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10岁_26岁之后不再读王小波

发布时间:2020-03-28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十年前,一个令人惊异的写作者开始走向公众视野。人们发现,他讲道理的方式跟当时流行的作家不大一样。他的冷嘲热讽之间是出于对主流文化的不屑。字里行间流露出特立独行的智趣,或者说个人智力上的优越感。在当时看来,即便你并不赞成他的个别的地方,但你没法不为他哪怕在一篇短文里也不放过的意趣感到开心。
  他成长在那个思想文化土地上同样也在学大寨一样荒芜着的年代,他长成这个样子,只能说是一个异数。就像一棵北京风沙地里的种子。一不小心掉进云南边疆雨水丰沛的野地,没有受到多少作践反而疯长起来。
  他未必是他那个时代的最高理性。但是,你很容易把他从那一代人中分辨出来。他有资格被今天的青年视为先锋。在别人还视爱情为隐秘的时候,他把给李银河的情书写在乐谱上,他们的情书今天成了新的“两地书”。他从中国最好的大学教席上拂袖而去,做自由撰稿人,绝不“哭穷”。他是那样热爱自由,即使在花刺子模王国,他也要独立发现他的问题。
  在那时,整个时代的思想文化已经沉闷或者说沉沦好些年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刺激它的活力,而一个自由奔放的心灵,一抹正在冉冉升起的亮色的突然消失,让人们感到非常伤心,它成了当年的大事件。
  这就是1997年4月王小波去世事件。
  此后的十年。他的名下追随着一代青年。
  十年前.主小波的出现令在“没趣”的等待中成长的一代苦闷青年竦然一惊,使他们的精神轨迹出现一个拐点。今天,随着他们开始渐次进入社会主流,王小波越来越显示为一个时代的精神印迹。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现象。今天。当你去问一个不乏追求的知识青年。他都可能告诉你。王小波曾经是他的一个精神事件。
  如今。这个人离开我们已经有整整10年。
  生前。他坚定地认为无智、无性、无趣的生活是不值一过的,但是“人的生活应该无智无性无趣。在我们这里仿佛已经成了人间的至理。道理是明摆着的,这里不容许幽默,只容许假正经。”
  10年过去,白驹过隙。现在,我们的生活是否已经远离了这种让人绝望的无智无性无趣状态々
  结论似乎是悲观的。
  关于智。“中国人的个人智慧。主要是生存智慧,在全球都保持顶尖的地位,但整体的民族智慧,却始终处于地下的状态,近十年来也没有任何进展。”评论家朱大可说。
  关于性。“现在就是个圈套,只在性这个问题上给你自由谈,就是假面的自由。”陈丹青说。
  关于趣,“就娱乐指数而言,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卷入了全民狂欢的浪潮。但民众的个人趣味。却仍然水准低下,而且有日益恶化的趋势。就游戏精神而言,是指八十年代在知识分子中复苏的禅宗和老庄精神,也就是把游戏上升到宗教和终极关怀的层面。它们曾经影响了王小波的价值判断。但在今天,这种精神已在晚期资本主义的围剿下荡然无存。”朱大可说。
  或许我们不必如此悲观.不妨从反向来考察这个问题。
  无论如何,数千年来延续的反智主义、实用功利主义、国家主义、假正经正在逐步消解,关于这点我们心知肚明,感同身受。如王小波所说:“人可以获得智慧,而且人类的智慧总在不断增长之中。”退一步说,即使这十年智性趣没有进化,至少无智无性无趣在退缩。
  10年前,王小波说,“我早已超越了老鼠,不再向往货舱。”在我们要描述的这群王小波分子的故事中,我们看到这种基因。从这个角度,我们说:王小波10岁。

相关热词搜索:王小波 王小波10岁 那一年我21岁 王小波 王小波21岁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