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授爱翻垃圾箱|翻垃圾箱

发布时间:2020-03-24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杰夫?费雷尔被称为“城市罗宾汉”,但他不偷不抢,而是用一种和平无害的方式“劫富济贫”――翻你家的垃圾箱,找出有用的东西送给慈善机构,当然也自己“享用”。他不是专业拾荒者或慈善人士,而是大学教授。他用这种方式向美国的过度消费文化宣战。
  费雷尔今年57岁,是得克萨斯基督教大学社会学教授。由于工作关系,他对“亚文化群体”一直很感兴趣,玩滑板的朋克、街头歌手、涂鸦艺术家、无家可归者等都是他研究的对象。每次做实地研究时,他都会像研究对象那样生活。
  10年前,费雷尔搬到了得克萨斯州沃斯堡市,开始对“翻垃圾箱”这种行为产生兴趣。他发现,有些人翻垃圾箱纯粹是出于生活窘迫,“他们穿着沃尔玛的工作服,一下班就在那里翻找东西,因为每小时7美元的工资不能养家糊口”。但有的人则不同,例如“Freegan运动”的践行者,他们的主旨是免费(free)和严格素食(vegan),主张尽可能不消耗资源,坚信如果吃别人丢弃的食物,就会“留下更小的碳脚印”。另一个名为“要食物不要炸弹”(Food Not Bombs)的组织,则专门拿别人准备扔掉的食物为无家可归者加工食品。
  没课时,费雷尔就会骑上自行车――那是在垃圾箱中淘来的,或偶尔开上那辆1994年的福特皮卡,开始一圈16公里的“淘宝之旅”。日久天长,费雷尔的收获可不小,包括文具、生活用品、食物、电器、家具,还有价值数百美元的火车模型、古董相机等各种好东西。
  费雷尔家的后院有一间储藏室,里面的“藏品”数以千计。一次,几个学生想学修自行车,费雷尔就从储藏室中给他们每人凑了套工具。他经常将这些物品分类整理,把毛毯、背包、牛仔裤等送到无家可归者中心;把没开封的袋装干果送给朋友,那也是从垃圾箱中翻出来的;他自己也不再买办公用品和衣服,每年可以节省数百美元的开支。费雷尔的工资不算低,不过他把大部分收入捐给了一家动物救助机构。
  虽然经常翻动别人的垃圾箱,费雷尔却从来没有与警察或主人发生过纠纷。“友善可以解决一切麻烦,而且我每次都会把垃圾箱弄得更整洁”。
  2006年,费雷尔撰写了《拾荒帝国》一书,记录了他的拾荒经历和研究。书中介绍了不少拾荒窍门,例如在两个高级住宅区的中间地带可以重点搜索,因为大家通常不会把废物扔在自家门前;捡到拎包要摸摸底部,幸运的话会找到珠宝之类的小玩意儿。
  同时,“翻垃圾箱”让费雷尔更深刻地意识到美国社会过度消费的现象,“高科技让产品更新换代加速,许多东西还能用时就被人们扔掉了,当iPod上市时,人们就扔掉了CD播放机;每隔6个月出一款新的iPhone,老款就被抛弃了……由于无孔不入的广告,我们被欲望所牵引,而不是需要。”但是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人生活在贫困中,这些被提前结束使用寿命的东西还可以“发挥余热”。费雷尔还把在垃圾箱里得到的教训用来解读知识界――“就像美国人经常扔掉仍然好用的旧东西一样,学者们也喜欢接受新理论,尽管老理论还没有过时。”
  作为一名社会学教授,对费雷尔来说更有意义的是,他把翻别人的垃圾当作一种研究社会的方式。“我曾看到一张照片被撕成了两半,把它们拼在一起原来是一对幸福的夫妇。不用猜你也知道发生了什么,我好奇的是他们为什么分手了?”
  编辑:李雪 美编:陈思璐 编审:张勉
  

相关热词搜索:垃圾箱 大学教授 大学教授爱翻垃圾箱 哈佛大学教授爱住垃圾箱 爱翻垃圾箱的科学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