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再平衡】 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3-17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中美两个超级大国目前的关系,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并没有异常紧张,反而是更多的合作与对话,这相当不寻常。 编者按 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全球瞩目。从11月15日深夜11点抵达上海,到18日下午5点飞离北京,奥巴马在中国停留了约66个小时。11月17日,中美双方在国家元首会谈后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双方重申致力于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并将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
马凯硕,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英国《经济学人》评价其为“1980年代和1990年代新加坡甚至可能是全亚洲最知名的外交官”。著有《亚洲人会思考吗》、《超越纯真年代:重建美国和世界间的信任》和《新亚洲半球》,亦被视为亚洲价值观在国际上的宣扬者。
就此次奥巴马访华和中美关系,本刊特约记者与马凯硕院长进行了深入对话。
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
《南风窗》:此次奥巴马总统访华,总体给您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什么?对于中美联合声明您怎么评价?
马凯硕:毫无疑问,奥巴马总统的访华非常成功。其实,中美之间的关系一直有起伏,我还记得,1993年上任的克林顿总统,在其竞选纲领中就有不少限制中国的政治主张;同样,布什总统入主白宫后,中美关系也因为撞机事件而陷入低潮。但是,这次奥巴马当选总统后,他非常高调地首选东亚,作为他和国务卿希拉里履新后第一个正式访问的大陆;而通常,美国总统和国务卿首先访问的是欧洲,这显然释放出强烈的信号。奥巴马在他上任后的第一年便访问中国,证明了美国非常期望能与中国建立友好的伙伴关系。两国关系的发展态势如此积极良好,我们应该乐观其成。
对于中美联合声明,我认为是一个很均衡的协议。不过,我个人认为,说的容易做的难。中美两国的实际合作与关系更加重要。
《南风窗》:冷战结束后,中美战略关系的定位一直是个难题。此次奥巴马访华,两国的共识是稳步建立共同应对挑战的伙伴关系。考虑到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再次声明拒绝G2的提法,具体怎么理解这种伙伴关系呢?
马凯硕:我想必须强调的是,中美关系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在地缘政治里,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与崛起最快的国家,无论如何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传统来说,两强之间的关系处理都是相当困难的。只要回顾历史便知,一个超级大国总会忌讳另一个崛起中的大国,担心有一天被超越。但是,现在却存在一种地缘政治上的奇迹――中美关系非常良好,这在历史上非常罕见。我们很欢迎这种局面,但这当然不是说两国之间已经亲密无间,毫无嫌隙,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只是至少应该接受这个事实,中美关系总体良好,奥巴马总统在他上任第一年便访问中国,已经发出了正面积极的信号了。只要我们从更宏观,更历史的角度来看,能达到这种局面相当不容易。
你可以观察到,奥巴马总统和胡锦涛主席已经有了许多会面。只要回顾历史,你会发现,美国总统从未在上任内第一年就4次会见中国领导人,这是破天荒头一回,充分证明了中美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
关于G2的概念,我认为只是一种媒体的炒作。奥巴马总统和胡锦涛主席都没有提及。没有人支持这个观点。这仅仅是媒体造出来的名词,而通常这种名词都没有实际的存在意义,即便中美之间有良好的关系和广泛的接触。
《南风窗》:小布什总统将中国定义为“利益攸关方”,奥巴马则要求中国进行“战略再保证”,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您怎样看待这种变化?对中国而言,目前更关注的是内部治理问题,美国的期待和中国的实际之间是否还有很大的距离?
马凯硕:希望中国参与更多国际事务的不仅仅是美国,事实上全世界都希望这个崛起中的大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中国一直宣称自己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种说法也对也不对。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也许不久后就会名列第二。虽然中国也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人口,但不管如何,作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体,世界总会期待中国承担更多责任,这是很自然的,中国对此应该有所准备。
好消息是,中国是一个负责的大国,走的是和平崛起的道路。中国不同于前苏联,更注重发展的是经济实力,而非军事实力。德国与日本在二战后都和平崛起,无疑中国也会朝同样的方向发展。成功的调整与发展经济,就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最杰出的成就,它为世界的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今年全球经济的增长大部分来源于中国。中国也努力地配合东亚经济一体化,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种种行动都向世界显示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所应有的担当。全世界都期待着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
当然,中国的所为与世界的期望值还是有所不同的。以人民币为例,美国一直对人民币的升值施压,但中国一直以确保经济稳定为由拒绝。在某些问题上总是需要互相妥协,然后寻求解决的办法。在很多方面,中美双方互相依存度很高。中国还是希望扩大往美国的出口,而美国也希望中国多购买其债券。当然,今年已经减少了很多。因此,中国很关切其在美国的存款即其持有的美国债券,美国也非常关心人民币的币值。两国之间应该继续协商和妥协。
强国之间的制衡有利于全世界
《南风窗》:奥巴马说自己要成为太平洋总统,希拉里担任国务卿后,美国所谓重返亚洲的态势比较明显。那么,从亚洲的角度看,中美之间现在达成的共识和未来走向会有什么样的影响?美国的重返是否也暗合了许多亚洲国家对于中国崛起恐惧的一面?
马凯硕:我先举布什总统的例子。布什有非常强硬的保守立场,但非常矛盾的是,在布什时代中美关系相当良好。胡锦涛主席在布什执政时访问美国,而布什总统在奥运会期间也访问中国,据说还停留了10天。这释放出强烈的信号。说美国如今重返亚洲是不确切的。因为布什时代一直没有放弃亚洲。目前的区别在于,在布什时代,美国没有太多关注,甚至是忽略了东盟。比如,布什总统当时缺席东盟峰会。庆幸的是奥巴马总统没有取消东盟会议,但他也被迫延后一天到达。美国重新投入东盟事务,这是非常好的开端。
再看中美关系,今年数以万计的中国学生赴美国留学,创了历史新高。这也是非常积极的信号,中美人民之间的关系将会变得更加坚固。要保持太平洋两岸的关系和平稳定,最有效的方法便是让双方人民之间加强交流。
如果美国领导人只是访问欧洲而忽略亚洲,将引起麻烦,因为美国政府将不能深入了解亚洲的实际情况。只有亲自来到亚洲,才能明白实际处理亚洲事务的方法。因此,要鼓励美国更多的关注亚洲,这是我们一直面对的挑战。
东盟国家一直寻求与中美的良好关系,当然也包括日本,德国,欧洲等等。我不认为亚洲国家对中国的崛起感到恐惧,事实上,中国的崛起使他们获益良多。中国 同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这对东盟国家是一份重要的厚礼!随着这个协定的签署,未来日本、印度等等也将和东盟签署相似协定。这不是一个零和游戏,东盟国家在此获益良多。
《南风窗》:一个生动的例子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新加坡李光耀资政最近的一些观点。一方面他公开声明要制约中国,一方面又为中国的所谓非民主体制做了一些辩护。这样的姿态,是不是可以说具有普遍的意义?中国并未对前者表现出多少不满。这是为什么?这是否说明对于亚洲国家的这种心态,中国是清楚的,也不在意,有自己的应对办法?
马凯硕:李光耀资政的地缘政治思想相当超前,他的讲话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20年前他就发表过同样的言论。在他的地缘政治理论中,无论关系如何,强国之间的均衡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李光耀资政一贯的信念。两强之间的制衡能导向更稳定的局面。冷战之后,美国独大,任其所为,也犯下不少错误。从历史的角度看来,强国之间的制衡有利于全世界。
我认为,李光耀资政比任何外国领导人都更了解中国。我们都知道他曾经会见过毛泽东,周恩来。对于中国而言,有李光耀这样的外国领导人把中国介绍给全世界,有着诸多裨益。李资政认为,对于中国而言,目前的体系毫无疑问是很有效的。
中国政府对李光耀资政在美国的言论的反应相当平静,这证明了中国政府非常明白李光耀资政的角色与位置。其实东盟国家也相当明白中国的地缘优势。在我的新书《新亚洲半球》中,我列出了一个地缘政治实力指数。10分是最高,0分为最低。我给前苏联2分,因为已经解体了;欧盟4分,因为非常没有竞争力,内部有诸多协调问题;美国6~7分,毕竟它还是最大的经济体。我给中国9分,因为中国非常善于解决地缘政治问题,与东盟国家共享繁荣。
历史上,任何大国的崛起都带来相当多的问题,而中国所引发的问题相对不多。中美两个超级大国目前的关系,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并没有异常紧张,反而是更多的合作与对话,这相当不寻常。回顾19世纪的欧洲历史,大国强权地位之间的转移往往非常困难。
我觉得现在中国已经对东盟国家的心态相当留意了,有贸易协议,服务协议等等。目前,越来越多的东盟国家的学生赴中国留学,增长速度非常惊人。相较历史而言,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已经改善许多,当然,不少差异还是存在的。
解决贸易保护主义的最重要工具是多哈谈判
《南风窗》:奥巴马声称要改革美国的资本主义体系,美国不能继续延续过去以消费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而中国的经济转型面临着从投资和出口拉动到内需拉动的关节点上。对两国而言,这都是一个长期但可以说是必将发生的过程。在这个背景下,美国对华频繁打贸易战,中国则要求美国放宽对于高科技出口中国的限制。这种经济领域的互动模式,将来会怎么发展,对于两国关系会有什么影响呢?其中对于中国的未来发展而言,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马凯硕:我一直强调中美关系之间的再平衡。中国在出口上太依赖美国,而美国太依赖中国购买其债券。过于互相依赖并非健康,中国应该更注重国内市场以及区域市场。统计数据表明,亚洲国家人民收入的中位数每年以10%增幅增长,将导致中产阶级的数目翻倍,在中国、印度和东南亚,都是无可避免的趋势。这将为中国的产品创造出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市场,有利于中国在美国之外,扩大其出口的目标市场。要达到降低对美国的依赖,我们需要一个健康的关系。对于美国来说,也不能向中国继续毫无节制地借贷,美国要专注于其国内市场的发展,减少金融赤字。 当然,这是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未来若干年内,美国依然会在经济困境中煎熬,而这也是我提出中美关系再平衡的原因,而非目前的过度依赖。过度依赖已经造成了不少紧张的局面,比如保护主义的兴起。如果美国的贸易逆差持续增长,工作机会继续减少,贸易保护主义的危机就真的会降临。因此,更多美国产品能出口到亚洲是非常重要的,这样能增加美国就业率,减少保护主义的兴起。
所以,我们要鼓励更多美国产品出口到亚洲。比如说,美国的波音飞机,Google,微软等等。长远来看,解决贸易保护主义的最重要工具是多哈谈判。很多中国人认为,在多哈谈判中主要的主导力量是欧美。过去的确如此。在世界贸易组织里,欧美一直鼓吹经济自由主义,他们相信能因此获得巨大利益和创造更多工作机会。现在相反,他们担心全球化之后,工作机会将转移到中国和印度,因此他们恐慌不已。所以,你不能依赖欧美去完成多哈谈判,亚洲国家也应显示他们的主导能力。
我曾经是新加坡驻联合国大使,深切体会到,在国际组织中,任何协议的产生都不会自然而然形成,因为在新的世界秩序里,中国和印度在开放、多层面贸易体系中将成为最大的获益者,因此,他们需要为多哈谈判提供更多主导作用。若非如此,我们希望看到的局面将永远不会发生。我们必须调整心态,不要一直认为只有欧美才能主导世界,亚洲也能主导世界。要打击贸易保护主义,就必须解决多哈回合谈判。
《南风窗》:在中关交往中,中国一直主张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战略利益之关切。人们都知道,大陆对台湾的工作已经颇有成效。从各方面信息看,大陆是非常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两岸之间能够在政治上取得一些切实的成果。最近美国的发言人说,美国既不会改变与台湾的特殊关系性质,也就是说不会不保护台湾,另一方面乐见两岸达成共识的过程。从中国的角度看,在战略层面,中国和美国走到哪一步,会最大限度帮助中国实现自己对台的战略利益?经济危机之后,美国对中国的需要增大了,这会有帮助吗?
马凯硕:台湾问题是中美之间最棘手的问题。中国一直宣称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个原则是得到美国承认的。但同时,美国也力挺台湾,这其中有不可回避的历史因素。你不能改变历史,但你能改变未来。回顾历史,我们至少明白,目前大陆与台湾的关系已经处于历史最好的时期,因为李登辉时代与陈水扁时代已经过去了。李登辉与陈水扁都在推行“台独”。当陈水扁进行“台独”活动时,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对其施加了相当大的压力,这是美国送给中国的政治大礼。我们应该还记得在克林顿时代的台海危机,当时引起了相当的紧张局势。随着马英九上台,两岸之间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马英九能当选为“总统”,而不是寻求“台独”的力量,这对两岸关系是一种幸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马英九应该在两岸事务上充分发挥他的影响力。而中美双方也应该借此稳固海峡两岸的关系,未来台湾问题将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最好的解决方法便是,保持两岸安全稳定,加强经济联系。
虽然马英九面对台湾岛内的许多压力,但全世界都应该理解他的处境之艰难。比如,马英九不得不让达赖喇嘛访台,他几乎毫无选择。中国大陆对此非常克制,也充分明白是“台独”力量所为。我们无法期待完美的解决方案。目前,大力支持马英九是最好的办法。
对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我们更应该看其行动。不管如何,美国处理台湾问题都会相当敏感和小心翼翼。我们不能强求美国因为有经济危机而改变其对台湾问题的公开立场。
相关热词搜索:中美关系 平衡 中美关系再平衡 中美贸易摩擦论文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
热点文章阅读