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具有全球视野【亚洲视野下审视中日战略】
发布时间:2020-04-07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历史问题只是当下两个民族之间的一场精神和意志较量的焦点。 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于本月初访问中国,近年来陷入僵局的中日关系出现转机。
中国有句老话,叫“亲者痛,仇者快”,近年来的中日关系就陷入了这样不幸的局面。以前首相小泉为首的一批日本政客,不顾中日两国的共同利益、长远利益,为一己之私,使中日两国的经济、政治利益受损,使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和善意遭到伤害,使那些希望中日交恶的险恶势力幸灾乐祸、从中渔利。
中日关系出现倒退,是否因为中日之间遇到了难以克服的重大障碍?了解中日关系的人都知道,如果说到当今中日关系中的问题与障碍,主要有三个问题:东海油田争端、贸易纠纷和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这三大问题中,前两项是具体问题,无论在国际关系史上还是现实中,这样的事情都算不上真正的难题。此次安倍首相访华的重要成果就是双方对于妥善解决东海油田争端和共同促进中日经贸发展达成了共识。长期以来中日之间争论不断的历史问题,只是中日之间真正矛盾与问题的表象。历史问题只是当下两个民族之间的一场精神和意志较量的焦点。
谈到中日之间精神意志的较量,自然涉及到两个国家的民族主义问题。这是当代中日关系中不得不谈的问题。
民族主义是任何一个民族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思想基础、精神依托。从认识的角度看,民族主义是一个民族的自我意识;从现实的角度看,民族主义是在民族意识基础上形成的政治认知与策略行动。两个层次的民族主义透过不同的形式与渠道加以表达。前者属于大众意识,以社会心理、社会情绪的形式存在于全民之中;而后者则是民族意识的提升,表现为民族国家的战略与政策,由民族国家的精英们所代表与把握。民族主义还有一个特征是:它产生于民族关系之中,发生于民族的利益边界之上,民族之间的交往与冲突是民族意识生长的真正土壤。
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近代以来,中日之间斗争不止,却又注定是利益攸关。日本近代意义的民族意识,很大程度上是在试图与中国竞争、甚至寻求统治中国的崛起奋争中产生的。而中国现代的民族意识也恰恰是与崛起的日本的斗争,特别是在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中形成的。直至当下,日本的民族主义还是中国民族主义的最敏感的刺激物。
作为中国人,我们不满于日本的民族主义。我的一些朋友常常指责日本的“狭隘民族主义”。日本保守势力对中国日益勃兴的民族主义也是耿耿于怀。然而,对于所谓“狭隘民族主义”需要做一点学理辨析。民族主义至少在两个层面上存在:民族意识和民族战略。作为一个民族固有的自我意识,民族主义是不应当被指摘的,抑或说民族主义无所谓“狭隘”,本应是一个民族天然的权利。尊重其他民族独立的自我意识,应当是起码的现代意识。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亦应如此对我。
就我而言,对于邻邦的民族意识自然是无可厚非,但对于一部分日本精英所持的民族战略,我却以为大谬不然。如今的时代是全球化与区域化并行的时代。全球化催生区域化,区域化扶助民族国家参与全球化。看看当今的世界吧!欧洲人民联合起来了!北美自由贸易区早已成立,拉丁美洲人民正在走向团结,非洲人民也渴望联合。而亚洲呢?在全球化的时代,亚洲的区域化落后了!亚洲经济裸露在全球化风雨吹袭之中!难道十年前的那场金融风暴,给亚洲人民带来的灾难还不惨痛吗?!难道我们没有从中有所感悟并有所进步吗?!中国需要什么?日本需要什么?亚洲人民需要什么?!我想最需要的是亚洲人民的大团结,是亚洲经济一体化。中日的民族精英们担负着两个国家的责任,应当具有时代眼光;中日的精英们应当在亚洲的视野下审视两国的战略。我们希望中日两国的民族主义是具有全球和时代眼光的民族主义,我们希望中日两国的民族精英能将中国和日本,乃至亚洲人民引向光明的未来。
相关热词搜索:亚洲 审视 中日 亚洲视野下审视中日战略 视野下的中日关系 中日需要 亚洲大智慧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