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稀土禁止出口【中国需要怎样的稀土战略】

发布时间:2020-03-23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资料显示,当今全球每5项发明专利中,就有1项与稀土有关。作为稀土资源第一大国,中国在稀土深加工和创新应用领域并无明显优势,中国在大量廉价出口稀土原料的同时,也在向国外高价购买稀土深加工产品。
  抽言:中东的石油、南非的钻石、山西的煤炭……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和地区,并不热衷和擅长于对资源进行深加工,这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
  
  稀土在现代工业中有非常广泛的用途,从民用的电子消费类产品、LED产品、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设备、石油炼化设备到军用的航空航天器、武器装备等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有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因此,稀土又被喻为“工业维生素”。
  虽然稀土元素在地壳中含量颇丰,但却十分分散,可供开采利用的稀土资源仅分布在中国、美国、印度等少数几个国家,大多数国家需要通过完全进口来获得稀土资源,例如目前全球稀土需求量最大的日本。因此它被普遍看做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根据可获得的数据,十多年前,中国的稀土资源一度占到全球的41%以上,可开采量更是占全球的80%以上,不过由于近20年来中国大力开采并出口到世界各国,上述份额目前已经分别降至大约30%和52%。不过中国仍然被公认为全球稀土资源的头号大国。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稀土产量一直占据着世界首位,其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50%以上,中国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稀土不断进入国际市场,其他各国纷纷减产、停产,2009年,中国生产的稀土氧化物(稀土元素初级产品)占到全球产量的97%,其中约40%被用于出口。换言之,中国供应了几乎全球所有的稀土初级原料,是国际稀土市场上不折不扣的垄断者。
  根据经济学常识,某种资源或者产品的卖方垄断者,应该能享有定价权,并能获得一定的垄断溢价,巴西和澳大利亚的三大铁矿石寡头连年对中国钢企敲骨吸髓式的涨价就是最好的例证。按理说,中国稀土在世界市场的份额如此之高,也理应享有充分的定价权和话语权。可事实正好相反,中国看似垄断了国际稀土市场,却没有成为价格制定者,反而沦为价格的接受者。从1990年到2005年,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10倍,价格却下跌了将近60%。如果是普通的工业产品出现这样的格局,则说明要么是中国劳动生产率较高,要么是中国生产成本更低,多少还值得称道。但是,稀土可是上天赋予的稀缺资源,同期内,我们很难再找到其他的价格不飙涨却反而下跌的稀缺资源了。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的呢?
  从国家层面看,中国的确垄断了国际稀土市场。然而,从事稀土开采、加工的中国企业多达百家以上,而且这还只是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实际数量应该远远不止这些。如此众多的独立企业没有任何联动的可能性,以追求利润为宗旨的企业也不可能站在国家的立场思考得失,只要企业自身能获得利润,就有动力促使它们生产、销售。因此,从企业层面来看,中国稀土市场非但不是一个垄断市场,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恶性竞争市场。这样的市场格局,再加上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低标准、廉价的能源和资源价格以及地方政府的GDP和税收偏好,使得中国的稀土产品就像纺织品一样具备了超乎寻常的“价格优势”,也只有这样,中国的稀土产品才能“占据”国际市场。
  然而稀土毕竟不是纺织品。中国出口的纺织品以及其他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常常在国外遭遇反倾销诉讼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抵制,但是稀土没有,相反,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倒是对中国低价出口稀土产品持欢迎态度。事实上,同样拥有丰富稀土资源的美国、法国等早已主动封闭其稀土矿山,改为依赖进口中国稀土,日本甚至已从中国进口了可供其使用多年的稀土储备。同样的低价,事实上的倾销,稀土并没有像纺织品那样遇到任何贸易壁垒。原因很简单,因为稀土不但是稀缺资源,而且是战略资源。
  2006年以来,在稀土领域的部分重量级专家的奔走呼吁下,国家开始重视稀土低价流失现象,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行业整合意见、加大了出口配额的控制力度,并且开始着手制定稀土行业的准入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目前来看,通过提高稀土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出口配额管理来限制稀土出口数量并扭转定价不利的局面已经成为主要的政策思路。但执行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目前中国的稀土产量仍然高于全球的实际需求量;而且目前的出口配额仅针对稀土原材料,很多外资企业纷纷在内蒙古等稀土产地设厂,购进原材料做简单加工后再出口,便轻松地绕过了中国政府的出口配额限制。
  对于中国目前很多行业来说,普遍存在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利益的存在所导致的。对于中国的稀土产业来说,在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的阻碍下,行业整合是有相当难度的。据媒体透露,即将出台的《2009-2015年稀土工业发展规划》中,稀土行业的兼并重组主要是分离行业的整合,计划到2015年将目前的约90家稀土分离企业,重组成为约20家。但该规划却没有明确提到稀土采矿企业的整合,不难理解,资源开采涉及到太多的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很难规划,只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当下,中国的有色金属巨头们正在跑马圈地,抢占山头,甚至中国铝业这样的稀土领域的新军也加入到矿产资源的争夺中来,似乎与提高集中度有些背道而驰。
  事实上,仅仅依靠提高行业集中度的做法并不足以充分地发挥中国稀土资源的优势。如果简单地通过开采资源和出售初加工产品就能获得不错的收益,即便中国所有的稀土资源都集中在一家企业手中,也未必能保证中国的稀土工业能做深做广做强。中国的稀土行业不应当只是想着如何将手上的资源卖个好价钱,如果从贸易额来看,中国的稀土出口额相对于中国出口总额而言,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甚至与中国每年进口的石油或铁矿石金额相比,也不在一个数量级上,毕竟中国一年的稀土出口额仅有不到10亿美元的规模。这样的出口分量是否值得国家大动干戈地关心和介入?对于稀土这样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中国政府应超越狭隘的经济利益,以更富有战略性的思维来制定有关产业政策。
  中东的石油、南非的钻石、山西的煤炭……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和地区,并不热衷和擅长于对资源进行深加工,这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中国稀土应该努力避免这一现象。对于中国的稀土行业而言,更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于围绕稀土资源发展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的应用领域。据有关资料显示,当今全球每5项发明专利中,就有1项与稀土有关。作为稀土资源第一大国,中国在稀土深加工和创新应用领域并无明显优势,中国在大量廉价出口稀土原料的同时,也在向国外高价购买稀土深加工产品。
  除了整合行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外,中国应当严格限制稀土初级产品外流,引导和鼓励企业出口高附加值稀土产品;出口稀土产品时,应尽量交换技术而不是美元;此外,应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吸引国外先进的稀土研发机构和企业进驻中国,以带动和提升中国的稀土工业技术水平。总之,稀土应该是中国面向未来抢占高新技术制高点的一个着力点,而不仅仅只是一种换取美元的资源。
  
  李继民:北京大学金融学博士

相关热词搜索:稀土 中国 战略 中国需要怎样的稀土战略 我国稀土资源现状 中国稀土资源现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