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赠书的民间图书馆_武大图书馆可以进去吗
发布时间:2020-03-26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走进北京国子监官书院胡同,在幽静的氛围中,顺着路标,拐弯处的“民间流动图书馆”几个大字映入眼帘。在这个不大的院落,藤椅上、地上堆满了准备寄往全国各地的书籍。 民间流动图书馆创办于2010年10月25日,面积只有40平方米,但图书室、阅览室、藏书室一应俱全。馆中3000多册书,涉及历史、军事、经济、社会科学等10多个领域。
让知识流动起来
步入阅览室,书架上书目众多。三三两两的读者正在办理获赠手续,更多的人则安静地或靠窗、或依橱,惬意地阅读。
管理员段雅涵介绍,平日前来阅读的人均量有二三十人,周末有百人之多,“最重要的是每人每次都可以带走一本书,一个月限两本。”
“赠书”是民间流动图书馆最大的特色,它不是让读者借阅图书,而是直接将读者选中的图书,无偿赠送给读者;读者只需登记姓名,留下联系方式即可获赠;读者口头承诺自己读完本书之后,再将此书转赠给其他人,如此循环,让知识在民间流动起来。
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免费公益赠书的流动图书馆,民间流动图书馆从创办之初就秉承着“人人读书、人人传书、人人赠书、人人爱书”的理念。为维持馆内3000本的持书量,民间流动图书馆创办人兼馆长徐大伟每个月都要亲自上书店选书,不断充实馆藏。
初见徐大伟,亲切健谈,这位一直强调读书重要性、“读好书,做好人”的中年男人,是商人出身,出生于山东烟台一个贫困的农村。
11年前,徐大伟大专毕业后,卖过鱼、打过工,进过当铺,睡过地下通道。如今,他已是一家广告策划公司的董事长。在事业的征途中,辛苦过,低落过,但他从未放弃过读书。
徐大伟说自己是“读书改变命运”的典型代表,所以他创办了这家“纯公益、全免费”的图书馆,希望人人“读好书,做好人”。
一年多,徐大伟赠书无数,赠书也让他感到无穷的快乐。他表示,社会给予了自已稳定的生活,所以也想做点事回报社会。“我要做赠书的第一人,有好书就跟别人分享,想看书来我这拿就行。”
将知识化为力量
民间流动图书馆的赠书工作不只限于实体店和网站,也会不定期地走进大学、孤儿院、贫困地区小学、工地等免费赠书,或是走上街头开展推广阅读的活动。
如今,民间流动图书馆已经在全国贫困山区建立了64个“希望书角”,在北京11个社区建立了“书香社区”分馆。而“走进大学助力青年”项目、“笔记人生工程”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今年还把1万本图书赠送给了西藏自治区的一些农家书屋。
“我们在网站上发出赠书通知后,一些学校和个人会主动联系我们。我们会先了解对方情况,再根据其具体的情况赠书,确保书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中。”徐大伟说。
伴随着一本本图书在民间被传阅,更多的人体会到了图书带来的快乐,甚至重新鼓起面对生活的勇气,开始寻找人生的方向。
广州大学生陈少华曾质疑过“希望书角”的落实情况,“徐馆长为了打消我的疑惑,承诺只要我坚持读书,就一直赠书。”自此,陈少华养成了每天阅读的习惯,身边的同学受到影响,也加入进来。经过长时间的知识积累,他现在经常向杂志社投稿,并相信知识能改变一切,包括命运。
浙江省第一监狱服刑人员顾建平在给徐大伟的感恩信中表示,自从监狱里设了“爱的书角”后,误入歧途的他每天都在书海中度过,从书中得到重生、洗礼。现在,还需服刑10年的顾建平,每年都会定期收到徐大伟的赠书。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建馆以来,图书馆全年无休,不论刮风下雨,每天前来看书的人络绎不绝。而在该馆的留言簿上,“让更多的人学习知识”、“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你”、“我带来了新朋友”……读者在字里行间透露了对它的感谢与支持。
赠书质疑与困境
区别于广州、深圳等各地的公办流动图书馆,民间流动图书馆所有购书、寄书、场馆租赁、活动支出、员工薪水等一切费用均由徐大伟一人承担。
至今为止,用于图书馆的花费已达60万元,每月仅购书花费就约4万元。其背后的资金支撑,主要来源于徐大伟个人的广告公司利润。
同时,他还把自己的家人拉入图书馆“合伙”,鼓动自己的父亲、大舅当志愿者,带着妻子去西藏贫困家庭赠书……
民间流动图书馆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困难。据该馆图书管理员谷峰介绍,每次采购图书单搬运工作,对馆中的员工来说,就很艰辛。
而如何确保赠书之后的传阅率,成为其中最难监管的工作,会不会有人得到赠书了,却把它束之高阁?毕竟这是一场充满“诚信”味道的图书漂流。
有人认为,民间流动图书馆应该建立一套完备的运转机制,否则很可能半途而废。在保证充足书源的同时,建立图书评价系统,借助社会精英和读者的力量选出好书。要有阅读反馈系统,有一个平台,让更多读者分享他的阅读收获,或三言两语,或一段书评。
公共阅读的有益补充
其实,在我国各地很早就有了流动图书馆这一概念,比如2003年广东将文化专列车辆开进了经济欠发达地区;2008年上海地铁9号线在全国率先推出首个自助式流动图书馆等。
这些流动图书馆多以政府、企业为依托,而像民间流动图书馆这样的民间组织已有日益增多的趋势,成为我国公共阅读组织中的有益补充,尤其在广大乡村和社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003年6月,在广大农村地区对图书的巨大需求中,天下溪乡村图书馆项目应运而生;2007年,由李英强创办的立人乡村图书馆;2010年,广州出现首家民间自发组织图书馆“我们图书馆”, 全部的藏书均由书友提供,以书会友。
至2010年,全国共有民间图书馆300多家。由于缺少政策、资金支持,多数图书馆生存堪忧。民间流动图书馆管理员谷峰坦言,“呼吁政府部门能够照顾我们的公益初衷,考虑我们的实际困难,为我们提供一些公益工作的方便政策。”
针对民间图书馆出现的困境,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副主任王子舟教授认为,各民间图书馆需要企业、基金会、学校和个人联合起来做,并呼吁社会机构给民间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更多认可。不管图书在流动中是否会了无踪影,这种充满诚信味道的阅读活动本身就在无声地对读者进行一次素质教育。
徐大伟说自己是“读书改变命运”的典型代表,所以他创办了这家“纯公益、全免费”的图书馆,希望人人“读好书,做好人”。
相关热词搜索:赠书 图书馆 民间 免费赠书的民间图书馆 民间图书馆 民间流动图书馆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