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故宫 [永远的故宫 世代的呵护]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故宫博物院已走过81年历程。回眸检视,这是一段不平凡的岁月。时代的风雨使它留下了太多曲折而又始终前进的印痕,也记载着中华民族对自己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的认识过程。今天的故宫博物院正努力开创新的局面,迎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在我们科学地传承文明、再创文化辉煌中发挥着特有的作用。
从皇宫到故宫,从故宫到博物院
在近代欧洲许多国家,以革命手段推翻旧的封建专制政权后,宫殿连同宫廷收藏往往随之变为国立博物馆,但在中国,由皇宫变为博物馆却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但根据《清室优待条件》中清室“暂居宫禁”、“门后迁居颐和园”的规定,以溥仪为首的逊清皇室仍在内廷苟延残喘了13年。溥仪享受中华民国对待外国君主之礼遇,在宫内不仅“大清皇帝”尊号仍旧,且继续使用宣统年号,并在北洋政府的庇护下,不断进行与民国法令相抵触的活动。许多遗老遗少都把居住内廷的溥仪作为图谋复辟的希望,而且大量珍贵文物以各种方式流出宫外,建福宫花园及所藏的珍宝被付之一炬。
1924年10月,冯玉祥将军借第二次直奉战争之机,发动了震惊小外的“北京政变”,溥仪遂于11月5日交出“皇帝之宝”、“宣统之宝”御玺两方并携同眷属迁出宫禁。冯玉祥曾说过:“民国六年张勋复辟,破坏共和,捣乱虽在张逆,祸根实在清廷。看样子不取消清宫优待条件,不把逊帝那小孩子请出宫,今后难免有人再搞复辟,今后共和政体势难安宁!”冯的话一语中的。接着成立的清室善后委员会在组织的清官物品点查中,就发现清室密谋复辟的函件。这使人们进一步看到冯玉祥将军驱逐溥仪出宫是正确的。鉴于当时的紧迫形势,善后委员会队为,要使清官善后之事成为公开局面,杜绝清室方面的复辟妄想,必须迅速成立博物院。经过一系列紧张的筹备工作,故宫博物院终于在1925年10月10日宣告建立。皇宫成了故宫,成了故宫博物院,深宫禁苑向平民百姓开放,这是民主革命的又一胜利。
皇宫变成博物院,不只是重大的历史变革,而且具有用新文化的思想审视、研究传统文化的意义。
见证历史 传承文化
故宫建成博物院后,与我们民族共命运,见证了时代的风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为了保护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故宫博物院数十万件文物迁往南京。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又分三路西迁四川,历时十余年,行程数万里,虽艰苦卓绝,文物基本无损,创造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奇迹,也是故宫同仁对抗战的巨大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北平战区的受降典礼仪式也在故宫太和殿前举行。1945年10月10日,第11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将军接受日军华北司令官根本博中将的降书,根本博等日军代表又将他们手中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战刀放置受降桌上。当时前来观礼的北平民众达10万有余。这一天又恰逢故宫博物院建院20周年纪念。古老的紫禁城,恢弘的太和殿,被选择为这一辉煌的历史性受降典礼之地,也更说明了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载体的故宫对前进中的中华民族仍是一种文化象征。
故宫曾是中国最后两个封建王朝的皇宫。封建专制时代随历史潮流结束了,但故宫仍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象征意义。它代表了中国的过去,新的政权就是在这个历史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文化既有糟粕,又有精华,人们只有在扬弃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创造新的文化。因此,我们只有摒弃以阶级斗争为纲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史观,坚持唯物辩证法,才能正确地评估历史,才能正确地评价传统文化,也才能看清故宫的重要价值。这个认识是在曲折发展的历史中逐步形成的,并且正在转化成巨大的物质力量。故宫博物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较快,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就与社会上对其认识的不断提高密切相关。
遗产保护 文化提升
故宫博物院始终恪守保护故宫占建筑的艰巨任务,对故宫价值的认识以及保护故宫的努力,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与保护水平不断提高的体现,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的宝贵财富。故宫博物院是依托故宫古建筑建立起来的,“掌理故宫及所属各处之建筑物、古物、图书、档案之保管、开放及传布事宜”。保护故宫古建筑是博物院的极其重要的任务。81年来,故宫博物院对故宫进行了认真而卓有成效的维护与管理。溥仪被驱逐出宫时,故宫内的建筑物除溥仪及其妻妾居住使用过的少数宫殿尚不十分破旧外,其余大多数都已年久失修,破损严重,有的甚至倾圮倒塌。建院初期,依靠发售印刷品及门票收入,加上一些捐款,有重点地陆续修好了一些急需修缮的宫殿、宫墙、殿顶、栏杆,其中工程较大、用工较多的是东六宫与斋宫,景山山顶的五个亭子和绮望楼也是这时修缮的。当时许多修缮项目又是结合开辟陈列室而进行的。1932年开始在院内重点地区安装消防管道和消火栓,这是保护占建筑采用先进消防设施的开端。在抗战沦陷期间,因经费困难,各项应修缮的较大工程均无力施工,只在可能范围内进行‘些零星的维修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故宫的占建管理维修被摆到了重要地位,组建了专门的施工队伍,成立了修建处与建筑研究室,确定了“全面规划,逐步实施”、“着重保护,重点修缮”的方针与原则,制定了维修保护的近期计划与长远规划。从1953年到1966年“文革”前,大小维修工程有100多项。结合古建修缮,又开展院内环境清理,搬运垃圾渣土,保护庭院古树。从1956年起,陆续为宫内建筑物设计并安装防雷装置。1972年引进热力工程系统,告别了用煤取暖的历史。1982年又开始了消防安全一期工程,把古建安全保护上作提到重要位置。1988年由国务院领导同志主持召开了研究故宫问题的专题会议,形成了《关于研究故宫博物院消防安全问题的会议纪要》(简称纪要)。《纪要》说:“故宫是特殊的建筑群,是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因此必须有个综合、安全、万无一失的保护方案。”会后成立的故宫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对故宫消防安全工程的实施进行具体落实。20世纪80年代前后,故宫完成的修缮工程有翻建、修缮、保养、油饰彩画、地面铺墁等60余个项目。这一系列措施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保证了故宫占建筑的安全。
应当提出的是,在很长一个时期,故宫博物院对故宫占建筑虽然重视,也认识别它在建筑上的价值,但为了适应展览陈列形式的要求,对一些文物建筑格局进行了“改造”,例如“文革”期间为了展出著名的雕塑“收租院”,上字型的奉先殿被改建成了方形大殿。这种对故宫本身特殊文物价值的认识不足,也影响到故宫博物院的定位。20世纪50年代,故宫博物院就被定位为古代艺术类博物院,更突出了对馆藏文物的保管、陈列的功能。多年来故宫人也在思考着故宫的价值。1961年 3月,故宫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故宫成为中国首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人们对故宫价值的认识仍在逐步加深。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故宫的总体评价是:“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故宫具有高度的文物价值,正如《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大纲》所归纳的:故宫是我国古代宫城发展史上现存的唯一实例和最高典范,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故宫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历史缩影,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两代的皇宫,是当时国家的政治中心、封建权力的中枢所在地;故宫是我国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信息含量最丰富的重大文化遗产之一,遗产内容以建筑群为主,藏品包括了古代艺术品的所有门类,具有级别上、品类上、数量上的优势;其历史文化内涵更涉及建筑、园林、历史、地理、文献、文物、考古、美学、宗教、民族、礼俗等诸多学科,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具有突出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中国皇家收藏传统的延续和仅存硕果,与故宫不可移动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世界遗产价值。今日故宫还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故宫是我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传播场所。故宫又是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核心所在。故宫更是优质的国有资产。
在故宫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以来的19年间,社会对故宫保护给予了更多的关注。1990年倡议、1995年正式成立的紫禁城学会,其成员包括了全国与明清皇家建筑有关的主要单位,汇聚了全国占建筑方面的硕彦泰斗及知名人士,学会宗旨是“联络国内外中国古建筑及有关历史、艺术、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研究力量,加强对故宫这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进行广泛深入研究”。学会的一系列活动有声有色,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故宫也不只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近些年来,海外、国外参与故宫保护项目的有关组织和机构越来越多,例如与香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合作的建福宫花园复建工程,与美国世界纪念建筑基金会合作的倦勤斋内装修复原工程,与意大利政府合作的太和殿保护项目等。他们带来的不只是技术和资金,更是对故宫、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尊重,这一切都激励着故宫人更好地珍护这个民族的瑰宝。
努力接受先进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促进了故宫保护水平的不断提高。过去人们只重视对故宫本体的保护,后来认识到,与皇宫连在一起的护城河也是皇宫的当然组成部分,必须治理。这就有了20世纪90年代投资6亿、费时3年的故宫护城河治理,一举改变了那里脏、乱、差的面貌。根据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要求,在文化遗产地的周边必须划定“缓冲区”。这又使人们认识到,故宫不是孤立的,应保持其周边原有的历史风貌和环境,才有利于保护故宫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北京市曾把拟定的缓冲区的大、小两个方案在网上公布,征求意见,引起很大反响,许多人积极参与,提出意见。自2003年至2005年,世界遗产委员会连续三年对故宫保护现状进行审议,主要原因是担心城市发展对故宫及周边环境的保护造成压力。北京故宫缓冲区方案在2005年第2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获得赞赏。这一缓冲区连同紫禁城在内,总面积达到1463公顷。这一方案的实施,将使故宫外围环境的传统风貌和历史真实性得到有效保护。不仅如此,人们更认识到,保护故宫不仅要有缓冲区,还与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保护关系甚大。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在谈到北京城的布局时曾说过:“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是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便是由这根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的。故宫就坐落在中轴线上。北京旧城的整体保护必须重视作为中心区域的故宫的保护。故宫的古建筑是一个整体,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完整保护故宫是几代故宫人为之努力并得到社会大力支持的一件大事。现在还有‘些单位占据着故宫的一部分建筑物,其中有的建筑物处于危殆状况,潜伏着隐患,也影响着故宫的整体保护。许多知名人士近年大声疾呼,要求这些单位尽快搬迁,以保持故宫的完整,维护世界遗产的尊严。在故宫保护中不断提升的这种文物保护意识与理念,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了我国世界遗产保护的水平,是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百年大修 神韵重现
为了保护好故宫并充分发挥故宫博物院的功能,2002年10月17日开始的故宫百年来的大规模修缮,就与以往的维修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次保护维修的原则是“完整保护,整体维修”。保护工程有五大任务:保护故宫整体布局,彻底整治故宫的内外环境;保护故宫的文物建筑,通过合理和恰当的技术手段,全面保护其蕴含的文物价值;系统改善和配置基础设施;合理利用并发挥文物建筑的功能;改善文物展陈,保存环境,提高展陈质量。到2008年,故宫中轴线核心建筑太和殿及太和门维修将基本结束,2020年故宫建成600周年时,这项旷日持久的大修将全部结束,故宫保护与故宫博物院发展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正是对故宫价值的深层次挖掘,也使故宫人进一步认清了故宫博物院的内涵,以及故宫与故宫博物院的密切关系。首先,故宫博物院是建立在明清两代皇宫的基础上,兼容建筑、藏品与蕴含其中的丰富的宫廷历史文化为一体的中国最大的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极少数同时具备艺术博物馆、建筑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宫廷文化博物馆等特色,并且符合国际公认的“原址保护”、“原状陈列”基本原则的博物馆和文化遗产。这一特殊地位,使故宫成为最有代表性的中华文明的象征。其次,故宫及其藏品的最大特色,是反映中国古代王朝的宫廷典章制度及日常活动的宫廷历史文化。其三,故宫博物院负有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故宫以及故宫藏品的责任:既要在认真保护的基础上,使故宫有计划地扩大开放,让更多的人更深入地了解故宫的内涵,还要充分展示故宫收藏的古代艺术精品以及宫廷历史文化。另外,故宫还拥有丰富的无形文化遗产,也要抓好保护与延续,这项工作同时也是一种展示。这是博物馆的基本功能。
故宫博物院蕴含着中华5000年文明,承载着紫禁城600年历史,经过了81年的发展,正处在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回顾过去的81年,有曲折,更有启迪;展望前程,有困难,但更充满信心和希望。故宫博物院决心在各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下,经过不懈努力,实现保护好民族瑰宝并创建世界一流博物馆的目标。
(责编:未中原)
相关热词搜索:故宫 世代 呵护 永远的故宫 世代的呵护 永远的故宫 世代的呵护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