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高原] 苏菲卫生巾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海原县的西郊,202省道三岔河与高台村之间,笔直公路的南侧,一条砂石路蜿蜒着伸向一片极为开阔的视野。视野的尽头,便是一座在地平线上兀然矗立的清真寺。   那里有一座典型的西部小村,低低的土墙与棵棵树木相互掩映,时有缕缕炊烟袅然。土墙内是几十座坟茔。
  
  每经此地,我都会隔着车窗,远远欣赏这个场景。我会在海原停下脚步,在旅馆放下行李,便径直踏上了这条路。四周空旷,身上唯有相机作伴,一步步走向路尽头的清真寺。
  这是一幅富于象征意味的,浓缩了苏菲信仰世界的场景。“无常的人们拥有尊严和安详,现世的人们坚守着清贫而洁净的岁月,在彼岸,悲悯的光荣在等待我们每一个人――无常的,活着的,我,还有你。”
  15年前,我在深圳被张承志先生的《心灵史》中讲述的这方水土和这里的民众所震撼、吸引,3年后,我回到甘肃兰州,终于有机会接触他们。这是一个深邃自由的世界。镜头一接触到这个精神的高原,我便明白,这是一个对任何人都没有终点的拍摄,正如人类对自身生命价值的探索没有终点一样。与其说,我在拍摄,不如说,我在重新打开一本关于“人的意义”的哲学读本。
  从2002年起,我数次前往甘肃东部,宁夏南部山区的苏菲穆斯林聚居区。我希望能够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里的民众经历的历史,尤其是他们独特的精神世界。我在随笔中写道:“我知道,它将是一次顽强的漫长拍摄。它将被信仰,勇气,献身和无畏精神所统领。它将传递出悲悯,人道,正义和理想。它将拥有守静者的孤独,孤独且高贵……它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最宝贵的的灵魂生活……”
  
  专题的拍摄是漫长和艰难的。时间很快过去一年,我十次进入苏菲的高原腹地,一点点熟悉了那里的乡约民俗、明晰了高原的精神轮廓,也一点点享受和体会着诚实而自由的拍摄。做为一个手握相机追寻“意义”的人,当镜头对准某个人,某个族群时,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情感,不隐瞒,不回避,不矫饰,不附会,诚实的面对自己的判断。我想,这是一个摄影者最重要的品质。做为拍摄者我可能无法无限的接近“真实”,但是,我的确是站在最接近“真实”的地方,并按下了快门――这最终成为我不断按动快门的信条。
  一个摄影者对任何群体和题材的圈定都是表象和特殊的。我之所以选择这个以精神信仰为生存核心的群体,就是希望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有宗教信仰符号的影像,超越表象的图解,更直接地去表述一个一般意义上的命题――人,对自身价值的终极追问。在我理解,这是真正人文主义精神的所在,即珍视人的精神性存在。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础所在,人的尊严,人的高贵,人的伟大和人的悲剧性宿命都源于此存在。我愿意用相机严肃、执拗而诚实地去面对这些看似大而空泛,形而上的命题。
  但是每次拍回的片子铺满了桌面时,我还是会失望。我拍到的图片远远不足以让自己满意,我总感到自己的镜头在面对他们深沉的精神世界时,显得异常的浅薄和孱弱。甚至,我怀疑自己选择的用影像的方式,是不是原本就是错误的。的确,要用有形的,无声的,具象的,切片式的一张张图片试图去描绘一个百万人族群“大象无形”的精神气质和信仰世界,是一件极困难的事。在忍耐失败的寂寞里,我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次在人生际遇里难得的历练。面对命题,相机被逼迫不再是娱乐或是谋生的工具,而成为承载冷静思考的载体。
  
  拍摄以参加一次国际摄影节展的方式告一段落,制作好的片子整齐的安置在展板上时,我觉得我是幸运的,作为一个普通的穆斯林能有机会深入地了解和认知自己的母族,对我的母族,我希望通过图片,让他们了解认识自身的文化,消解底层民众中存在着的自闭,僵化的民族文化心态;对非穆斯林社会,让他们通过图片和文字,更客观的了解穆斯林世界,以更开放宽容的态度看待东方穆斯林社会。摄影在这里是一种和谐的交流语言,能完成它,我第一感觉不是获得荣誉的喜悦,而是如释重负的轻松。我告诉自己――我终于完成了一件最想做的事。
  现在,我继续行走在苏菲世界的那片高原,开始新的拍摄,我已习惯并喜欢上了这种在路上的感觉。
  在路上,我愿意实践美国摄影师佛兰多的一句话――“让我一点点揭示这个世界,不停的拍照,俭约的生活,直至我平静地死去… …”
  此刻,我在兰州,而心里一旦静下来的时候,仍旧挂着千里之外的那条路。我已想好了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仪式,待我将要完成我的举意,我会再寻到这条一年来记录着我的努力,欣喜,超越,孤独,疲倦和恐惧的路。我会在路口拍下最后一张照片,然后装起相机,一个人走完这条路,在路尽头的寺里,郑重地接个都哇:“主,/我终于/在今天/全美了我的天命,/阿米乃……”
  “苏菲”是阿拉伯语“SUFI”一词的汉语音译,原意为“披着粗羊毛衫的人”,因早期的许多神秘主义者一心想着内心修炼,对外在的形象不是十分注重,经常着羊毛衣,故人们以其这样特殊的衣着尊称之为“苏菲”。现特指伊斯兰教各神秘主义教派的统称。这是一种通过长期的内心冥想和静思,以达到神秘体验的一种伊斯兰哲学思想。
  苏菲派的思想主要以《古兰经》和圣训的有关经文为依据,吸收了新柏拉图主义和其他宗教的功修理论及礼仪而形成的庞杂宗教思想体系,在教义学,经注学,圣训学,伦理学,文学,诗歌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享有盛名,在伊斯兰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清中叶,当时去麦加朝觐的一些阿訇在阿拉伯半岛接触到苏菲教义,经过学习,带回国内并广为传播,逐渐在甘肃省中部,东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形成苏菲主要教区,这里聚居着上百万伊斯兰苏菲穆斯林。苏菲思想这种严谨的一神教哲学思想,在这片黄土高原上,与农耕文化,儒家思想,中国传统宗法社会制度长期冲突融合,形成了一系列独有的民俗文化现象,凸显了这一群体独特的人道追求和精神格局。
  
  刘劲勋
  爱哈麦德?刘劲勋,1971年生人,回族穆斯林。
  北京启雅视觉传播签约艺术家,谷仓当代影像馆驻馆艺术家。参加过三江源、丽水、平遥等多个国际摄影展代表作有《易.坤》《黑白悖》《一个盛夏的午后》《苏菲的高原》等。

相关热词搜索:高原 苏菲 苏菲的高原 苏菲 苏菲派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