物力投入到发展军事优先这条道路上去的话,可能军事还没有发展起来,国内就先乱起来了。发展现代化的军事力量是要花很多钱的,当然我们现在国防是很弱,是应该投入更多力量,这个我一点都不反对,经济发展本来和军事发展也不是完全矛盾的,但是问题不在于要不要投入一定的钱去发展军事力量,而在于投入多少,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做。国内各个方面都有要改革的问题,中国的军队可能也有一个体制改革的问题,提高军队战斗力有钱的原因有军备的原因,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体制上原因。如果体制不顺,给了你武器,给了你钱,也未必能打胜仗。大家知道甲午战争的时候北洋水师从实力来看不比日本差,参观刘公岛时人们会看到,当时北洋水师总吨位实际上比日本还要多,铁甲舰的装甲厚度也不比日本的差,但是为什么在海战中被日本击败,我想这不光是武器先进不先进的问题,可能还是有体制问题。

  

  第二个理由,从世界历史上来看,军事优先的国家如果没有一个雄厚的经济力量支撑,可能也不能撑得太久。苏联的解体和其经济发展落后有关,而不是和它的军事力量落不落后有关,它有很高水平的军事力量,但还是解体了。

  

  第三,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不是所有的大国都走的这条道路。比如美国就是先走的经济发展的道路,然后再利用经济的雄厚实力来快速地发展其军事实力。在1880年的时候,美国的军队只有4万人,军队的力量是非常弱小的,但是在1880年的时候美国的经济力量已经占到世界第二,仅次于英国,再过十几年,在1896年美西战争前夕,美国的经济力量已经超过英国是世界第一,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展它的军事力量就非常快,几年工夫海军就发展起来了。这是一个经济优先也可能成功的例子。我们再看伊拉克,美国的胜利虽不光是军事力量强大,这是主要原因,但也是和经济强大分不开的。今年美国的军事预算可能会达到4000亿美元,超过世界上前几位大国军事开支的总和,这是个天文数字般的大数,但对美国来讲,经济完全可以支撑,没有问题,只不过占国民总产值的4%左右,属于正常的开支,并不是特别程度的负担。

  

  最后一点,中国为什么不能走军事优先的道路,军事优先到什么程度才算中国在军事安全上有保障?要看怎么比,只能跟美国比。中国的安全只不过是相对的安全,如果要追求绝对安全是个无底洞,即使像美国那样发达的国家,有那么强大的军队,也不能感到绝对的安全。为什么美国要打伊拉克这场战争,可能你们讨论的时候会有很多看法,为了石油等,但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美国为了安全,它觉得不安全,911事件以后改变了很多美国人的心态,本土安全还不够,要先发制人,把那些可能的安全威胁端掉,这是美国出兵伊拉克最主要的原因。像美国这样一个军事力量那么强大的国家,都无法觉得自己是安全的,那么中国的国家安全要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才可以叫国家安全了。我们今天一万多亿美元全部用在发展军事力量上面也未必赶得上美国,赶不上美国还是一种不安全。就像当年的美国和苏联一样,你有了3000枚导弹,我有了3100枚导弹,我这100枚导弹就是你的一种威胁,那你还得再造导弹。如果我们陷入这样的无底深渊,中国这世界大国可能就做不成了。

  

  所以我们要吸取苏联灭亡的教训,不要重复这条老路,用别的方式,首先是通过经济发展的道路来建立中国的伟大复兴,这样可能比较切合实际,而且也容易被国际社会所认同。因为如果中国首先把军事优先提上来以后,加快军队的发展,即使今天我们没有这么做,很多国家已经叫中国威胁不得了,如果再把更多的钱财投入到军事发展上去,那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肯定会甚嚣尘上,对中国发展反而不利。所以中国要想成为世界大国,还是要抓住经济发展这条基本道路。这是第一大问题,就是在硬国力方面我们要优先发展经济。

  

  在软国力方面,就是要把发展中国的民主化放在一个优先的位置上。这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国内问题,但是要讲到中国成为一个世界大国不得不讲这样的问题。因为在各种软国力的要素中,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是最具有决定性的,最具有影响力的一个软国力。它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要将发展中国的民主化提高到一个战略高度上来,还不光是一个国内政治稳定的问题。如果说以前的国家政治制度很落后一样可以成为世界大国,那今天全球化时代我觉得不可能。我们可能回顾一下,中国的综合国力应该说比以前,比毛泽东时代有很大的提高,但是我们今天的软国力、国际影响力、由于政治制度所产生的一种感召力、道德上的一种影响力,可能还不如毛泽东时代。经常会碰到一些外国朋友问这样的问题,中国这样的大国好像有一点曲高和寡的味道,哪个国家和你们最好?你想一想,还真是没有,没一个国家是我们中国的铁哥们,就像美国和英国一样,美国打仗说你来吧,英国就老老实实过去了。今天的中国没有这样的国家,当然很多国家都说我们和中国不错,中国是我们的朋友,但都是表面的。不像毛泽东时代至少还有一些穷哥们,今天没有什么哥们来帮我们的忙。

  

  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政策选择的问题,我们选择独立自主,各干各的。还有就是我们中国的政治制度有问题,今日这个制度是一个很腐败的制度。可以说中国今天的硬国力是有史以来最发达的时候,但是中国今天的政治制度也是几千年来最腐败的,腐败超过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大面积成建制的腐败,在历史上很少的。这样一个问题很多的制度,在国际上大大地削弱了中国本来应该有的影响力,这也影响到我们两岸未来的趋势。怎么解决台湾问题?第一个方法是利用军事力量打过去,另外就是感召过来。靠什么感召呢?当然经济是一方面,但是这不够,不管经济有多发达,台湾始终会不放心,制度这么没有保证我怎么可以过去?所以这也成问题。因此我们中国现在政治制度的发展对中国成长为一个世界大国的进程是比较大的一个障碍。

  

  这条道路怎么走,可能也是网民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很尖锐也很沉重的一个话题。我认为中国要成为世界大国应该把做一个民主大国作为一个发展的基本取向,如果没有民主化,光发展经济,也不行。问题在于这条民主道路怎么走,换句话说,中国怎么样成为世界大国的问题就变成了中国怎么样走民主道路的问题。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的看法是中国应该是一个三结合的过程。所谓三结合就是,中国从传统的社会体制当中提出来的实质民主这部分应该是中国民主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谓实质民主,就是说民主的本质不光是人民群众要当家作主,而且应该让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切身利益得到满足和实现。那什么叫“最根本的切身利益”?对我们中国这样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来讲,怎么样实现十六大讲的“全面小康社会”,是符合每一个中国人的根本利益的,这是一种实质民主。尽管这种所谓的“全面小康社会”没有经过什么民主讨论程序,看起来不怎么民主,但实质上它所反映的内容应该是可以包含中国大多数老百姓根本利益的。实质民主应该包含人们一些基本生活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休息的权利,同我们的生存发展密切联系的那些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保障。这一点我们做的还不够,尽管我们说这是我们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但应该讲这优越性做得很不够。比如说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应该保证每一个人有工作,但是我们现在没有做到,那么多人失业,农村有那么多人等待就业。我们还有那么多人处于贫困阶段,还有那么多人的生活没有保障,所以才有很多人铤而走险,从事各种犯罪活动。这是中国实质民主应该解决但是没有解决的问题。

  

  第二就是更重要的一种民主,制度民主。如果说实质民主是代表一种内容的话,制度民主是通过形式来保障内容的完善。我们要引进吸收利用西方现有的文明成果,因为我们现有的制度解决不了贪污腐败的问题。早在陈云当中纪委主任的时候就讲过,党风问题是关系一个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问题。这话讲的很重,但是为什么二十几年过去,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呢?在现有的框架之内,我们还可以继续来运作,还可以有一些进展,但是这种进展不足以大面积地解决这种严重的腐败问题,因为中国的这种制度缺少程序化、法制化、制度化的东西,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漏洞可钻,才会有那么多的人被拉下水。我们怎么样把中国的制度民主发展起来,是当前中国民主化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课题。那么怎么样发展这个道路呢?首先要看党的领导人怎么认识这个问题。比如说胡锦涛在人大上也讲要“接受监督”,这句话比较简单,但也可以反映某种趋势,中国的很多问题就是在于没有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中国法的观念早就有了,比如秦朝韩非子就有以法救国,但是法制的对象是治理臣民的,现在法治主要是治官的,治权力的。中国缺的是后者,我们在历史文化传统里非常习惯的是人情社会,如果各位有什么问题首先想到的是赶快去找人,还没有养成守法的习惯。如果犯了法首先应该通过法律程序,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做法,我们第一反应还是去找什么领导说说话。我们本来说党的领导是实质民主,但是由于没有制度的保证可能会变成实质的不民主,就好像以前苏联的毛病一样,列宁曾经说社会主义民主要比资本主义民主优越七方面,实质上没有,苏联解体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不民主的制度导致的。

  

  第三个部分,中国历史上还是有一些好的东西,可以把它整合到中国的民主化进程中去。什么样的内容呢?当然这个话题可能会引起同学们的争议,我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中国能有延续几千年文化保持不变的基本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历史上产生过许多对中华民族的发展生存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一批才华横溢品德高尚的政治家思想家,这些人用古话来说叫做“贤人”。中国可以没有万里长城,万里长城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本意是想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但是万里长城从来没有挡住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北方游牧民族很轻易地越过长城,向中原进发。其实今天的美国也好像在修另外一道万里长城,就是空中的万里长城,他们以为有了NMD、TMD,美国就可以安然无虑了,但其实不然,万里长城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没有起到什么重大的作用,只不过它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勤劳精神。

  

  没有万里长城中国还是中国,因为我们有一批伟大的贤人,如果中国没有孟子孔子韩非子老子这样的思想家,没有一批像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这样一批比较贤明的有作为的政治家,中国就不成其为中国。所以不要说以前的历史都是封建历史,当然贤人包括了大量的封建糟粕,但是其中有超越时代价值的东西,我们难道因为唐太宗是封建的君主就否定他的一生吗?我想不能。唐太宗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就在于他能够随时随地把自己放在一个受监督的位置上。本来在一个封建制的时代,大臣应该怕君王,但在唐太宗时期,却是唐太宗非常怕魏征,因为魏征总是进谏,批评他,不该做这个,不该做那个。有一次唐太宗在外面放鹰,远远地看见魏征走过来了,他怕魏征说他,就把鹰笼在袖筒里面,魏征走过来说三道四说了不少,唐太宗非常着急,魏征故意装着没看见,好不容易等到他走了,袖子里的鹰已经闷死了,唐太宗非常伤心,当然他也知道,魏征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他好。仅仅从这一个事例上看,唐太宗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品质,就比我们今天很多人高不少。比如说当时毛泽东搞大跃进的时候,他哪怕是能听进一点点像彭德怀这样的人对他的一些批评,我想我们就不会有大跃进,会死那么多人。时代在进步,历史在发展,中国历史几千年之所以延续不断,贤人在其中起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

  

  今天我们提法治,提制度民主,这当然没有错,但其实有很多制度早就建立起来了,就是没有被执行,(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就因为没有人。所以归根到底,西方那套文化是法制的文化,中国的文化是人的文化,这也有其合理的因素,因为法制再好,最后还是要人去执行。为什么同样的民主制度在有些国家运转得好,在有些国家运转得就不好?或者同样一个国家,有些时候制度运转得很好,换了一个人制度运转得就不好呢?就说明制度再健全还是有人发挥主动性的空间,如果是贪官污吏去发挥,那就是贪污腐败横行,反过来,如果是比较有作为有理想的有道德品质的人去发挥,也可以为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作出一些巨大的贡献的。人大刚刚闭幕,大家看到朱镕基总理在会场上受到欢迎的程度也表达了人们的一种心情和敬仰,尽管朱镕基能不能算贤人我不知道,但起码大家对他很尊重,他还是能在制度范围之内力所能及地做了一些对中国的发展有贡献的事情,同样是这个空间和时间,为什么有些政治家就不那么受人欢迎呢?我想还是既有制度的原因,也有人的原因。

  

  但也有很多局限性,首先是贤人很难去制造,像西方那样作秀拉选票的话,贤人一般是很谦虚的人,不会自己去讲,投我票吧我很优秀。

  

  中国所谓的民主化道路肯定不是完全西方的道路,因为西方的道路是建立在西方的历史、文化、经济基础、历史背景,甚至包括西方的宗教,而中国没有这样的因素。有的国家模仿,还模仿得不错,比如说韩国日本,有他们成功的地方。但中国和韩国日本的情况又不一样,这么大的国家,这么悠久的历史,如果全搬的话,可能会产生新的问题。西方的民主制度虽说在120多个国家里运行,但真正运行得好的国家还是那些西方国家,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按照这个民主制度去发展,发展得好的没有几个,西方的民主制度也有它的普遍缺陷。

  

  中国可以不走西方的民主道路,但是不可以不走民主化的道路,可以说走中国式的民主,但是中国式的民主不能只是一个招牌,不能拿这个作挡箭牌拒绝西方的民主,这个作法不符合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因为社会主义民主按照马克思列宁的说法是在吸收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才可以建立起来,如果没有这个过程,我想中国的民主化道路也不太容易走好。

  

  总而言之,民主是一个国家软国力的根本。

  

  最后一点,想讲一下,中国要成为一个世界大国还有一个外部环境的问题,外部环境允不允许中国成长,有没有这样一个空间。外部环境的核心问题就是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因为美国是唯一有可能对中国成长的道路进程时间和结果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家,中美关系怎么样会决定中国能不能成长起来。美国对中国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要成长,就必须要有一个和平的环境。怎么样维护这样一个和平的环境呢?首先是大国不打仗,现在的伊拉克战争带来了局部的动荡,但是不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总趋势,但如果中国和美国打仗,中国的环境就完全没有了。第二,中国成长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外部因素是向西方,主要是向美国学习经验,吸引它的资金、人才,依靠它的市场。第三,一个国家要成为大国,还有一个统一的问题,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分裂的状态下成为一个大国的,罗马先统一了意大利半岛才可以成为一个大国,美国先有南北战争统一了才可以成为世界大国,德国同样也是,先统一了德意志各个邦才成为一个大国。中国可能在这个问题上也不能回避这条道路,中国想成为大国必须要统一。美国是唯一对中国统一进程时间方式结果产生影响的国家。因为中美关系具有这样的重要性,所以美国对中国成长为世界大国的进程影响是最大的。

  

  中美关系到底会怎样走,有些观点就很悲观,有五种观点认为中美迟早会有一战,与其晚打,不如早打。第一,从美国的本质上来看,美国本质上是一个霸权国家,不管中国怎样做,它早一天或晚一天会来打,帝国主义的本质就好像狗改不了吃屎的本质一样,美国是要把中国作为对手消灭掉。第二,意识形态因素,中国是一个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在西方人眼里是一个不民主的专制国家,与西方的民主价值观念是相对立的,美国不能够允许有一种和它对立的制度取得成功,即使中国不去惹美国,也威胁到了它根本的价值观念。第三,就是刚才讲的地缘政治的因素,美国打完这个打那个,有一天要来肢解我们中国。第四,文明冲突因素,中国是一个东方国家,美国是一个西方国家,先是伊斯兰教和西方文明发生冲突,然后就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或是儒教文明和西方文明发生冲突,或是伊斯兰文明和儒教文明联合起来与西方文明发生冲突。最后,美国是一个既有的世界大国,新兴的大国,无论是共产党也好还是西方民主国家,都对美国构成了一种挑战,所有的新兴大国跟现有的超级大国之间迟早会发生冲突,这是古往今来大国的历史规律,包括像德国这样的西方国家有一天也会和美国发生冲突,因为中国和德国都是一个性质的国家,成长中的世界大国。

  

  所以有五个观点支持这种看法,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伊拉克战争恰恰印证了这种逻辑。如果按照这种观点,中国要趁早准备和美国的这场战争。

  

  我们思考这个问题也可以换个角度来看,中美之间有矛盾有摩擦,但是不一定必然会导致大规模的战争。矛盾只有激化升级才能导致冲突,冲突再升级才会导致战争,但不是所有矛盾都会这么转化,还有可能严重的冲突转化为一般的冲突,再好的朋友之间也会有矛盾,一个家庭之间也会有矛盾。中美两国的关系其实和这是一样的,从中美两国的历史上看,曾经有过对抗的时期,新中国建立初期是一种对抗性的矛盾,但这个矛盾没有爆发成一场战争,因为苏联的矛盾出来,软化了这种矛盾,这两国不但没有打仗,反而联合起来对付苏联的霸权,这是一种转化。中国和苏联也曾经处在一种对抗状态,但最后中苏两国的矛盾也不是通过大规模的战争来解决的,而是通过关系正常化、求同存异互相谅解,最后实现了国家关系的正常化。可见大国之间的这种矛盾是存在着转化的可能性。

  

  第二,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还没有定性,还处在变化摇摆的过程中,到底向哪个方向摆动,既取决于美国国内因素,也取决于中国对美国的战略选择。小布什上台之前,有个变化,可以看出来即使像小布什有那么多的强硬派支持他,但他的对华政策还是处于摆动的过程中。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思考无非是几种可能性,一个是扼制派,不管中国怎么样做,只要中国成长就把它扼杀在摇篮里。第二是接触派,认为中国有可能和美国建立起来一种比较正常的关系,美国要把中国吸入到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体系中来,让中国按照美国人的规则游戏。第三,像今天小布什的政府是有限接触有限扼制,但到底是有限接触多还是有限扼制多,也有摇摆的空间。所以美国对中国的政策不是像有些人说的是板上定钉,没有这么明确。因为中美之间还存在着很多利益的互动,我们有需要美国的时候,也有美国需要中国的时候。所以我们要培养自信心,中国这么大的国家不是像以前的中国一样可以被美国任意宰割的国家,中国也不是阿富汗、伊拉克。只要中国不主动挑起战争,坚持现有的政策,比如说你不是希望我们中国加入这个体系中来吗,那好,我就加入进来,加入进来我们就发现原来不过如此,你们玩这个游戏,我们也可以玩,甚至在有些方面还可以比你玩得更好。所谓的全球化经济体系,美国是主宰,所有的全球化都是它定的规则,中国按照这个规则去做,做得还是不错,我们中国还是有所得。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国有这么悠久的历史,有这么多优秀的人才,没有必要有像一些小国家一样,非常害怕被美国吃掉的感觉,不要一有风吹草动就觉得很紧张。

  

  中国不怕美国,不主动和你对抗,又同时做好了准备,如果你要把对抗强加到中国头上的话,我们中国也有一些办法对付你。因此我觉得从中国和美国目前的关系来看,双方都还存在着一个选择的空间,中国也是可以做一些选择让美国走我们所希望它走的道路。如果要成为美国的盟友,那不可能,但中国有可能不成为美国的敌人,这是我们可以争取做的。如果这个大的外部环境解决了的话,现在的世界格局对中国的成长是有利的,不要看伊拉克战争一打,就很担心,其实我觉得伊拉克战争本身对于我们中国来讲也是一种机会。当然我这么讲有点不道德,但从中国的国家利益来看就不一样。有些美国人讲911事件中国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美国在911以前有一帮人在鼓动布什要扼制中国,但是911以后让美国人感到中国并不是美国最危险的敌人,而是国际恐怖主义,才是看得见的,感受得到的。伊拉克战争从某种角度可以缓和美国的安全,但是有可能刺激加剧美国和伊斯兰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可能刺激一些极端宗教主义者走恐怖道路。不管怎么样,美国和伊拉克战争,还有美国想做的一些事情,比如说打叙利亚,下一个会不会是伊朗,这样一些事件会转移美国的注意力,缓和中美的根本性矛盾。所以我觉得这也是中国的一种机会,到底这种机会有多大,也要看我们中国怎么去把握。

  

  总结一下,三个方面,第一硬实力抓住经济优先,软国力发展民主,解决好国内的问题,在外部环境上我们处理好和美国的战略关系,我想我们中国成长是有保障的,是可以成功的。这是我的一些基本观点,谢谢大家。

  

  叶自成,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主任。本文为叶教授应燕园评论邀请在北京大学所做演讲全文,经本人审阅。

相关热词搜索:之路 迈向 中国 大国 世界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