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响师的修养】关于个人修养的例子50
发布时间:2020-03-18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大家知道音响师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工作。在完成一次大型演出的音响工作时,往往集脑力、体力于一身,前期要做好案头设计,后期还要现场调试,通常被认为音响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但是,这项工作的艺术性,却时常被忽略,还没有被人们完全理解。
一、音响师要具备精湛的技术水平
一名出色的音响师,首先要掌握和精通对声音调试地各种技术,这一条是最基本的。同时还需要对要调试的音乐作品进行深刻的分析和理解,把电声技术和音响技术很好地结合起来。音响师的工作决不是简单地把演员的演唱作品,通过音响对声音进行扩大和重放,而必须从音响艺术的特点出发,进行一定的和必要的艺术加工。例如使用均衡器以改善原来声音的音色;使用混响器和延时器以增加亲切感、距离感和空间感;还可以使用“加倍”技术以增加某种乐器的“群感”;特别是现在音响数码技术的采用,音响师可以通过修改声波创造人声和乐器的音色。确切地说,音响师的种种加工实际上就是一种艺术创造。一名出色的音响师,不仅要掌握和精通对音响设备调试的各种技术,同时更需要对要调试的音乐作品进行深刻的分析和理解,把电声技术和音响技术很好地结合起来。也就是说,一个出色的音响师首先要具备精湛的技术水平和良好的艺术修养。
二、音响师要积累丰富的生活阅历
音响师是借助电声技术以声音为素材进行艺术创造的。不同的历史背景、地域、民族、有着自己的审美习惯。一个人长期生活在一定的民族、地区环境中,就会形成一种特定的音响感情。例如,新疆的“热瓦浦”、“东不拉”和手鼓,延边的“枷耶琴”和长鼓被当地的人民所喜爱,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而其它民族、地区的人就不容易有这种感情上的共鸣。音响师要积累丰富的生活阅历,熟知、理解不同地域、民族的审美习惯,把准其音响情感和特点,更好地进行艺术创造。
当然,人们的音响美学感念也有一些共性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某一民族或某一地区所特有的东西,却被别的民族、别的地区甚至全世界的人们所接受、所喜爱。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年轻人已经或正在打破地域性、传动性的界限。
主观美学概念的另一个内容是音响可以创造主观感觉上的艺术形象,它是通过感官的“联想”来完成的。任何一个健全的人,都有生理感官的一致性。当听觉器官听到某种音响时,其它感觉器官就会产生一连串的“联想”反应,在头脑中出现这种音响具有的艺术形象,甚至会在触觉、嗅觉、视觉上产生出形状,硬度与气味等等感觉。例如:马头琴的音响会使蒙族和了解蒙族的生活经验的人们想起该音响所代表的全部内容,眼前仿佛再现那一望无际的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丽画面,似乎嗅到了青草的芳香;新疆各民族庆祝丰收的手鼓一打起来,人们所感受的不只是翩翩起舞的青年男女的动人舞姿,还好似尝到了醉人的马奶子葡萄的芳香;哪怕是听到一段狂风呼啸的音乐也会感到寒冷。所以音响美学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三、音响师应具备对音响的审美能力
音响,无论是自然音响还是人工音响,都是由客观物体的各种形式的震动所产生的,大多具有音调、音色、音强、方向等特点。所以说,音响是客观存在的东西,但是音响美感却是人们主观上对客观音响的感受和评价,属于精神领域的概念。至于这种感受与评价是否符合客观的音响,这不但要靠灵敏的听觉能力,而且还要靠对客观音响各种特点的研究与认识。但同样一种客观存在的音响,在不同的人的主观感受上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与每个人的艺术、美学、音响学等方面的修养有密切的关系。这就是说音响师必须具备对音响的审美能力。例如,同一件乐器由于演员演奏方法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音色,音响师在乐曲进行放大时是否能判断出美丑优劣来,直接关系到放音质量。就拿长笛这件乐器来说吧,假如演奏的是一首田园风格的乐曲,除了演奏者要注意乐曲的风格外,还要求音响师把长笛的音色调整得柔、松;注意话筒拾音距离不可过近,以免声音发硬;拾音角度上要保留一定的口风声,使其有“刷、刷”的气流声,以显示音色的自然通透;在EQ均衡器上要保证频响的宽度,照顾到高低音区的和谐、统一,是高音区声音不尖等等。只有进行如此精心的处理,这只长笛所演奏的田园旋律才能具有优美的韵味。同样是长笛,如果在一部管弦乐合奏中担任华彩乐段,就应多偏重一些金属感,音色也应调整得明亮一些,以保证长笛音感的华丽流畅。尤其是在连续、密集的音符像流水一样的乐段中,更应注意长笛音感的清晰度,注意话筒拾音距离不可过远,音质也应调整得锐利一些。这样处理的结果,任凭多大乐队也压不住长笛的穿透力。从长笛这个例子说明,同一件乐器在不同的乐曲、不同的情况下,就要有不同的处理。无疑,这与音响师的艺术感觉和艺术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音响师的艺术修养、听觉和审美观的训练比较好,对音响美的理解就比较深刻;反之,艺术修养差、缺乏听觉和审美观的训练,对音响美的感觉就差。
总之,人们的音响审美观之所以有高下、浅深之分,是由两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一是对音响感觉的灵敏性和对音响的分辨能力的训练,这是音响美学鉴赏能力的技术性方面;二是文化艺术、音响美学的修养,属于音响美鉴赏能力的艺术性方面。两个方面的结合,才能有教高的音响美的鉴赏能力。
四、音响师应具备的艺术修养
音响师调试的内容十分广泛,诸如语言调试、歌曲调试、戏曲调试等等,都与美学艺术有密切的关系。
(一)艺术修养在语言调试中的体现
语言调试也是一种艺术创造。著名配音演员张桂兰说得好:“演员的语言表演艺术和音响师的调试艺术是秤与砣的关系”,“实际调试出来的声音,并不是演员的原声,而是经过音响师通过音响设备改造过的声音”,“因此通过调试把演员的原声改造得更符合语言艺术的要求,帮助演员更好地完成创造典型人物形象的任务,就成了音响师责无旁贷的任务”。
就说调试一首小诗吧,最普通的五、七言四、八句的格式就包含着音响师应当了解和掌握的许多语言文学方面的知识。在诗词中,音响师首先要懂得韵脚,明白抑扬顿挫,弄清楚哪儿该扬;哪儿该轻;哪儿该重;哪儿该急;哪儿该缓等。如果对文学修养一窍不通,就很难与演员合作,不语言节目调试得有声有色了。文学修养的高低,还可以直接影响到音响的扩音技术与质量。
(二)艺术修养在戏曲调试中的体现
戏曲调试对音响师艺术修养的要求那就更加复杂了。我国的戏曲,无论是剧种、剧目、流派之众多,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每个剧种都有它的艺术特点;每个剧种的各种流派都有他独特的艺术个性。如果一个音响师不熟悉各剧种、流派的艺术特色,就不能圆满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此外,音响师还要了解戏曲艺术的音乐特点和乐器特点,举个京剧乐队的例子,音响师要调试好京剧伴奏,除了调试好“四大件”以外,还要根据不同角色的需要,把伴奏调出特色来。也就是说,同一出戏,上场角色不同,伴奏乐器的结构也不一样:青衣的唱段要突出京胡;老生的唱段要突出京胡和二胡;花脸的唱段要突出京胡和三弦,使演员和伴奏统一起来使角色更加性格化。如果不管什么角色,千篇一律。就不可能使乐队的伴奏更加准确地烘托和刻划人物。
(三)艺术修养在音乐调试中的体现
音乐是纯粹用有组织的声音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它以旋律、节奏、节拍、调试、调性、和声、复调、速度、力度、音色等为基本手段,擅长于直接表达感情,具有特殊的艺术感染力。从我国的民族音乐来说,由于个民族的历史情况、地理环境、语言属系、生活习俗等等的不同,因而音响师会遇到各种民族风格的乐曲或各个流派的音乐作品。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长期形成的艺术特点和特有的韵味。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民族音乐也在发展,但它的民族特色是不会衰变的。所以,音响师对音乐的种类、体裁、形式和风格都要有大致的了解。
要调试好一首歌曲,好需要了解作品的风格和演唱方法,并针对演唱者的特点加以处理。美声唱法是以气托声,讲究头腔共鸣位置,发声靠后,讲究音色和运腔的美感。由于演员在演唱中往往偏重发声位置而忽略咬字,音响师在调试时则要特别注重这一点。戏曲演员演唱时讲究字正腔圆、韵脚和咬字。通俗歌曲的演员演唱时,一歌词的感染力和情绪气氛为主,不在乎声韵,也不讲究头腔共鸣,发声比较靠前,口型也多是横拉的。
总之,音乐扩音追求的是美的声音,要求和谐悦耳。能否达到这个目的,是由音响师的美学修养来决定的。
当然,音响师不可能是精通各门艺术的专家,但是音响师应当了解自己所调试的那门艺术的一些基本特点。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是同艺术家交朋友,向他们学习,向他们求教,一点一滴积累自己的知识,一步一步地加深自己的艺术修养。
相关热词搜索:浅谈 修养 音响 浅谈音响师的修养 音响师证 学音响师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