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中国职业教育的新路子_中国职业教育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山东德州科技职业学院以“提高民族素质,培育国家栋梁”为己任,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宗旨,立足于高职教育层次,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和办学特色,不断强化市场意识,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结构,优化教育资源,为社会培养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各类高中级复合型应用人才,十几年来,共为社会输送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6.7万人,先后获得“首批国家级重点学校”、“省部级重点学校”、“山东省先进高职学院”等殊荣,被列为“山东省重点发展的高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同志赞誉该校“走出了中国职业教育一条新路子”。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突出高职办学特色
  
  山东德州科技职业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88年的国家级重点学校、闻名遐迩的国办学校――山东德州机电工程学校。校长朱国材带领教职员工艰苦创业,实施“三五一工程”,即凭3000元钱、5个人,走山中国职业教育的一条新路子。从1989年建立德州农机高中、培养初、中级农机专业人才,到1992年建立德州农机职业中专、培养中等专业人才,再到1994年建立山东德州机电工程学校、面向全国培养普通中等专业人才,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提高民族素质,培育国家栋梁”为己任,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自我生存,自我发展,持续膨胀”的办学之路。1995年成为省部级重点学校,1999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校并升格为学历文凭教育大专院校,具备了培养高等职业人才的资格和能力。2001年列入国家统招计划,成为面向全国招生、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校。2005年,山东德州科技职业学院已经发展为占地1080亩、建筑面积24.3万平方米,同时拥有德州和青岛两个校区、教职工756名、在校生10563名的万人规模大学。
  学院实习基地众多,注重学生实用技能培训,突出高职特色。在几十家大型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建有汽车模拟实验室、汽车拆装实验室等20多个实习实验室,已申请成立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考点、山东省家电协会技能鉴定定点单位、剑桥国际商务英语考点等。并在全国首先创立并实施了独特的“1+3+N”人才培养模式。这――培养模式的独特在于突出了高职教育的特色,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它将“1+3+N”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在各个方面,使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可以获得国家计算机等级证书、国家英语等级证书和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还可获得其他技能职业资格证书。这不仅为学生顺利专升本创造了良好条件,也为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胜任本职工作具有创业的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专升本率2004年为65%,2005年高达72%,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就业率均在95%以上。目前这一创新模式已在全国推广。
  2006年6月,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协调办公室、全国就业实训精品课件(课程)工程组织委员会联合授予山东德州科技职业学院《全国就业实训精品课件(课程)工程示范单位》称号。
  
  完善教育立体格局 提升办学层次
  
  学院坚持“开放式力、学、现代化管理、市场化育人”的办学特色,紧紧瞄准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结合自身办学条件,精心遴选设置了信息、电子、动力、生物、经管、外语、艺术及汽车工程9系26个专业,形成了本科、专科、普通中专及高中教育相结合的立体教育格局,实现了办学层次和力、学质量的飞跃,被称为“集团化办学模式”。
  优良的师资队伍是培养优秀学生的前提。党委书记、院长朱国材教授尤其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培养专业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他以超前办学理念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按照“立足山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思路,不断强化师资力量,提高力、学水平,拓宽就业渠道。为此,学院制定了优惠的政策,吸引高层次的教学人才。对硕士、博士研究生、教授及外籍教师,赠送两室一厅或三室两厅住房和2~5万元安家费。先后招聘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120多人,不断选送年轻教师到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等重点高校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不断培养优秀的青年教师充实到教学一线。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力度,培养和造就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阵容强大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学院现有的592名专职教师中,有外籍教师8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占40%,具有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高级职称的占32%。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优惠政策保证了师资队伍的稳定性,激发了教师教学和科研积极性,促使他们不断创造出新的科研成果。1998年学院与山东大学联合开发实验成功的型芯硅胶项目,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中。学院禹龙高科技开发总公司结合学生实习实验开发成功的磁力节能发电机和百灵杀菌剂等化工项目均达到了省级先进水平。
  现代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精确前瞻的专业设置,造就了宽阔平坦的就业前景。学院成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全面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以就业指导中心为基点,以社会人才输出中介为辅助,以山东重点企业为基础,逐渐辐射到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长江三角洲、京津塘地区和山东半岛为主渠道的三大就业网络,与海尔集团、诺基亚公司、皇明太阳能集团等全国100多家大型企业集团建立的长期稳定的人才选送联系,通过行之有效的校企双选会,保证了95%以上的毕业生在长江三角洲、京津塘地区和山东半岛就业。
  2006年6月,教育改革中国组委会、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研究中心、联合同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全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教育部新闻力、公室联合授予山东德州科技职业学院“全国首批十所就业型重点大学”称号。
  
  加强中外合作交流 促进院校快速发展
  
  随着学院立体办学格局的形成和办学质量的提升,学院提出了“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接轨世界”的办学思路。在各省及省内各地市都设立了招生办公室,建立了完善的招生网络,并利用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树立学院的形象。招生范围在立足本省的基础上,扩大到北至黑龙江、南到海南岛、西到新疆等27个省、市、自治区。根据招生情况和新生增长速度,学院现有的校区已经不能容纳更多学生就读,为此,学院抢抓机遇,趁势而上,积极与青岛市合作,充分发挥职业学院和发达地区的两个品牌效应,创力、了“山东德州科技职业学院青岛校区”。青岛校区的建立为“高职教育――青岛模式”打下了基础,树立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先例,被誉为中国高职异地合作办学的典范。2006年山东德州科技职 业学院济南校区正式成立。至此,山东德州科技职业学院成功地抢占了山东省两大都市的职业教育高地。
  
  学院实行开放办学,加强与国内外名牌大学的合作,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层次,发展前景日益广阔。从英国、波兰、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聘请了多名外籍教师,提高了师资档次和教学水平,逐步实现与世界接轨的目标;先后与北京大学联合创建了“北京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联合建立“山东中澳国际学院”,依托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在海滨城市青岛筹建了“山东电影职业学院”,还与韩国世明大学签署联合办学协议,与马来西亚双科技大学签署联合办学协议,与美国高校就联合办学正在积极进行磋商,并将加拿大电影学院中国培训中心、莫斯科电影学院中国培训中心设在学院。为山东德州科技学院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办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早日将学院发展为拥有2.2万在校生的本科院校,学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科学快速发展,已被列为山东省重点发展的高校之一。目前,学院二期扩建工程已经被山东省计委批复,科技实验楼、大型图书馆、体育馆、学术交流中心、实习车间及学生公寓楼、餐厅楼等已经动工兴建。项目建成后,学院建筑面积在24.3万平方米的基础上迅速扩大到30多万平方米,形成教学区、实习实验区、体育运动区、生活区等功能区域,划分明确、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一流校园环境,学院的教学设施、育人环境将得到极大改善,教育模式、教学质量将提升到一个新的平台。
  学院的快速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吸引了社会各界与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赞誉。国家部委领导、省市领导多次来学院视察指导工作并给予高度评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赞誉山东德州科技职业学院“走出了中国职业教育的一条新路子”;时任山东省委书记的吴官正亲切接见朱国材院长,高度评价山东德州科技职业学院为“齐鲁大地的一面旗帜”;在“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大型成果展览会”上,朱国材院长代表全省高校做了典型发言,受到了吴官正书记的亲切接见。原山东省委书记赵志浩同志亲笔为学院题词“创办高校,敢为人先”。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副省长邵桂芳称赞学院“经过10来年的发展,走出了中国职业教育的一条新路子,令人震惊”。副省长王军民对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大学生就业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德州市委书记黄胜批示:该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出了一条自我发展的办学路子,符合德州的发展实际,取得的成绩非常显著,建议在德州范围内给予大力宣传、推广、支持。
  《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山东电视台等30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党委书记、院长朱国材先后被评为“劳动模范”、“山东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工作者”等,2005年被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组委会评为“2005年全国杰出教育创新人物”。
  在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的完善融合中,在大禹治水名扬天下的圣土上,一所宏伟壮观、美丽幽雅的学院,高举着中国职业教育的大旗,以新的姿态、新的理念和新的举措,立足当地,面向全国,走向世界,走向辉煌的未来!

相关热词搜索:职业教育 中国 新路子 走出中国职业教育的新路子 在探索中走出新路子 职业教育改革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