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文不文明行为有哪些【“创文”为何不文明】
发布时间:2020-04-05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长沙市出了一个朱尚同。对于任何一个城市来说,出现这样一位“老干部”,都是一个“麻烦”。一个老干部真要质疑起当地政治来,抵得上一群“缠访闹访”市民。我非常理解长沙有关方面的“苦衷”。长沙市有关方面,特别是区长本人的反应,也是各地干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通常所能做出的条件反射。
但朱尚同先生举报的这点事儿,不算特殊,不算秘密,不算尖锐,不涉及当前中国官员个人政治生命中最敏感的部位(例如,贪腐)。“争创文明城市”(简称“创文”),哪怕是“劳民伤财、伪造民意、扰民损民”了一点,“仅仅是一个区的居委会试点,就由长沙市财政拨款两亿元”也罢,具体到一个地方,你可能觉得心痛,但是,放眼全国,你就会觉得这不是新闻。
老干部朱尚同是“遵守纪律”的,他的举报首先是向纪委。或许这位老干部已经落伍了,不知道纪委可能没有能耐,或者当前的重点,并不在这方面。因为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纪委,会把这样的举报当成一个事儿。
在当前的中国,你居住的城市是不是“文明”,是不是“卫生”,或者还需要以怎样的方式变得更加文明,更加卫生,不是居民有权确认的,而是必须由上级组织、上级官员来加冕的。所以,各地的城市必须在全国的平台上去“争创”。“创文”、“创卫”成为中国城市的两大咒符,没有一个城市的官员不全力以赴。由此闹出了多少悲喜剧,浪费了多少钱财,制造了多少“不和谐”,产生了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真是罄竹难书。特别地,它为城管的出行和加强城管武装提供了必要性。
在某种政治逻辑下,不让居民对城市的“文明”和“卫生”有自治权,是可以理解的。但当前中国基层政治还有一个特色,即自动屏蔽了当地政治“元老”的参议能力和参议作用。82岁的朱尚同先生,有着跟共和国一样长的革命资历,曾经官至这个城市的最高层面,对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的熟悉自不待言,并且他现在还身体健康,举报信表明,他仍然关心着这个城市。然而,他的意见,也等于零。
这也可以获得解释。今天的基层官员,已经实现了绝对的上级任命和全盘的异地任职,若非某种特殊的关系,他没有必要待见地方政治元老。比方说,一个县的退休的老县长,也跟一般老百姓一样,只能在电视里看到今天的县委书记,没有方便的陈情渠道。基层政治一任一任地割裂着,基市民固然无法表达意见,地方“绅士”和“元老”也并不多一份话语权。相信各个城市都有它们的朱尚同在叹息。
我并不是说“元老”和“绅士”应该比普通老百姓多一票,但是,这种“通不认”的没有传承的政治,可能是某种恶质的标志。
朱先生的意见从网络溢出之后,长沙有关方面在报纸上逐条反驳。这也是今天官方的习惯思路,尽管官员们也知道老百姓可能把他们的话反着听,越是这种时候,越容易反着听,但他们还是只能这么出牌。
至于朱先生披露,区长要他“否认”流传到网上的公开信,改称不是他写的。这样的情节也让人相当耳熟,好多地方官员都会这么干。由此也可以想到,要想在媒体上看到官方的真诚态度,有没有可能。实事求是地说,这是一个政治丑闻,比“水门事件”的性质严重。如果人民有权力,仅仅因为这个情节,就应该直接导致该官员下台、该政府重组。当然,这又是一个悖论,如果人民有权力,声势浩大的“创文”和“伪造民意”的工程,本身就难以成立。
对于一般老百姓而言,区长下话了,不给个面子真的相当于在断自己后路。所以,在中国经常看到老百姓在忍无可忍时,面对官府说出半句真实后,又含糊起来。但这一回,长沙方面是麻烦了。朱先生撕破脸面,没有给官方面子。
按资历,朱尚同先生应属“离休”干部,而且已经是“80后”。这是他“继续革命”的本钱。一般老百姓想这样飙一回也伤不起。朱先生的公开信在网上引起的反响和有关方面的“重视”,跟他的身份的反差不无关系,而有关方面对于“两头真”的80后老干部不抓不审,也差不多成了一个人性化的潜规则。
相关热词搜索:文明 为何不 创文 “创文”为何不文明 创文文明 创文文明宣言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