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村_在麻风村找到中国新娘
发布时间:2020-03-28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她是那么独特,和其他人都不一样。” 8月28日,广东潮州市潮安县古巷镇。 岭后的麻风康复村处处是欢乐和喜悦。日本小伙子原田僚太郎和中国新娘蔡洁珊在这里举行婚礼。
麻风康复者、今年78岁的苏振权似乎比新人还高兴:“这是我1957年进村以来最高兴的一天。”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原田僚太郎,已为这里的麻风康复者们服务了三年。
让人震惊的麻风村
2002年9月,当时还是大四学生的太郎和同伴来到中国,在广东省汉达康福协会的介绍下进入岭后康复村做志愿者。迄今已有10年历史的汉达康福协会,是广州一家致力于消除麻风歧视、为麻风康复者服务的非政府组织。当时的岭后康复村几乎没有外人来探访,受后遗症影响的十多位康复者几乎个个身体残疾,在村中生活艰难。
为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行列,也为了找到翻译以便和康复者交流,太郎和同伴来到韩山师范学院外语系进行宣讲,但应者寥寥。
“那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不过彼此都没有什么印象。”在澄海长大的蔡洁珊事后回忆。当时大三的她正在讲台下盘算着自己的实习计划。11月,结束实习的蔡洁珊应帮太郎做翻译的同学之邀,到岭后村“探访”。眼前的景象让她震惊:
“由于长期封闭,很多康复者不知道国家领导人是谁。很多都没有手脚,苍蝇在化脓的皮肤上嗡嗡盘旋,有的化脓处还能看见蛆虫。一位蔡大娘眼睛都瞎了。房子年久失修,他们都住在危房中,没有自来水,也没有冲便的厕所……我很震撼,下意识地向后退。不过为了表示友善,我鼓足勇气,拿起桌上的一小杯功夫茶喝了一大口。杯子上有很多茶垢,脏兮兮的。”
这杯茶,让太郎记住了苗条的蔡洁珊。“她是那么独特,和其他人都不一样。”这是最初的一星火花,慢慢地,他发现来做翻译的蔡洁珊有着太多优点,他终于忍不住向她表白了。
“会一辈子留在中国”
1950年代,当地有关部门开辟出岭后村,作为麻风病人的隔离治疗区。1980年代,随着先进治疗方法的应用,病人们都被治愈。但由于歧视和恐慌,很多康复者无家可归,只好继续留在岭后村。国家按照每人每月150元的标准给康复者发放生活费,供他们在村中维持基本生活。
“这些钱显然不够,因为康复者普遍年龄在70岁左右,他们大都丧失了劳动能力,没有其他生活来源。”为了“创造一个没有麻风问题的世界”,2003年,太郎在岭后康复村和麻风康复者们同吃同住,生活了整整一年。
2004年8月,太郎和他的朋友成立了一个叫“家”的组织,在麻风村开展工作,并得到日本一些财团和基金会的支持。他们组织志愿者到康复村进行一个月的居住和劳动,为村民们建厕所、引入自来水、改造房屋等。
为了支持男友的工作,从韩山师范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澄海一所高中教英语的蔡洁珊辞去了工作,加入“家”做起了专业服务人员。不过这受到了她父母的反对甚至抵制:“我和她爸爸年纪大了,就一个女儿,他们要真的在一起,将来到了日本,我们怎么办?”在澄海县城做小生意的母亲非常担忧。
这并没有阻挡住太郎。他经常从广州坐车去澄海探望她父母,告诉他们“自己会一辈子留在中国”,最终赢得了蔡洁珊父母的理解。
太郎已经把“家”扩展到云南、广西。他在日本经商的父母也表示绝对支持。太郎说:“相对于艾滋病人来讲,麻风康复者们的生活受到更少的关注。我想我会为一个没有麻风问题的世界而努力一辈子!”
(感谢汉达康福协会黄扬眉、韩山师范学院苏雪钰的翻译和帮助)
相关热词搜索:麻风 中国 新娘 在麻风村找到中国新娘 中国麻风村 中国有多少麻风村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