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_人民币对美元:加速升值不可持续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只有完全切换进入中国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新模式,才有可能让人民币重新进入升值的轨道。 自从人民币对美元“破七”之后,人民币的“升值之旅”步伐变得犹豫起来。
人民币升值,抑或准确说是人民币对美元的加速升值,是到了该画停顿符号的时候,如果不是句号也至少是个逗号。
个中原因相当复杂,不过择其要点,乃是美国货币政策和中国宏观经济悄然而深刻的变化使然。
事实上,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公开表露了他对美元持续下跌的担忧后,人民币乃至美元的下一步走势就引发了诸多猜测。
人们普遍担心的是,如果美元停止下跌,或者说美元的超跌反弹甚至反转可能给目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产生怎样的新挑战?如果持续走弱,美元将给中国输入怎样的通胀压力?此外,如果美元停止下滑,是否意味着人民币升值步伐的调整?等等。
我们看到,“两会”之后的四月乃至五月,美元的下跌仍在持续推进,这给越来越多盯住美元的经济体造成困难,中国的人民币虽然有“一篮子”货币的参考,但显而易见,美元的权重抵消了“一篮子”中其他货币的影响,因此,中国的困惑并不比诸如海湾地区一些紧盯美元的国家更少。
从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汇率日报表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自从4月10日对美元突破7元大关后,接下来的日子,一直到写作本文的5月23日,人民币虽然先后9天站回到7元关口以上,但到了最近几天。出现了“破位下跌”的态势。这是不是“最后的疯狂”?
美国货币政策是美元持续低迷的表面根源,实质则是其政治经济决策中政府在避免衰退和放弃强势美元二选一的结果,尽管放弃强势美元早已不是个新鲜话题。
我们看到,为了避免次贷危机引发的大面积衰退,美联储一连串的降息举措加速了美元的跌势而美元汇率不断下跌,给中国带来了越来越大的通胀压力。
人民币升值,本是舒缓中国通胀压力的一个重要渠道,而现在,由于美国货币政策的干扰而势如骑虎。
美国货币政策的困扰是导致人民币加速“升值”的外部诱因,而中国国内的宏观经济形势则正在悄然改变着这一切。现在,我们正处于那个“时间差”的尾端。
随着能源、土地、资本等要素价格重估过程的展开,中国国内通胀压力呈现逐月递增的态势,这一过程并非孤立:由于国际投资者对美元信心的丧失,他们转投了诸如石油、贵金属等商品来实现货币保值,商品市场的价格暴涨进一步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通胀态势,中国自然无法幸免。
最新的消息是,5月23日原油价格突破135美元,又一次刷新纪录。
那么,人们想问的是,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步伐究竟会在何时放慢乃至停下?
就观察而言,人民币对美元的边际升值幅度即将收窄,在不长的时间内,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脚步很可能会放慢乃至停下来。
我们知道,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主要来自于过去多年中国劳动生产率的飞速提高,以及要素价格的长期低估。此外,更有中国目前特有的如年轻劳动力“无限供给”的要素红利等。
这些红利因素为所有在中国的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了最低的成本和最大化的效益。人口红利等因素导致企业成本外部化,轻装上阵的企业用产能的高速扩张造就了举世瞩目的景气指数。
但是,任何经济体的发展都是呈波状起伏的,长期低估的要素价格迟早会经历重估阶段,正如中国股市刚刚经历过的那样,价值重估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泡沫式的高估,因而回落也是自然会发生的。
在价格重估中,既有的经济增长模式下的劳动生产率进步会变得越来越缺乏后续动力。按经济学理论来看,既有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模式已经随着要素价格的重估而变化,难以支持下一步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的空间。
这也是为什么今年以来中国政府能够承受各种压力,忍受长三角、珠江三角乃至整个东部地区产业痛苦转移和冷静面对一些低附加值企业破产关门的原因,更是政府持续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的深层次原因。
也就是说,只有完全切换进入中国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新模式,才有可能让人民币重新进入升值的轨道。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人民币对美元将如何变化?外部而言,随着关联储进一步降息可能性的下降,美元极有可能出现起跌反弹。内部而言,由于中国产业升级和人民币汇率的“时间差”效应,人民币短期内走强几乎不太可能。内外原因二者相加,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停步的可能性正在进一步增强,也就是说,类似破位下行这样“最后的疯狂”是持续不了多久的。
相关热词搜索:升值 加速 人民币 人民币对美元:加速升值不可持续 2017人民币升值影响 人民币为什么升值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