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笃正:获奖只是序幕|中国科学巨匠叶笃正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在1月9日举行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院士叶笃正获得上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在人民大会堂,叶笃正从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一张写有“奖金500万元”的奖牌时,会场掌声雷动。而这位91岁的老人立于台上,表情安详。“获得这个奖,只是我们大气科学研究这出大戏的序幕,我愿意和大家一起继续演下去。”
  
  与第一份气象记录一起诞生
  
  1916年,中国开始有了第一份气象记录。这一年,叶笃正在天津降生。叶笃正的父亲曾是清朝末年的一个道台,这位封建王朝最后的地方官吏娶了三房太太,并生下了十五个子女,叶笃正排行老七。
  据叶笃正的弟弟回忆:在兄弟几人中,叶笃正不太活泼,但学习成绩很好。他说:“我们一块儿上了中学,上的都是初一,一年级完了之后,要升,我们俩人一块升初二。但是他总觉得,他是哥哥,跟我在一块儿,在一个年级,好像不光荣。于是他用两个月的时间,突击二年级的功课,然后呢,就报考了初三,而且考上了。”
  1930年,14岁的叶笃正考入天津南开中学,对于这一段经历,叶老说,这是他人生路上非常重要的教育经历。当时南开中学张伯苓校长让学生参与实践的治学理念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时,我们选了门课,就是社会调查,别的学校都没有的,就是老师带着你出去当然带着你调查,就是接触社会。”
  南开中学浓重的学术氛围培养了叶笃正对理科的兴趣,而日本侵占我国东三省又激发了这位年轻人火热的爱国心。“当时我特别感觉到,中国人实在是被欺负得太厉害了。”60多年后,已是两鬓苍苍的叶老坐在中央电视台的会客厅,愤慨不减当年。当时15岁的少年,心中隐隐萌生了一种科学救国的理想。
  1935年,叶笃正考入清华大学,时值“12.9”运动爆发,他很快加入这场运动。在清华的乒乓球桌前,叶笃正认识了学长钱三强,在钱三强的影响下,叶笃正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物理学,选择了气象学。1945年,叶笃正飘洋过海来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气象学,他的老师,是世界著名气象学家和海洋学家罗斯贝。
  回忆起他的留学经历,叶笃正说:“最影响我的,是我们师生间的讨论。”他跟我说过一句话,他说"Facts are allthe important",(事实是最重要的)。所以他一切都从实际出发,我总感觉到他那种治学的办法。他往前看,不是就事论事来讨论某一个具体的问题。”罗斯贝教会了他一种思维,就是广的思维,就是不局限于一个领域,而是从多方面多学科去研究分析一个具体的事物的理由。
  
  无悔的选择
  
  在遥远的异乡,风华正茂、前途无量的叶笃正成为众多女孩追求的对象,但在跟一位美国女孩交往的过程中,叶笃正却受到一次意想不到的伤害。而且,这种伤害来源于美国女孩对他亲爱的祖国的轻视。另外,当时的美国,种族歧视现象还很严重。比如,他去宾馆订房间,别人傲慢地告诉他:“这里没有中国人的房间。”60年以后,叶老回忆当时说:“他骂我个人,我还不那么在乎,但是他却说,我们没有中国人的房子!现在他那神气我还记得很清楚。那时我真是太难过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也是在这一年,叶笃正博士毕业。他优秀的毕业论文给他带来一份年薪4300美元的工作。而当时在美国,一个小型大学校长的年薪也就是五六千美元。然而,美国优越的生活和研究环境没能留住一心想为新中国气象事业服务的叶笃正。
  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对气象的研究几乎是白纸一张。几番周折后,叶笃正终于登上了一艘去香港的轮船准备回国。这是1950年10月,新中国正在过她一周岁的生日。
  当时中国的气象研究无论是仪器还是经验,都非常贫乏。叶笃正和十几个研究专家从无到有,一点一点把中国的气象研究事业建立起来。现在,经过几十年的辛苦创业,当初这个只研究古典气候的十几个人的科研小组,发展成现在国际知名的大气科学研究所,研究范围几乎包含所有大气科学分支。
  回国以后的事情并非一帆风顺。工作上遇到的困难可以克服,然而,“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却让科学家们心有余而力不足。为此,他好几年不能工作,大儿子结婚他都没办法主持婚礼。
  1978年,恢复了工作的叶笃正担任中国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事隔多年,有人问他后不后悔当初回国的选择,他说:“我现在绝不后悔。我现在为什么不后悔?里头有几个事情。第一,我是中国人,我给中国做事,我给中国老百姓做事,这是第一个我应该回来的理由;第二,如果我留在美国的话,美国不会给我这么一个舞台。回国后,我不仅仅在研究所方面,我还可以在气象局方面有很多的工作,如提意见,搞规划等等。所以这个舞台,美国不会给我的。”
  1984年,几位美国气象学家专程来到中国,寻求叶笃正的支持。这一次合作的成果,被叶笃正认为是自己最大的贡献。
  当时,他已接近古稀之年,因开创了国内大气动力学的研究,已是世界上著名的气象学家之一,但这一次,他又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另一领域,成为“全球气候变化”这个国际研究新领域在中国的开山鼻祖。 “全球气候变化”与今天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概念有关,比如温室效应,比如全球变暖。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还没有意识到人类的活动可以导致全球气候的变化。
  “当我在中国提出这个课题以后,也有许多反对的意见。有一个院士就说,什么全球变化不全球变化的,关我们什么事,它要变就让它变去好了。”当时,叶笃正为此经受了不小的压力。在他的倡导下,1985年,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成立,叶笃正任主席。这是我国气候研究走上良好发展轨道的开端,也几乎是与国际发展同步的。在国际上,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是1984年公布的。
  2004年2月24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专门仪式上,叶笃正从世界气象组织主席别德里茨基博士手中接过了第48届世界气象组织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这个被称为“气象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有点孩子气
  
  90岁的叶笃正每周一、三、五都会在办公室。他本来有单独的办公室,但他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所以就把办公桌搬到大办公室,和很多年轻人一起讨论、工作。在所里,所有的人都把叶笃正尊称为叶老,叶笃正的秘书崔桂云说,所里80%的研究人员都是叶笃正的学生。“作为晚辈,我们跟叶老在一起,从来不用担心相处问题,他不会因为你资历浅而不重视你,也不会因为你声望高而轻信你。你可以轻松地跟他开玩笑,不同意他的观点也可以直接跟他争辩。”从年轻时,叶老就一直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以方便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和问题,现在,他一上班就跟同事分享他本子里的新想法和新信息,一起探讨。他办公室的研究员说:“他的视野起码超前20年。”
  叶笃正从小就喜欢运动,打乒乓球、溜冰、探险,到了晚年,散步成了他每天的锻炼项目,老伴是和他同一艘船从美国回来的,相濡以沫已经半个多世纪,从来没有分开过,两个人一起散步是每天的必修课。
  叶老还喜欢看武侠小说,他说:“我特别特别欣赏武侠小说里头,一个很好的侠士本来已经是死定了,忽然一下子又绝路逢生。这个东西对我很有启发,就是说你做研究工作,想了半天不行了,忽然一下子出来了,这个也是绝路逢生。”
  叶老还突发奇想,带了一个经济学的研究生,这名研究生现在已经圆满完成学业。当记者问及他为什么要带一个非本专业的研究生时,叶老说:“我们是相互学习。”
  同事口中的叶老和叶老的行为,都向记者表明这样一个信息:他保持着一个孩子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
  90岁的叶老,真是个可爱的老头。

相关热词搜索:序幕 获奖 叶笃正 叶笃正:获奖只是序幕 获奖只是序幕 叶笃正呼风唤雨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