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散文
发布时间:2017-01-16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公园散文篇一:与香山相关的散文(名家经典)
丹黄朱翠话香山
周沙尘
香山公园位于首都西北郊西山东麓,在西山八大处的北面,碧云寺以南,面积4400亩。 立冬那天,我们结伴去游香山,同车有人说:“香山,顾名思义,一定是四季到处都有芳香!”惟恐以讹传讹,就我所知,便说起了香山。
“鬼见愁”(又名乳峰石),是香山公园中的最高峰,海拔557米。因为山势高,常含云吐雾,山上两块巨石很像香炉,据说这就是香山得名的来历。在古代“鬼见愁”还有个名儿叫“重阳亭”。查考文献不见有在主峰上建造了什么亭子的记载,可能是皇帝上山时,那些尾随其后的呼诺之辈,把他的“缎幄”叫做亭子,也未可知!香山不是据以什么“芳香”得名,那是可以肯定的。但它的确很“翠”,它与玉泉山、万寿山不同,没有大面积的湖水,然而,山林之胜,却远远超伦前者。
香山的翠,并非始自近代,而是自古已然。明朝孙丕扬就写过这样的诗句:“人传宝地紫光收,天语香山翠色浮。”比孙丕扬稍晚的袁宏道也作诗予以肯定:“真人天眼自超伦,翠色香山此语真。”从这些题咏中可以看出,香山的翠是历史悠久的,称之谓“山林公园”,是很自然的。它那绰约多姿的峰峦,像翠玉似的随势起伏,翠柏苍松,无处不有。
因有“香山”之名于前,又有金完颜雍于大定二十六年(公元11 86年)三月建成香山寺于后,尔后还作了皇帝的“行宫”,香山就有了名气。到了元代以后,又增过一些修建。明代香山就已有一定的规模了。“凿翠置殿榭,级石上穹吴,高卑各称妙,曲尽结构巧。有泉如线缕,盘转出松抄??绔丽谁所营,民力为兹槁”(明李梦阳诗)。清弘历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在过去的旧址扩建了许多殿宇、台谢、亭阁、塔坊,并改名为静宜国,作为清代皇帝避暑消夏的离宫,与静明园(玉泉山),清漪国(万寿山)并称为“三山”。弘历经过一番经营,自鸣得意地说:“依岩架壑,为殿五层,金碧辉映,自下望之,层级可数。” 香山通过弘历之手大肆劳民伤财之后,修得更有排场,当时就出现了所谓二十八景。从这些景物的名称看,也是在突出了一个“翠”字。例如,什么“绿云舫”、“听法松”、“翠微亭”、“青未了”,还有那称之谓“翘首眺青莲”的芙蓉坪,深廊深处又半镶碧纱;太阳落山时,翠色愈重的重翠崦;绚秋林,更是“丹黄朱翠,幻色炫采”。而在削壁山岩之间,刻满的题咏:如“梦屏”、“翠云”、“留青”、“飞秀”,等等,也都不难理解是因“翠”而作。 同车的老陆似乎听出了我在致力为香山的“翠”叫好, 接过话题说:“若是从北门入园,遥望山岭层叠,真是苍翠 欲滴。”诗云:“山行弥日山亦奇,乱峰扶翠纷参差。”张养浩写的这个“翠”字,可谓至佳了。是这样,“树深时见鹿,晌午不闻钟”,万寿山和玉泉山却无这样的意境,它们要露得多。从诗中的描写,可以看出人与路在这山林公园中的比例是何等细小!
谈笑之间,车到北辛村。行行复行行,过买卖街,就到了东大门。进了东大门有四条主要路线可以攀登山顶。一条是从西面上山,经过“玉华山庄”到“鬼见愁”。玉华山庄位于山脉中部,是个庭院型的风景点,层层亭台颇像花园,幽雅宜人。第二条路线是进了宫门,南行旋即折西,过原香山饭店往前,可达“双清”和“半山亭”。“双清”是与半山亭对峙的一个小院,因院北有两个山泉从山脉中奔腾而出,流入两个小池,终年不涸,故名“双清”。传说双清是金章宗“梦感泉”的故址。第三条路是由宫门往北,可以游览眼镜湖、见心斋、
昭庙、琉璃塔。第四条路线是在入宫门后,向西南行,绕过“十八盘”,经过洪光寺旧址,直登饶有奇趣的“鬼见愁”。
我们是从第一条路线往上攀登,到达形势险峻的顶峰的。这里地势高,园子里树林又很密。因此,我想春天一定来得迟,去得也晚,夏季定是非常清凉,无疑是良好的避暑佳境。引首南望旧日“燕京八景”之一的“西山晴雪”,又使我想着,当冬雪初霁,山岭树梢一片银装,积雪闪耀不溶,必然格外绚丽。春天当是更加动人,西南山坡上的林区,层林生势旺盛,恰似大片彩霞,在青翠的松柏之间浮动,景色绝妙,还有杏花、桃花、梨花和丁香,等等,争妍斗艳,烂漫似锦,倒也确是芳香十里。然而,香山最著名的还是秋色。深秋,初霜为伴,我眼下已是万山红遍的醉人景色。遍山满坡的黄栌,叶子红得像火焰一样。陈毅诗:“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也使人更爱红叶。红叶是惹人喜爱的。和我们同上“鬼见愁”看一看的游人中,绝大多数都来自祖国各地,又几乎全是来看红叶的。闲谈中,知道他们之中又大都受了九世纪六十年代杜牧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影响。 身临绝顶,放眼全园,香山范围广大,名胜古迹很多,游览路线四通八达,四季风景又各有特色,抬头远眺,眼底是一片苍茫,远处永定河水在西边大峡谷间向西流去,形同白色飘带,卢沟桥隐约地横跨河上。石景山、颐和园、玉泉山历历在目。站得高,看得远,看得广阔,这又使我的思绪纷呈,感到这里比园子里的“翠”,还有更丰富的自然和艺术结晶。 我们下山是走的第四条路线。走在“十八盘”的山林间,清脆朗朗的笑声,断断续续从层林深处传来,我感到是置身在“深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的意境之中了。忽然记起了李白的诗句:“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由此,我对这山林公园的翠,又深了一层感受。 游程最后的风景点,是静翠湖。这里的翠更是惟妙惟肖 了!说“静”的确也静,它在一片谷地中间,四周尽是丘陵。似乎和这游人如织的整个园子,并无联系。绕行湖岸,随意回 顾,你周围的景色,除了翠的还是翠的。垂柳是翠的,榛莽也 是翠的,那密布的古柏古松,则耸翠云霄,气势非凡。从湖的 此岸相望彼岸,游人在翠微之间若隐若现。
此刻,我真的肯定了,这山林公园的翠是无与伦比的。如 果在园子里建造一幢山林旅舍,让那些流连忘返的游人住下来,欣赏山林中的夜色,我想拍手叫好者,定大有人在。 摘自: 《旅行家》1980年第1期
香山红叶
杨朔
早听说香山红叶是北京最浓最浓的秋色,能去看看,自然乐意。我去的那日,天也作美,明净高爽,好得不能再好了。人也凑巧,居然找到一位刘四大爷做向导。刘四大爷就住在西山脚下,早年做过四十年向导,于今已经七十七岁,还是腰板挺直,硬朗得很。
我们先邀刘四大爷到一家乡村小饭馆里吃饭。几盘野味,半杯麦酒,老人家的话来了,慢言慢语说:“香山这地方也没别的好处,就是高,一进山门,门坎跟玉泉山顶一样平。地势一高,气也清爽,人才爱来。春天人来踏青,夏天来消夏,到秋天——”一位同游的朋友急着问“不知山上的红叶红了没有?”
刘四大爷说:“还不是正时候。南面一带向阳,也该先有红的了”
于是用完酒饭,我们请刘四大爷领我们顺着南坡上山。好清静的去处啊。沿着石砌的山路的山路,两旁满是古松古柏,遮天蔽日的,听说三伏天走在树荫里,也不见汗。
刘四大爷交叠着两手搭在肚皮上,不紧不慢走在前面,总是那么慢言慢语说“原先这地方什么也没有,后面是一片荒山,只有一家财主雇了个做活的给他种地、养猪。猪食倒在一
个破石槽里,可是倒进去一点食,猪怎么吃也吃不完。那做活的觉得有点怪,放进石槽里几个铜钱,钱也拿不完,就知道这是个聚宝盆了。到算工账的时候,做活的什么也不要,单要这个槽。一个破石槽能值几个钱?财主乐得送个人情,就给了他。石槽太重,做活的扛到山里,就找不动了,便挖个坑埋好,怕忘了地点,又拿一棵松树和一棵柏树插在上面做记号,自已回家去找人帮着抬。谁知返回一看,满山都是松柏树,数也数不清。”谈到这儿,老人又慨叹说:“这真是座活山啊。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脉,有脉就有苗。难怪人家说下面埋着聚宝盆。”
这当儿刘四大爷早带我们走进一座挺幽雅的院子,里边有两眼泉水,石壁上刻着“双清”两个字。老人围着泉水转了转说:“我有十年不上山了,怎么有块碑不见了?我记得碑上刻的是‘梦赶泉’。”接着又告诉我们一个故事,说是元朝有个皇帝来游山,倦了,睡在这儿梦见身子坐在船上,脚下翻着波浪,醒来叫人一挖脚下,果然冒出股泉水,这就是“梦赶泉”的来历。
刘四大爷又笑笑说:“这都是些乡村野话,我怎么听来的,怎么说,你们也不必信。” 听着这白胡子老人絮絮叨叨谈些离奇的传说,你会觉得香山更富有迷人的神话色彩。我们不会那么煞风景,偏要说不信。只是一路上山,怎么连一片红叶也看不见?
我们上了半山亭,朝东一望,真是一片好景。茫茫苍苍的河北大平原就摆在眼前,烟树深处,正藏着我们的北京城。也妙,本来也算有点气魄的昆明湖,看起来只象一盆清水。万寿山、佛香阁,不过是些点缀的盆景。我们都忘了看红叶。红叶就在高山坡上,满眼都是,半黄半红的,倒还有意思。可惜叶子伤了水,红的又不透。要是红透了,太阳一照,那颜色该有多浓。
我望着红叶,问:“这是什么树?怎么不大象枫叶?”
刘四大爷说:“本来不是枫叶嘛。这叫红树。”就指着路边的树,说:“你看看,就是那种树。”
路边的红树叶子还没红,所以我们都没注意。我走过去摘下一片,叶子是圆的,只有叶脉上微微透出点红意。
我不觉叫:“哎呀!还香呢。”把叶子送到鼻子上闻了闻,那叶子发出一股轻微的药香。 另一位同伴也嗅了嗅,叫“哎呀!是香。怪不得叫香山。”
刘四大爷也慢慢说:“真是香呢。我怎么做了四十年向导,早先就没闻见过?”
我的老大爷,我不十分清楚你过去的身世,但是从你脸上密密的纹路里,猜得出你是个久经风霜的人。你的心过去是苦的,你怎么能闻到红叶的香味?我也不十分清楚你今天的生活,可是你看,这么大年纪的一个老人,爬起山来不急,也不喘,好象不快,我们可总是落在后边,跟不上。有这样轻松脚步的老年人,心情也该是轻松的,还能不闻见红叶香? 刘四大爷就在满山的红叶香里,领着我们看了“森玉笏”、“西山睛雪”、昭庙,还有别的香山风景。下山的时候,将近黄昏。一仰脸望见东边天上现出半轮上弦的白月亮,一位同伴忽然记起来,说“今天是不是重阳?”一翻身边带的报纸,原来是重阳的第二日。我们这一次秋游,倒应了重九登高的旧俗。也有人觉得没看见一片好红叶,未免美中不足。我却摘到一片更可贵的红叶,藏到我心里去。这不是一般的红叶,这是一片曾在人生中经过风吹雨打的红叶,越到老秋,越红得可爱。不用说,我指的是刘四大爷。
冬日香山
梁衡
要不是有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
开三天会,就住在公园内的别墅里。偌大个公园为我们独享,也是一种满足。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山。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阴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形形色色的服装,南腔北调的话音,这一切将山路林间都塞满了。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净的世界。
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头挑着些已弹去种籽的空壳。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它的音容。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厚厚的绿草,绒线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在山下一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连路边的巨石也都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过去从未相见似的。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苏轼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于冬日游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
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虬劲的枝,枝上挂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澄静安闲如在涅槃,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此时我只感到山的巍峨与松的伟岸,冬日香山就只剩下这两样了。苍松之外,还有一些新松,栽在路旁,冒出油绿的针叶,好像全然不知外面的季节。与松作伴的还有柏树与翠竹。柏树或矗立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翠竹则在房檐下山脚旁,挺着秀气的枝,伸出绿绿的叶,远远地做一些铺垫。你看它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它们头上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它不因风寒而筒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我奇怪人们的好奇心那么强,可怎么没有想到在秋敛冬凝之后再来香山看看松柏的形象。
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霭茫茫,亭台隐隐,脚下山石奔突,松柏连理,无花无草,一色灰褐。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饰只留本质。你看这山,它借着季节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枫树的火红,还有游客的捧场。只留下这长青的松柏来作自己的山魂。山路寂寂,阒然无人。我边走边想,比较着几次来香山的收获。春天来时我看她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她的丰腴,秋天来时我看她的绰约,冬天来时却有幸窥见她的骨气。她在回顾与思考之后,毅然收起了那些过眼繁花,只留下这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靠着这骨这气,她会争得来年更好的花,更好的叶,和永远的香气。
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
(梁衡散文集《觅渡》)
公园散文篇二:优秀散文
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厚实
母亲的坟上有一棵树,那是我写给母亲的诗。每到秋天,叶子纷纷落下,把母亲的坟头遮盖得严严实实。那些在风中微微呻吟着的落叶,远远望去,像一群疲倦了的蝴蝶,静静地收拢着它们一生的美丽瞬间。
夕阳老去,西风渐紧。
叶落了,秋就乘着落叶来了。秋来了,人就随着秋瘦了,随着秋愁了。
但金黄的落叶没有哀愁,它懂得如何在秋风中安慰自己,它知道,自己沉睡是为了新的醒来。
落叶有落叶的好处,可以不再陷入爱情的纠葛了;落叶有落叶的美,它是疲倦了的蝴蝶。我甚至能感觉到落下来的叶子们轻轻的叫喊。
那一刻,我的心微微一颤,仿佛众多纷纷下落的叶子们的一枚。
我看到了故乡,看到了老家门前那棵生生不息的老树,看到了炊烟因为游子的归来而晃动。对于远走他乡的双脚,对于飞上天空的翅膀,炊烟是永不能扯断的绳子。就像路口的大树,它的枝干指着许多路,而起点只有一个,每个离开村庄的人,都带走一片绿叶,却留下了一条根。
我看到了故乡的山崖,看到石头在山崖上,和花朵一起争着绽放;看到了羊在山崖上,和云一起争着飘荡。
我看到了我的屋檐,冬天时结满冰凌,夏天时蓄满鸟鸣,一串红辣椒常常被看作是穷日子里的火种。守着屋檐上下翻飞的麻雀,总是那么和谐的与庄户人家好好地过着日子。时时刻刻缠绕着那颗在路上的心的,就是那个屋檐。
我看到了母亲,为了不让我们在冬天里挨冻,她拾起一节节的枯枝,犹如把那些破碎的日子一一点缀,然后,把温暖交到我们的手上。柴垛越码越高,母亲却越来越矮。我看到了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母亲在灶炕里点燃的红色的昏暗的火焰,成了那些夜里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肩膀,唯一可以握住的暖暖的手。
叶落归根,是我老了吗?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争取财富,却很少有时间享受;我们有越来越大的房子,但却越来越少地住在家里;到月球然后回来,却发现到楼下邻居家都很困难;征服了外面的世界,对自己内心世界却一无所知。
远行的人,是什么声音使你隐姓埋名?是什么风将你吹往他乡?秋天就是这样,把叶子纷纷抖落,把人的思念纷纷挂上枝头。是该回去了,去看看那棵生下我、让我因成长而绿又让我因成熟而黄的大树,还有落叶里沉睡着的母亲。母亲,我匆匆的脚步就是你密密缝合的针脚。母亲,背着破烂行李的我要归来,找到了天堂的我也要归来。
一层层落叶铺在回家的路上,我要踩着温暖的地毯去看望母亲。母亲也像落叶,从灿烂的枝头缓缓落下来,只是,她没有再醒来。
这个世界,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岁月无法伸出一只手,替你抓住过往的云。如果一切还能重新拾捡回来,母亲,我要去拾取你的笑容、脚步和风,用你的爱做灯油,用你的善良做捻儿,我要点燃它,放到心里,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
天冷了,树的叶子落下来,树离我很近。我似乎听见了它们在缓缓凝固。
天冷了,它们一排排的站着,心中坚守着的秘密一阵阵地疼痛起来。但叶子落下来掩盖了一切。
母亲去了,心灵没有了依靠,一下子就有了那种到处漏风的感觉。可是大风一直在刮,把故乡周围的尘土刮了个干净。我小小的故乡正在被秋天所包裹。
母亲的坟上有一棵树,那是我写给母亲的诗。每到秋天,叶子纷纷落下,把母亲的坟头遮盖得严严实实。那些在风中微微呻吟着的落叶,远远望去,像一群疲倦了的蝴蝶,静静地收拢着它们一生的美丽瞬间:一朵红晕,一个誓言,或者是简单的一声叹息。
故乡是人的原点,又是人灵魂的最后归宿。故乡、童年、母亲这些相互关联的主题词,往往是历尽沧桑的人心灵的栖息地。“落叶是疲倦的蝴蝶”标题新颖别致,主题古老而新鲜,说的是对故乡的思念,对母亲的感恩。文字清新,感情真挚,读后让人动容。
情感驿站27
2白桦林
肖复兴
我见过的白桦林不多,以前只在北大荒我们的农场和852农场见过。我们农场那片白桦林靠近七星河边,852农场那片白桦林就在场部的边上,当初大概就是因为有这样一片漂亮的白桦林,才会择地而栖将场部建在那里吧?在所有的树木中,白桦和白杨长得有些相像,但只要看白桦的树干亭亭玉立,树皮雪白如玉,一下子就把白杨比了下去。尤其是浩浩荡荡的白桦连成了一片林子,尤其是这两处白桦林都有几百年的历史,那种天然野性的气势更是白杨和其他树难比的。白桦林让人想起青春,想起少女,想起肃穆沉思的力量和寥廓霜天的境界。
在新疆,钻天的白杨到处可见,但白桦很少。所以,当到达阿勒泰,朋友说带我们看他们这里的桦林公园,我有些吃惊。但第二天到哈纳斯湖真正见到白桦林之后,并没有一点惊奇。不是它们不美,是它们都无法和我在北大荒见过的白桦林相比。这里的白桦林大多长得有些矮,树干有些细,树冠又有些披头散发,没有北大荒的白桦林那样高耸入云,那种铺铺展展的野性和那股苗条秀气的劲头都弱了几分。特别是树皮也没有北大荒的白,而且多了许多如白杨一样的疤痕,皮肤一下子粗糙了许多。加之枝条散落,压低了树干,便更少了白桦林应有的那种洁白如云的气势。
想起北大荒的白桦林,总会想起秋天白桦的叶子一片金黄灿灿,像是把阳光都融化进自己的每一片叶子里似的。雪白的树干在一片金黄的对比中便显得越发美丽。到了大雪封林的时分,雪没了树干老深,像是高挑而秀气的一条条美腿穿上了雪白的高筒靴,洁白的树干静静的,在雪花映衬下显得相得益彰、仪态万千。开春,是我们最爱到白桦林去的季节,那时用小刀割开白桦林的树皮,会从里面滴下来白桦的汁液,露珠一样格外清凉、清新。什么时候到林子里去,都能见到斑驳脱落的白桦树皮,纸一样的薄,但韧性很强,而且雪一样的白,用它们来做过年的贺卡最别致。只是那时我们谁也没想到。
后来看普列什文的《林中水滴》,他描写雪中的白桦林时忍不住问:“它们为什么不说话?是见到我害羞吗?”雪花落了下来,才仿佛听见簌簌声,似乎是它们奇异的身影在喁喁私语——便想起北大荒的白桦林。
并不是因为青春时节在北大荒,便对那里的一切涂抹上人为诗话的色彩。确实那里的白桦林与众不同。我们那时的生活是苦楚而苍白的,但自然界却有意和我们作对似的,那白桦林是那样的清新夺目,让我们感受到在艰辛之中诗意的生存并没有完全离我们远去。有些树木是难以入画的,尤其是油画。列维坦曾经画过一幅《白桦丛》的油画,画得很美,但不是北大荒的白桦林,是阿勒泰和哈纳斯的白桦林。因为画的枝干瘦小,枝叶低垂,没有北大荒那种高大、粗壮、枝叶钻天带给我们的野性,和那种树皮雪白的独特带给我们的清纯和回忆。
不知852农场那片白桦林现在怎样了。几年前我们农场七星河畔那片白桦林已经没有了,彻底的没有了。说是为了种地多挣钱,便都砍伐干净。那么大一片漂亮的白桦林。说没有就没有了。
【温馨提示】
北大荒白桦林充满生机活力,具有天然野性美;北大荒白桦林气质纯美,外形秀美。北大荒正是有了白桦林,那片原野才生机无限,“苦楚而苍白”的生活才具有了“诗意的生存”的内涵。对普列什文《林中水滴》以及列维坦油画《白桦丛》的引用,给文章增添了诗情画意,更突出了北大荒白桦林的清新夺目。最后表达了对“为了物质的生存”而毁掉了“诗意的生存”的行为的无奈和伤感。
3纽约鸽子
一夜雨疏风骤,把纽约积蓄了一年的金黄,从树梢刮到地上。那遍地的落叶,如同碎落的金黄旗子,插满这个城市的角角落落,让这个城市的色调与季节同步。
漫步在中央公园的小径上,恍若与周围这个世界之都的喧嚣隔着一个时代。宁静是公园鲜明的主题。一望无边的寂寞,让我的思路也飘上了一层清凉的露水。
热闹的是那没有季节的鸽子。她们是公园活动的标本。奔跑,飞翔,安坐,追逐,是如此的无忧,如此的安详。我的脚步播向哪里,鸽子的快乐就洒向哪里。鸽子是公园真正的阳光,她透过思乡的云层,照亮我的孤独。她让世界在沉寂的时分,披上一层灿烂的音乐。
中央公园很大,它几乎占曼哈顿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曼哈顿是纽约的五个区之一,也是最繁华,最重要的地区。联合国、世贸中心、帝国大厦??一些最重要的建筑和机构都在这里。如果说纽约是寸金之地的话,曼哈顿则是寸金之中的寸金。美国人却在寸金之地的正中央,开了这么大的一个公园。有了公园,就有了鸽子的天堂。有了公园,就有了我的迷茫。 潮湿的草地,不能留下我的脚印。厚厚的草层,托住了我对土地的印盖。脚印只留在坚实的土地上。就是沙地也不行。不信,步入海边,那无际的沙滩上,就是多么容易盖上的脚印,也不会长久。海浪会轻轻擦去你不大深刻的印痕。只有鸽子的脚印例外。她的脚印,播在风里,播在目光里,播在人们的心里。
一只鸽子停在了我的肩上。我想赶走,却又不忍。我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阳光,却因惧怕承受不起而轻易失去。鸽子全然不顾我的恍惚,她在与伙伴们进行着快乐的对话或咏唱。数分钟之后,她才轻描淡写地飞离了我的肩头。一阵轻风刮来,我纷乱的头发开始有了形状。中央公园的宁静,让我逐渐激动起来。我真想躺在地上打滚,染一身潮湿回家。潮湿不是宁静亲密的朋友吗?
走进喧嚣的大街,倘佯在百老汇、第五大道、时代广场,人流如潮。各种广告,各种叫卖声、车流声,让这个城市沸腾。抬眼望去,公园以外的城市没有一丝丝多余的空间。 令我惊异的是,我的两肩各站上了一只鸽子。她们全然不顾周围的忙碌奔波景象,独自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宁静。我俯首看看脚边,我的惊喜更是难以控制。成群成群的鸽子,散布在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她们昂首阔步,同人类竞争看空间。人流在让看她们,车流在绕着她们。她们的悠闲,同世界的纷乱形成强烈的反差。我清醒地意识到,奔走在纽约的人们在照顾着脚边的鸽子。我想到了两名留法学生因烹吃两只鸽子而吃官司的事。我想到的不是东西方文化的反差,而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关联。
一片金黄的叶子飘到了我的面前,轻轻地提醒了我的情绪。我知道,我不能深陷这与主旋律不大协调的情调之中。
一群一群鸽子欢乐地飞起。她们是一组一组欢乐的音符,跳动在世界这架巨大的钢琴上。
【温馨提示】
鸽子给宁静的公园带来热闹,给喧闹的街市带来宁静,它是大自然的使者。人们对鸽子的照顾,表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情感。对于鸽子的这份安详无忧、愉悦开朗,我惧怕自己因承受不起而轻易失去。鸽子是公园的阳光,它给我思乡的寂寞迷茫的心灵播上了一层亮色,我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阳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带来的宁静、快乐。
4 大师的故乡情结
韦启文
江汉平原。江汉平原上的潜江,只要你到过一次,就会深深地爱上她。
正阳春三月,潜江到处充满了阳光。阳光下的田野,有蜜蜂和蝴蝶在无边无际的小麦地和油菜地里飞舞吟唱。阳光下的湖泊与河流,像一片片云彩或浮游在眼前或流动在远处。阳光下的水杉,一排排一片片,多姿而挺拔,是平原站立着的姿态。朋友们赞叹,阳光下的潜江,太美了!这就是中国戏剧大师曹禺的故乡。古云梦泽里的江汉平原,江汉平原上的潜江。这是天赐的江汉平原上的潜江,是明媚的阳光下的潜江。难怪平生并没有到过潜江的曹禺,对潜江却具有深深的故乡情结。
人人都有故乡,曹禺当然也有故乡。他出生在天津,如果他说他是天津人,人们一定不以为他趋鹜大都市。因为他从未到过潜江。但他说他是潜江人。而几十年前说我是潜江人,与说我是乡下人意思是一样的。但他历来都这样说。我理解,一半来自中国人的传统认识——故乡是祖居之地,乃父母之邦。一半来自他对故乡潜江的与生俱来的深深的迷恋。这一点,在他晚年所写的《我是潜江人》里,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他说这其中像是有血与肉的联系。这是被誉为中国莎士比亚的曹禺的故乡情结。
在湘西凤凰古城,我也曾触摸到两位大师的故乡情结。 清清的沱江,流过古城,在听涛山的山脚下,有一座坟茔。说是墓,并不见坟包,周围未见任何修整过的痕迹,只有非常留心才能发现,在灌木间有一块未经任何雕琢的石头,这是沈从文的墓碑。石头下,安放着大师的骨灰。从沱江边走向世界,几十年后又回到了沱江边。枕着沱江的涛声,大师安眠在这里。
有一位医师朋友告诉我,婴儿身子不适或烦躁就会哭闹不止,只要母亲一抱,很快就会安静下来,里面自有科学道理。而大师也是人,也迷恋母亲的怀抱。
前几年我访问波兰,波兰朋友告诉我,音乐大师肖邦一生颠沛流离,最后客死国外,临终时他留有遗言:把我的心脏带回我亲爱的祖国。后来他的心脏被朋友带回波兰,放置在华沙一个大教堂的柱子上。这是洋大师对故乡母亲的情怀。
在潜江,我们参观了位于马昌湖畔的曹禺公园。在公园里,有一尊全身铜像,身穿风衣的曹禺,拄着手杖,风尘仆仆,回到潜江。碑座上镌刻着他生前亲笔写的几个字“我是潜江人”。他似乎逢人就说——我是潜江人。在这个公园里还建有一座曹禺纪念馆。陈列馆里收藏着大师从幼年到老年的珍贵照片和他平生所创作的作品的各种版本。有他3岁时站在板凳上看戏的照片,有他在清华大学求学时参加演出的剧照,有他写作和参加各种活动的照片。这是国内唯一一所展示大师生平和杰出贡献的纪念馆。我们看到了戏剧大师一生的音容笑貌,看到了一个活脱脱的曹禺。这是故乡对大师的真情与挚爱。
晚上,看了在潜江曹禺戏园演出的《原野情仇》,这是根据大师早年创作的话剧《原野》改编的花鼓戏。台上演员们一颦一蹙,一唱一念,都非常入戏,而且极有地方特色。让人感到,大师的这出戏好似是专门为故乡而作的。这是一种文化默契,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是故乡对大师的解读和理解,深情眷念。
如今曹禺已经安睡在他的故乡潜江。那天风和日丽,潜江朋友领我们到位于市郊森林公园里的曹禺陵园,这是曹禺最后的归宿,是他与故乡的泥土融为一体的地方。用汉白玉雕刻的曹禺在广袤的潜江大地,神情显得宁静而睿智,是一位慈祥的智者,透出几分满足和怡然。我想,一定是因为他回到了心底梦萦几十年的故乡。每当春天来临,他都会听到广袤的平原
上布谷的鸣叫,那是故乡母亲对儿子的呼唤。曹禺出生三天,就失去了母亲。也许他从来就没有得到过母亲的搂抱。而他所追求的,到了辞世以后,在父母之邦才得以实现。曹禺是不幸的,曹禺也是有幸的,他真正回到了母亲宽阔温暖的怀抱——天赐的江汉平原上的潜江,明媚的阳光下的潜江。
故乡是灵魂最后的归宿,是游子心中永远的母亲。只有远离故土的人对这一点体会最深。“月是故乡明”,当曹禺写到这几个字的时候,他一定想到江汉平原上的潜江,想到潜江的田野、湖泊、河流、水杉、蓝天白云和掠过平原的清风以及和煦的阳光。曹禺说我是潜江人,与说我是中国人用了同样的深情。在这里,故乡和祖国具有了同样的含义。
大师们在生命的最后一站,选择回到故土,其实是一种美丽而深情的文化乡愁,也是一种精神的回归。皈依故里,皈依大地,皈依祖国母亲。我深信,我不仅触摸到并已经解读了大师的故乡情结。
5 故事远去了,还有梨花入梦
王杰
若干年前,临村那片灿烂的梨花。
继而蹦出年少偷梨的情形。不禁哑然失笑。
我们的村子大,跟西边和北边的两个村庄几乎连到了一起。那两个村庄都种了大片的梨树,紧挨着大路。放暑假前,梨树上的果子已经很诱人了,上学路上,常常有坏小子趁人不注意,冲着梨树胡乱扔出一块石子
,运气好的,应声击落一两个来,拣起来撒腿就跑,听到声音跑出来的主人,只好骂骂咧咧的转回去。拣起的梨子不一定能吃,但伙伴们照样乐此不疲,逮着机会就下手。弄得人家没办法,见我们路过,就装模做样地背着药筒,往果实上喷药。
刚开始也很害怕,好几天不敢打梨的主意。不过偶尔听大人跟对方闲唠,才弄清不是剧毒农药,而是防虫剂、甚至是水,用来吓唬人的。大家便照打不误。孩子的这种天性,有恶作剧的成分在内,也有跟人玩游戏,其乐无穷的意味。
最好玩儿的是冒着大雨去偷梨。
每当大雨之前,先来一阵大风,刮得飞沙走石。伙伴们兴奋起来,开始物色砖头石块,就等大雨倾盆而下。因为雨幕是最好的掩护。
落雨的时候,大人都吆喝着自己的孩子往家跑,我纠集着邻居的伙伴,开始往梨园那边跑。大家都光着脚丫子,根本不介意泥里有玻璃渣或者铁钉什么的,脚为此没少受伤。
天空一片昏暗,雨幕密布,离远了根本看不清人。我们就借助这样的掩护,把一发发精心准备的石弹砖块,朝着风雨中的梨树扔过去,噼里啪啦的响声过后,泥水中一片落叶,间杂着鹅蛋大小的木梨。等到站到门前警戒的人发现有动静,我们已经抱着战利品,飞快地离开。
偷梨的行为,好像也就是小学二三年级那两年的事。小学五年级时,跟着一个比我大十来岁的哥哥,去地里薅草。他把我带到村办工厂旁边的苹果树林里,自己摘了几个苹果放到筐子里。我见状也伸手去摘,还没摸到就听身后一声炸雷般的叫喊。我大吃一惊,扭头看到一个年轻人正从几十米远的地方恶狠狠地朝我冲过来。比我大的哥哥喊了一声“快跑”,丢下我,迅速跨过地头的溪流跑得没了踪影。我的心都快蹦出来了,下意识地往地头冲,一两米宽的小溪,不知怎么就一下子跨了过去,感觉后面的人差一点就抓住了我的衣服。
那个年轻人没有跳过来,气喘吁吁地站在对岸,指着我威胁:再来的话,我抓住把你送到学校,交给你妈。
我好像真被吓住了,这之后再没有对任何果树下过手。
念初中时进了城,逢周末才能回家,那些在我眼里原本物质的梨树,突然都生动起来。尤其是春暖花开的日子,算算梨花该开了,老早就盼着周末。哥哥骑车带着我,路过那片梨
公园散文篇三:泰戈尔的散文诗
【泰戈尔的散文诗】和【川端康成的散文】觉得二者的散文都很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都很美,但二者这种以文字呈现的美,风格却完全不一样??前者是一种诗意的童真,后者是忧郁的凄美.
【纪伯伦的散文诗】与泰戈尔童话般诗意的纯洁不同的,他是一种宗教的纯洁善良的美学追求和实践,也很值得一读.
余秋雨的散文,有许多中考满分作文都有模仿他的痕迹 无论是《文化苦旅》还是《 山居笔记》或《行者无疆》他的散文文笔都是用的很讲究的 特别适合中考阅卷老师的美文偏好 而且其中也何以积累很多素材
《瓦尔登湖 》作者 亨利?戴维·梭罗、(翻译)徐迟 上海译文出版社
《瓦尔登湖 》笔调优美,富有哲理,常常会让人得到许多人生的启迪,特别时候安静的时候阅读?? (徐迟翻译的版本文字使用上要到位一些)
《追风筝的人》
《三杯茶》
《酥油》
科普类
《国家地理科学探索丛书》
《国家地理英语阅读与写作训练丛书》
《国家地理学生主题阅读训练丛书·中文翻译版》......
《万物简史》为万物写史 为宇宙立传
这是一部有关现代科学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书,作者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惊奇和感叹组成了本书,历历在目的天下万物组成了本书,益于人们了解大千世界的无穷奥妙,掌握万事万物的发展脉络。
书中回溯了科学史上那些伟大与奇妙的时刻,引用了近年来发现的最新科学史料,几乎每一个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惊人: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坦博士拉火山喷发,喷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来的海啸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们也是千奇百怪: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插进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
本书在讲述科学的奇迹与成就的同时,还浸润着浓郁的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全书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一千古命题作了极为精当的阐释,每一个人在阅读此书之后,都会对生命、对人生、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产生全新
的感悟。一位美国小读者的父亲说,读过《万物简史》之后,他对死亡不再感到恐惧??作者认为,这是一本书所能获得的最高评价。
《时间简史》
《科学的旅程》
《科学探索者》(美国权威教材) ......全套16本
探索科学奥秘,指导研究性学习,知识能力方法并重,动手动脑趣味无穷。
该丛书与我国新课程标准相匹配。丛书共16册,包括《运动、力与能量》、《地球上的水》、《声与光》、《电与磁》、《天文学》、《化学反应》、《物质构成》、《环境科学》、《从细菌到植物》、《细胞与遗传》、《动物》、《人体生理卫生》、《地球内部》、《地表的演变》、《天气与气候》《科学探究》,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并处处洋溢着人文智慧的光芒和探索的魅力。
《水知道答案》1、2
作 者: (日)江本胜 著;(日)猿渡静子 译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水知道答案》1:人由水构成,了解这一点是认识整个世界的关键。只要从这个角度综观我们周边的世界,我们就会看到一种与过去完全不同的风景。人类所编织的无数的史诗,可以说都是通过水所映照出来的一段段的故事。人类社会就如广阔的大海,我们以各自的姿态滴落其中,便是参与了社会的运作。??
《水知道答案》2: 收录更多美丽的水结晶照片,进一步说明了水与人类的关系。水结晶以各异的风姿传递给我们许多信息,并与人们内心深处最单纯.最洁净的部分产生共鸣。本书诗样的文字和美丽的照片告诉我们:地球其实并不需要保护,需要保护的是人类自己,人永远是自然之子;每一滴水都有一颗心,要让世界更美丽,需要按照生命本身的节奏和自然规律去生存。为此,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以爱,感激和赞美的心情去生活,去对待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
看完这本你会感叹水原来也有这么多种形态!生命的答案水知道。水知道答案,水知道生命的内涵和意义。值处一读的好书,会让人心境平和、懂得感
《啊哈,灵机一动》——适合对数学和逻辑感兴趣的学生阅读,可以作为趣味数学的入门书。 《啊哈!原来如此》——是一本介绍数学、哲学悖论的书,收集了自古希腊到现代数学中的各类经典悖论。作者深入浅出,用轻松有趣的方式讲清楚这么困难的数学和逻辑问题,门槛较低,初中生可以看懂大多数。喜欢动脑筋或者是对科学感兴趣的人会喜欢这本书的。 《啊哈,灵机一动》 《啊哈!原来如此》
作 者: (美)伽德纳(Gardner,M)著
出 版 社: 科学出版社
所属分类: 图书 >> 科普读物 >> 其他科普知识
《物理世界奇遇记》
作者将现代物理学抽象的理论以及复杂的数学点化为生动形象的故事,使读者在经历了一次次奇妙的旅程后,对我们生存于其中的这个宇宙有了一个比较全面深入也是现代化的认
识,适合初中学生阅读。
《从一到无穷大》
书中以生动的语言介绍了20世纪以来科学中的一些重大进展。先漫谈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然后用一些有趣的比喻,阐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四维时空结构,并讨论了人类在认识微观世界(如基本粒子、基因)和宏观世界(如太阳系、星系等)方面的成就。全书图文并茂,幽默生动,深入浅出,适合初一以上学生阅读。
作 者: (美)G.伽莫夫 著
出 版 社: 科学出版社
所属分类: 图书 >> 科普读物 >> 其他科普知识
元素的故事 作 者: (苏联)依·尼查叶夫 著;滕砥平 译
出 版 社: 湖南教育出版社
所属分类: 图书 >> 科普读物 >> 其他科普知识
适合对象:初中生
本书介绍的是发现化学元素的故事。著者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描写,记叙了18世纪中期到近年有关化学元素的重大发现和发展;列举了英国化学家戴维发现元素钠和钾,德国化学家本生、基尔霍夫发现元素铯和铷,居里夫妇发现元素钋和镭等故事。还介绍了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表。
作者以巧妙的文艺手法,使本书脱离枯燥的讲义和教材形式而自成一格,把元素的发现写成了一篇篇引人入胜的侦探小说。书末由中国著名作家叶永烈撰写了几个元素的新故事。
《莎士比亚、牛顿和贝多芬——不同的创造模式》
科学家之所以研究自然,不是因为这样做很有用。他们研究
自然是因为他们从中得到了乐趣,而他们得到乐趣是因为它美。
如果自然不美,它就不值得去探求,生命也不值得存在......。
建筑----《华夏意匠》
建筑是门艺术,它的艺术表现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历史文化方面的积累和沉淀。建筑风格的形成主要受社会因素、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和文化因素四项因素影响。做为一本课外读物,《华夏意匠》可以丰富人文(习俗性格、宗教信仰、文化素养、审美观念)、历史(社会制度)、物理(力学)、地理(气候、地貌、材料)等方面的知识。
心理学——《心理学与生活》《图解生活中的博弈学》
计算机------《人月传说》
理财类——《魔鬼经济学》-很经典,有趣。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