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进:科班四年,学好“叠和穿” 非科班学小语种

发布时间:2020-03-24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穿衣扮戏,戏服上身的刹那,角色和演员融为一体,服装师便是融合的催化剂。4年中国戏曲学院科班学习,他轻描淡写“学的就是叠和穿”。旧时戏班不过几口衣箱,现在戏服量大得多,不过,依旧沿用了衣箱分类:大衣箱(蟒袍、官衣、男女帔、宫装、腰裙等)、二衣箱(以武装戏服为主,靠、箭衣、夸衣、抱衣等)、三衣箱(专管内衣靴鞋等,如水衣、厚底)。在北京,《赵氏孤儿》里抱的喜娃也归入大衣箱,所有服装收拾妥当,再把喜娃扑在箱上。而武汉把喜娃归入了道具。
   京剧里,穿衣有固定程式,戏服颜色、花纹、类型与角色、剧情对应,而且先穿什么、后穿什么,一步错不得,“宁穿破,不穿错”。演员穿好水衣和彩裤,剩下的交给服装师。水衣起保护,避免出汗损伤服装,过去老戏班还有竹衣;而彩裤分散腿和紧腿,红、黑色彩裤多为男性穿着,杂色除了个别小生行当穿,以女性穿着为主。
   蟒袍、官衣、箭衣、旗袍、帔……穿在外的戏装内有乾坤,里面或衬褶子(蟒袍的衬衣)、或加胖袄(作用类似垫肩,使形象魁梧)。即便同一件戏装,因角色不同穿法也不同,比如箭衣,小生穿到齐脚,而小花脸穿到齐靴帮,“从形象显出窝囊”。
   黄进拎起厚底,道出“三白”的讲究,即护领白、水袖白、厚底白。演出前,他会提前一天刷白厚底。

相关热词搜索:科班 四年 学好 黄进:科班四年 学好“叠和穿” 热点 技术实时热点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