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股市行情实时行情 [1910年中国首次股市崩盘内幕]
发布时间:2020-03-19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钱庄、票号卷人,橡胶股引发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全民炒股运动。当时就有报章指出,上海股票市场已经成为全民豪赌的赌场。 汇丰银行的门前人声鼎沸,在资本和欲望面前,拖着长辫子的中国人与短发的洋人、衣着光鲜的“中产阶级”和短打装束的贩夫走卒,都努力向着汇丰银行的大门挪动,印度巡捕们,在努力维持着秩序……
股票申购一股难求
上述景象出现在1910年3月中旬的一天,是_家橡胶置业有限公司在上海发行新股、进行申购的第一天。仅用了一个小时,原定的股票申购指标就已完成。统计结果相当惊人:价值10万两白银的股票,吸纳了足足160万两的认购资金。
大清股民的热情是惊人的,也是可以理解的。每一磅橡胶的开采成本为1.6先令,而市场价为12先令,差额高达7.5倍!
股市的巨额合法利润吸引了大量的大清股民。据统计,被这些橡胶股票吸纳的中国资金,总数高达4000多万两白银,相当于国家年财政收入的一半。大量的民间资本和国有资金,通过钱庄和票号汇聚到了上海。橡胶股票的癫狂,从上海向全国蔓延,大清国人民终于有机会和世界人民体验一把“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了,尽管梦中写满的只是“投机”二字。
刚刚在1909年搬迁到外滩一号的上海众业公所(当时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从橡胶板块开始,在国际证券和资本市场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当大洋彼岸的美利坚跑步进入汽车时代后,盛产橡胶的东南亚成为全球投资热土,而上海证券市场则成为融资的首选。善于积蓄、渴望投机的大清国,则成为世界资本疯狂追逐的对象。
股市癫狂引发全民炒股
这股橡胶股的热潮,是从伦敦蔓延到上海的,但在上海的表现要远胜于伦敦市场。从1909年开始,橡胶的资本游戏将主战场转移到了大清国,移到了上海。主要由洋人把持的上海证券交易所,通过众多的银行、钱庄、票号,无障碍地链接到大清国的各个角落,吸引着那些追逐暴利、或许仅仅是追逐安全的各种资金。
外资在上海股市上快速制造着橡胶神话,新的橡胶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接连不断地在上海上市。仅1910年6月,一个月内就有30种新的橡胶股票挂牌交易,卷走的资金量高达1350万两白银。这是一个令伦敦资本市场望洋兴叹、自愧不如的惊人业绩。
在巨大的利润诱惑下,各种经纪和推广机构不惜进行大规模的误导式宣传,至少有3家公司在证交所追查后,承认自己有欺骗和误导投资人的行为,其中一家公司承认将“树桩描绘成了橡胶”;另一家公司经查实,仅在一半的土地上种植了橡胶树。
有限的稽查并不能阻止疯狂的扩张。钱庄、票号等内资金融机构积极推波助澜,纷纷降低贷款门槛,不仅给投机者提供信用贷款,还接受股票质押贷款,间接地参与炒股。更严峻的是,钱庄自己也赤膊上阵,利用自己的信贷优势,大发庄票(等于自己印钞),直接参与股票炒作。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钱庄、票号卷入,橡胶股引发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全民炒股运动。当时就有报章指出,上海股票市场已经成为全民豪赌的赌场。其实,自打大清国有了股市以来,股市就一直是张巨大的麻将桌。无论国有企业、公私合营(官督商办)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变着花样坐庄,“糊”天“糊”地、胡搞一通,根本没有人去关注诸如企业管理、财务状况等基本面,企业本身只是作为赌具的筹码而已。
股灾不期而至政府被迫救市
奔牛总有停下来的时候。
1910年年中,随着伦敦股市暴跌,上海橡胶股全线崩溃。此时,精明的老外们早就洗脚上岸了,还泡在深水区梦游的几乎都是中国股民。那些贷款给投机者、自己也大肆炒作的钱庄纷纷倒闭。不少钱庄还挪用了大量存放于此的国有资金,这甚至导致应按时向列强支付的庚子赔款都出现问题,引发摄政王载沣雷霆大怒。在一连串亡羊补牢的处罚行动后,更多与官场过从甚密的钱庄栽了下来,风波蔓延至大半个中国。
当时钱庄的信用已经崩溃,而要从外资银行再借款的话,必须由政府出面进行担保。
1910年8月4日,汇丰、麦加利、德华、道胜、正金、东方汇理、花旗、荷兰、华比等九家外资银行,向上海借出了总数为350万两的款项,钱庄则将相应数额的债票押给银行,由上海道台在债票上盖章背书,作为政府担保,钱庄还款后债票交道台注销。对于这么大笔的紧急借款,各外资银行并未趁机收取高息,年息只有4厘,大大低于市场行情,等于是金融援助。但为了防止“大清特色”的人亡政息,合同中特别约定了本项借款“由现任道台及后任道台完全担保”。在出面担保之外,清政府开始抓捕各犯案金融机构的责任人。
一边借款,一边抓人,眼看在政府的干预下,上海的市面稳定了下来。但股灾幕后,不能完全归咎于市场,政府的一些行为也脱不了干系。
金融市场失控余波殃及全国
作为中国乃至远东的金融中心,上海不仅集纳了中国民间的大量资金,而且清政府的主要海关收入以及对外的巨额赔款也都集中于此。1904年,大清商务部(“商部”)就盯上了这笔国有资金,向慈禧太后打了个报告,说这笔国有资金闲着也是浪费,不如在动用前先拿来生息,算下来每年可得近50万两。在官员们信誓旦旦下,老佛爷便同意了将上海的国有资金投向“殷实庄号”生息。在上海的橡胶股票投机狂潮中,此笔巨额国有资金,自然也通过“殷实庄号”的渠道,大量流入股市,对股市起到了巨大的哄抬作用。
危机的第二冲击波来自上海最“牛”的钱庄源丰润。源丰润老板严义彬是个红顶商人,他的钱庄吸纳了大量国有资金的存款,甚至连由政府担保、刚从外资银行借到的救市款,也有很大一部分先存在它的户头上;更为牛气的是,纯国资的海关收入,按规定应存在官银号中,但海关银号“源通”也是这位严总名下的资产。这样又红又专的钱庄,在危机中可谓是中流砥柱。官员们也是以维护老严就等于维护上海的稳定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将公款尽量长时间地留在它的账上。问题是,“牛”透了的源丰润已经外强中干:严总的另一钱庄德源,在股灾中亏损严重,源丰润的资金被大量抽去挽救德源,源丰润其实已经被蛀空。
9月27日,是清政府向西方列强支付当期“庚子赔款”190万两的最后日期。巨额公款提取后,源丰润轰然倒塌,余波殃及全国。清政府无奈,只好又出面救市。
相关热词搜索:首次 崩盘 年中 1910年中国首次股市崩盘内幕 热烈庆贺中国股市崩盘 是谁在以崩盘要挟中国股市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