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连接陆港互信:318怒江大桥军事机密

发布时间:2020-03-17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整体工程估计逾700亿元人民币的港珠澳大桥按照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许下“在年内一定开工”的承诺,2009年12月15日,副总理李克强在珠海宣布此桥如期动工。这座由中央以及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出资兴建,全长约50公里,跨海逾35公里,计划于2015年至2016年全线通车的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在其建成之后,开车从香港至珠海、澳门的时间将由现在的3个多小时缩减为约半个小时。
  “大桥缩短了路途距离,同时也缩短了大陆和香港的心理距离。”全国人大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刘乃强于岁末(12月21日)在香港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对中央政府主导兴建港珠澳大桥的意义,作如此评价。
  今年67岁的刘乃强担任了4届全国政协委员,同时还是香港特首选举委员会委员,香港策略发展委员会委员和香港中央政策组港珠三角小组委员。
  
  融合珠三角,香港不再冷淡
  《南风窗》:港珠澳大桥已经动工,我们知道,在过去很长时间里,香港对大桥的建设反应冷淡,您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刘乃强:香港人对这座大桥的态度转变,有个过程,刚回归时,在香港有过激烈的争论,就是本港今后的发展方向问题,有人提出,是继续国际化还是与大陆融合,强调内地化?那时的社会主流,甚至是很抗拒与大陆融合的,当时有个口号就说,“香港不能成为中国的另一个城市”。
  就在这样的情景之下,1989年,时任香港籍的全国政协委员胡应湘最早提出兴建港珠澳大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很有远见的设想。由于极端抵触大陆的情绪作祟,大桥的事就停了下来,搁置至今20年。
  我想说的是,今天修建这个大桥,尽管意义和作用都很大,但还是不比当年了。若在20年前就开工,那对整个珠三角的拉动是很大的,那时这个区域都是外向型经济,而香港对它的拉动力是可想而知的。现在珠三角的东西岸都发展很快,形成了自己的体系,这个区域的经济总量占广东省的84%,财政收入占62%,进出口总额占92%,是名副其实的广东经济发展的“引擎”,可以说,他们对香港的依存也不如从前了。
  《南风窗》:是不是说,香港在此区域的地位和影响力比以前减弱了?
  刘乃强:可以这么说吧,回归不久,香港受亚洲金融风暴冲击,全港经济连续68个月低迷收缩,真是大伤元气。去年又受全球金融海啸影响,香港的国际化发生了转移,原先是以欧美市场为主的,现在转向大陆和东亚市场,这个事实是摆在面前的,也在港内形成共识,这种趋势是明显的。也正因如此,香港对珠三角的合作,改变了过去的冷淡,现在变得积极了,就像特首曾荫权所说,今后的10年,是香港与珠三角区域主动融合的10年。
  《南风窗》:从中央政府的角度考虑,加快涉港澳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是作为推进粤港澳更紧密合作的力举,去年初,国务院批准的《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对此亦有强调,您怎么解读?
  刘乃强:现在兴建这个大桥,等于是中央在主导,目前已确定中国银行为大桥主体项目贷款牵头行,承诺包销220亿银团贷款。同时,还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中央是下了很大决心的。要不然,这桥难于付诸行动。北京对香港的发展是负责任的,如果香港的经济总是下滑,成为全国经济的包袱,你说中央就没有责任吗?
  现在,大陆极力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对接是粤港澳今后合作的具体内容。“珠三角发展纲要”强调,加快建设广深港客运专线,尽快开工建设港珠澳大桥、深圳东部过境高速公路和与香港西部通道相衔接的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积极推进莲塘至香园围口岸规划与建设,积极推进深港空港合作等项目。
  从香港长远发展来看,“大香港主义”反而让香港边缘化,这些人的观点,就是说我不需要中央的支持,他们对这些涉港的重大基础工程,都是抗拒的。但从大陆来讲,不兴建这些重大工程,没有这样的网络,大陆也难以融入香港。比如说,高速铁路打通之后,真的会改变两地的生活方式,那时,香港到广州只需要能分钟。在内地居住和做生意,与台湾与香港都没有什么区别。
  
  支持香港,迁就有度
  《南风窗》:在几方争执不下的情况下,是中央出面,出于要维护香港、澳门两特区繁荣稳定。彰显“一国两制”方针优越性的需要,向香港、澳门两个特区政府采取倾斜政策,等于是送给粤港澳的一个大礼包,那么,有问题就直接和中央沟通,伸手要政策,这对香港的长远发展有何利弊?
  刘乃强:香港地位特殊的这个优势应进一步发挥,使它变成真正的本地优势,香港才可以成为中国的香港,也是世界的香港。回归后,香港面对一个新因素:就是同内地大城市经济竞争。以前香港与新加坡、韩国、台湾地区竞赛。现在面对深圳、广州、上海,甚至其他内地城市。中国每一个大城市都有自己的优势。香港优势是国际地位,香港可以成为亚太瑞士。
  香港的发展将系于我们能否在内地发展的过程中找到不可替代的角色,并维持香港的国际联系和网络,发挥香港国际功能的另一面,我们亦要全方位与内地省市建立紧密关系,互惠互利。与此同时,我们实有必要清楚了解香港本身的经济、社会及管治环境,以求不断加强本身国际竞争力,提升经济发展,建立一个高水准的生活环境,理顺收入差距,建立一个务实和充满关怀的社会。
  《南风窗》:从大桥的规划过程来看,粤、港、澳三方都想让大桥更多地照顾和迁就自己的利益,本位主义严重,这也是珠三角整合过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应该如何突破?
  刘乃强:现在中央也迁就不了的,比如说香港货柜码头的吞吐量,以前是全球第一的,现在就不行了,广州的份额就超过香港了,但中央不能说这个不能做,要让给香港,不现实的。当然,说一点迁就都没有,那也不是,比如说今后港珠澳大桥通车后三地口岸采取“三地三检”模式,就有照顾到香港了。
  《南风窗》:粤港澳三地政府曾达成共识,将共同向中央提出把构建“绿色大珠三角地区优质生活圈”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当中,您觉得香港应该争取进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吗?
  刘乃强:你说香港要不要纳入“十二五”规划,我看不纳入都不行,首先是回避不了与大珠三角的关系,做得到置之度外吗?其次,纳入后才有自己的定位,才能占有一席之地,要不然,什么都不是。第三,说白了,规划与投资有关系,虽然中央不可能直接把钱投到香港,但有些项目比如科技方面的,就可以操作了,这对香港有利。
  三地政府联合组织编制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以及环保等珠三角一体化区域合作专项规划。争取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港澳相对于珠三角的优势在于其高度的国际化水平和高效的服务体系,而劣势则是缺乏发展空间和成本过高。香港与珠三角双方正好互补。
  
  台湾香港“难兄难弟”?
  《南风窗》:在您看来,香港到底应该在“一国”内和大陆融合到什么程度?又如何在“两制”下保持和加强自己的竞争优势和国际特色?
  刘乃强:我觉得一国和两制是不可分的,我们是背靠大陆,面向世界。这两者又是相互依存的。这不仅不会丧失香港的独特性,反而会增加香港的独特性。
  大家要形成合力,要有互信,香港与中央之间,港人之间,都要增加互信。
  《南风窗》:也有学者认为,香港与大陆的关系,是经贸融合,政治疏离,是这样吗?
  刘乃强:也有这样的说法,他们是说“经济一国,政治两制”,这与台湾是一样的,意思是说经济上大陆给我好处,我跟你交流,没问题,但在政治上最好不要管,所以说,台湾香港是“难兄难弟”。但事实上,这也是一部分人一厢情愿的想法。
  《南风窗》:早在2005年。温家宝总理就提醒香港要解决深层次矛盾;今年初,主管港澳事务的习近平再次提出。香港特区政府面对金融海啸时,应化危为机,“汲取教训找出深层次矛盾”,您如何看待现在香港的深层次矛盾?
  刘乃强:针对香港深层次矛盾,中央在过去几个月积极作出研究,包括香港经济发展的出路,及如何壮大香港爱国爱港阵营。
  当今世界,全球经济走向一体化。社会民主化。政府的意图需要人民的认同、支持和推动才有效。顺民意,才能增加互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当然,这种互信,不仅港内港人之间要增加,中央和香港也要增加,就像现在兴建的大桥,就是用行动增加互信,利于香港的长远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互信 大桥 连接 大桥连接陆港互信 珍珠港大桥是连接 大桥连接陆港互信 全国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