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组织的党员生活|2018年新纪律处分条例

发布时间:2020-03-26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2011年5月1日,山西省临猗县嵋阳镇卫家屯村。一座纪念碑刚刚落成,这是为了纪念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党员烈士卫平定。   一位76岁的老人放下自制的花圈,轻轻擦拭墓碑上残留的灰尘。老人叫周萍,是她从微薄的收入中拿出3000元,为烈士立碑。她并不是卫平定的亲人。
  3年前,同样是这位老人,用自己扎纸花所得的4000元积蓄,将长眠在卫家屯村的9位无名烈士的遗骨,迁至烈士陵园统一安放。那天,周萍老人哭了,她说,“孩子们,有家了。”
  在电话中,临猗县人大副主任杨建民告诉记者,“周萍老人只是想让每个人都回到他该去的地方,这与她特殊的经历有关。作为一个1958年入党的老党员,周萍为此奔走了20年。”
  
  迟交的党费
  2011年5月26日,记者来到了山西省临猗县,杨建民告诉记者,“我最初认识周萍老人,是在县里的助残表彰大会上,周萍老人是县里的大好人,助残、向灾区捐款、敬老、拥军样样争先,可我那时并不知道周萍背后的故事,直到2006年,一件事情震撼了我,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
  在办公室里,杨建民打开抽屉,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铁盒,同时告诉记者,周萍多年来受的苦,以及带给自己的所有震撼,都在这个铁盒里。
  杨建民缓缓打开铁盒,记者看到,铁盒里装着用各种稿纸、信纸折起的小纸包,每一包都写明了年份,里面装的是什么不得而知,经过整理排序发现,最早的年份是1996年,最近的年份是2006年,共11个纸包。杨建民说,“那时我还是副县长(县长助理),有一天,周萍老人突然来到我办公室,把这11个纸包放到我的面前,开始我也很疑惑,直到我打开纸包,完全被震住了。每一个纸包里,包的都是钱,不多不少24元,这是老人每一年的党费,11包,就是11年。”杨建民回忆,当时周萍的愿望是,要党委接收这11年党费,同时恢复党组织生活。那么,这11年党费为何姗姗来迟,为什么这个“大好人”11年没有组织生活?
  次日上午10点,记者来到了周萍老人家,老人正在一间不足16平米的屋子里扎纸花,看到记者到访,周萍老人很高兴,放下手上的活和记者聊了起来。
  说到身体、生活,老人都说挺好,当问及11年的党费,周萍有些激动地表示,“我是党的女儿,我必须回到党的怀抱!”之后,她向记者讲述起自己的独特经历。
  周萍1935年出生在临猗县西陈翟村,1950年第一批建团时,就被接纳为共青团员,不久就任村团支部书记;1952年,当地眉户剧团成立,一副好嗓、爱唱红歌的周萍被吸收为剧团演员并担任组长,直到1955年,周萍因不适应剧团的流动生活而患病,病愈后在县造纸厂当工人。1958年11月26日,对周萍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我入党的日子。”
  
  产权官司带来的麻烦
  “直到1976年,原公社调我出来办一家缝纫厂,在没有任何投资的情况下,我拿出了为儿子结婚准备的2500元钱,盖起了七间厂房,没让公社出一分钱、一根木料、一块砖瓦。”由于年效益好,周萍多次被评为模范党员、模范厂长。然而所有的荣耀都在1986年突然降临的一起产权官司中,被撕得粉碎。
  当时公社要强行征回缝纫厂的用地,而周萍说,“这一决议没有通过任何会议!”在缝纫厂开办期间,周萍吸纳了很多残疾人就业,还有厂里其他上上下下的工人,一旦厂子没了,这些人饭碗也就没了。为了维护企业权益,周萍于理力争,但是这却波及到了他的党员生活,当时的镇党委书记做出了停止周萍党员组织生活的决定,这让周萍感到“非常受挫”。
  自此,周萍开始了长达15年的诉讼之路,“当时他们联合社里60多个人签字,把我告到了太原。”周萍老人回忆起那段日子,表情很凝重,“但是我们厂子有土地证,他们没有啊,我不相信没有说理的地方。”之后的周萍往返于运城、太原、北京246次,先后走访了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乡镇企业局、省委组织部、最高人民法院、中央组织部等各级党政机关,这官司一打就是十几年。
  而在这些年里,周萍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没有党的组织生活,没有地方交党费。周萍家离县礼堂很近,每次听到喇叭里喊“全体党员到礼堂开会啦”,她的心里就涌出一种莫名的伤感;每次路过“党员之家”,周萍也会驻足许久、黯然神伤,周萍说“有这么多‘党员之家’,怎么就没有一个家要我。”
  周萍先后给县委组织部、地委组织部、省委组织部,直至中央组织部写过信,周萍说,“即使我有什么地方真的做得不好,党组织可以明确指出来,给我一个改正的方向,镇党委怎么有权力不让我过组织生活?”经过申诉,当时的临猗县委办公室主任肖定虎决定先行代收周萍的党费,这一交就是9年。
  1996年,由于县里人事变动,肖定虎同志调至其他岗位,又没有人接收周萍的党费了。按党费缴纳的相关细则规定,半年不缴纳党费,按自动退党处理。周萍不知道自己还是不是党员,老伴卫孟安慰周萍说,“在你去世之前,组织关系解决了更好,如果解决不了,只要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党员,我给你做面党旗,盖在你身上,然后帮你把党费寄到中央组织部。”
  老伴的话周萍信了,从1996年开始,周萍扶贫济困,一如既往地以党员身份要求自己,也正是从1996年开始,周萍每个月拿出2元钱党费,每年24元包成一包写明年份,在周萍心里,自己依然是党的女儿,终归要回到党的怀抱。
  2000年,长达15年的产权诉讼终于有了结果,经过一审、二审、再审,运城市人民法院做出判决,康复福利服装厂(周萍的缝纫厂在1990年与民政局协商更名为康复福利服装厂)胜诉。15年,246次走访,在那一刻终于有了答案。土地名正言顺地回到了工厂手里,而此时的周萍已经心力交瘁,一年之后,她将服装厂交由别人经营,自己在16平米的门面里专心扎起了纸花。
  周萍扎纸花所得的收入不多,“每朵纸花两毛钱,一个大花圈是五块钱的手工费,”老伴卫孟说,“本来家里一直想盖房子,但是周萍不允,现在年纪大了也不想这事了,周萍和我商量好了,有生之年多帮帮比我们困难的人,生活清苦点,但是精神上快乐。”
  杨建民告诉记者,“1998年南方水灾,2008年汶川地震以及去年的玉树地震,老人都积极捐了款,虽然数额不大,但是积极性很高,她还长期捐助聋哑儿培训学校、孤儿和环卫工人,多次被评为助残模范、爱心老人。”
  
  回到党的怀抱
  2006年,周萍出于对当时县委领导班子的信任,决定亲自将积攒了11年的党费亲自交到县委,时任县长助理的杨建民接到这11包党费之后,很快向领导做了汇报,当时的县委书记刘建政非常重视,请示运城市市委组织部之后,经临猗县猗氏镇党委研究决定,2006年9月15日正式恢复周萍的党组织生活。离开了20年,周萍终于再次回到党的怀抱,周萍说,“那天晚上我一会哭、一会笑,一夜没合眼,我唱了一夜的歌。”说着周萍老人哼了起来: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呀/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在人民中间嘿……生根开花。”
  唱完几句,记者发现周萍老人眼角湿润了,杨建民说,“每一次听老人唱红歌,自己都会被感染,周萍老人对党的感情是很难用一句话说得清的,老人的11包党费我买了下来,至今留存,这11包党费是一个农家妇女对党的忠诚、是一个七旬老人对党的挚爱,是一个普通党员对党的执着,她是党的女儿,无愧于党的事业。”
  和周萍老人话别后,记者来到了嵋阳镇卫家屯村的卫平定烈士墓前,碑上的泥土不知被什么人打扫得干干净净,墓碑上镌刻的文字证明了这位烈士曾为解放临猗立下汗马功劳。卫平定的女儿卫小菊说,多次想为父亲立碑,但因疾病缠身、家境贫困,此事一再搁浅,是周萍老人出资立碑,了此心愿。
  杨建明说,“卫小菊不知道周萍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实周萍在3年前就为9个无名烈士迁坟,无名无份、无‘家’可归的感受,也许只有经历了迷离与回归的周萍最清楚。”
  编辑:刘文婷 美编:王迪

相关热词搜索:党员 组织 生活 没有组织的党员生活 党员组织生活会 党员组织生活制度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