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崇尚财富的经济文明
发布时间:2020-05-19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最近,北京的劲松、望京等社区接连发生多起小区居民私车被砸事件,作案者专挑新车好车砸,舆论普遍认为这与某些人宣泄“仇富”情绪有关。无独有偶,前段时间某位民营企业家的意外遇害,也与凶手极度膨胀的“仇富”心理有关。可以说,时下的社会似乎正弥漫着越来越浓烈的“仇富”情绪,“仇富”这种社会集体性心理障碍其实是一种具有破坏力的畸形病态的社会心理。对这种病态的“仇富”情绪应当进行疏导、对畸形的“仇富”心理应当进行矫正。当务之急就是弘扬一种以诚信为核心、以善待财富、尊重财富和保障财富为理念的财富伦理,建构一种依法保障公民私有财产权的财富规则。一言以蔽之,也就是需要建构崇尚财富的经济文明。
市场经济是一个以创造财富为导向的机制,市场经济是最崇尚财富的经济形态。财富与文明休戚相关,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创造财富、积累财富和享受财富的财富文明史。人的向善、诚信、远见、创造欲、进取心等精神美德的迸发皆与创造和拥有财富有着某种潜在的关联。善待财富、尊重财富和保障财富,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新时期“经济文明”的核心理念。(www.yypl.net)
在中国的语境中,“劳动”一直是个令人尊敬的词语,“劳动光荣”也是社会倡导的的主流价值观。不过,我们是否曾经细想过,劳动的真正价值何在?毋庸置疑,劳动的终极价值就在于创造财富和享受财富,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劳动者的光荣不是虚幻的,而在于可以心安理得地支配自己的财富,享受自己用智慧和汗水创造的财富。
贫富不均是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正常现象,“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这一高屋建瓴的经济政策的潜台词,就是认可贫富差距的存在。所谓共同富裕并不是否认贫富差距,更不是“均贫富”的财富平均主义的结果;
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更不是“杀富济贫”式的平均富裕,而只是贫富差距保持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内的全社会富裕程度的整体提升。
“杀富济贫”无疑是“仇富”心理的内在延伸。在现代文明社会,“杀富济贫”这种传统观念已经不合时宜,企图通过“杀富济贫”这种貌视侠义的方式实现社会公平,实际上是一种无济于事的幼稚荒唐之举。“刘晓庆税案”曾一度引发的所谓“富人纳税”热门话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社会舆论抑制不住的“杀富济贫”情结和“仇富”情绪,这种“杀富济贫”情结和“仇富”情绪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政府的税收政策产生了某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刘晓庆税案”发生后,有关部门紧急出台的对高收入阶层强化个人所得税监管的规定,或多或少与回应渲染“仇富”的社会舆论有着某种暧昧的关联。诚然,任何公民都有纳税的义务,高收入阶层自然不能例外,但是在“杀富济贫”情结和“仇富”情绪驱使下的针对高收入阶层的纳税监管,就有可能蜕变为对富裕阶层的运动式整顿,就有可能打着法律和政策的旗号公然侵犯公民私有财产权。
诚然,在富人阶层中确实有少数暴发户靠坑蒙拐骗等不正之术发家致富的,确实存在官商勾结、以权谋富的败类,即便如此也不能否认这样的事实:大多数富人是依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恪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财富伦理,凭借自己的智慧、经验、能力、对机遇的审时度势和对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发财致富的。(www.yypl.net)
社会分配不公的“病灶”不在于财富本身,而在于缺乏公平竞争的环境。解决社会不公的关键不在于“杀富济贫”,而在于从政策、法律乃至社会舆论等方面,建构宽松和谐的公平竞争的环境与氛围。与其“临渊羡鱼”地嫉妒别人的富裕,不如自己“退而织网”地诚实劳作:与其抱怨社会分配不公,不如以纳税人的身份主动参与或影响政策和法律的制定,监督政策和法律的执行,将“仇富”的满腔怨气转化为对建构社会公平竞争环境的建设性热情。
对财富最忠诚的尊重莫过于立法保障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这一颇具理论创新魄力的新提法,表明执政党的决策阶层对民间日趋高涨的要求立法保障私有财产的呼声有了积极且明确的回应,预示着依法保护私有财产权正在成为官方认可的主流意识形态,同时也为今后通过修宪和立法保护私有财产权作了政治意识形态上的铺垫。当前国内法学界、经济学界的大多数学者在立法保障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已经基本达成共识,主张通过修改宪法和制定民法典保障公民的私有财产权。不过,也有必要警惕个别学者反对立法保障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所谓“惊人之言”,个别学者的腔调充斥着对财富、对私有财产的“傲慢与偏见”,某位学者在政协会议上公然声称“不能把‘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塞进我国宪法”,“塞进”一词赤裸裸地张扬了这位学者对待私有财富的“傲慢与偏见”。这其实是一种披着学术外衣、挥舞意识形态大棒的“仇富”心理。相对于民间普通老百姓的“仇富”心理而言,学术和意识形态领域的“仇富”心理或许更具有某种无形的杀伤力。(www.yypl.net)
小康社会,绝对不是贫穷的社会,也绝对不是奉行财富平均主义的社会,而是崇尚财富、追求富裕的社会。富裕是小康社会的关键词,财富是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石,“崇富”则是小康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我们有必要理直气壮地在全社会弘扬“崇富”的文明价值观。
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文明社会是政治文明、法治文明和经济文明的三位一体,既需要崇尚民主的政治文明,需要崇尚权利的法治文明,同时也需要崇尚财富的经济文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建设崇尚财富、尊重和保障财富的经济文明,为包括政府官员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尽快补上“经济文明”这一课。(www.yypl.net)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