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就业难与心理调适研究_当代大学生就业难

发布时间:2020-03-18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要] 女大学生接受过高等教育,且为女性群体中的佼佼者,这使得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显得更加重要。最近几年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就业矛盾日益突出,许多女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由于心理准备不足,出现了各种心理问题,影响了她们的成功就业。本文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难;心理调适
  
  一、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据中国教育统计网的资料显示,1997年,女生在普通高校在校生中的比例为37.32%,2005年,这一比例达到了47.08%,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07年,一些国内综合型大学女生比例已经超过往年。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女大学生就业问题。虽然最终的就业率显示女大学生就业难的趋势并不明显,但其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性别歧视却是显而易见的。
  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客观因素
  1、社会环境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追求人力资本的最优配置,十分注重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并且把它作为选人的标准。按照人力资本配置最大化的原则,女性劳动力的使用成本远远高于男性。女大学生参加工作后不久便会面临结婚、生育和哺乳等一系列事情。此种做法显而易见加大用人单位的成本,而我国在《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中明文规定,不得在女职工怀孕、产期、哺乳期降低工资或解除劳动合同。因此,用人单位必然更愿意选择男性。
  2、学校教育因素
  目前大部分高校女大学生接受与男生完全一样的无差别教育。然而事实上,男女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譬如生理、心理、个性等。忽视他们之间的差异不利于男女大学生的发展。女大学生生活在社会转型时期,人生观正逐渐形成,她们必然会遇到传统意识和现代观念、女性自身限制与争取女性解放的双重矛盾。但目前高校缺乏性别意识教育,在这种教育氛围之下,女生的特点和需要缺乏应有的关注,其特长和优势也很难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择业能力的培养训练和心理指导方面大部分高校所做的工作不够。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相当薄弱,缺少长远规划,大多是在毕业前临时加以指导,主要是给毕业生发布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而就业思想、就业素质、就业心理及就业技巧等方面的指导相对而言有所欠缺。尤其是女大学生,没有针对她们的特别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譬如如何展示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怎样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怎样了解自己的职业个性以实现个人特征与职业需要相匹配等等。
  3、家庭因素
   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家庭是个体出生后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价值观、家庭教育等都会对女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和就业心理产生影响。众所周知,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希望女儿找份稳定的工作,这样不仅削弱了女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而且限制了女性人才的脱颖而出,让女大学生处于就业竞争的弱势地位。
  (二)主观因素
  在心理上,“跨文化研究表明,女孩子一般比男孩子更愿接近和寻求帮助,更具养育的天性和忍耐力,另一方面,男孩比女孩更愿吸引别人的注意,维护自己的统治,并采取具有侵犯性的行为。”但是基于女性的生理特点而延伸出来的消极的心理特点不同程度的困扰女大学生的就业。这些心理因素包括:第一,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指在求职择业中过低估计自己缺乏自信和勇气自愧不如别人的心理,在就业过程中不敢参与竞争。社会大众认为女性不如男性,女性干不了什么事业,女性更重要的是她们的家庭。这种观点导致她们的独立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薄弱,缺乏自信、自强的精神。第二,依赖心理。目前,女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不少人一直处于优越的环境中,心理承受能力差,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她们不想自己去争取就业机会,而是把希望寄托于家长,缺乏主动参与和竞争意识。第三,高期望值心理。一些女大学生认为自身条件不错,不实事求是的看待自己和现实情况而高要求高标准,即使遇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单位也不去积极争取。第四,紧张焦虑心理。由于女性的心理特点,部分女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情感非常脆弱,在就业压力面前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产生焦虑心理。焦虑心理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引起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映。适度的焦虑是正常的,也是有益的,但过度的焦虑则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第五,从众心理。“在社会心理学中,一个主要的发现是,我们的行为受他人影响的程度远比我们自以为的要大。例如,我们知道,我们有时会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符合别人的期望或行为,但大多数人并未意识到这种从众压力的程度。[1]”有些女大学生不仅对自己适合从事的职业不了解,甚至对自己想从事的职业的了解也存在局限性与片面性。正因如此,女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容易盲目从众,缺乏分析,不独立思考,不是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合的工作岗位,而是看同学怎么选择自己就怎么选择,或者看什么工作热门就选择什么工作,随大流。也不管自己适合不适合,结果导致个体特征与职业要求的错位,在择业过程中四处碰壁,到最后仍然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
  三、女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
  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是指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般心理特征。这是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的,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通过多种途径改变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环境,消除其产生的诸多主、客观因素,从而引导女大学生以积极的心态、科学的方法和乐观的态度面对就业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成功就业。
  (一)女大学生自身方面
  心理调适是指毕业生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改变或扩大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的情况或新的历程。其作用在于帮助大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冲击时,能够客观地分析自我与现实,有效地排解心理困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保持一种稳定而积极的心态,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2]。如果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焦虑不安、不满、自卑、自我否定的心态,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舒缓不良情绪。第一,自我转化法。把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它活动中去,如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社交活动、去郊游远足、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等。第二,自我宣泄法。这是指当因遭受挫折造成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时,通过适当的渲泄进行自我调适的方法。可以向朋友、老师尽情地倾诉自己的不满和委屈,甚至可以痛哭一场,求以安慰、疏导和同情;还可以通过运动来发泄不良情绪,调整心态。第三,自我慰藉法。这是指当择业中已尽了主观努力仍无法如愿时,通过自我安慰来进行自我调适的方法。第四,放松练习法。通过在心理上和躯体上放松的方法,可帮助人们减轻或消除各种不良的身心反应,见效迅速[3]。
  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要正确地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要在客观认识社会基础上,深刻地认识和评价自身的优劣,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成功的经验。增强自信心,学会自我欣赏,用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挑战。在现实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有意接受一些挫折,以磨练自己的抗挫能力;有意识地培养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锻练坚强的性格。
  (二)学校方面
   学校要建立一支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高的就业心理指导老师队伍。这支队伍应当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与此同时,还应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及与此相关的专业知识。深刻了解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特点,针对不同女生的各种心理制定对策。
  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心理问题常识培训和讲座,对女大学生就业观念、求职技能、就业心态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促使女大学生掌握一定的自我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引导女大学生科学合理地实现就业心理压力的自我疏导,正确面对就业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减少自身的心理问题。同时可组织专门针对女大学生的供需见面会,切实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率。
  (三)政府方面
   政府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塑造女大学生就业的良好环境。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女大学生平等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譬如制定《反性别歧视法》、《就业促进法》等等,对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权益给予适当的强制性保护。与此同时,还应制定实施鼓励用人单位招收女大学生的优惠政策,通过法律禁止和政策鼓励这两种手段来促进女大学生成功就业。
  
  参考文献
  [1] M.艾森克(MICHAEL EYSENCK).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上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4.
  [2] 浦瑛瑛.大学生就业心理剖析及调适优化途径[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5):14.
  [3] 陈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8-129.

相关热词搜索:调适 女大学生 就业 女大学生就业难与心理调适研究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