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宝珠 [傅宝珠,麻风村的孤独让人心疼]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8300万年度新闻人物 她是一个香港人,却长达6年奔波在内地一个偏远村庄;她是一个做过多次手术的“半边人”,却长年照顾着一群麻风病康复者;她一生没有结婚,却拥有一个充满着爱的大家庭――63岁的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傅姑娘”。
香港医疗志愿者
傅宝珠,63岁,香港义工,6年前,从香港来到偏僻艰苦的佛山高明潭山医院康复新村,精心护理一群老弱病残的麻风病康复者。
潭山医院康复新村,三面环山,仅有一条蜿蜒数里的乡村小道与外界连接,这是一个被地图遗忘的角落。
说是村庄,实际上是一所特殊的医院。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肆虐一时的麻风病,曾让潭山村的村民饱受磨难。麻风杆菌侵犯人体,流脓流血,断手烂腿,其状各异。当时医学上还不能治愈,只能采取隔离法,把麻风病人集中至深山老林。1956年,专门防治麻风病的潭山医院成立,村子也跟着成立了,村民就是麻风病人。
村里现有93人,年龄最大的97岁,大部分都年过花甲,最小的也有45岁。有的9岁就进了村,当时稚嫩的小孩现在已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1997年,最后一位病人康复。这意味着,目前在村子里的人都不再是“危险”的。
跟“麻风病”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村庄,是当地人谈虎色变的恐怖地带,是曾经火烧、活埋人的“烂人坑”。人们不会与他们来往,他们也自觉地躲开外界,没有人愿意和敢于离开这个他们曾经做梦都想离开的地方。
直到2003年,一个陌生女人的“闯入”,打破了这一切。
令人悚然的溃烂
63岁的傅宝珠慢慢走进治疗室,一边戴医用手套,一边招呼老人们换药。她神情自若地俯下身来,缓缓地将一位老人的右腿抬到铁架上。老人的脚底溃疡,形成碗口大的一个洞,粉色的创面渗着白色脓液,令人毛骨悚然。傅宝珠一手握着老人的脚,一手用棉签专注地擦洗伤口,再用小刀一点点把死皮刮掉,搽上药水填上药物,再一圈圈缠上纱布,动作十分轻柔。老人一直安详地笑着,像个孩子。
老人们大多拄着拐,见有人来了,伸出不见手指的手臂来回摇摆,说着“你好”;空荡荡的裤腿下,是包着银色铁皮的假肢;还有人眼珠僵硬变形,脸庞扭曲成可怕的狮面。
那些仅存的残躯,正被可怕的溃疡折磨着。麻风病人的肢体因病害而神经坏死,自己是浑然不知的。在条件比较差的麻风村,这么多年来,除了要照料生活起居外,他们需要在田间劳作,种些蔬菜和稻谷来帮补伙食。劳动中弄伤自己,造成新的感染,几十年不愈,严重者侵蚀至骨头,不得不截肢。
2003年傅宝珠来之前,潭山医院从来没有过专业护士。仅有的6名工作人员,多是管理日常事务。身患溃疡的村民只能从巡诊医生那里领一点药,自己处理。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他们的伤口反复感染,三分之二都是重残人,被截肢的就有38人,近一半人患有慢性溃疡。
每日为溃疡患者清疮换药,成了傅宝珠最繁重的工作。她会根据疮面变化情况及时更换药物或调整药物浓度、浸泡时间,并告知村民简单的护理知识。在她的精心护理下,不少人的伤口开始愈合。
年近七旬、手脚不健全的老人东成,伤好后自愿做起了傅宝珠的“义工”,用胳膊夹着笤帚,几年来一直帮她打扫治疗室的卫生,帮助照护其他更不方便的老人们。“我们自己上药,老也好不了。傅姑娘上得好,还不嫌脏。”
仓库里住了一年
傅宝珠退休前就职于香港南朗医院,是有20多年专业护理经验的护士。来这之前,她也只在医学书上听过麻风病。
第一次见到麻风病人是在2002年,当时已退休的她加入香港医疗动员会,随义工组织跑遍广东30多个“麻风村”。一次一次进村,村民们缺医少药,受人歧视的状况深深地触动了她。“我得为这些人做点什么。”潭山最偏远,对专业护理的需要极为迫切,就选择这里了。
地图上,从她在香港的家到这里,也就一厘米长。地图上的一厘米,傅宝珠2003年第一次来时,用了5种交通工具,转了7次,待到踏着坑坑洼洼的泥路入了村,整整花了一天。
傅宝珠刚到村里,朝四周一看,群蝇飞舞,病人伤口发出阵阵腥臭味令人窒息。人们都躲起来,不肯接受她的帮助。
村里没有多余的房子,她在一个满是蜘蛛网、蟑螂的仓库里放了一张床,一住就是一年。直到现在,所有人都搬进修缮过的住房,她的那间也是最简陋的:墙皮剥落,屋顶有裂纹,下雨时会渗水。一张床一个写字台,还有一台风扇,就是全部。夏天屋里闷热难耐,她也不买空调,说是没钱,其实是不想和村民差别太大。
政府拨款修缮房屋时,傅宝珠只提了一个意见:要修,修一个治疗室吧。
平时,她不戴口罩,按着村民的伤口,问:“舒唔舒服?”一些老人脚上长满恶水瘤,发出恶臭,尴尬不愿脱鞋。傅宝珠会笑着说,“我都不怕你怕什么!”自己伸手脱掉老人的鞋,清洗伤口割除死皮。
村里常有老人生病住院。无论谁住院,她一定要跟到医院陪护,喂水喂饭,擦身洗澡,端屎倒尿……6年间,19位老人辞世,这是最让她伤心的。但同时,她又把陪伴这些老人上路看作是一种幸福。
她进村后第一个去世的老人患肺癌,临终前呼吸困难,十分痛苦,村里人都不敢进他的房间。傅宝珠进去了,她拉着老人的手,趴在他的耳朵上说:“不要怕,我在你身旁!”老人的眼角溢出了两滴晶莹的泪水,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傅姑娘到家吃饭,是天大的享受
新修的房子整整齐齐,墙壁粉刷成了白色,有电线架设进去。有集体食堂,还有电话。而对于这些康复者来说,这条电话线是不存在的。除了一对夫妻、一对父子一起得病进了村,其余的人,得病后,就永远“失去”了亲人。
村里平时少有人来往,狗见了生人出奇地凶。平静的院落、平静的生活,日复一日地陪伴着一颗颗并不平静的心。大家过着集体生活,互相照应,互相温暖。“他们都是残疾人,每次看到他们帮着洗澡,我心里很难受。”
外面的世界日新月异,但这里的人们还不曾见过楼房,没坐过汽车,也不知何为超市。为了让老人过上普通人的生活,2004年春节,傅宝珠到城里买回烟花,让全村人第一次过了一个放烟花的欢乐年。2005年中秋节,她带回100多块港式月饼,给每一位村民品尝。2005年佛山举办亚洲艺术节,她在市区茶楼订下了10个临街茶座,请了村民代表前往观看。2006年,她组织70岁以上的村民去了番禺动物园, 老人们生平第一次看到了老虎、狮子、大象……上星期,傅宝珠又领了村里的重残老人去肇庆旅游。
老人们就这样经历着一个又一个“人生的第一次”,笑容一天比一天多起来。
那一天,冯同枝老俩口找到傅宝珠,坐立不安地呆了半天,最后试探性地说要请她吃饭,傅宝珠爽快地答应了。这可乐坏了两位老人,一整天都在忙着杀鸡煮菜。那顿饭,他们高兴得像过年,嘴里不停地念叨:“几十年没有人和我们一起吃过饭了!” 从此,越来越多的村民,将请傅宝珠到家里吃顿饭,作为一种享受。
老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傅姑娘”。他们喜欢她,拎着篮子,拄着拐杖一颠一颠地,就为了给她送点玉米花生。早晨,偷偷把新摘的蔬菜挂在她的门上。不知怎么的,村里人打听到她的生日,悄悄出去买了蛋糕和水果,全村人齐聚一堂,为她举办了一个她这一辈子没有过的盛大生日晚会,望着那一张张面容扭曲却笑容灿烂的面孔,她流泪了……
短期服务的很多,长期坚持的难找
年过花甲的傅姑娘,每一步都走得特别小心。2003年她因脑部肿瘤做了开颅手术,2004年装了心脏起搏器,加上人造髋骨和颈椎病,已“全身是病”。由于走路过多,她原本可以使用15年的人造髋骨,已经严重磨损,医生告诫她,这样下去只能再用1年。
每次离开“麻风村”,她都有些不舍:“我这种身体状况,不知道回去后还能不能再来。”
6年来,傅宝珠为“麻风村”筹到的钱物超过10万元。为了改善村里的医疗条件,傅宝珠至少每个月回一次香港,带来村里缺少的药水、纱布、棉签等医疗用品,满满一行李箱重达二三十公斤;她还通过医疗动员会筹集5万多元资金建“福安居”,安置16位生活不能自理的村民。除了住的是村里的,衣食住行都是自理,不拿任何报酬。
傅宝珠一直单身,妈妈由妹妹照顾。她的事迹被媒体拍成音像节目,并刻录成光碟。她带回香港后不小心被妹妹看到。“妹妹什么也没有说,我也不敢问,怕她不让我来。”但第二天,妹妹第一次帮她将20多公斤的行李搬下楼,并送她到码头,傅宝珠感到非常欣慰。
傅宝珠的举动渐渐影响了周围的人,“她来之前我们都有恐惧感,但现在不怕了,工作热情比以前高了。”时不时的,会有慈善机构捐来一些物资,也有一些义工过来帮忙。现在,她最焦虑的事情是找不到其他人来照顾麻风病康复者:“短期服务的人很多,但长期住下来的人却很难找。希望有一天我走不动了,不会没有人照顾他们。”
(感谢广东省残联、佛山市残联对此文的大力支持)
相关热词搜索:让人 麻风 心疼 傅宝珠 麻风村的孤独让人心疼 傅宝珠 麻风村的孤独让人心疼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