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服装,如何重现风光?】 石狮服装批发市场
发布时间:2020-03-18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石狮是个个性色彩浓厚的沿海城市。23年前,它从一个农村集镇一跃升格为省辖县级市,这在偌大的中国,至今绝无仅有。 建市之后,两件事让石狮声名远扬。一是这个新鲜出炉的县级市随即被中央列为政改试验区,与海南、深圳一同作为全国省、市、县三级推行“行政体制改革”,倡导“小政府、大社会”实践之地。第二个就是该地风靡全国的服装市场。
服装几乎是石狮的一个代名词和一种符号。“铺天盖地万式装,有街无处不经商”便生动地反映出当年石狮城服装买卖的繁荣景象。
一晃20多年过去,现今人口30余万,现有服装企业7000多家,年产值200多亿元,产量达5亿多件(套),各类休闲面料占全国同类品种的50%以上。
“然而,石狮服装虽然总量巨大,但在全国叫得响的知名品牌屈指可数。原先遍及全国各大商场风光无限的‘石狮专店专柜’早已消失,风光不再。相反,当年尚不及石狮的温州、常熟服装,现在却如日中天。”泉州纺织服装商会会长周少雄在厦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对石狮并不护短,他强调说,“石狮服装业的兴衰轨迹是很明显的,它是个典型样本,对国内其他服装板块的发展很有思考的价值。”
朝圣之地
石狮被全国的服装经营者视为朝圣之地,那是在上世纪80年代。
那时,石狮服装以其款式新颖、种类齐全而闻名全国。当时只有区区几平方公里的石狮城区虽是石板路和尘土路,但却形成了18条商业批发街,8个专业服装批发市场,8000个商铺,许多商铺还是用木板和竹子搭盖而成,然而每天前来此地批发服装、小商品或慕名前来购物的国内外客商超过六七万人,“全国跑石狮”、“万商云集”之说也由此而来。
“那年头,凡做服装生意的,必跑两个地方,一是广州,另一就是石狮。那时的石狮市场真是充满活力,时时处处都有赚钱的机会。”回望早年石狮,周少雄心生感慨,却又心情复杂。
与周少雄的心绪一样,石狮大帝集团副总经理吕?向本刊记者讲述石狮服装市场当年的盛况时,心中怀念过去。
“现在,泉州服装的很多大品牌或国内一线品牌,当初都是从石狮起家的,他们的第一桶金皆在石狮挖取,即使国内的几个重点服装生产区域,早期同样受益于石狮市场。”吕?说。
事实上,当年出现“全国跑石狮”现象之前,已有“石狮跑全国”的说法。
那个时期石狮人如何开拓全国市场的故事,至今仍在流传。当时被称为国内首个“民选”市长的刘成业几乎每次亲自带队出征,并且都在展览会期间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石狮产品有问题就来找我这个当市长的。”他的气魄让石狮的服装老板们受到莫大的鼓舞。
从此,享誉全国的“石狮服装专卖店”或是“专卖柜”便在各大城市的大百货商店落地生根,生意兴隆,引人注目。同时,石狮人还通过海外侨亲建立起外销渠道,在海外设立了160多个商贸机构,石狮40%的产品出口外销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还在全国沿东北至西南的边境上设立270个边贸点,石狮服装走向世界的势头可见一斑。
“那时,政府带着我们去全国各大城市‘洗城’,我们推销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石狮服装很快有了名气,石狮也吸引了全国的眼光。”石狮纺织服装同业公会会长蔡东升这样告知本刊记者。
光环褪色
然而,大浪淘沙,逆水行舟,石狮的服装产业也历经潮起潮落。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石狮的服装企业越来越感受到竞争的压力,“一枝独秀”变成“狼烟四起”。浙江的温州、辽宁的大连、广东的虎门、江苏的常熟等地的服装业开始迅猛发展,对石狮形成逼迫之势。
北方大连,1989年率先开办国际服装节,这个服装节现已成为国内行业中声誉最高的一个国际性经济文化盛会。广东虎门,凭借地处珠三角的优势,先人一步了解到国际服装市场的动态变化,并在国际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数百个注册商标。江苏常熟,拥有服装服饰企业4000多家,国内休闲装市场在常熟等地凭借低成本的生产挤压石狮产品的销量。正装市场的相对萎缩也促使温州、宁波等地的传统正装企业向休闲便装转型,对石狮休闲装产业形成强有力的挑战。
全国服装产业的格局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剧变。石狮服装纷纷从各大商场撤柜撤店。最为典型的是,曾经辉煌一时的石狮童装,市场占有率由95%下滑到不足5%。
蔡东升经营的野豹童装是石狮童装的代表之一。“我们从1990年开始向全国铺货,到了1998年几乎完全撤出。当时的心情,真的是五味杂陈。”与本刊记者谈及昔日辉煌,身材高瘦、现年59岁的蔡东升神情淡定,自称事业的起伏与自己保守的性格有关。
其实,石狮服装业的老板们心里都明白市场为何转向。“过去是‘人无我有,人变我快’,现在却是‘我有人有,我变人快’。北边的浙江、苏南,南边的广州、深圳,他们的价格、款式、质量、面料,石狮哪一项都不占优势,甚至处于下风。”一位政府工作人员这样告知本刊记者。
国内市场受挫之后,石狮服装企业把视线转向国外。然而,他们的出口服装大多以替人加工为主,“量大价贱”,大笔利润被中间商赚走,石狮企业仅获得微薄的加工费。不少服装进入国外市场后,也大都在“跳蚤市场”贱卖,最终形成“狮造”服装只能在低端市场打转的不好印象。
而一些小企业加工的服装,因质量达不到要求或对方过于挑剔,导致毁约现象时有发生。这类制作简单的服装只好“出口转内销”,却又进不了大商场,只能与其他低档服装一样进入“地摊”或堆进仓库。
审视石狮服装产业的兴衰过程,蔡东升之语意味深长:“石狮得改革开放之先,纺织服装业异军突起,迅速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服装城’,但石狮纺织服装企业很长一段时间已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四大硬伤
梳理石狮服装业发展历程的成败得失,周少雄、蔡东升、吕?3位业界重量级人物在与本刊记者的交谈中,不约而同地提及产业成长中的“硬伤”问题。
概括他们的说法,大意四点:一是规模问题,二是企业多为家族式的经营,三是研发和创名牌的意识不强实力不够,四是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不力。
先说规模问题。石狮产品受冷遇的背后是企业的“力不从心”。周少雄认为,“石狮的企业大部分都是几十、几百个人的厂;而在国外或者国内更发达的地区,这种企业的规模都是上千、上万人。”
以往石狮的企业,通过香港接单比较多,规模大一点的自己去参加各种大型交易会,直接接洽客户。但现在看来,规模是一个很重要的筹码,规模太小,一个单的生产周期就长了,一个客户做得下来,如果多几个就没办法了,到最后,原来那个都会丢掉。
其次便是家族式管理问题。蔡向本刊记者道出了家族式管理的弊端:“他们基本上是全家上阵,兄弟当老板,姐妹管钱财,儿子管营销,关键部门都是自家人把守;他们想引进人才,又对人才缺乏足够的信任,放不开手脚让人才去干;再者就是企业各自为战,缺乏合作精神,老板之间很少交流。”
蔡东升所说的这些当初不是问题的问题,如今便成了最大的问题。国外的研究资料表明,家族企业的寿命,一般为23年左右;家族企业能延续至第二代的,仅为39%;能延续至第三代的只有15%。石狮的家族企业,如今正面对着这样的生死之坎。
“家族企业要过的坎,是将家族式管理,转变为以契约和财产为基础的专业化管理。此外,家族人员参与太多,必然影响到职业经理人的发展空间。”周少雄对此分析。
三是研发及创名牌的问题。设计本是服装业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之一,但长期以来,设计却是石狮服装业的软肋。
品牌缺失也耐人寻味。石狮服装界对此有两个极端反应,有人为自己当年没有打品牌而惋惜;有人对品牌这个概念漠然,觉得企业没有做到那么大考虑这个问题没什么意义。
周少雄告知本刊记者,“以前都是模仿创品牌,找明星打广告就行了,手法比较简单;现在创品牌,消费者需要品牌有没有真正的内涵和文化,这时就要求企业如何保证品牌的品质。”
四是政府的引导和推动的问题。蔡东升说:石狮的一些服装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分散精力涉足别的领域了,把“老本行”丢了,新拓展的项目又不顺利。可是对商人来讲,就是在商言商图赚钱嘛,这时政府的规划和引导就特别重要,但事实上,政府做得有欠缺。
健健集团总裁助理魏然则期待政府在用工环境方面下更大的功夫。前几年,石狮某厂两三百个工人集体跳槽温州。后有媒体报道“谁赶走石狮10万外来工?普遍拖欠工资酿成恶果”。对此,魏然解释说,“企业的行为有时是很短视的,超时间和超强度的工作就是为了更多的利润,但物极必反,最后造成石狮劳工短缺。类似这些,政府就该有力地干预,但我觉得这种力度不够。”
从2003至2005年这段时间,石狮很多比较有名的品牌,比如斯得雅、卡宾等等,都移到广州。吕?也就此建言政府,“作为一个城市一个政府,或有你的发展思路,但我们企业也有自己的成长过程,当我们的发展遇到瓶颈,我们需要的一些资源当地不能有效提供之时,我们就会考虑企业的总部要不要移出去的问题。”
而周少雄更是毫不掩饰地指出,石狮错过了至少10年最佳的发展时机,尽管这当中有一个非常好的举措――建设服装城,但是后面跟进的步骤太慢,整个城市改造与服装城的建设不同步,未能力推服装产业的跨越发展。
谋求复兴
虽然先前良机错过,可今重振服装产业已经成为石狮眼下及“十二五”期间的“头等大事”。
去年以来,徘徊和沉寂多年的石狮重现热闹景象。总投资20亿元、占地1110亩,被誉为国际性服装物流配送中心、亚洲最大的服装专业市场――石狮服装城,历经8年建设之后,其配套及功能如今完全到位。实现当时创建者、时任石狮市委书记、现为泉州市长李建国的初衷,即“推动石狮服装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及营销城市的重要载体”。
按石狮市现在的规划,他们将以“服装城”为形象轴心,计划投资30亿,将石狮重新定位为“国际轻纺城”的概念,提高区域市场的高端竞争力。据悉,此举得到了福建省省委书记孙春兰的肯定。
现任石狮市长黄南康在接受本刊记者的采访时表示,石狮纺织服装产业经过20多年培育,目前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涵盖纺织、漂染、成衣加工生产、辅料生产、市场营销等各个领域,年产值超300亿,产业集群优势明显。
黄南康所言,让记者联想到了投资者常说的一个“趣话”:“若去石狮办服装厂,你不用带什么东西,只要带钱就行了。”
虽是“趣话”,却从侧面真实地反映了石狮的纺织服装产业链上下游要素齐全。
与此同时,黄南康还特别强调,打响石狮品牌和打响石狮名片不可偏颇,因为走品牌之路是企业发展的捷径,而提高石狮的知名度是为了赢得企业的发展空间,两者应该互动共进,相得益彰。为此,他极力鼓励企业上市和发展总部经济,推进产业和城市的转型升级和良性发展。
周少雄认为,未来石狮不仅要站在全国的角度,更要站在全球资源配置的角度来思考自己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石狮仍然有很多的机会,关键是城市要打开视野,产业要打开天窗,真正形成大的格局。
相关热词搜索:重现 风光 服装 石狮服装 如何重现风光? 石狮服装品牌 石狮服装批发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