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胡适的尝试]那一次尝试作文500字

发布时间:2020-03-31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钱穆先生喜欢说,中国的史学是以“人”为中心的,西方的史学是以“事”为中心的。传记这一领域中,“精英”一统天下的格局在晚近的历史研究中渐呈式微之相,“匹夫匹妇”的历史获得更多关注,不少学者津津乐道于诸如清代山东郯城一个无名农妇的遭遇(见史景迁的《王氏之死》)。应该提醒的是,为小人物提供空间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大人物与时代的关联,仍是史家不可逃避的课题。
  罗志田教授的《再造文明的尝试:胡适传(1891―1929)》一书具有别样的启示意义。胡适在20世纪中国文化史、思想史上,长处风口浪尖,一起随潮流波荡。近十年,大陆以“胡适传”为题之作就有五六种,《胡适文集》、《胡适日记全编》、《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等资料也相继出版。比起众多同类著作,这本书利用的均是常见材料,却能令人有耳目全新之感。这与作者对胡适心理的把握有关。
  作者认为,精神分析是思想史研究者必需的训练之一。《胡适传》的特点之一,就是对传主心理细致入微的体贴。作者并未使用精神分析术语,而是采用历史学最基本的叙述方法,引领读者进入传主内心世界。全书的第三部分《受学率性与作圣的徘徊》是给人印象最深的篇章之一。作者从青少年胡适所处家庭环境和校园经历人手,剖析其徘徊于“率性”与“作圣”之间的人生道路的心理根源。经此分析,胡适一生诸多令人困惑的“矛盾”涣然冰释。  
  20年代初,胡适一度恋上表妹曹佩声,心情大好,“性情举动与平素截然有异”。某日,张君劢初见陈衡哲大为倾倒,“适之不禁狂笑”。作者说,“胡适自小斯文内向”,此时“既笑且狂”,“活泼泼的”,“实在不多见”。这段看似突如其来的妙笔,实是建立在对胡适一生行事的了解之基础上的。
  王国维说,为学当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研究历史人物,尤当如此。不入,则终究是山外看山,莫明所以;不出,则又有执著之蔽,看似入了人心,其实还是徘徊心外。罗教授的胡适研究,建基于他对20世纪社会与文化发展历程的把握。即如前述的一场“婚外恋”,也绝不是为了满足市民报纸“八卦”版的需要,盖这段“率性”之事与胡适在那段时期对自身今昔的反思有直接关联,不可不述。换言之,写胡适的同时,作者着力和着意之处,不啻于写一部清末民初的思想史、学术史、社会史。
  胡适的自我认知与读者认知的胡适并不一致,甚至有较大的距离。因此,研究胡适及其时代,既要注意“那些得到喝彩的文章”,也要揣摩“那些用了心力却为人冷落的篇章”。正因有此自觉,作者才不能被胡适读者或胡适本人牵引,开掘出不为人熟知却又贴近真实的胡适。
  胡适并不完全是历史的成功者――至少,他并不永远成功。胡适晚年曾说,自己“四五十年的工作,好像被无数管制不住的努力打消了,毁灭了”。前人之作,不论褒贬,多注意胡适“得意”的一面,这本书最后却落脚于其“失望的心情”。中国史学自司马迁始就注意失败的英雄,同情而外,不无注意到“世变”之义。
  人物造时势;时势创人物。作者研究胡适,没把他孤立起来,而是将他放入时代语境中,既看到人物影响世道的一面,也看到时势如何塑造人物。全书第二部分“语境:从西学为用到中学不能为体”值得细读。它不但为胡适的一生所思定下了基调,也是罗教授对近代中国思想史的提纲挈领之作,构成作者近十年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基本骨架。读者有意,借此章转入罗氏的其他著述,大概也可获得左右逢源、触类旁通的阅读乐趣。
  
  《最“危险”的总编辑》
  
  美国著名报人布莱德利的自传,向读者呈现了他70余年的传奇人生――从求学哈佛到奔赴太平洋战场,直到在《华盛顿邮报》步入事业巅峰。从1965年担任总编辑以来,布莱德利和记者们并肩奋战,将邮报打造成了世界上最有影响力、最受关注的媒体之一。在此期间,《华盛顿邮报》通过“水门事件”的报道将美国总统尼克松拉下马,创造了新闻媒体的“神话”;在关于五角大楼文件报道的事件中,面对政府的高压,他不卑不亢还以颜色,最终改写了美国的历史。
  
  《黑暗时代的人们》
  
  汉娜?阿伦特是20世纪最伟大、最具原创性的女性思想家之一。1933年纳粹上台,她流亡国外,这是她所谓的“黑暗时代”。本书是传记性质的“人物素描”构成的文集。这些人物,罗莎?卢森堡、卡尔?雅斯贝尔斯、瓦尔特-本雅明、海尔曼?布洛赫……大多是她的同代人及朋友,同她一样见证了二战时期欧洲的不幸和苦难。他们的生命和作品,阿伦特视作黑暗时代的“微弱的光亮”,虽然闪烁不定,却是在几乎所有情况下都点燃着的,人们期待的光亮。
  
  《博客语录》
  
  据说生活就是看法,据说看法就是博客。有人一天不写博客手就发痒,有人写了几天博客马上关了,有人因为能写被称作“水龙头”,有人自己写不了就转别人的,有人通宵熬夜看完某个博客的所有文章,有人把博客当作扯嗓子骂人的大街……如果博客更多提供的是事实,那说明我们有好奇心,如果博客更多提供的是观点,那说明我们有求知欲。浏览观点盼作用,就是把“我们如何生活”这一问答题变成选择题。时不时做做选择题不会降低一个人的智力品质。

相关热词搜索:胡适 再造 尝试 再造胡适的尝试 再造文明之梦胡适txt 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pdf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