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归元寺第49任方丈隆印:归元寺要成为一个“家”]归元寺方丈隆印现状
发布时间:2020-03-23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30年的修行生涯,对于隆印法师而言,归元寺就是家。这份经历和情感被他带入归元寺的蓝图里,他说,无论信佛与否,将来每个来到归元寺的人,都会有回家的感觉,他正为此努力。
早在担任监院之时,隆印法师已经开始对归元寺做整体的规划和设想,从2002年开始,他主持“买下”寺庙周边110多亩土地,准备好建设所需。到升座之后,旋即展开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已竣工的僧人寮房(宿舍),面向公众开放的正藏图书馆和大觉宾舍(宾馆),兴建中的地标建筑园通阁,这座百年古刹,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长大”。
圆通阁不仅是地标性建筑,还是防御工程
寺内双面观音像的右手边,庞大的木石结构工程正在建设中,正面和侧面的入口处,用红布遮住,脚手架将人群隔开,看不清内里的构造。隆印法师说,那就是圆通阁。“圆通”一词来源于佛书中的“圆通菩萨”,共25尊,观音大士是其中之一。根据规划图,建成后的圆通阁,占地3600平方米,高51米,比黄鹤楼略矮,全部由木石结构做成,气势不凡。
早在昌明方丈的时代,时任监院的隆印法师拟定归元寺的整体规划,就包括兴建圆通阁,“2002年,寺里想买地,有人说买20亩,又说40亩,我不答应,拿着树枝挨着铁路边一划,105亩,这才够用。”隆印法师升座后,又零散地买下周边20多亩地,让归元寺的可用地面积达到150亩,仅次于福州西禅寺和成都昭觉寺等大寺庙,这才有了扩建的基础。
圆通阁的规划直到2009年才批下来,工程预算飞速上涨,“买地和建圆通阁,找银行贷款2.3个亿,每年还利息就得三千万。”与师父昌明法师相比,在归元寺的硬件设施上,隆印法师的观念更为开放,“归元寺不仅要在佛学上有所作为,也应该改变现状,加快硬件的建设。”
隆印法师参与了整个圆通阁的设计和招标过程。寺里有一说,说是方丈先画好了图纸,再请了规划和建筑方面的专家来进行反复论证,才定下建筑形式和格局,求证法师,果真如此。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做钢筋混凝土结构,反而做费工费时的木石建筑?法师解释,“未来城市的发展,到处都是钢筋混凝土,孩子们要看中国古代建筑,木头结构的房子,只能到庙里来,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留住传统。”
他还有更长远的想法,圆通阁的地下一层全部为石材制成,仅底墙两端就分别达60米长,石墙里是一间间石屋,既可做成储藏室,又能成为“避难所”,上面的主体结构由木材建成,看上去明三层暗五层,整体结构可以抵挡最高11级地震,“寺庙的建设一定要想得长远,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以后,它能作为天灾或战争时的庇护所。”
环绕圆通阁将会开凿翠微池,建阁时挖出的土方堆在一旁,将来会还原成翠微峰,让归元寺重回昔日依山傍水的风貌。圆通阁落成以后,会在其中展示有关佛教精髓文化的艺术藏品,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教文化。隆印法师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圆通阁是近200年来最大的阁楼建筑工程,能比肩北京天坛,将来,它不仅是归元寺的标志性建筑,还是整个武汉市的地标建筑,如黄鹤楼之于湖北一样。
面向公众开放的免费图书馆
保留传统,不意味着因循守旧,现在的归元寺,兴建任何建筑,隆印法师都要求“底下掏空”,我们在采访时所见,新建好的三栋寮房底,地下停车场已经建好。僧人们说,这是方丈的理念,利用地下空间,建成储藏室或者停车场。
除了圆通阁和寮房,正藏图书馆和宾馆“大觉宾舍”均已竣工。隆印法师说,图书馆对所有人免费开放,“汉口有市图,武昌有省图,偌大的汉阳却没有像样的图书馆。”图书馆藏书先期以佛学书籍为主,逐渐增加其他门类书籍,最终达到藏书20万册,佛教书籍占到40%,其他类书籍占到60%的规模。
隆印法师对图书馆寄望甚高:“佛教的发展,再过十年也没有大变化,但是寺庙的功能,肯定要变,它要转向服务,服务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建图书馆就是服务。”
图书馆由归元寺自主经营,为补贴每年所需的经费,寺里在紧临翠微路的地段,建了宾馆,取名为“大觉宾舍”,面向大众经营,其盈利用来补贴图书馆的开支。特别一提的是,为了和寺里保持一致,无论是图书馆和宾馆都保有归元寺传统建筑的特色,看上去,丝毫不觉得突兀。
由慈善结人缘
据说,上世纪九十年代,武汉民族宗教委员会的一位负责人曾问过隆印法师,归元寺将会如何发展?时任监院的法师回答,靠文化,归元寺要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在升座两年后,他主持成立归元文化传播中心,致力打造归元文化品牌。
根据中心主任韩雪居士介绍,仅在成立当年,归元寺就推出了“善缘义助”和“金秋祈福节”两个大型文化活动。前者是与报社合办,历时一个多月,募款30万元,全部用于资助150名考上重点院校却无力支付学费的贫困生,后者是以“祈福”为主题的大型宗教活动,吸引大批游客争相到归元寺求“祈愿符”,之后更被全国多所寺庙所效仿,成为一时“潮流”。
“我们用佛教文化来做推广,靠慈善事业来结人缘。”善缘义助常年开通专线,接受社会各界的捐助。中心会不定期邀请捐助人到归元寺,与方丈促膝谈佛论经,参与寺庙组织佛事活动。
“善缘义助是归元寺的一个品牌,我们会以此为名展开各项活动。”他们组织过书画展,加盟武汉市“十一助”,在采访前的1月10日,中心与?口区工商联、武汉收藏品市场,以及报社联合举办了保真收藏品拍卖会,隆印法师率先捐出两幅书法作品义卖,筹到的善款将全部捐献给武汉市聋哑学校。
法师升座后,来求字的人络绎不绝,方丈是有求必应,从佛经典故中,自创了不少雅致的祝福语,以书法来结人缘。我们采访时所见,不论显贵还是普通信众,法师从不懈怠,写字讲佛法,临别时还会主动赠与随身携带的佛珠。
方丈说,善缘义助让他有了机会接触年轻一代,在他们中间传播佛理,他甚感欣慰,“大家一起把善传出去,会有更多人受益。”前两批受资助的孩子在网上组了QQ群,孩子们在网络上关注归元寺,遇上大活动,很多人来义务帮忙,让他觉得特别温暖。这个大雪天里,还有孩子的父亲坐着火车专门来寺里送土特产,“我们非常感动”。
用微博教年轻人做人道理
韩雪是归元寺的居士,跟随隆印法师多年,深谙方丈的想法,“师父常说,很希望在年轻一代中弘法,信不信佛是缘分,年轻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难免浮躁,以佛法教他们学会做人更重要。”
2010年8月底,隆印法师开通新浪微博,被武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到2011年1月中旬,粉丝量已经超过138211,排在同城微博人气关注榜的第4位。开通微博源起于一则新闻。爱看报的隆印法师,看到某报纸借助微博接力,成功救助一位被蛇咬伤的老人,在询问了微博是什么之后,方丈决定开通微博。
不久之后,“归元隆印”的微博正式开通。在微博上,隆印法师用大白话讲做人之道,与粉丝互动,解答网友生活中的困惑,分享佛法心得,“同现在的年轻人讲话,不容许你绕圈子,如果要从未接触过佛法的他们去琢磨经文,自然是不明白,简单明了是最好。”
虽然平日事务繁忙,但法师每隔一两天都会发布微博,然后由工作人员整理回复,收集留言。每天晚上,他还会亲自浏览一下网页,把中心工作人员收集总结的回复及留言关注一下。他觉得让现在的孩子们先通过微博了解佛教,做好本职工作,少一些烦恼,减轻压力,是自身的修行方式,也是“利生”的事业。
昌明法师圆寂前,留下十个字赠与新方丈,“弘法是家务,利生是事业”,隆印法师说,这是他毕生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对归元寺,他的理想,是建成“人人所向往的,大家的归元寺,将来,到寺里来就像是回家一样。”
附录:隆印法师生平简介
1957年,隆印法师出生在湖北江陵县资市镇,俗姓吴,姑姑是一位虔诚的比丘尼,4岁之后,随姑姑住进了沙市的寺庙,12岁时,已经跟随姑姑跑遍当地的大小寺庙,受着佛教熏陶长大,打小就立下了出家为僧的志愿。到18岁时,家里为他说下一门亲事,他为反抗,绝食7天,家人只得遂了他出家的意愿。
1981年,24岁的隆印从老家江陵出发,来到武汉归元寺出家,成为昌明方丈的第二个弟子。初到归元寺,隆印做了斋堂烧火和尚,忠厚踏实,很受大家喜欢,得到了昌明方丈的赏识。7个月后,他开始到客堂接待香客,但仅干了两个月,又被昌明方丈调到身边当助手。
1984年7月,27岁的隆印法师开始担任归元寺监院,也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监院,相当于“常务住持”,开始协助昌明方丈更多地参与寺院庙宇的维修和建设工作。为此,他还专门学习了古典建筑和园林建筑知识。归元寺所有的佛堂庙宇,从规划到选材,从建筑到监督施工,几乎都有他亲力亲为的身影。
2007年4月27日,隆印法师升座成为归元寺第49任住持。
相关热词搜索:成为一个 专访 归元寺第 专访归元寺第49任方丈隆印:归元寺要成为一个“家” 访归元寺方丈隆印法师 访武汉归元寺方丈隆印法师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